习作教学案例.doc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49458113 上传时间:2022-09-2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6.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习作教学案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习作教学案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习作教学案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习作教学案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习作教学案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习作教学案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习作教学案例.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情境生辉、趣味十足 三年级习作教学探究一、导言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习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应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写作知识的教学力求精,要实用,应抓住取材、思构、起草、加工等环节,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由此可见

2、,小学阶段的作文教学对学生以后的学习、工作、日常生活应该是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而现今,“无话可说,无事可写,无从下手”可以说是对大多数小学生,特别是三年级的学生面对作文的全面又深刻的描绘。众所周知,三年级的语文教学处于一个转折点,作文教学处于一个起步阶段,由一二年级要求的写一段话要过渡到一篇,要谋篇布局,要选材立意,要遣词造句,要运用各种表达方法等等。所以,对于我们三年级的语文老师来讲,作文的教学的确让人头疼,教学道路尤为艰辛。万事开头难,怎样能让三年级的学生能顺顺利利地跨过这座独木桥呢,如何从根本上扭转这种师生共惧作文的局面呢?作文是一种创造性的脑力活动。一篇文章的写作,是由观察思考-表达的

3、过程,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所撰作。”也只有富于情感的文章,才能让人体会到人物所赞颂或批评的内容。但在实际作文教学中发现,大多数学生的作文是就事写事,从中体会不出小作者的写作情感,读来干巴巴。怎样激发学生的作文情感,创设相关的教学情境,拓宽学生写作思路,是目前作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情景作文教学是我们对语文课程标准中有关理论的认识和实践的需要。“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的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作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的主要途径是作文实践活动。因此,要让学生写好作文,必须立足于学生的现实生活,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

4、趣味活动实践中,使学生获取作文的知识,提高作文的能力。情境作文教学要求把学生带进具体的情境中进行语言训练,这是通过作文教学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的尝试。情境作文为促进学生的语言和思维的发展,情感、美感和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提供了科学的教育模式。二、案例【案例一】:播放溜溜球表演视频,学生观看。师:同学们,看了这段视频你有什么感受?生:这个同学表演的真精彩!生:他一定是练习了很长时间,才能这么熟练!生:我很钦佩他能有这样的本领!师:你们想学吗?生:想!(学生跃跃欲试)师:想学?怎么办,老师也不会呀!我们班有人会玩吗?生:有。(学生举手)师:有同学愿意来当小老师,太好了,那就请上来吧!(学生上台站

5、好)在教之前,我能采访一下你吗?生:好。提问:a、你是什么时候学习这项本领的? b、为什么想要学? C、学习的过程顺利吗? d、有没有什么窍门? e、用一句话说说自己学会后的心情或感受。4、学生回答问题,然后示范表演,并介绍操作步骤。5、师生学习玩溜溜球。(会的同学教不会的同学)6、师:刚才的学习经历真是有趣,现在我们动手写一写,把学习的经过用我们的笔记录下来,好吗? 生:好!课堂反思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成才的起点,兴趣是获取知识的重要推动力。在教学中,我以孩子的兴趣点出发,创设情境,先观看精彩的溜溜球表演,吸引学生,再全班来学习玩溜溜球,让全班同学都参与进来,体验学习时由不会到会的过程

6、,有了体验,学生乐说、乐写,把自己看的、听的、说的、玩的都倾吐出来,也不在言之无物,不再视写作是一种负担!【案例二】:老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做个小实验。(板书:架纸桥)用两个文具盒当桥墩,让纸桥能稳稳地托起一本书。你能想出什么办法?快和同桌动手做做看。(生七手八脚搭纸桥。)(第一轮实验结束。)老师:同学们办法可真多。当老师提出架纸桥的要求时,你是怎么想的?生:我楞了一下,要让一张纸托住一本书,这怎么可能呢?生:我想老师一定是在哄我们吧!真不知道老师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师:那么你和同桌是怎么架桥的?成功了吗?谁能用语言来描述一下?生:我和同桌折来折去,纸都被折得皱巴巴的了,却始终想不出办法来。后来

7、我想把它折成纸盒的形状,刚要试,老师就说“停”,真可惜。生:开始时,我们把纸直接放在文具盒上,一放书,纸就塌下去了,根本不行。后来我们乱折一通,对折了好多次,折成很细的长条,再放上书,终于成功了!师:刚才实验时,你还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生:我看到同学有的坐着,有的站了起来,教室里乱哄哄的。生:我听到大家在叽叽喳喳地讨论着。师:是呀,老师一声令下,大家都七手八脚地忙开了,那情景,用个成语形容,就是八仙过海()生:各显神通!师:把你刚才想的、做的、看到的和听到的写在作文本上。【课堂反思】每个孩子都有一颗好奇的心,以做小实验的形式 ,引起孩子的“兴趣”,在自己动手去做、动脑去想、与同学讨论的过程

