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 金1931年完成的--家.doc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49322268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巴 金1931年完成的--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巴 金1931年完成的--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巴 金1931年完成的--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巴 金1931年完成的--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巴 金1931年完成的--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巴 金1931年完成的--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巴 金1931年完成的--家.doc(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3巴 金1931年完成的家描写的是一个“正在崩溃中的地主阶级的封建大家庭的悲欢离合”的故事。有人称赞其为继红楼梦之后又一部描写封建大家族衰亡的杰作,然而家没有红楼梦“补天”的用意,它的艺术视点集中在对封建家族制的解剖上,它以真实而虚构的艺术组合,通过高家的溃败,展示了社会的一角。巴金说,他写家的目的,就是要“宣告一个不合理的制度的死刑。我要向一个垂死的制度叫出我的Jaccuse(我控诉)。我不能忘记甚至在崩溃的途中它还会捕获更多的食物:牺牲品。”“我要写包含在那里面的倾轧、斗争和悲剧。我要写一些可爱的年轻的生命怎样在那里面受苦、挣扎而终于不免灭亡。”作者以满腔的爱向旧制度发出了强烈的控诉,以至

2、到了40年代他写作秋时,全民正进行抗战,他仍然认为“抗战中要反封建,抗战以后也要反封建”,可见作家对封建制度认识之深,怨恨之广。作家把自己全身心投入到作品之中,就像他1985年书面答复法国解放杂志主编时说的“我是在作品中生活,在作品中奋斗”,他是通过人物生活和奋斗。这也是这部作品至今仍能打动人心的一个重要原因。巴金创作家的动机之一是要用此小说来拯救他大哥,在酝酿这部小说的时候,在与大哥的通信与交谈中,都叫春梦,当时考虑的主要是写性格,想到的是一个苟安怕事的人,眼光主要还局限在个别人物性格及其命运上面。1929年夏天巴金在上海与大哥李尧枚有过一段难忘的相处,大哥把一个丰富的生活宝库帮他打开了,作

3、者丢开了空中楼阁般的虚拟的幻影,为他的小说找到了丰富的生活源泉和真实的背景,也找到了人物性格形成和发展的社会基础。他又进一步向里开掘,日渐深入地挖开自己的“回忆的坟墓”。于是他看到了一幅幅惊心动魄的生活图画:多少人在这里作威作福、骄奢淫逸、腐朽堕落,又有多少人在这里受苦、呻吟、挣扎、灭亡。同时,他也看到了一个组织严密、等级森严的封建大家庭的罪恶和必然灭亡的命运。本来,巴金从开始创作的一天起他所要攻击的便是制度而不是个人,这时候他更认准了攻击的目标,更有勇气向这个腐败的制度提出控诉。由此,一个无限广阔的艺术创造的天地在作者面前展开,他看到的已不只是他大哥等一两个人,而是一个社会,一个制度,是构成

4、这个社会和制度并在不停地活动着一群人:上面有统治者、压迫者、吃人者,下面有反抗者、被压迫者和牺牲者。由这些人组成的一个封建大家庭便是当时中国社会的一个缩影。至此,巴金关于春梦的创作思想得到深化与升华,怀着强烈的责任感和正义感,怀着对那个不合理的社会制度的反抗、愤怒和诅咒,为一代青年呼吁,向罪恶的旧制度提出控诉,并揭示这个制度必然走向崩溃,家便应运而生。一、揭露了封建礼教、封建道德的腐烂与虚伪封建制度统治中国几千年,形成了一套完备的制度体系,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对下不对上,所谓“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高高在上的统治者在世人面前个 个道貌岸然,俨然正人君子,背地里却露出的是肮脏、下流、无耻的嘴脸。

5、家中高老太爷是这个家庭威严的象征,然而,他自己又在亵渎着家族的尊严。他在子孙面前道貌岸然,进行着“万恶淫为首”之类的庭训,自己却玩小旦,娶姨太太,过着荒淫的生活。在庆祝高老太爷六十六岁寿诞,更是演出一幕生动的人间假剧、丑剧。在正式庆祝的三天里,“到处都是人,都是吵闹的声音,都是不自然(着重号为笔者所加,下同)的笑脸。”客人们听的是“几个瞎子拉着胡琴在那里唱淫荡的小调,男人尖起喉咙拚命挣出女音,女人又极力装出男人的粗大的声音”,“大家围着一个布帷听里面的特别口技,因为布帷里面发出的尽是些使人肉麻的男人跟女人调情的声音”。演的戏又是什么呢?“除了几出应景的戏外,大部分的戏都是戏单上没有的”,“因为

