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必修二人口和城市试题附答案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49326203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6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地理必修二人口和城市试题附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一地理必修二人口和城市试题附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一地理必修二人口和城市试题附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一地理必修二人口和城市试题附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一地理必修二人口和城市试题附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一地理必修二人口和城市试题附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地理必修二人口和城市试题附答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 高一地理 一、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右图为某国近200年来四个阶段的出生率、死亡率示意图,据图回答12题。1.下列排序符合该国人口增长阶段特征规律的是( )A.B.C.D.2.下列描述符合该国人口特征的是( )A. 阶段总人口最多B阶段人口增长缓慢C阶段之间,出生率的变化大于死亡率的变化D. 阶段之间,出生率的变化大于死亡率的变化2015年12月27日下午,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人口与计划生育修正案,全面二孩将于2016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全面开放二胎政策,是因为政府已经意识到了调整人口政策的必要性。据此,回答34题3下列不属于中

2、国人口问题的是( )A.人口基数大 B.人口自然增长率高C.人口素质低 D.人口老龄化4全面放开二胎政策的主要目的是( )保持合理的劳动力规模 延缓人口老龄化速度全面减轻国家负担 放弃计划生育政策促进人口与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A. B. C. D.右图是我国某省从建国初期至今的人口自然增长轨迹示意图,其中阶段为预测段。完成56题。5关于图中人口变化的描述正确的是( )AI阶段人口数量大于阶段人口数量B阶段会出现劳动力严重短缺问题C和拐点的出现主要是受政策因素影响D阶段不会出现人口老龄化问题6国家开放二胎后,十年内不会对以下各项中产生明显影响的是( )A人口老龄化速度B劳动力的

3、规模C婴幼儿用品消费市场及相关产业D医疗教育等公共资源由于东欧国家劳工移民的迁入,德国人口2011年出现9年来首次上升。目前德国65岁及以上的人口占人口总数的22.7%。读右图,回答78题。7德国的人口增长现状符合图中的()A甲B乙 C丙 D丁8导致东欧国家大量移民德国的主要因素是 ()A家庭婚姻 B政治 C难民 D经济读右图,完成910题9据图可知,我国人口数量最大和劳动人口最多的时间分别为 ( )A.2040年左右、2026年左右 B.2035年左右、2040年左右C.2040年左右、2035年左右 D.2035年左右、2020年左右10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未来二十年我国就

4、业压力越来越大 B.未来我国人口大量外迁,人口老龄化严重C.今后我国人口工作应取消计划生育政策 D.引导人口合理迁移成为今后我国人口工作的重点之一根据下表,回答1112题。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北京市)规划专家提出的北京市人口数量2000年201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年均)0.35%满足经济发展,维持较好的环境和生活质量2 300万人20002010年常住人口增加604万人充分利用北京的各种资源,最大可容纳3 000万人2010年常住人口1 961万人11.北京市常住人口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A人口自然增长率高 B大量外来人口迁入C人口平均寿命延长 D人口基数较大12依据专家分析,北京市()A环

5、境人口容量为2 300万人 B人口合理容量为1 961万人C环境人口容量为3 000万人 D人口合理容量为3 000万人13有关人口合理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A资源越丰富,能供养的人口数越多,人口合理容量越大B科技越发达,人们利用的资源越多,人口合理容量越小C消费水平越高,人均所需资源越多,人口合理容量越大D地域越开放,人们利用的资源越多,人口合理容量越小读右某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和净迁入率变化示意图,回答1415题。14图示期间该地区人口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A人口持续增加B人口增长以自然增长为主C人口总量最少的年份是1995年D人口总量最多的年份是2010年15图示信息反映()A该地劳动力

6、短缺,经济发展速度慢,水平低B该地净迁入率的变化的主要诱因是自然增长率下降C净迁入率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该地区人口老龄化速度D净迁入率的变化导致该地区出现大量失业人口16.下列关于城市功能分区的叙述,正确的是()。A.城市各功能之间有明确的界线B.每个功能分区只有一种功能C.城市功能分区的形成是同类经济活动空间聚集的结果D.行政区、文化区是各类城市所共有的功能区17.现代城市地域功能分区的特点是()。A.高级住宅区多建在地价高的市中心地区B.工业区不断向市区外缘移动,并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C.中心商务区是城市经济活动最繁忙的地方,昼夜人流、车流不息,热闹非凡D.住宅区、工业区、商业区之间界线

