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放牛教案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49421497 上传时间:2023-02-2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放牛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小放牛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小放牛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小放牛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放牛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放牛教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笛曲小放牛为根据同名河北民歌改变的一首器乐独奏曲。此乐曲描写了盛春时节,冀中平原田野的明媚春色和牧童活泼、可爱的形象。如下逐一论述。乐曲的引子部分以一段舒缓的旋律,拉开了全曲的帷幕:33 5 6 1 2 31 2 1 6 561 6 1 2 3 2 16 1 65 。此句定下了全曲活泼、明快的基调。感悟此乐段,诚如中国传统戏曲开场时唢呐奏响的朝天子曲牌。幕布随着此乐段的行进而拉开。此幕布非布非绢非丝非绸,乃是翠色正流的柳枝。这条条柳枝在乐曲的涓涓流淌中,在春风的款款暖意下,分开了那飘逸的长发,为听众展开了隐藏在长发后面那醉人的田园春色画轴。乐曲进入主体部分。随着一阵牧笛清脆的乐声,牧童骑着牛,

2、从远处顽皮地走来。这里旋律:0 2 3212 32 1 2 3 2 1 2 3 2 156 表现得颇具风趣。此句颇似对田园春色的全景描绘。我们在这幅田园春色画轴中看到了什么?初新的柳树、淡妆的池塘、蜿蜒的小路、散发着春泥清香的田野。这一切在旋律的表现中,又像是一幅写意的中国画,淡墨勾勒,不着重色,一首不囿于平仄的近体诗,自然天成,格调清新。笔者认为,在此段旋律中,包含着一个极其重要的艺术表现手法推移“镜头”。此“镜头”并非影视拍摄中的摄像机镜头,而是音乐形象表现中的旋律镜头。此镜头是一个由远景、中景、近景再到全景的推移组合。其中,0 2 3212 32 表现的是由远景到中景的镜头,1 2 3

3、2 1 2 3 2 1表现的是近景镜头,随着56 一个全分音符的推移,镜头又从近景拉为全景。随后是一组2/4拍的快板鼓点,表象了黄牛悠然自得的脚步。笛子紧接快板,奏出了一段略具进行曲节奏的旋律:此旋律意在表现牧童怡然自得骑在牛背上,左顾右看,欣赏着田间的春色,待逐一品析。旋律:用重复的演奏方式表现了牧童的两种情态,第一种是动态:此中两段乐句的重复分别表现了牧童向左一望,向右一望的动作。其中一句表现牧童转头的动作,二音表现牧童远望的情态。第二种是静态:表现了牧童得意、顽皮的情态,表现于何处?答曰:表现于 二音符也。细品此二音符,不难察觉此二音符表现的乃是牧童天真的脸颊上几丝始露的笑容。此笑容并非

4、是明显散布在脸上的,而是隐藏在牧童如淡胭初裹的脸颊里,流露于牧童未殆世事的灵魂中。在此,我着重品析二音。此二音看似为两个相同的音阶,然而这两个音阶又是截然不同的。若问异于何处焉?则答曰:异于倚音也。此倚音看似仅为装饰之用,然此装饰却包含着不可或缺的感情牧童观景而喜。此喜绝非大笑,而是才上心头,又上眉头的微笑。何出此言?亦出于此倚音也。大凡倚音皆短而轻,恰表现了牧童见春色而初喜的情态。若是大笑一则不免露出了乐曲思想的肤浅;二则表现了主人公的圆滑世故,违背了儿童的心理特征;三则大破坏了春明景和的意境;四则大笑也是仅一个倚音5所无法表现的情态。故,此倚音为表现牧童微笑的形象。再者,后者6音,加上倚音

5、后,与前者6音形成了非完全性的对称,表现出音符的看似不和谐中的永恒和谐之美。因为若用两个完全相同的6音,则显得乐曲过于呆板,缺乏了乐音的生命活力。此时,我想起了另外一个关于不和谐中存在和谐的例子:梁祝中有一段旋律:6 6 5 3 2 6 6 5653 2 这段旋律包括两句乐句。其中,第二句是对第一句的重复。此重复并非简单的重复,而是将第一句中的5 3两个四分音符,扩展为5653四个八分音符。如此,同中有异之笔,可谓平中生奇,如此,这四个八分音符独具点睛之趣,由此观之,乐曲中与这两句乐句可谓异曲同工。随后,乐曲进入了一个行板部分,此段旋律表现了牧童看到生机盎然的田园景色的愉悦心情。这一段乐曲品之

6、,颇有几分悠然自得之趣。此段意在表现牧童坐在牛背上,漫步于春季的田埂尽头,游戏与流碧的柳色之间。乐曲的最后是一段快板旋律。这段旋律可谓家喻户晓,脍炙人口。正是盛行于今日河北赵县的民歌小放牛赵州桥是什么人修的旋律(因此段旋律已是尽人皆知,故在此略去)。旋律是运用问答方式表现的。笛子在演奏中,表现出了梆笛音色的活泼、俏皮的音乐色彩,再加之欢快锣鼓的烘托,使乐曲更增添了几分欢乐、活泼的气氛。那欢快、流畅的旋律恰似牧童和村姑充满童趣的对话,在欣赏这段旋律时,我们依稀可闻得牧童和村姑对话的内容。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段旋律中,笛子巧妙地运用了单吐、双吐、滑音、打音等技巧,音符清晰、干净,点到为止,绝不拖沓,使乐曲节奏更显得具有跳跃感,更具有天真的趣味,更能表现出儿童天真无邪的形象。那凝练、不加造作修饰的笔调勾勒出的儿童形象,不正如一幅清丽、淡雅,且极富中国北方民俗特色的枣强年画吗?总之,笛曲小放牛是对民歌小放牛艺术化的再现。此曲无论是在音乐形象表现方面还是在美学价值方面都无疑是对民歌小放牛的高度升华,无疑是对中国传统音乐风格、音乐形象,以至中国传统民俗文化底蕴的充分展现。笔者欣赏笛曲小放牛后,特将欣赏所思、所得加以总结、分析,为了便以与诸位朋友共同感受我国音乐无穷的魅力,感悟我国传统文化深邃的思想,故撰成此赏析,以飨读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