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工商大学免疫与人体健康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49319508 上传时间:2024-01-02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工商大学免疫与人体健康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浙江工商大学免疫与人体健康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浙江工商大学免疫与人体健康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浙江工商大学免疫与人体健康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浙江工商大学免疫与人体健康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江工商大学免疫与人体健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工商大学免疫与人体健康(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问题: 1. 谈谈乙型肝炎疾病及现状,乙肝在生活中的传播途径、乙肝检查指标的内容及含义、乙肝两对半检查的重要性、如何预防乙肝。2. 论述常见抗生素的种类及其代表药,以及相应的抑菌谱,抗生素的作用机制,耐药菌出现原因及后果,生活中如何合理使用抗生素。3. 论述先天性免疫应答和特异性免疫应答相互关系及两种免疫应答的主要组成部分。4. 谈谈体检中血常规检测的主要检测指标及其意义。5. 论述肿瘤及其特点,导致肿瘤发病的原因,肿瘤标志物检测的意义、并试举一例。6. 结合现代社会实际,谈谈亚健康及其类型,人体症状表现,引起亚健康的原因以及应对亚健康的措施。7. 谈谈新生儿特有的免疫方式。8. 结合本课程内

2、容,谈谈如何提高大学生的健康?题一、1.乙型肝炎简介及现状:乙型肝炎简介: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机体后所引起的疾病。乙型肝炎病毒是一种嗜肝病毒,主要存在于肝细胞内并损害肝细胞,引起肝细胞炎症、坏死、纤维化。乙型病毒性肝炎分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乙型肝炎在成年人中90%可自愈,而慢性乙型肝炎表现不一,分为慢性乙肝携带者、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乙肝肝硬化等。乙型肝炎现状:我国的乙肝流行现状不容乐观。据了解,我国是乙型肝炎高发区,堪称“肝炎大国”。根据卫生部2002年统计资料显示,我国乙型肝炎的现患率为277/万,是美国的40多倍,年发病率为95/万。在法定传染病中

3、,其发病率仅次于感染性腹泻与流行性感冒而居第三位。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我国至少有8亿人感染过乙型肝炎,而我国人群中的乙肝表面抗原的携带率高达10.34%,也就是说,约有1.3亿人为乙肝病毒携带者,几乎占全世界总数的一半,他们中的四分之一最终将发展成慢性肝炎、肝硬变或原发性肝癌。此外,全国还有1200多万的慢性肝炎病人,每年死于肝病者达30万之多,其中约半数为肝癌。更为严重的是,有40%携带乙肝表面抗原的母亲,将通过母婴垂直传播,使80%90%的新生儿(每年约80万90万人)成为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我国的乙肝流行现状不容乐观。2.乙肝的传播途径主要有5种:第一,母婴传播。乙肝患者的体液具有传染性,

4、体液的概念包括唾液、泪液、汗液、乳汁、精液、内分泌液、血液,这些都属于人体的体液,只要体液就含有乙肝病毒,就具有传染性。第二,医源性传染。在医院的检查治疗过程因使用未经严格消毒而又反复使用被HBV污染的医疗器械引起感染的,这个叫医源性传播,包括手术、牙科器械、采血针、针灸针和内镜等。第三,输血传播:输入被HBV感染的血液和血液制品后,可引起输血后乙型肝炎的发生。第四,密切生活接触传播:包括一起吃饭,生活当中只要皮肤黏膜有受到损害,那就有可能被感染。皮肤黏膜受到损害之后乙肝患者的体液再落到你破损的皮肤和粘膜有可能就被感染上;也可在日常生活中共用剃须刀、牙刷等引起HBV传播,这都叫密切生活感染。第

5、五,性传播,对于乙肝患者是可以通过性传染的,性传播也是属于体液传播的一种。另外接吻也能传播,如果口唇黏膜破损了也有这种可能性。3. 乙肝检查的五项指标:HBsAg(乙肝表面抗原) 它是乙肝病毒的外壳物质,本身没有传染性。它的阳性往往提示有完整的病毒颗粒存在。抗一HBs(乙肝表面抗体,HbsAb) 它是HBV自然感染人恢复期出现的抗体,此时HBsAg自然消失了。它的存在提示人对乙肝有了抵抗力,不会再得乙型肝炎了。我国有27.42%的人口有此抗体。HBeAg(乙型肝炎e抗原) 它产生于病毒内部,可分泌血液中,e抗原阳性提示病毒有活动,乙肝病毒复制速度很快,而且是具有传染性的指标。抗HBe(乙肝e抗

