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8]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49387177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3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8]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8]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8]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8]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8]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8]》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8](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云南民族大学附属中学 金朝剑【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质量守恒定律,了解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2、能够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解释质量守恒定律;3、能够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一些实验现象,推出化学方程式中某反应物或生成物的化学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化学反应实质的分析以及质量守恒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逻辑思维能力。2、通过假设实验验证法的探究过程的学习体验,使学生初步认识科学研究、学习的一种方法,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能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及创造性思维能力。3、引导学生经历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过程,初步培养学生定量研究问题的能力和

2、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生活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2、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教学重点】一、知识重点: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二、能力重点:对质量守恒定律的运用【教学难点】一、知识难点: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二、能力难点:对质量守恒定律的运用【教学方法】指导发现法结合实验教学法实验验证法教学模式【教学用品】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托盘天平、酒精灯、锥形瓶、小试管、小烧杯、镊子、滤纸、气球、单孔橡皮塞、铁架台、石棉网等、细沙;白磷、CuSO4溶液、稀盐酸、Na2CO3粉末、铁钉、镁带。【课时安排 】 1课时【教学过程】教学步

3、骤教 学 内 容设计意图一、 温故知新1、学生思考2、计算机屏幕显示3、学生交流4、师生讨论小结二、 探索新知1、激疑设问,点出课题2、理性探索,提出假设3、确定研究对象,实验验证,获得结论 演示实验1a.实验说明b.引导观察:c.学生分析获得结论2学生设计并进行实验2(由学生设计实验步骤,后学生根据设计进行实验)3.交流实验结果4、学生分析获得结论5、教师小结6引入7分析8反思4、实验演示,加深理解演示实验引导观察学生讨论得出结论根据准备的实验仪器和药品进行实验实验学生观察、分析,深化理解5、知识应用,深入探究。1讨论解决实际问题2演示实验,消除知识误区3讨论分析,深化理解4教师小结,强化理

4、解6、揭示本质,深化理解1.观察2.讨论3.阅读课文4交流、分析得到结论三、课堂反思四、巩固新知巩固双基 拓展应用五、布置作业:提出问题: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反应物的质量总和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呢?做出猜想:反应物质量总和可能大于/等于/小于生成物总质量。设计实验:如何验证白磷燃烧反应物的质量总和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呢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探索问题一 白磷燃烧反应物的质量总和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是否改变?假设反应物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物总质量。没有经过践的检验,只能作为一种假设,假设是否正确,能否作为科学结论,还要通过实验来验证。实验1、白磷燃烧前后的

5、质量测定。细沙气球白磷 实验步骤:1. 称量装有少量白磷的密闭容器的质量。2. 加热锥形瓶。3. 冷却后第二次称量。根据什么现象判断已经发生反应。天平是否平衡?白磷燃烧前后的质量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实验2、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总和相等。实验方案方案一方案二研究对象白磷燃烧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实验现象反应前总质量反应后总质量结论分析比较两个实验方案的实验结果,得到什么结论?结论: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小结:从上面两个实验方案得出的结论,证明我们理论假设是正确的,无数个实验证明: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

6、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叫质量守恒定律。具有普遍意义。思考:为什么化学反应前后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试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质量守恒的原因,以电解水为例分析讨论: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变了吗?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变了吗?化学反应过程的实质是什么?反思:是否存在违背质量守恒定律的化学反应呢?实验3、盐酸与碳酸钠粉末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有气泡产生,剩余物质量比原来反应物的质量减小。【讨论1】盐酸与碳酸钠粉末反应后,剩余物质量比原来反应物的质量减小,这个反应会违反质量守恒定律吗?为什么?盐酸与碳酸钠粉末在密闭容器中反应分析以上问题及实验中反应后质量减少的原因。【讨论2】1、细铁丝在氧气

7、中燃烧后,生成黑色固体四氧化三铁,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细铁丝的质量 四氧化三铁,为什么?(填“、=、”2、镁也能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白色固体氧化镁,那么镁的质量 氧化镁的质量。(填“、=、”实验4: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讨论3】1、镁条在空气中燃烧,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实验结果?2、如果在燃着的镁条上方罩上罩,使生成物全部收集起来称量,会出现什么实验结果?分析上述问题,并分析定律内容的关键字词,如“参加”是指真正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生成物的质量”包括沉淀、气体等全部的生成物质量。1、 根据上面两个实验,讨论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实验结果。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结果,是由于反应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