8、当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写作素材,再动笔去写时,也就不会出现“无话可说,无事可写,无从下手”的状态了。于永正老师说过:吃海鲜要趁着新鲜吃,写作也一样,选用的素材就要鲜,鲜则活,活则生香!而情景作文就像那刚出海的海鲜一样,只要烹调得当,就是一场美味盛宴,让人回味无穷!三、反思三年级的习作是小学生从二年级的写几句话过渡到写250字左右的一两段话。于是,一说到作文学生头痛,老师也犯难。因为学生不是记“流水账”,就是抄作文选,甚至有的根本无从下笔。但仔细一想,他们只是三年级的学生,他们写得少,练得更少,于是,我想到了把学习的“疑难点”和“兴趣点”相互结合起来。在教学中,我以孩子的兴趣点出发,创设情境,引

9、导学生情境中学会看、说、写。在三年级起步习作中,教师如何正确引导、怎样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进行指导呢?现就我在三年级教学经历谈谈个人的见解。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古人亦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兴趣对学习有着神奇的内驱动作用,能变无效为有效,化低效为高效。学生一旦有了兴趣,就会乐在其中。一些学生一提起习作就发愁,产生畏难的情绪。因而调动学生习作的积极性,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非常重要。排除学生心理障碍,使学生变“怕写”为“乐写”,变“要我写”为“我要写”。通过仔细观察比较,再高兴地把观察的结果表达出来。课堂气氛活跃了,写作兴趣也就随之而来。

10、在上面的两个案例中,我是从两个方面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1)从写作内容上激趣每个孩子都喜欢玩游戏,而溜溜球是同学最喜爱的游戏之一。因此,我以学习玩溜溜球为指导的范例。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被激发了起来。而第二篇案例我却从科学小实验为切入点,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实验中学到科学知识,体会到做实验时的挫败和成功后的喜悦之情。有趣的经历、丰富的情感体验,热烈的课堂气氛,写作也变的自然而然了。(2)学法上激趣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只有师生融洽合作,才能取得好的效果。在整个教学过程,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引导学生说学习玩溜溜球的经过及感受时,引导学生流利、完整的表达学习的经过及感受。老师及时表扬学生,让学

11、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教学进入高潮。2、仔细观察,发展能力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养成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认真观察是习作的基础。观察能力的提高,能体现出一个人作文能力的高低。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一切事物都在变化,只有认真观察,才能抓住事物特点,把事物写具体、生动。而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他们还不知道应该怎样去观察,并把看到的写下来。而创设情境,在情境中引导孩子去学会观察、学会表达,再把所说的写下来,作文就不再“犯难”了。真正做到“授之以渔”。针对儿童的特点,课堂上,我从三方面指导学生观察。(1)比较中观察有比较才有

12、鉴别。通过事物之间的比较,才能发现事物间是存在差别的,发现某一个体事物的特点。比如“为什么我的溜溜球收不回来?而熊峰的却能够收放自如?在操作在有什么不同?”学生通过比较观察,“要手腕用力、重甩、轻提”等细节动作要领,培养学生仔细观察事物的能力。(2)按顺序观察,观察是要有序的。在上面两个案例中,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操作的步骤、表情的变化,让学生学习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去有序的观察,培养学生有序观察、有条理的记事的能力。3、引导想象,发展思维爱因斯坦还说过这样一句话:“想象力比知识还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并且是知识的源泉。”作文的过程就是想象创造的过程。丰富的想象可以

13、丰富表达内容,使平凡的事物神采飞扬,使普通的事物耐人寻味,使文章更富感染力、表现力,从而提高作文的吸引力。学生的想象力是非常丰富的,只有发展了学生的想象力,才能让创新插上飞翔的翅膀。课堂上,我结合教学内容,实时的引导想象,经过启发,学生运用比喻,对所观察的事物进行了合理的想象。有的说:“溜溜球像个调皮的孩子一样在空中翻腾、跳跃。”有的说:“薄薄的纸桥像大力士一样驼起比它大上好几倍的书本。”通过比喻,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也使作文增添了不少色彩。因此,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在情境中学会仔细观察,在趣味中引导体会、想象,学生的作文内容就更丰富,更富有童趣,更富有幻想,儿童的童心童趣、智慧的火花会得以充分的展现,会更有创造性。这样,只要抓好学生起步习作的训练,一步一个脚印地往前走,好的文章将会随之而来!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