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余市“十四五”卫生健康发展规划.doc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49321885 上传时间:2023-01-07 格式:DOC 页数:33 大小:136.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余市“十四五”卫生健康发展规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新余市“十四五”卫生健康发展规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新余市“十四五”卫生健康发展规划.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新余市“十四五”卫生健康发展规划.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新余市“十四五”卫生健康发展规划.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余市“十四五”卫生健康发展规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余市“十四五”卫生健康发展规划.doc(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余市“十四五”卫生健康发展规划目 录一、总体要求3(一)发展环境3(二)指导思想5(三)基本原则6(四)发展目标6二、主要任务和重点工作8(一)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提高风险防控处置能力8(二)推动健康融入所有政策,深入实施健康新余建设12(三)全方位干预影响健康因素,预防控制重大疾病的危害13(四)全周期保障生命健康,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17(五)切实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提升群众就医满意度19(六)构建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高质量发展中医药23(七)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24(八)做优做强健康产业,推进健康服务业持续发展26(九)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27(十

2、)健全支撑与保障,推进医疗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29三、保障措施33(一)强化组织领导33(二)加大投入保障33(三)健全制度保障33(四)强化规划执行34“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我市“爱我工小美、五年更辉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民生城市的关键期,为全面提高全市人民的健康水平,建立高质量的卫生健康服务体系,根据江西省“十四五”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规划“健康新余2030”规划纲要新余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等,制定本规划。一、总体要求(一)发展环境 “十三五”时期,全市卫生健康工作在市委

3、、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一年理思路、两年打基础、三年上台阶、四年大变样、五年新辉煌”构想,大力推进健康新余建设,卫生与健康事业取得了骄人成绩。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深入开展,为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提供机制保障。健康扶贫工作强力推进,为决胜脱贫攻坚构筑起坚实的健康保障。公共卫生服务、医疗服务等供给能力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持续提高。尤其是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卫生健康系统经受住了考验,仅用46天就实现确诊病例双清零,为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健康保障。“十三五”规划目标如期实现,与2015年相

4、比,全市人均期望寿命从77.8岁提高到78岁左右,婴儿死亡率3.55下降到2.49,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5.36下降到4.69。 2020年,每千人口拥有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5.95张、执业(助理)医师2.34人、注册护士3.08人,分别比2015年增加1.39张、0.23人、0.48人,个人健康素养水平提升到22%。大病免费救治和大病专项救治病种数扩大到35种,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达92.66 %,儿童预防接种率和健康管理率均达90%以上。全面推行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所有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和医用耗材加成,建立多方共担的科学补偿机制。2017年4月,我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工作受到国务院通报表扬;2017年

5、8月被确定为公立医院综合改革首批国家级示范城市。积极推进“三大中心”建设,市人民医院取得国家三大中心认证,新钢医院通过省级、国家级胸痛中心认证和江西省2级创伤中心、3级卒中中心认证,分宜县人民医院先后通过省3级卒中中心、3级胸痛中心、3级创伤中心认证评审。全市新建和改造23家核酸检测实验室。“十四五”是实施健康新余行动的攻坚期,同时,是融入长江经济带、“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实施赣南等中央苏区振兴发展,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推进建设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实施中医药强省战略的攻坚期,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建设、人口生育等政策将进一步调整完善,均为我市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随着经济社

6、会的不断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推进,人民群众对优质多样化的健康服务需求也将越来越高,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城镇化速度的加快及疾病谱的变化,慢病、传染病负担日益加重;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入深水区,医疗服务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矛盾依然突出,出生人口出现下行走低风险较大;卫生优质健康资源不足,布局结构不合理,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总体长期偏弱。卫生健康技术人员队伍总量不足,质量不高,尤其是高层次人才和基层医疗卫生人才缺乏,专科能力建设较落后;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不高,健康促进与教育体系尚不完善;医改进入攻坚期,深层次矛盾突出;大健康产业与事业融合不够,卫生健康总体投入水平偏低,这些困难将在“十四五”期间逐步得到解决

7、。(二)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市第九次党代会精神,坚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推进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坚持基本医疗卫生事业公益属性,全面推进健康新余建设,坚持把基本医疗卫生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统筹推进健康新余行动和深化医改各项任务,全方位全周期维护和保障人民健康。(三)基本原则坚持以人为本,共建共享。以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

8、服务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提升医疗技术和健康管理服务水平,倡导健康生活方式,注重人民群众享有服务的感受和实效。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统筹城乡、区域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协调推进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改革,加快健全覆盖城乡居民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实现全民健康覆盖,促进社会公平。坚持问题导向,改革创新。突出资源配置优化和分级诊疗,强化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加强人才队伍与信息化建设,注重影响健康的重大因素,加强重大疾病防治和慢病防控,深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加快中医药事业发展。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政府主导与市场机制相结合,大力发展健康服务业,加快多元化办医格局。(四)

