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二泉映月》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49401959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二泉映月》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二泉映月》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二泉映月》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二泉映月》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二泉映月》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二泉映月》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二泉映月》教学设计.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二泉映月教学设计(宋丹丹)一、教材分析二泉映月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苏教版教材第十册的一篇课文。它生动地记叙了阿炳创作二胡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历程,文章真挚感人,表现了阿炳热爱生活、酷爱音乐、敢于同命运抗争的精神。课文内容真挚感人,语言生动优美,意境高雅深远。二泉映月是一篇文质兼美的课文,但篇幅较长,难点较多。由于文中有很多音乐上的专业术语,而且阿炳生活的那个年代离现在的孩子也比较遥远,对于缺乏生活经验的小学生来说,领悟文章的中心以及乐曲所表达的情感,有一定难度。要让学生了解这首名曲所表达的内涵,必须让学生了解华彦君悲惨苦难的人生,感受阿炳刚直顽强的精神,然后学生听这首曲

2、子,展开想象,引导学生体会其中蕴藏的内涵和意境,并通过朗读表现出自己内心的体验,使学生产生共鸣,披文入情入境。二、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1)学会本课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4、5节。2、过程与方法:(1)能大体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并理清文脉。(2)体会二泉映月琴声变化中蕴含的丰富内涵。3、情感态度价值观:(1)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夜景色和由琴声联想二泉映月乐曲丰富内涵的语句的意思,并能选用部分词谱写一段话,描绘自己所观察到的月夜景色。(2)感受阿炳创作不朽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学习他敢同命抗争、矢志不渝追求

3、美好理想的精神。三、教学的重点:1、体会阿炳创作二泉映月的艰辛和这首名曲的丰富内涵。2、指导学生感情朗读和背诵课文,积累、运用优美的语言文字。 3、通过感情朗读去体会和表现阿炳丰富的内心世界,感受他的精神品质。4、引导学生在音乐的变化中感受阿炳对音乐的无限热爱,对美好生活和理想的矢志不渝的追求。四、教学难点:凭借语言文字感受阿炳热爱生活、酷爱音乐、敢于同命运抗争的精神。 五、教学方法1、阅读法:本文真挚感人,指导学生认真朗读、感悟并背诵课文,从而体验盲人阿炳创作二泉映月的艰辛和这首名曲的丰富内涵。 2、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语言和情感的引导,让学生感受到这篇文章丰富的内涵和阿炳热爱生活、热爱音乐、

4、敢于同命运抗争、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3、对话法:师生多次问答、谈话、讨论、辩论可以促进学生挖掘更多知识,有利于本课重难点的解析,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 4、电教法:本文的写作背景与学生的生活背景、时间、空间差距较大,因此应充分发挥多媒体和语言文字的优势,让学生在具体的音乐和图片中展开丰富联想。六、课前准备1、教师课前准备: PPT课件、阿炳资料、乐曲二泉映月 2、学生课前准备:(1)、搜集阿炳有关资料(2)、熟悉生字新词(3)、朗读课文七、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播放二泉映月二胡曲如此精美的二胡曲,想不想知道是谁演奏的?这首曲子的背后又有着怎样的故事?今天我们就用心

5、来感受一部音乐,二胡曲二泉映月,板书课题(10、二泉映月)请同学们齐读课题。(二)简介阿炳1、有哪些同学搜集了关于阿炳的资料,请跟大家分享;2、教师相机补充; 阿炳,原名华彦钧,民间音乐家。因患眼疾而双目失明。他刻苦钻研,精益求精,并广泛吸取民间音乐的曲调,一生共创作和演出了270多首民间乐曲。留存有二胡曲二泉映月、听松、寒春风曲和琵琶曲大浪淘沙、龙船、昭君出塞六首。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的注音,认清字形。读顺语句,读通全文。2、课件出示字词:无锡 、惠山、倾诉 、激愤、乐坛 、淙淙、患病、搀扶、积淀、颤抖、倔强、哭泣、抒发、琴弦、美丽富饶 、享有盛誉 、

6、静影沉璧 、升腾跌宕(四)配乐朗读课文,欣赏二泉美景:1、指名配乐朗读你喜欢的段落或句子; 2、就这篇课文,描写“二泉映月”这道风景的文字还真不少呢。你能更加有感情地读出来吗?课件展示(1)无锡的惠山,树木葱茏,藤萝摇曳。山脚下有一泓清泉,人称“天下第二泉”。(2)水面月光如银,师父静静地倾听着泉声。(3)月光似水,静影沉璧,但阿炳再也看不见了,只有那淙淙的流水萦绕在他的耳畔。(4)月光照水,水波映月,乐曲久久地在二泉池畔回响,舒缓而又起伏,恬静而又激荡。3、又是一个中秋月,阿炳在邻家少年的搀扶下,来到了二泉。但阿炳再也看不见了。阿炳再也看不见了,但你们却看到了,看到什么了?(月光似水,静影沉

