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药物治疗进展论文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49337789 上传时间:2023-04-2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1.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抑郁症药物治疗进展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抑郁症药物治疗进展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抑郁症药物治疗进展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抑郁症药物治疗进展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抑郁症药物治疗进展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抑郁症药物治疗进展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抑郁症药物治疗进展论文(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3 届沐口医的鬲孑3科歹就毕业设计(论文)题目抑郁症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系 部专业药学(药房方向)班级D10药学(2)班学号D姓名娄名杨指导教师姚晓敏完成日期2012年7月14日抑郁症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娄名杨摘 要:抑郁是一种常见的情感性精神障碍,是一种以心境低落为主要特征的精神疾 病综合症。其临床表现为情绪低落、思维迟钝、言语动作减少、对工作失去兴趣等, 是目前世界上最易致残的疾病之一。抑郁的治疗可分为药物治疗、精神疗法、社会疗 法和行为疗法。本文对此疾病的药物治疗进行阐述,分别从第一、二、三代抗抑郁药 以及新型抗抑郁药的临床应用做相关研究说明。关键词:抑郁症;抗抑郁药;临床应用0 引言

2、抑郁症(depression作为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性疾病,其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 势。世界卫生组织2005年统计,各种抑郁症的患病率约占全球人口的11%。国内有关 资料报道,我国至少有3600万抑郁症患者,其中仅有5%的重度患者接受了相关治疗, 有 62% 的患者出现抑郁症状态后从未就医。我国自杀和自杀未遂的人群中抑郁症患者 占了50% 70%。世界卫生组织预测,到2020年除心血管疾病以外,抑郁症将成为影响 寿命、增加经济负担的第二大疾病,成为21世纪人类健康的主要杀手 1, 2 。然而,抑郁 症对人们身心健康、家庭和社会的严重危害,至今仍未引起人们(包括患者和非专科临 床医师)足够的关注,

3、患者疏于就诊,医生诊疗中漏诊和误诊率也相对较高 ,对此应引 起高度重视。因此,现对该疾病临床相关药物研究进行综述。1 第一代抗抑郁药1.1 三环类抗抑郁药 (TCA)三环类抗抑郁药疗效明显优于MAOI。代表药物有丙咪嗪、氯米帕明、阿米替林、 多虑平。丙咪嗪和氯米帕明类似,抗抑郁作用强,镇静作用弱,不适于伴焦虑的抑郁, 适于行为、思维均较迟钝的抑者。而阿米替林和多虑平相似,可改善睡眠,消除焦虑, 适于伴焦虑的抑郁患者。其适应证为各种类型抑郁症,有效率约70%80%,起效时 间12周,剂量范围50250 mg /d,缓慢加量,分次口服。因镇静作用较强,晚间剂 量宜大些。TCA的不良反应主要来自抗胆

4、碱作用,如口干、尿潴留、便秘、眼内压 增高等。一般在药物治疗后不久出现,但23周后症状减轻。不良反应主要有抗胆碱 作用(如口干、便秘、尿潴留、视力模糊及眼内压升高等),最严重的是心脏毒性,老 年患者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心律失常、房室传导阻滞、心力衰竭、心肌梗塞等。1.2 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单胺氧化酶抑制剂是传统的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OI)苯乙肼、异卡波肼、苯环 丙胺等多为非选择性抑制剂,对单胺氧化酶A和B产生不可逆性结合,一般疗效欠佳、 起效时间长,且有严重肝脏和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因而现已少用。4近年来投入临床 应用的吗氯贝胺、托洛沙酮等为可逆的、选择性 MAO 抑制剂,通过可逆选择性抑制

5、A 型单胺氧化酶,从而提高脑内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较,其具有起效快、抗抑郁谱广、 停药后 MAO 活性恢复快、耐受性好及安全性高等特点。1.3 新型三环类抗抑郁药代表药物噻奈普汀。是80年代上市的新型三环类抗抑郁药,它与SSR Is再摄取 作用相反,主要是通过增加突触前膜52HT再摄取而发挥作用。该类新药保持了三环 类抗抑郁药的疗效,与氟西汀的疗效和安全性相等。对单相、双相复发性及重症抑郁 症均有较好疗效,且对慢性酒精中毒和戒酒后出现的抑郁也有效。尤其是使用于老年 患者及共存焦虑、躯体化症状者,而且具有不引起镇静的抗焦虑效果。副反应少,可 见头晕、口干、胃肠不适等。2 第二代抗抑郁药2.1 四环

