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传部长连辑在泾川联村联户座谈会上的讲话整理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49414468 上传时间:2023-10-1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宣传部长连辑在泾川联村联户座谈会上的讲话整理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宣传部长连辑在泾川联村联户座谈会上的讲话整理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宣传部长连辑在泾川联村联户座谈会上的讲话整理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宣传部长连辑在泾川联村联户座谈会上的讲话整理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宣传部长连辑在泾川联村联户座谈会上的讲话整理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宣传部长连辑在泾川联村联户座谈会上的讲话整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宣传部长连辑在泾川联村联户座谈会上的讲话整理(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连辑在泾川联村联户县乡干部座谈会上的讲话(根据记录整理)省委决定在全省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这是省委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对甘肃工作重要指示精神,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形势,立足甘肃发展稳定做出的一项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决策,是一次解放思想、转变作风、锻炼干部的创新之举,是一项强基固本、促进发展、造福群众的务实之策。按照省委“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领导小组的安排部署,今天我到泾川县汭丰乡郑家沟村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工作。这次来联系点的主要目的,是从调研入手,帮助大家寻找贫困村和贫困户产生贫困的根本原因和发展的难题,共

2、同寻找和探讨脱贫致富的路子。会前,我们察看了汭丰乡农业产业园建设情况,对省委宣传部联系的龙王村进行了进村入户、摸查了解,先后走访了8户贫困户,随后又与农民代表座谈交流,了解了他们的想法,刚才又听了县上对全县工作的总体汇报和未来发展思路的介绍,又听了汭丰乡对今年工作的安排部署,对联系村上的情况有了感性认识和基本了解,对全县的情况也有了初步的判断。这是我第二次来平凉,第一次来泾川,总体感觉平凉是个好地方,泾川也是个好地方,自然条件优越,历史悠久,计划经济时代,在全省战略位置上属于陇东粮仓的核心地区,对国家的发展稳定做出了贡献。泾川在农耕文明时代,曾经是个比较富庶的地方,境内有丰富的历史遗存,就充分

3、证明了这个地区曾经的辉煌。但随着工业的发展和工业社会、信息社会的到来,泾川没有踏上这个发展节拍,社会仍停留在相对传统的农业社会,农业产业仍然处于相对落后的传统农业阶段,农业产业结构没有转型调整,农业结构的局限性逐渐显露出来。农民饿不着,但也富不起来。为什么这么说,有依据,下面的几个数字就可以证明问题,一是泾川共有35万人口,其中农民就有31万,这就说明我们这个社会仍然是农业社会;二是城镇化率为20%左右,目前全国已超过50%;三是农业产业既是主导产业,又是基础产业,一二三产业比重中,二产占26%,与全国相差至少30个百分点,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农业社会特征,而且农业产业发展比较初级化,农业产业结

4、构也不合理。在这种情况下,大面积发生贫困是必然的。泾川贫困人口是19.18万人,贫困面占60.6%,要与全国全省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任务十分艰巨,困难也是十分巨大。解决这些问题,要从战略层次上谋划,要改变传统形态,调整产业结构,降低第一产业结构比例,减少农村人口,实现经济社会的转型跨越,从而实现农村人口的大面积脱贫。县委、县政府对此要有清醒的认识。如何调整产业结构,如何增加二、三产业比重,如何将农业人口转移到与二三产业相关的链条中来,是目前最为突出的问题。首先,工业结构不尽合理,能够把农民、农业产业与工业经济发展相衔接的布局还没有形成,与农业相互衔接的工业较少,与农业相互促进的工业体系还没有

5、形成。比如你们的棉纺企业就与泾川本地种植业没有关系,而且5万定棉纱属于最低压锭范畴,朱镕基总理曾在上海壮士断腕压缩关闭了上海20万全定以下的棉纺企业。还有你们的陶瓷企业,与泾川本地资源不相衔接,两头在外,这种工业对于农产品的消化起不了作用,对于农业产业化、城乡一体化的带动微乎其微。为什么一个村有三五百人外出打工,这其实是一种劳动力结构性富余,大量的劳动力在本地没有适合自己的岗位,而另一方面,我们农业发展又面临着严重的劳动力短缺,老人、妇女在从事着大量的繁重的传统的农业劳动,今天咱们入户遇到的几位接近70岁的老人还在种菜养牛。这就是因为这种工业结构对你们农副产品的消化起不到作用,对农业劳动力转移