8、缘故。2、如果在燃着的镁条上方罩上罩子,使生成物全部收集起来称量,会出现什么实验结果?如果在燃着的镁条上方罩上罩,使生成物全部收集起来称量,会发现天平保持平衡。2、 小结:若选择有气体参加或有气体生成的化学反应来证明质量守恒定律,则反应一定要在密闭容器内进行。1、小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2、质量守恒定律不仅是化学中的基本规律,也是自然界中的普遍规律。它认为物质只有相互转化,而不能任意消灭和创生。我国思想家王夫之早在17世纪就提出物质不灭思想,这种思想,对于我们今天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还是有很大帮助的。3、学生谈在本课题的学习中的体会。4、学生提出有关疑问,讨论解决。对学生回答作出评价,重申正确结论

9、(内容附后)巩固练习:牛刀小试拓展练习复习旧知识,为新课作铺垫,为假设提出埋下伏笔。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为学生介绍学习、研究的一种方法,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精神。实验改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培养实验能力培养学生严谨科学态度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新知,消除知识误区真实观察实验帮助学生分析问题,加深理解本讨论题承上启下,体现新知识的应用学生亲身体验,深化理解。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难点,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附:板书设计:第四章 化学方程式第一节 质量守恒定律一、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三、 质量守恒的原因附:牛刀小试1.水通电分解的过程中,

10、要发生改变的是( )原子的种类分子的种类原子的数目分子的数目物质的状态物质的颜色A. B. C. D. 2.在化学反应A+B=2C+D中,10 g A物质恰好与10 g B物质完全反应,若生成D物质8 g,则生成C物质为_。 3.下列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正确的是()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10 g碳和10 g氧气完全反应生成20 g二氧化碳.B.铝条燃烧后增加的质量等于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C.10 g高锰酸钾完全分解所得各生成物的质量总和一定是10 g.点燃D.蒸发液态空气所得各气体的质量总和等于液态空气的质量,这有力地证实了质量守恒定律. 4.能正确表示化学方程式 2H2+O2 2H2O意

11、义的是()A.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B.氢原子和氧原子在点燃条件下生成水分子. C.4份质量的氢气和32份质量的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36份质量的水. D.氢元素和氧元素在点燃条件下生成水元素.拓展练习:课后作业1、下列现象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 A、蜡烛燃烧时慢慢变短 B、白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质量不变 C、铁钉生锈后质量增加 D、水结冰质量不变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2L氢气和1L氧气反应能生成3L水,这句话对吗?3、现有一反应ABCD,有10gA和5gB反应,反应结束后还剩余3gA,B无剩余,生成4g的C,则生成D的质量为 4、已知石蜡是蜡烛的主要成分,蜡烛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后的产物

12、是CO2和H2O,判断石蜡中一定含有_元素,可能含有_元素。质量守恒定律应用1:推断反应物或生成物中某物质的化学式例1.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X2+3Y2=2Z中,Z的化学式用X、Y表示应是( ) A、XY2 B、XY3 C、X2Y3 D、X3Y2例2:为防止煤气逸散使人中毒,常在煤气中加入少量的有特殊刺激性气味的乙硫酸(C2H5SH)。乙硫酸在煤气燃烧过程中也可以充分燃烧,其化学程式为:2C2H5SH + 9O2 4CO22X6H2O,则X的化学式为 质量守恒定律应用2:解释一些现象及对实验的设计评价实验解读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做了镁带燃烧的实验后发现不同组的实验结果不同,有变重的,也有变轻的还有不变的。这是为什么呢?质量守恒定律应用3:确定物质的组成元素1、某物质在氧气中燃烧后只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关于该物质的组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一定含有C、H、O三种元素 B、一定含有C、H元素,不含元素 C、一定含有C、H元素,可能含有元素 D、可能含有C、H、O元素2、某有机物4.6 g完全燃烧,需耗氧9.6 g,生成CO28.8 g,水5.4 g,试判断该有机物中( ) A、一定含有C、H元素,可能含有元素 B、只含C、H、O元素C、只含C、H元素 D、不含氧元素质量守恒定律应用4:求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1、在化学反应A +B = C 中,10克A物质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