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乡偶书教案.doc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49300245 上传时间:2023-05-3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9.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回乡偶书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回乡偶书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回乡偶书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回乡偶书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回乡偶书教案.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5、古诗两首(回乡偶书)荔园外国语小学 二年级 陈凤娟一、 学习目标(一)知识目标1. 认识8个字,会写6个字。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能背诵两首古诗。(二)能力目标 诵读积累 (三)情感目标懂得热爱降香,珍惜友情。二、 重点难点1. 认识8个字,会写6个字。2. 背诵两首古诗。三、 课型与课时 阅读课,2课时四、 教学准备课件、小黑板、生字卡片 五、 教学方法与手段朗诵法六、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回乡偶书)一、 复习导入:在第一单元我们学了两首描写秋天的古诗赠刘景文和山行,会背的同学举手,老师请他来背(抽2生背),今天我们来学另外两首古诗,先来学第一首。二、 揭题、板题1. 板

2、题:看老师写题目:25、古诗两首回乡偶书请1学生读题2. 揭题(1) 作者简介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贺知章写的,(板书:贺知章),全唐诗存录了他的20首诗。(2) 解题、交代写作背景师:贺知章少年了离家,到了八十多岁才回到家乡。在他回乡的路上,很偶然地碰到一群小孩子,他们之间发生了一件有趣的故事,于是诗人就把它写下来了。你们明白“回乡偶书”的意思没有?生:明白了。师:你们想不想知道这个有趣的故事?生:想。师:那好,同学们先自由读课文。三、 初读课文1、 自由读课文师:听清楚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声音高而坚决),你们不认识的字先读一读,再读诗2-3遍。读完的同学坐端正,告诉老师你读完了。生自由读课

3、文(3分钟)师巡视。2、同桌互读师:很多小朋友已经坐端正了,这样,我们先读给同桌小伙伴听一听。如果小伙伴读得好,你就表扬表扬他;如果有困难,就帮帮他,同桌互帮互助,把课文读准读通。3、指名读(1-2名),评价师:谁愿意来读读课文?其他小朋友认真听,看他哪里读得好?字音读准了吗?师生评议(师:衰的古音是cu,现代还保留这个读音,但为了规范普通话,这个读音只用在古诗里。这里可读作cu也可读作shui,但为了保持古诗风味,我们最好把它读作cu。)4、识字师:课文我们都会读了,这首诗有2个生字我们要会认的,你会认了吗?生:会。师:(出示卡片)客:音、形、组词(k,上下结构,书写时“各”要写得舒展开来。

4、“各”可组词:客人、客户、客家人、客家话、客套)何:h,左右结构 ,书写时要注意左窄右宽。“何”的词组有:何时、何地、为何、何苦、何必、姓何。四、 再读、读懂课文。1、 自由读,边读边想师:生字我们都会认了,我们再来自己读诗句,边读边想,你读懂了什么?生读2、 指名说(演示flash课件“欣赏”)指名2学生说。生1:我知道了诗人虽然离开家乡很久了,而且头发白了,但是他的乡音还没有改变。(板书:乡音无改)师:诗句你读懂了,你能不能把这句读给大家听?生1读。师指导节奏: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师:你们还读懂了什么?升2:我读懂了诗人回到家乡,那些乡里的小孩子都不认识他,还笑着问他:

5、“客人是从哪里来的?”(板书:笑问)师:你真棒!按照刚才老师讲的读诗节奏,把这句诗读一读吧。生2读,师评讲。师:这句的“笑“如果换成“请”字好不好?为什么?生说,师明确:“笑”字可以看出儿童的天真烂漫。3、 齐读诗句,要求:注意节奏。五、背诵课文1、 先自己背,再背给同桌听。师:同学们读得不错,那你们能不能把它背下来?先自己试着背,再背给同桌听。2、 指名背2-3名学生背,师相机指导。3、 齐背六、指导写字师:本课有三个要写的字,有何、客、音,老师现在范写“音”字,看黑板。(写“音”字)你觉得这个字怎么写才漂亮?生:第五笔横要比第二笔长,第一笔写在竖中线上,第五笔写在横中线上。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现在伸出你们的右手,写一个“音”字,再在课本上描2个。学生写,师巡视指导。七、我会填 在书上填空,师巡视。八、板书设计 25、古诗两首声音 回乡偶书音(yn) 贺知章 儿童音乐 乡音无改 笑问 陈凤娟 2005、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