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式折线统计图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49274953 上传时间:2023-11-2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8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复式折线统计图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复式折线统计图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复式折线统计图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复式折线统计图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复式折线统计图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复式折线统计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复式折线统计图(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6.2 复式折线统计图教学内容:人民教育出版社五年级下册P126127复式折线统计图教学目标:1、认识、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在比较中感悟复式统计图的价值。2、根据复式折线统计图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对数据进行简单分析和预测。3、在统计过程中,培养观察、整理、分析数据的能力。教学重点:掌握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制作方法。教学难点:根据数据的变化进行分析和预测。教学过程:一、引入1、师:2008年奥运会在我国北京召开,你知道2008年奥运会的比赛金牌榜上前10名分别是哪些国家吗?(课件展示)名次代表团金牌银牌铜牌总数001中国512128100002美国363836110003俄罗斯23212872

2、004英国19131547005德国16101541006澳大利亚14151746007韩国1310831008日本961025009意大利8101028010法国7161740师:请你说说,其中亚洲国家有哪几国呢?(估计学生回答:中国、韩国,日本)师:了解了奥运会的成绩,再关注中国和韩国在历届亚运会上的的成绩。设计意图说明:从最近的2008年奥运会引入,让学生了解中国体育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亚洲体育也在10强中占得3席,为新授中探究中国究竟如何领先韩国作孕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出示课本上126页(课件展示)第914届亚运会中国和韩国获金牌情况如下表。师:看了上面的表格,你想比较什么?(估

3、计学生回答:我想比较中国:在哪一届亚运会上获金牌最多?哪一届获金牌数量增加最多?我想把中国和韩国比较:哪届两国的成绩最接近?相差几枚?)师:成绩的好坏一般应和对手比较,所以还是让我们来把中国和韩国比较吧。你认为看了上表比较方便吗?制成什么图来比较会直观明了一些?(估计学生回答:制成折线统计图来比较,因为折线统计图,不仅能表示数量的多少,还能清楚地看到数量增减变化。)(板书课题:折线统计图)3、师生共同完成中国在亚运会上获金牌单式折线统计图师:让我们一起来边回忆边制作折线统计图,先画中国在亚运会上获金牌折线统计图。提问:制成折线统计图的名称是什么?先要画什么?(依次投影名称:第914届亚运会中国

4、获金牌情况统计图、先画横轴、)横轴上要表示哪几届?届与届之间的间隔要怎样处理?(依次投影9,10,11,12,13,14,时间/届)再画什么?纵轴上的数量至少要表示出多少枚金牌?你认为纵轴上一格表示多少比较好?(依次投影纵轴与方格图,183枚,一格表示20,这样稍微183,正好。)4、请你独立在练习本上完成韩国在亚运会上获金牌单式折线统计图5、师:从两幅图上你能比较两国获得金牌数量的变化情况吗?为什么?(估计学生可能回答:从两幅图上可以清楚地看出每个国家获得金牌数量,也可以看出每一届的金牌增减情况。但是两个国家之间不容易进行比较。这样比较两个国家金牌数量的变化有些困难。要是把两幅图放在一起比较

5、就方便了。)师:怎么才能把两个统计图合并到一起呢?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复式折线统计图吧。(教师操作:在前面板书课题上添加“复式”两字,把课题补充完整。)设计意图说明:从讨论中回忆旧知。既复习已经认识的单式折线统计图,也为引出今天的新授内容作孕伏。先是师生共同讨论完成,实际操作中师生边讨论边出示各部分内容,其次是学生独立完成。为每位学生学习复式折线统计图夯实基础。二、新授师:你认为如何制作复式折线统计图呢?(估计学生回答:先在这个空白的统计图上画出中国获金牌的数量,再画出韩国获金牌的数量,这样就可以了。)师:横轴上怎么表示?纵轴上怎么表示?(估计学生回答:横轴上还是表示914届,这个内容中国和韩

6、国是相同的。纵轴上韩国金牌最高数是96,中国金牌最高数是183,因此要考虑纵轴上表示的数一定要大于183。)先画哪一国的呢?两国的金牌数量都画好了,怎么区别呢?(估计学生回答:先画中国或韩国都可以的。要想区别两个国家,可以用不同颜色的折线表示不同的国家。如用蓝色表示中国,黑色表示韩国。也可以用不同的线形来区别,如中国用实线,韩国用虚线。)师:老师把中国的金牌获奖情况画好了。(课件出示第127页图)师:请你把课本翻到第127页(课件出示画好的复式折线统计图)现在请你思考几个问题: (1)中国和韩国分别在哪一届亚运会上获得的金牌数量最多?(2)哪一届亚运会两国金牌数量相差最少?(3)根据统计图,简