6、有些尊贵的客人临时点了些更动人、更有趣的戏”,这些戏“到了使得女客和年轻人红脸而中年人和老年人点头微笑的地方”才给赏。 “得了赏封的旦角便向着那个给赏的尊贵的客人请安谢赏,飞了眼风,尊贵的客人的庄严的脸上立刻现出了满足的笑容。” “但是这样还不能使那些尊贵的客人十分满足。于是在一出戏演完以后那个得赏的旦角还要带装下台给尊贵的客人陪酒。”“于是笑声,叫喊,以及种种恶俗的丑态,甚至是年轻人所梦想不到的,都在尊贵的客人的席上表现出来了”,而高老太爷“他看见了这一切,满意地微笑了。”这里全然没有了这些“尊贵”的货色们所大力宣扬的礼义廉耻了,在大庭广众之下竟然如此之表现,就连“旁边伺候的仆人们交头接耳地

7、议论他们”原先以封建礼教遮盖着的高家,在这三天里完全显露出了本相。小说通过这些情节的描写,深刻揭露出了封建阶级龌龊的灵魂和他们腐朽堕落的生活方式。正因为高老太爷自身的荒唐与堕落,所以他无法制止儿子克安、克定浪荡的腐化生活。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兄弟二人串通一所地在外面设立小公馆,花天酒天地鬼混,只不过是高老太爷年轻时候的翻版。人世间最重的亲情在这个家族中依然是那么虚伪,人们平时对高老太爷似乎是百依百顺,敬重惟恐不周,孝顺惟恐不到,但老太爷病重之时“人们依旧在笑,在哭,在吵架,在斗争。便是少数因为他的病发愁的人,也以为他的病不要紧”,他的两个儿子更是趁着这个机会在“金陵高寓”里逍遥快活,高老太爷刚

8、刚死去,家里又开始忙活了,但众人是“借死人来维持自己的面子,表现自己的阔绰。” 没过多久,家人们更为财产和权势争吵不休。这些情节把封建家庭夫妻之间、父子之间、祖孙之间的真实关系赤裸裸地暴露在读者面前。这些虚伪与做作甚至连高老太爷自己都知道了“大家都在欺骗他”,然而他又何尝不是以一副假面孔在训导、欺骗着所有的人呢?巴金在作品中将这一幕幕荒诞不经的剧像正剧似地上演,揭示出了这个大家族的陈规陋习和腐败的面目,同时也痛彻地控诉了这样一种假道学的制度已经病入膏肓,还处在统治地位,不知道还要毒害多少人的灵魂。二、控诉封建专制制度的罪恶。在小说里巴金除了集中反映封建阶级的虚伪、腐烂之外,更着力反映了封建专制

9、制度的残酷及罪恶。马克思曾说过“专制制度的唯一原则就是轻视人类,使人不成其为人。”“专制制度必然具有兽性,并且和人性是不相容的。”巴金在小说中通过“娱乐”这个切入点形象地展示了封建统治阶级的凶残。正月里高家请了一班耍龙灯的人来家取乐,克定准备了大量的花炮,这些花炮是用来对准耍龙灯的人放的,以烧烫人的皮肤取乐。巴金在这里怀着强烈的感情借觉慧之口控诉了些惨无人道的所谓娱乐。“你以为一个人应该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上面吗?你以为只要出了钱就可以把别人的身体用花炮乱烧吗?”巴金以自己生活了十九年的李氏家族为原型塑造了高氏一家,而高氏一家是当时一般的封建大家庭的代表。这样的家庭里究竟是怎样的生活呢

10、?他短篇小说在门槛上里一段话作了一个很好的注解:“那十几年的生活是一个多么可怕的梦魇!我读着线装书,坐在礼教的监牢里,眼看着许多人在那里面挣扎,受苦,没有青春,没有幸福,永远做不必要的牺牲品,最后终于得着灭亡的命运。那十几年里面我已经用眼泪埋葬了不少的尸首,那些都是不必要的牺牲者,完全是被陈腐的封建道德、传统观念和两三个人的一时的任性杀死的。”有了这层痛苦的感受,巴金写家的动机还有对不公平命运的反抗和对摧残青年的旧制度的诅咒,“要为过去那无数的无名的牺牲者喊冤!” 旧制度的虚伪毒害了人的灵魂,而旧制度更可怕的地方还在于可以夺取人的生命。家中三位年轻女性的死就是作者发出的最强的控诉之声。1、鸣凤

