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什么”到“如何”.doc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49389218 上传时间:2023-01-1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什么”到“如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从“什么”到“如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从“什么”到“如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从“什么”到“如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从“什么”到“如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从“什么”到“如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什么”到“如何”.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什么”到“如何”简述电子传媒时代文学存在关系07中本一班 孙舒适 07105114127摘要:本文主要从“文学的概念及存在形式的演变”“现代电子传媒时代的文学表现形式”“电子传媒时代文学传播方式与文学的存在形式的关系”三方面阐述了现代文学传媒特别是电子传媒对文学形式及发展的影响和作用,有助于我们的浅层了解。关键字:电子传媒时代、文学存在方式、拉斯韦尔模式(一)文学的概念及存在形式的演变什么是文学?虽然进入温州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就读近一年,不但专业课上通过老师的介绍和同学激烈的谈论了解了所谓的一些文学作品,自己在课余时间也经常去图书馆节约一些散文小说等作品。然而对与文学的具体定义却不能把握。

2、翻阅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P1428)的时候看到这样的定义:文学,是名词,即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的艺术,包括戏剧、诗歌、小说、散文等。仔细回味着觉得这样的解释对我们中文专业学生学习并没有什么帮助。前些日子在上网浏览的时候进入了北大中文论坛,看到了北大学子们对文学的一些见解。这才觉得同龄人中对文学的理解意思有着天壤般的独特见解。一般我们说起文学,往往只能意会,无法言传。在阐述什么是文学的时候,很多人喜欢笑着举些例子:“文学是李白的狂歌,是杜甫的苦吟,是韩愈的不平,是李义山的绵邈。文学是富人的游戏,穷人的呻吟,贵妇身上的蚤子,平民身上的棉袄。 反正你说什么是什么它就是,你说什么不

3、是它也是。”豁然之间觉得这样的理解也是有一定的道理在里面的。读书讲究不求甚解,于是只好自己勤勤恳恳地跑图书馆寻找答案。众所周知,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是诗经。其中大部分诗歌,尤其是“国风”,就是从民间采集的而来的。诗经中经常出现的章句复叠的形式带有口头色彩。而西方古希腊中著名的荷马史诗据传是游吟诗人荷马所作。虽然对于荷马这个人究竟是否存在,后世一直都没有定论。笔者个人比较倾向于“荷马”是一群人总称的说法。因为这样就可理解成:物质生产和生活水平都较不发达的古代,有着一批热爱传播和创作文学的人。他们以自己对生活的经历和经验互相进行着口头传播,就这样经过一代代的积累形成了荷马史诗、诗经这样的文学巨葩。这

4、也是文学最早形成的一种模式口头文学。这种文学形式给人类早期文学的出现奠定了基础,口头传播成为文学作品流传下来的一个重要途径。然而口头的传播具有着双面性:一方面,口头传播使得一些文学作品(这并非现代意义上的文学作品,只是一种比较规范化的供人们业余消遣的且经过时间沉淀下来的人类智慧成果)可以较为广泛地传播,沿着历史的痕迹流传成为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另一方面,口头传播也容易导致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的流失,就像是在流传过程中人们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要传播的作品或者把作品进行大幅度改编而降低其原有的内涵品质,导致了早期人类口头文学的单一性。人们往往把自己的想法寄托在一些宗教、占卜、祭祀等上。为了把这些在人类

5、早期生产生活中具有重要作用的事迹记录下来,人们渐渐学会了书写。我们的先人将一些早期的文字刻写在甲骨、青铜器、石头、竹简、木板和布帛等材料上。这些带有远古人类智慧和笔迹的甲骨、青铜器、石头、竹简、木板和布帛等成为文物挖掘出来,为我们现代的相关研究做出了贡献。于是文字的出现成为了另一种重要的传播途径。然而,当我们透过那些历史剧里呈现的一幅幅景象看到在汉武帝的宫殿里,几个内侍扛着一卷卷竹简入殿的景象,我们会感叹不已。竹简不但沉重、难于书写,而且记载的内容也不多,是多么不利于当时文化的传播。一些从那个时候流传下来的成语如“韦编三绝”“汗牛充栋”等,或许也有着一些这样的因素:竹简等书写物的坚硬和庞大导致