9、发展目标到2025年,以健康优先的发展战略地位更加突出,优势更加显现,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的发展格局更加广泛,健康城市、健康城镇、健康乡村和健康细胞创建有序推进,人民群众自主健康的防治意识进一步增强,健康教育与促进工作全面开展,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进一步完善,分级诊疗制度基本有效建成。卫生健康资源进一步优化,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建立,法律制度更加健全。新时代卫生健康科技与信息化等技术充分利用,争取卫生健康发展方式与服务模式有较大转变。人民群众更高水平的健康服务需求得到更好供给,身体素质进一步增强。新余市“十四五”卫生健康发展规划主要指标领域序号主要指标2020年基期值2025年目标

10、值指标性质健康水平1人均预期寿命78岁左右78.6岁预期性2健康预期寿命-同比例提高预期性3孕产妇死亡率19.96/10万14/10万预期性4婴儿死亡率2.495. 5预期性5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4.697. 5预期性6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15%预期性健康生活7居民健康素养水平22%25%预期性815岁以上人群吸烟率23.3%预期性9国家卫生城市覆盖率预期性健康资源10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5.957.5预期性11毎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2.342.93预期性其中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中医执业(助理)医师数0.30.5预期性12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3.083.8预期性13毎千人口药师(士)数

11、0.360.4预期性14毎万人口全科医生数2.293.2约束性15每千人口公共卫生人员数0.82在2020年基础上増长30%预期性16毎千人口0-3岁婴幼儿托位数1.234.5预期性健康服务17全市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力争每年降低0.5 个百分点以上约束性18二级以上综合医院设立老年医学科比例20%60%预期性1965岁及以上老年人城乡社区规范健康管理服务率72%预期性20城乡老年友好型社区05预期性21综合性医疗机构设置老年人 “绿色通道”比率80100预期性健康保障22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27%左右约束性健康产业23健康服务业总规模年均增速8.5%左右预期性二、主要任务和重点工作

12、(一)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提高风险防控处置能力1.完善应急指挥体系。健全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上下联动、部门配合、分级负责的公共卫生应急指挥体系。建设市“三位一体”公共卫生中心、县(区)疾控中心新建项目,进一步完善市、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区域网络和实验室设施设备,建设市公共卫生及重大疾病预知预警应急信息平台,实行平战结合,负责统一协调指挥。完善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机制、应急预案、处置方案。各县(区)、乡镇(街道)都要成立相应机构,建立执行有力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决策指挥体系。社区(村组)依法设立公共卫生委员会,负责社区疫情防控的联络协调、组织动员、健康教育以及爱国卫生运动工作。2.优化

13、监测预警体系。以新发传染病、输入性传染病、不明原因疾病、食源性疾病、儿童高发传染病和异常健康事件等为重点,建立多渠道监测预警机制。在发热门诊和肠道门诊、机场、车站、学校、托幼机构、药店等重点场所设立监测哨点,建立以重大传染病疫情为主的公共卫生安全预警多点汇集触发机制,提高风险评估和预警能力。3.加强医疗救治体系。以“平战结合、中西医结合、分层分类、高效协作”为原则,实现医防有机融合。完善重大疫情救治体系建设,完善市、县(区)、乡三级医疗服务网络。实施防控救治能力提升工程,重点提升发热门诊收治能力、“平战结合”可转换传染病区救治能力、可转换重症监护病区床位扩增能力、实验室检测能力、传染病(核酸)

14、检测能力、医疗废弃物处置能力、医疗急救技术能力。依托市人民医院建设区域重大传染病疫情救治基地,加强全市二级以上综合医疗机构感染性疾病科建设。4.完善应急保障体系。建立市级集中储备、市直三所医院和新钢中心医院储备相互补充的公共卫生应急物资储备体系,优化重要应急物资生产保障和区域布局,加强应急物资战略储备。健全重大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救治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强化科技支撑保障,推动科学研究、疾病控制、临床治疗有效协调。5.创新医防协同机制。明确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对医疗卫生机构疾控工作的指导、考核和督查等职能。落实医疗机构公共卫生责任,加强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与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之间的信息推送、会商

15、分析与风险预警,提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评估预警的前瞻性与高效性。6.优化疾控机构职能及发展定位。强化监测预警机制,完善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系统,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强化风险评估职能,完善医疗机构与疾控机构间信息共享,实现疫情信息来源畅通、数据开放共享;强化流行病学调查职能,健全流行病学调查工作机制,提升流行病学调查能力;强化检验检测能力,加强硬件设施和传染病检测能力建设,切实起到重大疫情防控技术的支撑作用。强化应急处置职能,培养疾控机构处置人才,提升传染病应急防控队伍能力。完善市、县(区)两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职能设置,强化市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传染病检测能力和突发传染病防控快速响应能力,做实县(区)级疾控机构疫情发现和现场处置能力。7.优化卫生健康治理结构。结合全市卫生健康事业单位机构改革,调整优化职能,统筹设置有利于卫生健康事业高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产业政策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