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中小学校教师传染病预防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手册.doc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49369816 上传时间:2024-01-14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169.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完整版)中小学校教师传染病预防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手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完整版)中小学校教师传染病预防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手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完整版)中小学校教师传染病预防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手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完整版)中小学校教师传染病预防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手册.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完整版)中小学校教师传染病预防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手册.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完整版)中小学校教师传染病预防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手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版)中小学校教师传染病预防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手册.doc(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小学校教师传染病预防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手册Teachers Guidebook for Preventing Common Infectious Diseases and Responding to Public Health Emergencies 卫生部国外贷款办公室亚洲开发银行请教师填写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急救中心、医院联系方式,以备发现传染病疫情时报告与求助:单位名称电话地址声明:本手册及相关材料中所表述的内容仅代表作者的观点,不一定代表亚洲开发银行的观点。 The content expressed in this handbook and related materials

2、 does not necessarily reflect the views of the Asian Development Bank. 目录 页号一. 教师的责任预防传染病扩散,从学校做起4二. 教师如何使用本手册来开展预防教育?4三传染病的基本概念41何谓传染病?42传染病传播的基本条件43传染病控制的基本原则54为何学校较易发生传染病流行?65何为法定报告传染病?6四. 学校传染病的预防61. 基本措施62. 不同传染病的特定措施7五. 学校教职员工预防传染病的措施91. 标准的预防措施92. 针对传播途径的预防措施10六. 传染病的暴发与控制111.何为传染病暴发?112如何防止传

3、染病的蔓延?113.怀疑学校暴发传染病时如何处理?124. 确定学校暴发了传染病如何处理?13附录14附录1 教学方法介绍与活动建议14附录2法定报告传染病18附录3 中小学校传染病预防与控制关键措施图示19附录4 各种常见儿童传染病的潜伏期及建议病假期20附录5. 中小学校常见的传染病特征及预防方法21附录6 学校学生病假与患病情况记录表22附录7 常用消毒剂使用方法23附录8 各省(市、自治区)及当地疾控中心查询电话号码错误!未定义书签。 前言 中小学校不仅是青少年与儿童的教育和学习场所,而且也是社区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学校在保护儿童及青少年健康、传递知识与信息、促进社区公众健康行为与环境

4、的建立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加强学校传染病预防控制与健康教育对于完善社区传染病防控体系与应对机制、保护广大青少年与儿童的健康都会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本手册编写的目的在于向广大中小学校教师提供一个简练、实用的学校传染病预防与控制指南,方便学校结合健康教育课程、课时安排,将传染病预防教育融入学校课内外教育活动中,以增强师生员工防病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在发生突发传染病疫情时,能尽早察觉和处理,采取应急措施,防止传染病在校园扩散。 本手册是在亚洲开发银行赠款项目支持下,由卫生部国外贷款办公室组织有关专家编写的,编写过程中得到了国家及省级教育部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世界卫生

5、组织(WHO)、北京大学儿少卫生研究所等机构领导与专家的密切关注与支持,在此表示感谢。 卫生部国外贷款办公室 亚洲开发银行(Asian Development Bank)一. 教师的责任预防传染病扩散,从学校做起防止传染病蔓延是每个社会成员的责任。学校教师和学生(以下简称师生)在预防传染病在学校与社区中蔓延担当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学校传染病预防的基本原则是“早发现、早报告”。学校应该向师生说明个人卫生对预防传染病及传染病在学校传播的重要性,并鼓励师生无论自己或家人证实或怀疑染上了传染病,立即到正规医疗机构求诊,并通知当地学校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二. 教师如何使用本手册来开展预防教育?本手册按照国

6、家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生健康教育基本要求及中、小学生健康教育规范对传染病预防教育的要求编写,可以作为学校健康教育课的补充参考材料,也可以作为学校校长及老师的自读材料,以使教师们了解学校传染病预防的基本方法及应急应对措施。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可结合本手册的内容,采用课堂内教学及课外活动多种形式将传染病预防知识整合、渗透到相关学科中,如可以结合体育课、科学课、思想道德课、生物课、卫生课等课程开展教学;也可以结合地方课时及学校自定课程安排到生活技能课、社会实践课、专题教育课等教学活动中。具体教学方法:主讲老师、校医及班主任可以通过小型讲座、讨论与解答、自学、同伴教育、游戏活动、课后作业、家长会、“小

7、手拉大手”等多元化的学习及活动方式,增加学生对相关问题的认识和关注。此外要求师生身体力行,注意个人卫生与环境卫生,并把预防知识带给家人和亲友。 请参见附录1有关学校传染预防基本方法及教学方法示例,此外,本教师手册配有一本学生自读及同伴教育材料“青少年带头用良好的卫生习惯战胜传染病”,可以在教学时发给学生,用于学生学习与讨论,开展课外实践。三传染病的基本概念1何谓传染病?传染病是指可以传播而使人感染的疾病。此类疾病是由病原体(如细菌、病毒)侵入人体所导致的。病原体在体内繁殖或产生毒素,并对正常细胞及其功能造成破坏,严重时甚至导致死亡。这些病原体,能通过多种不同的途径,从一个传染源(例如病人、病畜

8、)传到另一个人身上,使其他人也感染到同样疾病。2传染病传播的基本条件传染病传播需具备如下三个基本条件:1)传染源指病原体可赖以生存、寄居和繁殖的环境。包括人类(如病人、带菌者、隐性感染者)、禽畜、昆虫等。病原体通常必须依靠传染源作为载体,伺机感染人类。2) 传播途径传染途径传染过程传染病例子直接接触通过与感染者身体的直接接触,如抚摸、拥抱等疥疮、水痘等间接接触通过接触被病原体污染的物品,如共用毛巾、梳子和衣物头虱、结膜炎(红眼病)等空气或飞沫传播*吸入感染者打喷嚏、咳嗽、吐痰、讲话时喷出的飞沫,*经手触摸沾有飞沫、痰液的污染物或地面,再触摸眼、口、鼻等粘膜传播,也是一个重要的途径!*病原体也可