6、了勤于读书的人不得不多次重新修订书本;而竹简之类等的庞大体积却也导致了汗牛充栋的场景。或许当时的人也有着同样的感慨,于是关于书写的材料一直在不断地改进和发展。智慧的古人在生产实践中很早就发明了用树木和竹子制造纸张的技艺,东汉的蔡伦利用破旧的渔网等对造纸术进行了改良,不但制造出价廉的书写材料,而且充分利用了破渔网等资源,是一举两得之事。所以,造纸术的发明也进一步推动着手抄的文学的产生。于是绝大多数的中华民族五千年悠久灿烂的文化流传下来。然而优秀文化的流传出现了“洛阳纸贵”般的佳话,昂贵的纸张无法满足学子们对文学的热衷。于是故人们一直在改进着造纸术以求得价廉物美量多的纸张。接着聪慧的古人又发明了印

7、刷术来进行文化的传播。自宋代印刷术的大力提倡,书籍的种类和数量竹简增加,一些珍贵书籍的复印本也逐渐收入到普通读书人的书箱中。一些文人名士也流传下游记、日记、传记等文集。此后随着印刷术的不断改进,更多的灿烂文化得以流传至今。总而言之,书面文学的历史是相当久远。中国在公元405年出现了雕版印刷,1045年左右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而西方的活字印刷术要迟至15世纪才出现。然而最早的印刷术采用的是人工印刷方式,不但精通的专业人士不多,而且印刷效率也较为低下,因此书籍的数量相当有限,印刷的质量也受到限制。随着人类科学技术的发展,书籍进入到机械印刷时代,书的成本大幅下降,质量也逐渐提高。此时书籍的传播才真

8、正扩大了范围,即使是普通的百姓人家,也有可能拥有大量的书籍。印刷技术的发展与流行、造纸术的提高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我国明清时期白话小说的兴盛。回顾着中华几千年的文化发展史,也是文学作品传播和创作的历史。反复言语,文学就是人类用语言的方式对人类自身的行为、情感和思想的审美方式的言说。在了解了文学传播方式的演变之后,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对文学作品的阅读、阐释和理解应具有的主要不是那种教条化的实证的科学方法,而是以诉诸于情感体验为基础的价值评价的方式。这也正是人文性赖以产生的根源。文学,就古老的广义的意义而言,与“文”同义,包括任何写下来一切东西,其范围甚至包括中国古代古老的甲骨文,当代通过网

9、络传播的任何电子邮件与手机短信。而就狭义的意义上讲,文学通常指用语言写下的一种艺术,与音乐、绘画、雕刻、舞蹈等相并列,包括诗、小说、戏剧、散文等文体。(二)现代电子传媒时代的文学表现形式 那产生“洛阳纸贵”传说的手抄年代已经过去,印刷媒介正不断壮大着,而新型的媒介也开始侵入文学的肉身,渐渐深入骨髓,并与之融为一体。1895年,电影正式出现。20世纪20年代初期,无线电收音机问世。1925年,英国人贝尔德研究电视成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电视开始在世界范围内普及。随着电影、电视与广播的出现,文学迎来了所谓的电子传媒时代的到来。从口头文学到短信文学,文学的故事,即是文字的故事。文学的历史决定着我们对“

10、什么是文学”的理解。拉斯韦尔模式是这样理解的:谁(传播者) 说什么(信息) 通过什么渠道(媒介) 对谁(受众) 取得什么效果。比照笔者在上文中提到的文学传播的历史演变,拉斯韦尔模式无疑是一一对应的,而电子传媒时代文学的传播也是符合这个模式的。这对文学来说,确实是全新的一种存在方式。电影与电视既可以将一部经典小说改编成电视剧,也可以直接在其中朗诵一首诗歌名作。在众多的电视节目中,与文学相关的栏目似乎也是综合性的电视台不可或缺的一个栏目。一般的公众,甚至包括中学生、大学生,熟悉一部文学经典名著,“阅读”的方式是通过电影与电视剧来实现的。这早已经不是什么新鲜的话题了。当人们问起四大名著的时候,许多人

11、便津津有味地提起了最近闹得很火的“红楼选秀”“三国演义招新”等娱乐圈事迹。对于这四本名著的原书看过的人寥寥无几。很多人对于水浒一百单八将的名字和诨名都是通过一集集的电视连续剧得知的,很多人感叹于央视版红楼梦中黛玉宝玉等人在诗社里脱口而出的诗文却不知道出自原著的哪章哪回,很多人往往执着于三国曹操的奸诈狡猾而不能从三国演义中品读一个全面丰满的曹孟德。我们不得不承认,电视连续剧在我们当代的生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同时也对一些优秀的传统经典文学作品的广泛传播有着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经济的逐步发展,电子媒介时代产物似乎不能囊括现代文学发展传比的产物,故出现了一个较为全面的术语大众传媒。除了一些经由文学

