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gilent LC Onsite Training.doc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49325707 上传时间:2023-02-1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4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Agilent LC Onsite Training.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Agilent LC Onsite Training.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Agilent LC Onsite Training.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Agilent LC Onsite Training.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Agilent LC Onsite Training.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Agilent LC Onsite Training.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Agilent LC Onsite Training.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名题分解一、选择题2012年题组1(2012山东文综历史14)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目的是( )A打破西方国家的外交封锁 B促进世界多极化的发展C加强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合作 D推动不结盟运动的兴起【考点】新中国初期的对外关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解析】本题考查基础知识的理解。结合所学可知为了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1953年周恩来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有利于打破西方国家的外交封锁。【答案】2(2012福建文综历史18)通过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新中国( )A发挥了大国应有的政治影响力 B促成了“一超多强”的国际

2、格局 C确立了不结盟运动的领袖地位 D巩固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内部团结【考点】新中国初期的对外关系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解析】本题考查比较分析能力。结合所学可知日内瓦会议是新中国中国首次以大国身份参加,并推动会议取得成就,万隆会议上周总理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推动万隆精神的形成。B、C项时间明显不符,这两次会议都不是社会主义阵营的会议,故D项错误。【答案】A3(2012上海历史30)“我们亚非国家所需要的是和平和独立,我们并无意于使亚非国家同其他地区的国家对立,我们同样需要同其他地区的国家建立和平合作的关系。”这段话出自 ( )A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的发言 B乔冠华在中国恢复联合国席位后的讲话C邓小

3、平出席中美建交招待会时的谈话 D江泽民在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上的讲话【考点】新中国初期的对外关系万隆会议【解析】材料讲话意在强调与亚非国家和平合作。在亚洲、非洲民族解放运动高涨的形势下,1955年亚非会议召开,周恩来鲜明地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答案】A2011年题组1(2011天津文综9)下列重大国际关系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欧洲共同体正式成立 美国从越南撤军不结盟运动开始兴起 中日邦交正常化A B C D【解析】本题考查重大国际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意在考查考生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欧共体成立于1967年,美国从越南撤军是在1973年,不结盟运动开始兴起是在1

4、961年,中日邦交正常化是在1972年。【答案】C2(2011江苏单科10)日内瓦会议后,毛泽东就外交问题指出:“关门关不住,不能关,而且必须走出去。”这里,“必须走出去”的战略意义在于( )A缓和中苏关系恶化的局面 B行使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权力C重建中美间战略伙伴关系 D发挥在国际关系中应有的作用【解析】日内瓦会议是新中国第一次以大国省份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毛泽东的“走出去”是指要发展同其他国家的外交关系,在国际事务中发挥应有的作用。50年代末60年代初中苏关系恶化,A不正确;中国还没有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故B错误;克林顿执政时期中美关系才被定位为“战略伙伴关系”,C不正确。【答案】D3

5、(2011上海单科27)“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善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周恩来说这段话是在( )A与尼克松会面时 B与田中角荣会面时C出席万隆会议时 D出席联合国大会时【解析】扣住中心词“周恩来”、“共同基础”、“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即可知是周恩来在万隆会议对发展中国家发表演讲时提出的求同存异的方针。【答案】C4(2011海南单科25)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评论说:在1955年的一次国际会议上,“周恩来利用了他个人的巨大魅力和外交机敏逐渐减弱了那些怀疑中国或怀疑共产主义的领导人的敌对情绪”。在这次会议上,

6、周恩来提出的外交方针是( )A“求同存异”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另起炉灶” 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解析】注意抓住关键信息“1955年”,“减弱了那些怀疑中国敌对情绪”,回顾对比所学知识,可以判定是万隆国际会议,周恩来在会上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赢得了各国的广泛认同,促进大会的圆满结束。其他三项均不是提出于1955年,可排除。【答案】A2010年题组1(2010广东文综18)下表是我国某时期的国际邮件资费表(部分),从中可推出的符合史实的结论是( )邮件种类计费单位(每10克)邮资(元)航空亚洲各国032苏联及东欧民主国家048西欧各国(捷克转)048西欧各国(香港转)080其他各洲0

7、80A香港已经回归,成为中国与西欧交往的重要桥梁B改革开放前,中国没有与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C捷克已加入欧盟,成为中国往西欧各国邮件的中转地D新中国外交史上,苏联及东欧民主国家曾有特殊地位【解析】从国际邮件资费表可以看出,该时段为两大阵营对峙(冷战)时期,新中国外交史上,苏联及东欧民主国家曾有特殊地位。香港1997年回归,A说法不正确;B项明显可以排除;捷克2005年才加入欧盟,C不正确。【答案】D2(2010辽宁、湖南、宁夏文综34)1950年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规定:“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袭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另一方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19