9、附在微尘或水雾中,在空气中漂浮,经呼吸道进入人体。非典型肺炎、流行性感冒、肺结核等食物或水(共同的污染源)进食受污染的食品,饮用受污染的水源食物中毒、霍乱、细菌性痢疾、肝炎等昆虫或动物媒介病原体在昆虫体内寄居一段时间,进行繁殖后,才具传染性;另外,昆虫亦可通过沾有病原的足部或口部,将病原散播疟疾(蚊子传播)、肠道传染病(苍蝇、老鼠传播)、狂犬病(狗传播) 等血液/体液传染通过输血、文身、穿耳、被污染的针具扎伤或性行为传播乙型肝炎、艾滋病等先天传染病原体由母体进入胎儿,使胎儿受到感染先天性梅毒、艾滋病等3)易感人群指易受传染病侵袭的人群,儿童及青少年由于个人良好卫生习惯尚未养成、自我保护能力差、

10、身体抵抗力及免疫功能发育不完善,因而较容易受到传染病的侵袭。3传染病控制的基本原则由于病原体的传染必须具有几个因素的存在,包括病原体本身、传染源、传播途径及宿主,即所谓的传染链,因此,在控制传染病的蔓延上,也必须针对这几个因素,缺一不可。传染因素控制方法病原体-清洁环境或消毒, 把病原微生物清除或杀灭传染源-病人及早接受观察、隔离及治疗传播途径-注重环境、个人及食物卫生、采取有效感染控制措施,以防被病原体感染易感人群-增强个人的抵抗力,加强个人防护,接受免疫接种4为何学校较易发生传染病流行?学校是一个人群集聚的地方,加上年幼的学生还没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缺乏传染病的个人防护意识,传染病容易通

11、过人与人之间的密切接触而传播。传染源可以来自学校员工、家长或学生。人与人之间的接触可导致交叉感染,即病原体从一个人传给周围其他人,例如当员工或学生在接触一个生病的学生后,未经洗手便接触另一位学生,便可把病原体从第一位学生带到第二位学生身上。5何为法定报告传染病?有些传染病具有高度传染性并可引起严重的病情,以致威胁人类的生命及影响国家社会的经济与安定。为了保障公众的健康与安全,国家以法律规定某些传染病为法定须上报的疾病。2004年新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简称防治法)规定了甲类、乙类和丙类共37种法定报告传染病(具体名称参阅附录2)。防治法第十条规定:各级各类学校应当对学生进行健康知识

12、和传染病预防知识的教育。防治法第三十一条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当及时向附近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者医疗机构报告。四. 学校传染病的预防 1. 基本措施1) 加强管理与教育 (有关具体措施见附录3)建立晨检制度, 每天检查学生个人卫生及健康状况,备有师生病假记录,有异常情况及时通知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充分利用本校的现有网络、墙报、广播、讲座等多种形式开展健康教育,普及传染病防治知识, 鼓励学生与儿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加强饮食卫生、饮水卫生及环境卫生管理工作, 保证学校环境与设施的清洁卫生。积极开展校园爱国卫生工作。动员全校师生参与“除四害,讲卫生”的爱国卫生

13、运动,人人动手,齐心协力地搞好环境卫生和“除四害”(蚊子、苍蝇、老鼠、蟑螂)工作。 2) 加强学生的个人卫生(具体教育方法见附录1)饭前便后要洗手,一定要用肥皂和流动的水。不随地吐痰, 不乱扔垃圾。培养均衡饮食习惯,多吃水果、蔬菜等绿色食品,有足够的休息。 坚持体育锻炼,不吸烟,增强身体抵抗力。不要与别人共用毛巾、手巾、牙刷、餐具或其它个人物品。勤洗澡,勤换内衣。3) 加强环境卫生 公共卫生间应提供洗手设备,洗手液或肥皂。呕吐物及排泄物要及时清洗和消毒;确保卫生间排水系统通畅。 确保室内空气流通。 经常打开窗户或使用抽气扇。 课间应该打开窗户,使空气流通。 保持教室及楼道整洁。垃圾应放置于垃圾

14、桶内,用盖子盖好,并至少每日清理一次。2. 不同传染病的特定措施1) 经空气或直接接触传染的疾病(例如:水痘、流行性腮腺炎、麻疹、流行性感冒、结核病、上呼吸道感染及头虱,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百日咳、猩红热)保持双手清洁,用清水及肥皂洗手。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挖鼻孔和用手或不洁用品擦眼。公共设施及学生易触摸的用品须及时清洗。痰必须吐在纸巾里丢进垃圾桶,或吐在厕所马桶中,然后一定要洗手。保持头发清洁,预防头虱。不要与别人共用毛巾。如果有发烧及咳嗽、打喷嚏等呼吸道症状,应自觉戴上口罩并尽快就诊。生病打喷嚏或咳嗽时,要用手绢或纸巾掩口鼻。2) 由食物及水传播的疾病(例如:食物中毒、细菌性痢疾、甲型肝炎、伤寒)饭前便后要洗手,不喝生水。不吃生的或半生的肉类、水产品等,生吃瓜果要彻底洗净。注意食用及选购新鲜食品和水产品,不吃外表、气味或味道异常及发霉的食物。避免生熟食物混放或使用同一菜板和菜刀。剩余食物要冷藏,隔餐食物应彻底加热后再食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