6、类抗抑郁药该类药为选择性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NARI),但不影响5-HT的再摄取。 代表药物有马普替林(麦普替林,路滴美)、米安色林(脱尔顿)、瑞波西汀。该类药具 有广谱、见效快和副作用少的特点, 临床用于各种抑郁症, 尤其适用于老年人和心血 管患者。2.2 可逆性、可选择性单胺氧化酶抑制剂( RIMA)该类药是在MAOI的基础上,进行结构改造,比第一代的非选择性MAOI抑酶作 用快,停药后MAO活性恢复快。代表药物为吗氯贝胺,避免了高血压危象的发生。3 第三代抗抑郁药3.1选择性5羟色胺(5HT)再摄取抑制剂(SSRI)目前常用于临床上SSRI有6种:氟西汀、帕罗西汀、氟伏沙明、舍曲林

7、、西酞普 兰和艾司西酞普兰。这类药物选择性抑制突触前膜对 5HT 的回收,对去甲肾上腺 素(NE)影响很小,几乎不影响多巴胺(DA)的回收。其中的帕罗西汀、氟伏沙明有轻度 的抗胆碱能作用,较其他抗抑郁药,耐受性较好,避免了体位性低血压和心脏毒性等 不良反应,患者依从性好,但价格较昂贵。而西酞普兰对受体亲和力最低,不良反应 相对较少5。代表药物如下:3.1.1 氟西汀氟西汀(商品名百忧解,国药准字J20080016, 20 mg x28粒/盒),一般Id只需早 上口服20 mg即可,必要时可加至40 mg/d。药效与TCA相似,但其抗胆碱作用和心 血管方面不良反应均比 TCA 小6,服用氟西汀常

8、见的不良反应有:腹泻、呕吐、睡 眠障碍、尿潴留、生殖紊乱等。对于正在使用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OI)等药物者, 应禁用氟西汀。对于肝功能不全者,氟西汀和去甲氟西汀的半衰期分别增至7d和14 d,因此应考虑减少用药剂量或降低用药频率。3.1.2 帕罗西汀 帕罗西汀(商品名赛乐特,中美天津史克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H10950043,20 mgx10片/盒),一般20 mg/d,服用2、3周后根据病人的反应,某些病人需要加量。 该药的特点是起效快、耐受性好,对严重抑郁症以及其他抗抑郁药治疗无明显疗效的 患者仍有效7。本品是一种选择性 5HT 再摄取抑制剂,常用剂量时,对其他递质 无明显影响。常见

9、不良反应有恶心、打哈欠、嗜睡、睡眠异常、出汗、视物模糊、焦 虑、头痛、性功能障碍等。3.1.3 氟伏沙明氟伏沙明(商品名兰释,进口药品注册证号H20090831, 50mgx30片/盒),推荐起 始剂量为每日1片或2片,晚上1次服用。建议逐渐增加剂量直至有效。常用有效剂 量为2片/d且可根据病人个体情况调节。治疗中较常见的不良反应是恶心、有时伴呕 吐。其他不良反应有:中枢神经系统 (嗜睡、眩晕等)、便秘、厌食、消化不良、腹泻、 腹部不适、口干、不适、多汗等。3.1.4 舍曲林舍曲林(商品名:左洛复,辉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80141, 50 mgx14 片/盒),1次/d, 50 m

10、g/次,治疗剂量范围为50100 mg/d。舍曲林用于治疗抑郁症的 相关症状,包括伴随焦虑,有或无躁狂史的抑郁症。疗效满意后,继续服用舍曲林可 有地防止抑郁症的复发和再发。与国内目前治疗强迫症的药物氯丙咪嗪相比,舍曲林 能克服其抑制神经递质回收的专一性较差、副反应多,剂量大,耐受性差等缺点,是 这一领域的换代新产品。常见的不良反应有:厌食、失眠、恶心、多汗、呕吐、口干、 射精困难、消化不良等。3.1.5 西酞普兰西酞普兰(商品名喜普妙,丹麦灵北药厂,国药准字J20080021,20 mgx14片/盒), 成人:西酞普兰片剂每日13片,1 次/d,早晨或晚上单独服用,或与食物同服。从 1片/d开

11、始,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及患者反应可酌情增加至2片,部分患者可逐渐增量 至每日 3 片,即每日最大剂量。为防止复发,治疗至少持续数月。虽总体疗效和其他 SSRI 相当,但疗效出现可能较快8。所观察到的西酞普兰副作用通常短暂且轻微, 常见的不良反应有:恶心、出汗增多、流涎减少、睡眠时间减少、震颤、腹泻。3.1.6 艾司西肽普兰艾司西肽普兰(商品名:来士普,丹麦灵北药厂,国药准字J20100165,10 mgx7 片/盒),用于重症抑郁症:1 次/d。常用剂量为10 mg/d,根据患者的个体反应,每日 最大剂量可以增至20 mg。通常2到4周即可获得抗抑郁疗效。症状缓解后,应持续 治疗至少6个月以巩固