6、体,HBeAb) 是人体针对e抗原产生的一种蛋白物质,阳性结果提示病毒的传染性变弱,病情已处于恢复阶段。但另一种情况可能是乙肝病毒发生了变异,此时血清中无HBeAg,但可产生抗一HBe,出现这种情况就需要查HBVDNA来判定是否还有病毒存在。抗一HBc(乙肝核心抗体,HbcAb) 这种抗体分IgM和lgG两种:抗HBcIgM阳性提示病毒活动,有传染性;抗HBcIgG阳性提示为以往感染,无传染性,不需抗病毒治疗。4. 乙肝两对半检查的重要性:两对半定量检测可以检查人体内乙肝表面抗体滴度。两对半定量检测结合HBV-DNA荧光定量检测更能客观反映体内HBV病毒状态,正确判断预后及治疗。两对半定量检测

7、灵敏度高。两对半定量检测可以动态观察疗效和病情监测。定量检测乙肝两对半各项标志物的浓度变化可对乙肝的病程、治疗、预后起一个动态监测的作用,能够让医生对病情疗效作出合理的解释提供依据,指导治疗。5. 如何预防乙肝:注射乙肝疫苗新生儿或成人接种乙肝疫苗的程序是016,即:0:出生后24小时内的新生儿注射第一针;1:第一针注射后1个月注射第二针;6:第一针注射后6个月,即半岁时注射第三针。切断唾液传播在5080%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唾液中可以抓到乙型炎病毒,乙肝携带者母亲给孩子嘴对嘴地喂食物是个坏习惯,应该制止。把好输血、血液制品质量关用最灵敏的检查方法过筛输血的血源和血液制品是否含有乙肝病毒,防止输入

8、人体;要随时检查职业献血员的健康状况,发现有乙肝感染标志或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携带者不能献血。搞好卫生工作蚊子、臭虫、跳蚤等吸血的节肢动物也可能传播乙肝,应该搞好家庭及环境卫生、勤洗澡、勤换衣服,勤洗勤晒被褥。远离易感染场所公共场所、理发店、美容院等容易被HBV污染,如浴池、剃刀、文眉、修脚等均可传染HBV;一些不正规的医疗诊所,对于针剂、器皿、器械没有经过严格消毒,亦容易感染乙肝病毒。培养良好卫生习惯尽量一个人使用自己的牙刷、毛巾、茶杯和碗筷等,养成饭前便后、出入公共场所(公交车、医院、超市等)后洗手的卫生习惯。题二、1抗生素的种类及其代表药:青霉素类。临床常用的青霉素类药有:青霉素G、氨苄青霉

9、素、羟氨苄青霉素(阿莫西林、阿莫仙)、苯唑青霉素等。头孢菌素类。常用的有:头孢氨苄(先锋霉素)、头孢唑啉(先锋霉素)、头孢拉定(先锋霉素)、头孢呋辛(西力欣)、头孢曲松(罗氏芬)、头孢噻肟(凯福隆)、头孢哌酮(先锋必)等。氨基糖苷类。常用的有:链霉素、庆大霉素、霉卡那素、丁胺卡那霉素等。大环内酯类。近年来研制开发了许多新品种,临床效果显著,如阿奇霉素(泰力特、希舒美)、克拉霉素、罗它霉素、地红霉素等。四环素类:包括四环素、土霉素、强力霉素等。氯霉素类。包括氯霉素、琥珀氯霉素等。林可酰胺类:包括林可霉素、克林霉素等。多肽类及其它抗生素。如万古霉素、多粘菌素E、磷霉素、制霉菌素等。2.抗生素的抑菌

10、谱:青霉素对大多革兰阳性菌革兰阳性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球菌作用强;对肠球菌作用较差),革兰阳性杆菌(白喉杆菌,炭疽杆菌,革兰阳性厌氧杆菌,产气荚膜杆菌,破伤风杆菌 难辨梭菌,丙酸杆菌,真杆菌,乳酸杆菌),革兰阴性球菌,(脑膜炎球菌,淋球菌)、螺旋体(梅毒螺旋体,钩端螺旋体,回归螺旋体,鼠咬热螺菌,放线杆菌)1有效,抗菌机制。青霉素高活性的-内酰胺环与敏感细菌胞浆膜上靶分子青霉素酶结合蛋白(penicillin binding protein,PBPs)结合,呈现抑制转肽酶的转肽作用,阻碍黏肽合成的交叉联结过程,造成细胞壁缺损,由于敏感菌体内渗透压高,使水分不断内渗以至菌体膨胀,促使细菌裂解

11、而死。头孢菌素第一代对革兰阳性菌作用强,对耐青霉素的金葡菌有效,但肾毒性大。第二代对革兰阴性作用强,第三代对厌氧菌及革兰阴性菌作用强,对革阳性菌不及第一二代。但对-内酰胺酶更稳定,对肾无毒性。第四代为广谱,高效抗菌剂。大环内酯林可素红霉素对革兰阳性菌抗菌作用强,与青霉素无交叉耐药性,主要对青霉素耐药的革兰阳性药(尤其是金葡萄)感染及对青霉素过敏者对军团菌肺炎,白喉杆菌,支原体肺炎,沙眼衣原体等感染的首选药。林可和克林霉素克林霉素抗菌作用比较强。氨基苷类氨基苷类抗菌谱广属静止期杀菌剂,但对革兰阴性菌作用强,对结核杆菌有效。抗菌机制药物进入菌体细胞内与核糖体30S亚基结合通过阻碍蛋白质合成,启动及