6、、对农业产业化拉动作用也不大。今后在工业发展上要设计这一链条。其次,你们有一个观点是,工业发展不起来是因为没有石油煤炭等资源,这只能说明没有一次性石化资源,而且,我们也不能只把县域经济的发展寄托在稀缺性的不可再生的石油煤炭资源上,即使有石油煤炭资源,我们也无法依靠石油煤炭资源改善当地的贫困面貌,原因有二:第一石油是总部经济;第二是存量有限,作为不可再生资源,石油煤炭资源的开发与你们当地就业关联性不大,百万吨炼油企业每年上缴地方税收一亿多元,石油煤炭资源是国家统一开发,留给当地开发资金最多也就1000多万,且这种开发不可持续,当地资源开发最多四五十年左右,也就是说不可能将泾川未来发展致富完全放在

7、石油煤炭资源开发上,在你们规划的未来石油煤炭资源开发中,也不可能带动你们脱贫。而真正可开发的资源就是30多万人口,10万左右青壮年人口,将来发展和脱贫致富真正依赖的是人口和农业资源。基于以上分析,经济发展应该做到以下调整:在工业体系建设上,需逐步走工业化的路子,立足农副产品加工,立足于农民向城镇居民的转移,把农畜产品加工作为长期战略性任务抓起来,建立以农畜产品加工工业为主体的县域工业经济体系,这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农民脱贫致富的根本途径。我们从正反两个方面寻找依据,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首先不能以种地为主,种地富不起来,种地只能越重越穷。计划经济时期,我们是靠种地解决了温饱,看起来相对比较富裕,

8、现在我们仍然以种地为主,就比较贫穷。因为土地作为唯一的生产资料不可能扩大,而且市场经济经济下,好多青壮年农民在当地找不到生产经营方式,只能外出打工,造成正面和负面两个影响:正面影响,有效解决了土地资源不足问题;负面影响,给农业生产造成劳动力严重短缺,形成了一种“老农民建设新农村的局面”。泾川经济发展在工业体系建设上要建成农畜产品加工和农村劳动力转移为主导的县域工业经济格局,我现在用排除法对我说的观点进行论证。首先要树立一个观点:泾川10万劳动力不能以种地为主,因为第一,土地作为唯一的生产资料不可能扩大;第二,人口发展越来越多的结果,人均面积越来越少,人均掌握的生产资料越来越少,从劳动时间上来说

9、,种地只能种半年,是用半年的生产来养活一年的消费。也就是说种地永远是一种固定再生产,甚至是缩小再生产,其结果可想而知。第三种地制约条件很多,如水、肥、气候等,泾川这个地方,川地相当贫瘠,有机质层只有30厘米,山梁地耕作层就更少了,还有群众提到的水利灌溉设施配套不全的问题。其次,在所有第一产业中与工业衔接链条最短的是种植业,我们要改变这一思维,就要放弃传统农业种植。那么,不种地腾出的土地干什么,我认为农区畜牧业是选择的战略重点,这是从理论上分析得出的结论。下午座谈时几个老农都说种地富不起来,养猪能富起来,那个一年养了12头猪的老农,每头猪净收入1000元,年收入1.2万元,效益也相当可观,所以畜

10、牧业应该是产业调整的重头戏。养牛养鸡也能富起来,县上可划分几个区域,一乡一品,几乡一品,养牛可以发展,养猪养鸡也可以发展,关键是对各个养殖链条的不断延伸,我们重点建设的龙头企业也应该是以畜产品加工企业为主。以养牛为例,地球上养牛有一个带,我们就处于这个带上,养牛气候适宜、纬度合适,在这个纬度带养牛是最好的,所以养牛是个更好的选择。30万人口应该有百万头牛,如果真有百万头基础母牛,你这个县就是甘肃首富。牛是草食动物,应该是首选。养猪方面我们与贵州、四川比较起步较晚,起步晚就没有优势。下面我以养牛为例,从宏观和微观谈谈畜产业发展如何带动工业的发展,工业的发展又如何促进县域工业经济体系建立。养牛比较