12、疗效。常见的不良反应有:食欲降低、性欲降低、失眠、嗜睡、 头晕、鼻窦炎、哈欠、恶心、腹泻、便秘、多汗、射精障碍、阳痿、疲乏、发热。3. 2 选择性 5-HT 及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 SNRI)SNRI能同时阻滞5-HT和NA的再摄取,并轻度抑制DA的摄取,可与TCA交替 治疗抑郁症。此类药物包括文拉法辛(万拉法辛,博乐欣)、曲唑酮(美舒郁)、奈法唑 酮(尼法唑酮) ,米氮平(瑞美隆,米塔扎平)。其中文拉法辛治疗抑郁症安全、有效, 患者依从性好,这有利于抑郁症患者的长期维持性治疗,但禁用于高血压患者。曲唑酮 抗抑郁及镇静作用明显,同时具有抗焦虑作用,对性功能影响小,甚至能治疗男性勃起 功能

13、障碍,口服易吸收,适用于老年患者及伴有焦虑、失眠的患者;奈法唑酮是将曲唑 酮结构改造而获得的一种与 A1 肾上腺受体亲和力明显降低的化合物,因而很少引起 体位性低血压与镇静作用;米氮平具有独特的药理学特性,小剂量时主要为抗组胺作 用(倦睡与镇静),随着增加,则NA神经传递作用亦增加,从而可抵消某些抗组胺作用, 该药对性功能几乎没有影响,有临床研究显示,应用该药替代SSRI治疗因SSRI引起 性功能障碍的抑郁症患者,能使其性功能明显改善或恢复功能。4 新型抗抑郁药现有的抗抑郁药通常疗效只有70%,而且需要36周才起效,因此对一些急性 期或维持期治疗的病人疗效不佳。通过对抑郁症病因学和抗抑郁药作用

14、机制的深入研 究,一些新型抗抑郁药可能具有更高的潜力。如褪黑素类药阿戈美拉汀,是一种有效 的褪黑素激动剂,并对5-HT有拮抗作用。还有神经肽(P物质、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神经肽Y)调节剂、拟胆碱类药物等,通过特异性影响5-HT受体,增强中枢性DA作 用,或者DA、5-HT和NA多靶点、多系统共同作用类药物的优势可能继续增加。5 其他非典型抗抑郁药5. 1噻奈普汀(达体朗)2001年在国内上市。其抗抑郁疗效与TCA相似,安全性与耐受 性优于TCA,同时疗效与SSRI的氟西汀类似。其消除半衰期较短,约2.5h。5. 2黛力新(黛安神)可提高突触间隙多巴胺、5-HT、NT等多种神经递质的含量,调 整

15、中枢神经功能。对患者躯体化症状、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恐怖症状改善明显, 尤 其对躯体化症状为主的神经症改善更明显。5. 3布普品是单环胺酮化合物,对NE的再摄取有中度抑制作用,对DA的再摄取有较 好的抑制作用,但不作用于5-HT系统。口服吸收快,可增加SSRI的抗抑郁作用。6 结论展望从20世纪50年代第一个抗抑郁药丙米嗪问世以来,已有不少安全、有效、不良反 应相对较小的抗抑郁药面市,但到目前为止,现有的抗抑郁药物仍不能满足治疗需要。 为解决现有抗抑郁药的效应滞后问题,提高治疗的有效性、增加安全性,人们取了很 多措施。如药物的合用、研发双重甚至三重作用机制的抗抑郁药物等。在安全性和起 效时间

16、等方面确有不同程度的改进,但每种抗抑郁药仍都有应用范围和限制。随着对抑郁症发病机制的深入了解,会发现更多疗效可靠、起效迅速、剂量易于 控制、安全耐受性好的新型抗抑治疗抑郁症药物品种越来越多,这给临床医务工作者 提供了更多的用药选择,对临床用药的合理性、安全性及发展趋势应该有所了解。临床上,在考虑了病情和药物适应症后,在最初的药物选上,从实际出发,根据 病人的经济情况和对治疗的期望程度,合理选用抗抑郁药物。抑郁症治疗其心理治疗 也是关键,联合治疗将明显提高疗效。参考文献1 解斌,董华军抗抑郁药及治疗研究进展J.中国医刊,2007, 42(3) : 58-62.2 顾牛范抑郁症-全科医生诊疗中的误区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06,24(8) : 59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