11、的死。鸣凤是一个出身贫寒的少女,从小失去父母,被卖到高家当了八年丫头,如今长到十七岁。她聪明善良,性格温柔,美貌多情,但受尽折磨与凌辱。正当爱情悄悄降临之时,高老太爷却作主将她送给六十多岁的孔教会会长冯乐山去做姨太太,于是她的一切都被断送了。为了“落得一个清白的身子”,也为了抗争和控诉,投湖自尽。在投湖那一刻,作者在小说里花了大量笔墨来刻划人物的内心活动,有对身世的感慨,有对爱情的向往,有对死的意义的思考,然而最大的感受还是孤寂,写到这里,作家只怕内心也像投进了湖水里一样冰凉。鸣凤以死相抗争,来寻求解脱,然而她的悲剧并未结束,高家并未因为她的死而终止对年轻生命的漠视。鸣凤死了后,就用婉儿顶替,

12、婉儿嫁过去后,“在冯家是活受罪。老头子倒喜欢她,就是脾气怪,会折磨人。老太婆发起脾气来,连老头子也怕她,她总是拿婉儿做出气筒!”这样的生活婉儿是早就预料到的,因此她上轿时对四房的丫头倩儿说:“我迟早也是要死的。不死,以后也不会有好日子过,就是活着也还不如死了好。你就当作我已经死了。你给鸣凤烧纸的时候,请你也给我烧一点。就当作我是个死了的人。”这是一番怎样痛苦的表白啊。这是一群“被悲哀压倒了”的生命,他们不过是供高高在上的统治者随意蹂躏的玩物。他们生命的湮灭仅仅让大家“知道少了两个婢女”。旧制度吃人的獠牙早已经扎进每一个鸣凤的心脏里,夺走鲜活的生命只是时间和时机的问题。2、梅芬的死。梅芬从小与表

13、兄觉新生活在一起,由两小无猜发展到私恋的情人,在别人眼中他们是天生的一对,只因为双方的母亲在牌桌上斗气,这一对有情人便被活活拆散,又因“母命”远嫁外地“冲喜”,不到一年又守寡回家,她认为“活着只是拖累别人”,整天只是“靠着回忆生活”,任凭命运摆布,自己不能作一点主。顽固的母亲和自己的礼教意识使她不能再嫁,最终忧郁致病,至死都不得瞑目。“往事依稀浑似梦,都随风雨到心头。”这一腔哀怨埋在心里永远无处诉说了。觉慧在梅芬的灵前说说出这样一段话:“一些哭声,一些话,一些眼泪,就把这个可爱的年轻的生命埋葬了。梅表姐,我恨不能把你从棺材里拉出来,让你睁开眼睛看个明白:你是怎样给人杀死的!”是谁杀死她的呢?是

14、她母亲哭诉的“是我害了你,是我做妈的瞎了眼睛,不晓得你的心事。我把你们的好姻缘拆散了,苦了你一辈子,落得这个下场”?绝非是她母亲一人之力所致,她是在旧制度的细细碾压下消亡的,正像觉慧痛惜鸣凤说的话,是“我们这个家庭,这个社会都是凶手!”。3、瑞珏的死。瑞珏是觉新的父亲通过拈阄的方式选定的儿媳妇,是一位温柔贤惠,美丽善良的女性,她爱着自己的丈夫,体贴自己的丈夫,理解自己的丈夫,她是觉新精神上最有力地支持者,虽然她跟随觉新受了不少苦,但始终恪守本分,她可以说是高家的唯一的良心,瑞珏的赢得了包括下人在内的几乎所有人的爱戴。然而就是这样一位温存、善良的女性也惨死在家族内部的相互斗争与倾轧上。为避免纯粹

15、是无稽之谈的“血光之灾”,被迫在临产前搬到城外很远的一个阴暗潮湿的住所,最终因难产而死-,可悲的是瑞珏在痛苦地挣扎时,大声地呼唤丈夫觉新时,两扇薄薄的门板却挡住两个相爱的人最后的诀别。一惯忍让、懦弱的觉新这时“突然明白了,这两扇小门并没有力量,真正夺去了他的妻子的还是另一种东西,是整个制度,整个礼教,整个迷信。这一切全压在他的肩上,把他压了这许多年,给他夺去了青春,夺去了幸福,夺去了前途,夺去了他所最爱的两个女人。”这略显直白的愤怒的控诉无疑表明高家乃至整个封建统治者真是丧尽天良,也表明了旧制度的穷途末路,充满了血腥味。巴金在家里塑造的鸣凤、梅芬、瑞珏这几个“做了不必要的牺牲品”女性,在她们身上寄予了极大的同情和悲愤, “为什么女人,特别是年轻的女人,就应该为那些可爱的陈旧观念,为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