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秋水答案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49349661 上传时间:2023-09-2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秋水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秋水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秋水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秋水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秋水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秋水答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编号:20主备人 韦喜静 备课组 语文组 审核人 班 小组 姓名 宜州市第二中学 九(上)年级 语文 科导学案 课题 :秋水 课型:新授课 【学习目标】 1初步了解庄子的思想及其作品风格。2理解和掌握文中常见的文言词语。3.分析文章中对比的手法的运用。4理解课文阐发的人生哲理,力戒骄傲 。【知识链接】1.走近作者:庄子:名周,宋国蒙人。战国时期著名哲学家、文学家 。和老子同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老庄”,因此,人们也常把道家思想称之为“老庄哲学”。 庄子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一切都要顺应自然。在政治上反对一切社会制度,摒弃一切文化知识,主张“无为而治”。他愤世嫉俗,鄙视功名富贵,揭露统治阶级的

2、虚伪的“仁义”,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庄子散文是战国中叶最重要的散文成果之一。它的文章写得汪洋恣肆,不拘绳墨,变化无端,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和浓郁的诗意。庄子亦名南华经,现存三十三篇。其中内篇七篇,通常认为是庄子本人所著;外篇十五篇,杂篇十一篇,有庄周门人及后来道家的作品。秋水是庄子外篇中最重要的一篇, 课文节选秋水开头的一段。 2寓言: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常带有讽刺或劝戒的性质,用假托的故事或拟人手法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预习导航】1. 字音和句读 。泾(jng)流之大 两涘(s)渚(zh)崖之间 少(sho)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di)矣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且夫/我尝闻/

3、少仲尼之闻2.注释,借助工具书,翻译课文,并在文中划分层次归纳层意。3. 掌握文中常见的文言词语和句式。 (1)通假字: 泾流之大(“泾”通“径”,径直) 不辩牛马(“辩”通“辨”,辨别,区别) (2)古今异义词: 于是焉和波欣然自喜(古:在这时 今:连词,于是) 至于北海(古义:这里指渤海;今义:常指我国一部分海域。) 东面而视(古义:脸朝东;,今:方位词,东边) 大方之家(古义:大道理,后又称博学的人为“大方”或“方家”;大方之家即修养高,明白事理的人,今:不吝啬;自然,不拘束;不俗气。) (3)词类活用: 秋水时至(名词作状语,按时令) 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形容词作名词,美景) 顺流而东

4、行(名词用作状语,向东) 少仲尼之闻(形容词作动词,小看,也可以理解为意动用法,以为少) 轻伯夷之义(形容词作动词,轻视,也可以理解为意动用法,以为轻) 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形容词作动词,走到尽头) (4)文言句式: A、判断句 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者,也”表示判断) 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非,则”,是副词“非”和连词“则”的配合格式,可译为“如果不是那么就”) B、宾语前置句 以为莫己若者(否定句中,代词“己”作宾语前置。即“莫若己”:无人能比得上自己) 我之谓也(助词“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即“谓之我也”:说的就是我这样的人啊。)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状语后置句,即“吾长于

5、大方之家见笑”:我必定会永远受到修养极高的人的耻笑。 C、被动句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用“见于”表示被动,“见”表被动,“于” 引进行为的主动者。比如“他被骗”,我们文言文可以说“彼见欺”,而“他被人骗”,我们就不能说成“彼见人欺”,而要说成“彼见欺于人”。) D、固定句式 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以为”古汉语常见,可译为“认为是”“觉得是”)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且夫”,连词。连接上句或上段,用在下句或 下段的开头,可译为“再说”“况且”,表示意思推进一层) (5)一词多义: 若: (1)望洋向若而叹曰名词,海神名 (2)以为莫若己者动词,比得上 闻:(1)闻道百动词,听到 (2)少仲尼之