7、分明,体现了同类活动在空间上的高度集聚右图是某地区土地利用现状示意图,读图回答1819题。18如果现状布局合理,则当地盛行风向可能是 ( )A 东南风 B东北风 C南风 D西南风19如果要布局新的居住用地,较合理的地区是( )A. B. C. D.读右我国某城市简图,回答2021题。20铁路穿越该市区的影响因素最可能是()A经济因素B社会因素C行政因素 D历史因素21下图中能正确表示ab间地租变化情况的曲线是()A B C D22.右图为“六边形服务网络图”,据图判断城市等级由高到低排列顺序应是( )A甲乙丙 B甲丙乙 C乙丙甲 D丙乙甲右图为甲、乙、丙三个服务中心的服务范围示意图。读图,完成

8、2325题。23下列商业部门与图中服务中心甲、乙、丙的服务职能依次对应正确的是()A汽车销售、珠宝商行、星级宾馆B高档电器、早点铺、星级宾馆C星级宾馆、家用电器、早点铺D早点铺、星级宾馆、家用电器24早点铺与星级酒店比较( )A早点铺服务范围小,数目多B早点铺服务范围大,数目少C星级酒店服务范围大,数目多D星级酒店服务范围小,数目少25.有关该图的说法正确的是()A甲对顾客的吸引力超过乙,人们寻求服务总是优先考虑甲B到乙地寻求服务的人不会再到甲地寻求服务C位于丙地的人寻求较低等级的服务时会优先选择乙D实际情况下,甲、乙两地的服务范围都不是固定的2015年 9月29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

9、所所长魏后凯表示,2014年中国城市化水平已经达到54.8%,到2020年,中国的城市化水平将达到甚至超过60%。据此回答2627题。26关于城市化标志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城市人口增加 B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增加C乡村剩余劳动力增多 D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农业用地转为非农业用地27提高我国城市化水平的有效途径是()A调整行政区划,合并城市,扩大城市管辖面积B在大城市周围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逐步形成城市群C优化城市产业结构,增加就业机会D促进乡镇企业的蓬勃发展下表为我国某地区域市发展情况统计表。读表回答2829题。项目1999年2012年城市数目(个)37工业总产值(万元)36 2001

10、 765 000城市人口(万人)56340城市人口比重(%)30.448.6281999年以后,该城市的城市化处于( )A.初级阶段 B.中期阶段 C.逆城市化阶段 D.再城市化阶段29该城市在城市化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是( )A.乡村基础设施完善 B.人口和工商业迁往农村C.城市中心区空洞化 D.市区劳动力过剩、交通拥挤下图为“我国某大城市离心力示意图”,读图完成3031题。30图中甲、乙、丙所示内容排列正确的是()A甲地价上涨 乙交通拥挤 丙各类产业迁出B甲交通拥挤 乙地价上涨 丙各类产业迁出C甲各类产业迁出 乙交通拥挤 丙地价上涨D甲地价上涨 乙各类产业迁出 丙交通拥挤31图示现象可能导

11、致()A市区人口将大幅增加 B城市化水平将不断下降C城市用地向外扩展,出现卫星城 D中心商务区逐渐向郊区迁移近年来,武汉、广州、杭州、北京等城市频繁遭遇强暴雨袭击,引发严重内涝,可说是“逢雨必涝,遇涝则瘫”。2011年,“到武汉看海”成为了流行词;2012年,北京“721”大雨让77位市民失去生命。暴雨淹城的景象不断上演,不少城市管理者也“发誓”解决城市内涝问题。据此回答3233题。32下列关于城市内涝的人为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A极端天气现象增多 B城市绿地增多C水泥地面增多 D地下径流太少33下列解决城市内涝的措施,不正确的是()A多建立气象观测点,增大数据收集量 B保持城市道路的畅通C

12、强调绿色城市化和屋顶绿化 D加强城市排水工程建设下图为我国某沿海城市50米高度大气中二氧化氮浓度等值线图(单位:毫克/立方米),回答3435题。34目前,该城市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其根本原因是()城市人口增多,超过城市合理人口容量放射性物质大量泄漏,使生物物种数量减少工业膨胀,产生大量废弃物,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城市化过程中车辆剧增,排放的有害气体物质增多A BC D35针对该城市出现的这一问题,下列措施不可行的是()A改善居民居住条件 B植树造林,扩大城市绿地面积C限制城市汽车数量 D发展卫星城市,开发新区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0分)3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下左图示意我国某省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变化, 下右图示意该省人口年龄结构变化。(1)世界人口增长模式可以划分为 _、_ 、_ 。我国目前人口增长模式为_。(4分)(1)根据材料指出自1982至2004年该省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的特点(3分)(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