7、璧。他想起了师父说过的话,想到了自己坎坷的经历)播放幻灯片,学生有感情接读。4、课文中整整四处描写“二泉映月”这首风景,虽然这道风景散见在课文的字里行间,但还是被我们一一发现了,看来大家真会读书。我已经把描写二泉映月的优美词语都摘了下来,大家看大屏幕。树木葱茏 藤萝摇曳一泓清泉 月光如银月光似水 静影沉璧月光照水 水波映月5、试读这些词语,读出一种感觉,轻轻地、缓缓地给人一种幽静的月夜感觉。(五)走进课文,细读品味1、品位月下二泉美景,感受月夜二泉的优美。(1)学生速读课文,找出描写月光之美和月下二泉之美的词语;月光如银、月光似水、静影沉璧、茫茫月夜、月光照水、水波映月、一泓清泉、淙淙流水、蜿

8、蜒而来。(课件出示)(2)交流:你从这些词语中体会到什么?2、引导思考,如此美的景色对阿炳意味着什么?(黑暗。)(1)置身于黑暗世界的阿炳在一个中秋之夜再次来到了二泉池畔,此时,他想起了谁?听到了什么?(请同学们朗读第4自然段)(2)对比阿炳十多年之前来二泉的情景,师父那时说的话,以及他只听到了什么?(第二自然段)(3)十多年之间发生的事情朗读第三自然段。假设情景(讨论):那是一个烈日炎炎的夏天 那是一个大雨滂沱的午后那是一次身患重病的时候师:正是有了坎坷经历的积淀和二泉之美的渲染才有了二泉映月的诞生。3、聆听名曲,感受阿炳的内心世界;(1)配乐朗读第五自然段,边读边标注出有关阿炳的内心世界。

9、A、“起初,琴声委婉连绵,人生道路。”四句。(让生读后,评说)课件展示a.琴声犹如泉声一直流进我们的心田。b.琴声表达了阿炳的绵绵思念。c.泉声记录了阿炳的人生之路。d.泉声映照出阿炳童年的记忆。优美的景色,慈祥的师父、苦难的记忆都随着这琴声流淌出来,我们可以真切的读出四个字,那就是:爱、恨、情、仇。B、“随着无限向往。”四句(让生读后,评说)一位哲人说过:“真实才是最美的”这琴声就是阿炳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C、“月光照水,水波映月.的月光。”四句 (让生读后,评说)爱是一种力量,一种追求,一种幸福,一种希望。想想看,怎样读才能表达出这博大的“爱心”? (出示指读)(2)配乐齐读第五段,融入情

10、景。(引导学生试着背诵)4、走近阿炳,感受其精神。(课文最后一段)(六)总结全文,升华情感。1、这是一首千古绝唱,它曾在美国获得世界十大音乐经典作品之一的殊荣,还荣获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作品奖。我们应该自豪地说,阿炳是一位在中国音乐史上罕见的、走向世界的一个民族音乐家。请大大屏幕,这是一位上海著名作家对阿炳的评价:忆民间音乐家华彦钧 朝霞相伴夕阳斜,胡琴盲杖乞天涯。 一曲二泉映明月,谁人不晓艺术家。 (上海)张志真 2、多媒体出示选自阿炳曲集的短文:那是一个雪花飘飞的午后,阿炳为一帮酒足饭饱的商贩弹曲子,得到的两个铜板却丢在了破碗外,阿炳赶紧伸出瘦骨嶙峋的手,颤抖地摸着,最终一无所获! 摘自阿炳曲集3、世界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在听过二泉映月这首曲子后,激动不已,他流着泪说:“这样的音乐应该跪下来听。”4、淙淙的泉水声,引发阿炳的琴声,阿炳的琴声倾诉着他的心声。此时此刻,你想对已经离开我们的阿炳说点什么吗?(请伴着音乐说出你想对阿炳说的话)(七)布置作业,拓展延伸:对家人讲讲二泉映月的故事,和家人一同欣赏二胡曲“二泉映月”。八、板书设计: 二泉映月一处美景 泉声一首名曲 琴声 一段经历 心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