6、闻而轻伯夷之义者 名词,学识 之:(1)泾流之大代词,这样 (2)我之谓也助词,宾语前置标志,无意 (3)仲尼之闻助词,的 于: (1)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 介词,在 (2)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介词,被 始: (1)于是焉河伯始旋见面目 副词,才 (2)始吾弗信名词,开始【合作探究】1河伯为什么洋洋自得,欣然自喜?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辨牛马。”河伯面对黄河的广阔,觉得天下之美为尽在自己这里,因此欣然自喜。 2河伯后来为何又望洋而叹呢? 河伯“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面对波澜壮阔,无边无际的大海,他深深的认识到了自己的渺小,所以望洋而叹。 3河伯面对

7、波澜壮阔的大海是如何自责的? 河伯先引用俗语“闻到百,以为莫己若”来批评自己“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的狂妄自大,继而说自己曾经不相信有“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现在亲眼看到大海的无边无际,才深深意识到自己目光的短浅,接着,发出了慨叹“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河伯深深认识到如果不是看到大海的宽广,那自己的错误认识则永远也得不到改正,自己的浅陋将长久的被大方之家所耻笑。 小结河伯形象: 最初骄傲自大和后来的知错能改。 4作者在文中采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说明了什么道理?本文主要采用了设喻和对比的写作手法:以河伯见海神为喻,将黄河的壮阔与北海的广阔进行对比,将河伯见海神之前和

8、之后的态度进行对比,说明个人的见解有限,我们每个人都不能骄傲自满,否则就会贻笑大方的。5学习这则寓言故事,你有什么启示?(1)一个人应该有自知之明,要知道山外有山,天外有天,不能坐井观天。(2)一个人要勇于自我批评。6由本文引出的成语哪些?并解释成语。 (1)望洋兴叹:望洋,抬起头来看的样子。原指看到人家的伟大,才感到自己的渺小。后来比喻做事力量不够或缺乏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 (2)贻笑大方:被大方之家耻笑。让内行见笑。(3)大方之家:指称学识渊博或专精于某种技艺的人。 【小结】通过学习,你从文中获得了哪些有益的启示?庄子秋水篇想象丰富,气势磅礴,浪漫主义色彩浓厚。 一、用寓言形式设喻阐述深刻

9、哲理 。这篇文章用河神见海神的寓言故事说明哲理,通篇都是设喻而这些比喻又是通过奔放新奇的想象和浓厚的浪漫主义情调抒写出来的。庄子把一切自然事物、神话传说都具体化、人格化。河伯这一神话传说中的神便被庄子任意驱使为其观点服务:先让河伯因受环境和习见习闻的限制而自傲,然后让河伯从小圈子里跳出来,看到了大海而对自己以前的自满羞愧不已。庄子正是通过这个寓言,表达了自己对自然、人生的思考和认识,并使文章生动形象,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二、具有强烈的文学色彩 。秋水具有强烈的文学色彩。文章一开头,作者用“秋水时至不辩牛马”寥寥二十二个字,就把涨水时那种汹涌澎湃、气象万千而又浩淼无边的壮阔景象毫不费力地描绘了

10、出来,给读者以不尽的吟味。文章的形象写得十分生动,写黄河,则浩浩荡荡,奔腾澎湃,气魄雄伟;写北海,则渺茫空旷,无边无际,意境开阔;写河神,则有喜有叹,逼真传神,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当堂检测】1.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B )。A、泾流 劝谏 旋转 欣然自喜B、径流 渚崖 辨别 望洋兴叹C、争辩 穷匮 孀妻 贻笑大方2.对句中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轻伯夷之义。(轻视)B、少仲尼之闻。(名声)C、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危险)3.解释下列句子中“之”的意思。以天下之美( 助词,的 )野语有之曰( 代词,这样 )今我睹子之难穷(助词,的 )我之谓也( 助词,宾语前置 )4. 与“莫己若”句式完全相同的一项(B ) A秋水时至 B何陋之有 C顺流而东行 D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