12、改编的电视连续剧、电影等电子媒介时代产物,动漫创作产业、电台和多数报刊杂志等也列入在大众传媒之中。回顾着这十多年的大众传媒时代历史,最主要的标志便是电视的普及和互联网的广泛使用。有报道指出,时至今日,我国各城市电视普及率接近100 % ,全国网民的总人数已达1.23 亿,超过美国跃居世界首位,网民平均每周上网的时间为16.5小时。除了着一组数据可以证明着电子传媒时代的完全到来,我们还可以发现,一些原本具有着专业性和学术性的文学刊物及学术刊物,由于种种原因导致销路不好不得已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转型为符合大众口味的时尚、娱乐、消闲的通俗杂志,一些原本优秀的报纸的文学副刊也早已改头换面刊登着吸引大众

13、眼球符合大众趣味的文艺作品。最近一些我国传统的优秀文学作品进行着电视剧的改变和拍摄,除了去年炒得沸沸扬扬的“红楼选秀”,今年红火的“三国演义招新”之外,蒲松龄的聊斋志异重新被搬上银屏翻拍成了以女子为主要形象的聊斋奇女子系列连续剧以及刚公映不久的画皮;近两年来一直由张纪中翻拍的央视版金庸武侠剧系列;而老版西游记原班人马六小龄童、马德华等则表示“师徒四人”将再度联手,齐心协力推出吴承恩与西游记这些名著的改编和再创造虽然有着对原著的另一番解释,然而其背后却有着另一种力量在推动。这就是我国的大众传媒的现状,除了受国家意识形态的操控外,也必须符合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市场经济原则。所以很多作品改编后是以收视率

14、、点击率、商业广告投放率为驱动的“眼球经济”为主,忠于原著精髓的倒是其次。这种现象的影响程度逐渐扩大,也被大众所接受,只要是不会搞得太过火,人们都会一笑而过。现代的影视作品在很大程度上已由市场的要求取代了人类原始精神的要求。这些都是我们所亲身经历过的:不单单是大中城市居民可收到的61个国内电视频道播出的节目,也是我们自己平时经常光顾的电视频道,人文、科学、自然、地理、历史、读书等益智类的节目显然不会吸引太多的眼球,而娱乐、广告、时尚、通俗文艺节目则占据着巨大的份额和黄金时段。笔者同寝室的人特别热衷于快乐大本营这个娱乐消遣节目。这是湖南卫视录播的一个节目,室友十分关注每期节目的直播和网上播放时间

15、。这里就是电子传媒时代里威胁到文学地位的另一个现象不是那些经过改编后失去原味的连续剧,而是占据了传播一些由优秀文学作品改编的连续剧黄金时间的娱乐性节目。近两年来,以湖南卫视、上海东方卫视等开风气之先进行的各种超女、超男、快男、好男等海选性质的选秀活动甚嚣尘上。甚至有一段时间这类节目几乎覆盖了从中央台到地方台的许多频道,吸引了成千上万的少男少女参加选秀,还制造了数以百万计的疯疯癫癫的粉丝参与造势。笔者记得高中三年同学们课间谈论最多的便是自己支持的某某选秀明星。这些娱乐选秀活动为电视台、娱乐公司、广告商、策划人带来了巨额的利润,使当代文化逐渐脱离纸张的束缚,越来越倾向娱乐化、时尚化和商业化。而网络

16、的逐渐发展则为这些电视娱乐节目的广泛传播提供了介质。部分电视节目通过网络平台得以传播,然而其庸俗化、低俗化的弊端也相当严重,闹出了如木子美、芙蓉姐姐之流的网络笑话。然而,当代电子传媒和大众传媒偏向于制造通俗性、商业性、娱乐性、时尚性、流行性的大众文化,我们必须正视这个问题,并逐渐某种方式来引导。(三)电子传媒时代文学传播方式与文学的存在形式的关系电子传媒时代的文学显然正在日益脱离往日的严肃文学的路线,走向市场化和商业化。所以我们必须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传媒时代把握好文学的真正含义,引导文学如何走出利益怪圈,重拾文学存在的地位。 电子传媒带来的信息传递速度、种类、质量、容量等得到了空前提高,不但使得原有的一些文学资源得到了高效的配置,并且加以利用,因此而挖掘出了新的内涵,得出了新的信息资源。如张艺谋的早期影片红高粱大红灯笼高高挂等是由文学作品红高粱妻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