7、单分析两国在历届亚运会上的表现。(4)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估计学生回答:中国在第11届亚运会上获金牌数量最多,有183枚;韩国在第14届上获金牌数量最多,有96枚;第10届亚运会上两国金牌数量相差最少,仅仅相差1枚;根据统计图可以看出:中国在快速进步,第11届亚运会上获金牌数量增加最快,12与13届小幅回落,14届又冲高;再看韩国,总体也在进步,但起伏较大,第10届是进步最大的一届。)师:两幅图放在一起,可以看出中国优势明显,进步大大超过韩国。 (估计学生回答:复式折线统计图可以比较容易地发现两个国家金牌的变化趋式。复式折线统计图有两条折线,可以看一条,自己比自己,也可以两条对比看,比较两个

8、国家。)设计意图说明:先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知识经验,学习新知复式折线统计图,并从教师引导过渡到独立制作,给学生以独立思考、动手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自我小结、归纳、比较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建构新知识体系。三、练习练习一、课件出示课本第128页做一做根据统计图回答问题:(1)李欣和刘云第1天成绩相差多少呢?(估计学生回答:李欣和刘云第1天成绩相差1次,李欣比刘云多1次。第10天相差2次,李欣比刘云多2次)师:你是怎么知道的?请学生到屏幕前面来对着图表指出。(2)李欣和刘云的成绩分别呈现什么变化趋势?谁的进步幅度大?你是怎么看出来的?(估计学生回答:李欣和刘云跳绳的成绩都呈上升的趋势,但上升的情况

9、不同。李欣是稳步提高,刘云是忽高忽低。请学生用手势表示忽高忽低的动作。李欣的进步幅度大,因为他最后5次的成绩一直在上升,最后4次都要比刘云高。)(3)你能预测两个人的比赛成绩吗?你是怎么想的?(估计学生回答:李欣的比赛成绩可能会超过刘云。因为李欣最后4天的成绩比较稳定,而刘云最后4天的成绩还是忽高忽低,不稳定。)(4)你还能发现什么?设计意图说明:这里注重培养学生能根据数据的变化进行分析和预测。培养学生观察、整理、分析数据的能力,而不是把重点放在制作复式折线统计图上。因为在新授中已经注意到师生共同讨论得出要点,过渡到放手让学生独立制作复式折线统计图,学生已初步掌握制作方法。 练习二、课本上第1

10、29页练习二十五 1、4(1)比较男生和女生的身高变化,你能得出什么结论?(估计学生回答:男女生平均身高都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高。13岁以后女生的身高增长趋于平缓,增长速度要比男生的慢。)(2)把你的身高与平均值比较,你有什么想法吗?(估计学生回答:我的身高是141厘米,比12岁的平均身高要低,看样子我要加强锻炼,增加营养了。我的身高是153厘米,比12岁的平均身高要高,这与我每天坚持体育锻炼是分不开的。)(1)哪种品牌彩电全年销量最高? (估计学生回答:A品牌全年销量575台,B品牌全年销量460台,所以,A品牌全年销量最高) (2)为了清楚地展示两种彩电全年的变化趋势,折线统计图和统计表运用

11、哪一种更合适?为什么?(估计学生回答:折线统计图比统计表更合适,因为可以看出数量增减变化情况,复式折线统计图比统计表更直观,更便于比较。)(3)如果你是商场经理,从上面统计图中能得到哪些信息?这些信息对你有什么帮助?(估计学生回答:如果我是商场经理,我会加大B牌彩电的进货量同时降低A牌彩电的进货量,以保证稳定的销售额;通过比较两条折线的走势,可以看出A牌彩电销售量逐渐降低,而B牌彩电的销售量逐步提高并超过了A牌彩电销售量。)师:看来复式折线统计图能帮助我们比较男女生身高的变化趋势,对于商家进行销售分析,作用还真不小呢!设计意图说明:联系实际,拓展应用。贴近现实生活,使学生对所学的内容产生亲切感

12、,激发探究欲望。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四、小结1、复式折线统计图有什么优势?(估计学生回答:可以表示多种数量,方便比较各种数量的多少和发展变化趋势。帮助我们做出预测、提出建议、做出决定。)2、你认为什么时候你会选择用复式折线统计图。(估计学生回答:统计两个班级视力情况,对预防近视,保护视力提出建议;统计家庭使用电子邮件和普通邮件的数量,对今后电子邮件和普通邮件的数量的发展趋势做出预测;对学生成绩进行统计,尤其是从两个人中选出一个参加比赛,提出客观建议。)师:同一内容也可以绘制不同形式的统计图,表现形式是丰富多彩的。设计意图说明:鼓励学生对所学知识归纳、整理、小结,提炼知识的重点与应用范围。五、作业1、课本P129131/2、3、5、2、同步解析与测评P5657/6、,P58页/3、附板书设计:复式折线统计图特点:不仅能表示数量的多少,还能清楚地看到数量增减变化。注意:标上图例,便于区别适用:对两种(或多种)数据进行比较,做出预测、提出建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