11、成熟的模式是龙头企业+基地+协会+农户。第一个环节,招商引资办一个大型肉牛屠宰厂,增加农民养殖信心,因为屠宰加工建立起来了,农民的产品就有了消化的渠道,农民就不因为产品没有出路而发愁。第二个环节,建几个基地,可以集中养也可以分散养,5头牛、10头、30头、50头、100头的规模均可。要把繁殖和育肥分开,使产业内部也有一个逻辑上的分工。第三个环节,招商建办一个饲料厂,解决缺草问题,座谈时农民都说缺草,其实没有饲草也是优势,我们可以招商建办饲料厂,因为有需求,商家不可能在内蒙呼伦贝尔草原遍地都是草的地方建饲料厂,因为牛羊低头吃的就是草,哪还需要买?饲料在那里还有销路?第四个环节,可以办一个交易市场

12、,因为本地有了屠宰加工厂,免去了运输环节,交易市场就可变成一个活体交易地,饲料交易地,品种更新地。第五个环节,还可以搞皮毛骨血等加工企业,使企业产业链条得到很好的延伸。这样依托养牛就建立了一个完整的工业体系,你们想一想有了这么多的工业企业和养殖基地,还吸纳不了你们当地富裕的青壮年劳动力,你们几万人的劳务大军还需要外出打工吗?你们这10万人的劳动力资源不也就变成了宝贵的财富吗?养猪和养牛有着相同的环节和链条。养鸡略有不同,需要建办一个大型雏鸡孵化场,负责源源不断地向农户提供种鸡苗,我想你们泾川搞的3000万只肉鸡屠宰加工生产线是否有点太小了,如果有一亿只就比较好了。解决了养牛产业链条的几个关键环

13、节,我们还应该解决以下几个核心问题。一是认真抓好防疫工作。这是政府的职责,确保养殖业安全是畜牧业发展的底线,能不能形成一个保证畜牧业安全防疫的体系,是畜牧业发展的关键。必须确保有专业机构专门人员,认真指导好做好畜禽防疫工作。要把畜禽防疫作为一个课题研究,比如说川区养殖圈舍通风问题,自己解决不了,就应该请专家来研究解决。二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建牛舍的问题,在什么样的区域以什么样的标准建成什么样式,都值得研究。标准化牛舍建设,一定要设计科学,方向合理,一定要通风、透光,向阳,按照纬度设置偏角,确保最大程度采光,使冬天肉牛育肥不在保温上消耗体力。下午入户时看到牛舍设计极为不合理,添加饲料喂养很不方便

14、。在圈址的选择上不一定选在庄前屋后,也可以集中建办养牛棚舍,将生产区和生活区分开,也可以在搬迁过的旧宅基地上建造养殖圈舍,将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互换,将过去的生产资料变成现在的生活资料。三是有效打破资金制约。县上要积极进行协调,获得农村信用社等信贷机构的支持,可以大胆创新,成立担保公司注入资金对农户进行担保,使有限财政资金放大十倍,也可以协调农畜产品加工厂担保,最大限度的运用小额信贷资金。四是加大技术培训力度。成立有资质的专门培训机构,通过农业科技培训提高农民养殖技术。养牛技术其实并不怎么深奥,要给能掌握程序化的常规技术农民颁发技术资格证书。五是全面提高农户组织化程度。千家万农户力量单薄,抵御市

15、场风险的能力低,通过协会将农户组织起来,形成一个利益整体,就可以提高农民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就可以解决养殖标准、贷款、利益协调等问题。这类组织也要靠县上乡里来组织。六是突出典型示范带动。典型带动、示范带动,也就是扶贫先扶富,通过一部分先富起来,发挥典型示范带动效应,带动贫困农户发展脱贫致富产业。这几个问题关键是如何组织实施,属于县里解决的,县里解决,县里解决不了的请求市上解决,市上解决不了的请求省里相关部门解决,解决了这些问题,才能实现农民居民化,农村城镇化,农业工业化,我们也就实现了整体脱贫。养猪、养鸡与养牛大同小异。在此基础上,再辅之以大棚种植。标准的大棚应该是6-7分地,大了太辛苦。要为老人和妇女量身定做。山坡地搞退耕还林,搞生态经济。请先按我这个方案做起来,扶贫先扶盲,树立标杆,剩下的穷人搞福利帮扶,我们来了,也不能盯住一个村一个户,要盯住大的问题来搞,使家家户户都富起来。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