12、干扰信使核糖核酸的释译与“校对”过程而抑制蛋白质的合成。庆大霉素对多数阴性杆菌有杀灭作用,对阳性菌如耐青霉素的金葡萄菌及肺炎支原体也有效,临床主要用于革兰阳性杆菌的感染,包括铜绿假单胞菌感染,与青霉素合用,疗治心内膜炎。阿米卡星突出的特点是对多种氨基苷类抗生素纯化酶稳定,主要用于对其他氨基苷类耐药菌的感染。氯霉素为广谱抗生素,速效抑菌剂对革兰阴性杆菌作用强。磺胺药为抑菌药,作用机制抑制二氢叶酶合成酶,阻碍二氢叶酸的合成,而影响核酸的生成产生抑菌作用,磺胺嘧啶为流脑的首选药,磺胺米隆,磺胺嘧啶为外科烧伤的常用药。喹诺酮类目前临床广泛应用第三代产品,诺氟沙星,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依诺沙星,异烟肼

13、对结核杆菌药具有高效低毒的杀菌作用。利福平为广谱抗生素,对结核杆菌有强大的杀灭作用,抗结核杆菌作用与异烟肼相似常与异烟肼和其它抗结核药合用治疗各型结核病。3. 抗生素的作用机理主要是针对“细菌有而人(或其他高等动植物)没有”的机制进行杀伤:一、阻碍细菌细胞壁的合成,导致细菌在低渗透压环境下膨胀破裂死亡。哺乳动物的细胞没有细胞壁,不受这类药物的影响。二、与细菌细胞膜相互作用,增强细菌细胞膜的通透性、打开膜上的离子通道,让细菌内部的有用物质漏出菌体或电解质平衡失调而死。三、与细菌核糖体或其反应底物(如tRNA、mRNA)相互所用,抑制蛋白质的合成这意味着细胞存活所必需的结构蛋白和酶不能被合成。四、

14、阻碍细菌DNA的复制和转录,阻碍DNA复制将导致细菌细胞分裂繁殖受阻,阻碍DNA转录成mRNA则导致后续的mRNA翻译合成蛋白的过程受阻。4. 耐药菌出现原因及后果: 抗生素的使用对细菌有很强的选择力. 有抗药性的细菌活下来, 没有抗药性的细菌就死掉了. 因为细菌繁殖快, 数量多, 在繁殖过程中一旦产生能够抵抗抗生素的细菌在抗生素环境下有绝对的生存优势, 所以会很快繁殖, 所以很快体内/或者抗生素环境中的细菌就全是有抗药性的细菌了.方式有几种, 从遗传角度上来说基本上就是 要么增加能抵抗药物的基因, 可以通过获得有抗药性的质粒, 或者自身突变, 要么 不表达或者失去抗生素作用的基因/蛋白. 比

15、如说对青霉素类抗生素, 抗药性细菌有一种酶能使青霉素失活. 而对一些别种抗生素, 有的抗药菌会表达蛋白把进入细菌内的抗生素再运输出去. 这些都是增加抗药基因的例子. 相反, 比如说有些抗结核药物是作用在结核杆菌上的某一种酶, 那么抗药结核基本上是从基因组里面删除表达那么酶的基因, 那么这个抗生素就没有作用的靶点, 就失效了。5. 如何合理使用抗生素:抗生素并不等于消炎药,消炎药是由病毒引起的炎症,而抗生素则针对细菌引起的感染,两者并不能划等号,如红肿、软组织越学、过敏、病毒性感冒、关节炎、肩周炎、病毒引起的咽喉炎、上呼吸道感染等都不宜使用抗生素。合理使用窄谱抗生素和广谱抗生素,窄谱抗生素只能消灭或者抑制一种或某一类的细菌,如青霉素只对革兰阳性菌有作用。而广谱抗生素则能消灭和抑制很多种细菌,如四环素对革兰阴性菌、沙眼衣原体、立克次体、肺炎支原体等都有作用。所以在使用的时候要对症下药。能用窄谱抗生素就不要用广谱抗生素.不要乱用抗生素,抗生素在杀死致病细菌的同时也影响了正常细菌,不仅会造成耐药性,还会导致细菌群失调,特别是孩子危害较大,因为他们的各个器官都没有发育好,容易受到危害,例如氯霉素会导致骨髓抑制,引发血液病和灰婴综合征。有的抗生素还严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