8、89年中苏关系正常化后,两国未再签订类似条约。这主要是因为( )A双方的战争威胁消失 B苏联的政治经济改革C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D中国奉行不结盟政策【解析】两国缔结什么性质的条约由两国的国家利益和外交政策决定,故此题不难。新人教教科书没有“中国奉行不结盟政策”这一知识的明确表述。【答案】D3(2010福建文综18)照片是“看得见”的历史。图7和图8记录了新中国两次重大的外交活动,他们所体现的共同原则是( )图7 图8A睦邻友好 B战略结盟 C另起炉灶 D求同存异【解析】此题图片信息易读,主要还是考查两历史事件的比较,常规解法是逐一审核,尼克松访华不属于睦邻友好,两者都不是结盟,也不是另起炉灶。

9、【答案】D4(2010全国卷文综17)1960年起,人民日报、红旗杂志等对欧洲共同体的正面报道逐渐增多,这表明中国开始调整对西欧的外交政策,其主要背景是( )A“三个世界”理论的提出 B社会主义国家间关系的变化C美、苏两国间关系的变化 D资本主义国家间关系的变化【解析】注意时间提示:1960年。A项提出于20世纪70年代,可直接排除;美苏两国此时仍处于争霸时期,两国间关系并未发生实质性的变化,C项亦可排除;欧洲共同体作为资本主义主义国家,它的成立虽冲击了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地位,但社会主义仍是它们共同的敌人,D项亦可排除;由于1958年之后中苏关系逐渐破裂,所以为了与苏联对抗,中国不得不调

10、整与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答案】B2009年题组1(2009广东文基25)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对于国民党政府与外国政府所订立的各项条约和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应加以审查,按其内容,分别予以承认,或修改,或重订。”体现此规定精神的外交政策是( )A一边倒 B另起炉灶 C不结盟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解析】新中国建立之初,我国确立并开始长期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实行“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三项对外政策的基本方针。 “另起炉灶”的方针,使我国改变了半殖民地的地位,在政治上建立了独立自主的外交关系;“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解决的是和外国(主要是指西

11、方资本主义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的时机和条件问题;“一边倒”,是指在两极格局中,新中国要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一边。【答案】B2008年题组1(2008江苏单科11)1950年中苏两国签署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2001年中俄等六国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这两次外交活动表明中国始终( )A坚定奉行友好结盟政策B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C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D坚决打击国际恐怖主义势力【解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们奉行的是不结盟政策,A项错误;C项新中国成立初期,我们实行的是“一边倒”的外交策略,国际上美国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采取敌对封锁政策;D项1950年时没有涉及。【答案】B2(2008广

12、东文基27)被称为“人类历史上有色人种的首届洲际大会”是( )A日内瓦会议B万隆会议C第26届联合国大会D上海APEC会议【解析】战后美苏之间日益加剧的冷战对峙局势,严重威胁着亚非国家的独立与安全。越来越多的亚非国家认识到,为维护政治独立,发展民族经济与文化,有必要加强国际合作,并要求与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和发展友好关系,决定1955年4月在印尼万隆举行会议。【答案】B3(2008广东单科14)1974年,毛泽东提出了著名的三个世界理论:苏、美两个超级大国属于第一世界,美国以外的西方国家属于第二世界,亚非拉广大发展中国家属于第三世界。这表明当时的中国( )A开始重视亚非拉国家的作用 B无意与

13、第一、第二世界搞好关系C已经放弃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强调国际政治的主题是反对霸权主义【解析】在美苏两极争霸的背景下,毛泽东提出“三个世界”划分。毛泽东的战略思想指明了两个超级大国是当时造成世界不安和动乱的主要根源,它们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从而激起第三世界国家的强烈反对。中国作为第三世界国家的一员,坚决支持第三世界国家反对霸权主义的斗争,支持第二世界国家反对超级大国干涉和控制的斗争。中国坚决反对超级大国的扩张主义政策。【答案】D4(2008上海综合10)在周恩来诞辰110周年之际,为缅怀周总理光辉的一生,老师制作了一张学习卡片(见下表)。根据老师所列周总理的主要事迹:亚非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外交方针促成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担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参加重庆谈判,同学们自上而上填写表格“主要事迹”一栏,正确的填写顺序是( )时间主要事迹评价20世纪20年代为国民革命培养了一批骨干力量20世纪30年代民族危亡的关键时期扭转了时局20世纪40年代争取实现国家的民主与和平20世纪50年代为新中国的外交事业做出了贡献A 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