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中级质量工程师《综合知识》考试大纲第一章 质量管理概论 一质量的基本知识 1掌握质量的概念(含相关术语:组织、过程、产品、要求、顾客、体系、质量特性等) 2.熟悉质量特性的内涵; 3熟悉质量概念的发展; 二.质量管理的基本知识 1掌握管理的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2.熟悉管理层次和技能; 3掌握质量管理的定义(含相关术语:质量方针、质量目标、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质量改进) 4熟悉服务质量管理的含义[增加] 5熟悉质量管理的发展; 6.熟悉质量管理专家的质量理念(休哈特、戴明、朱兰、石川馨等关于质量的理念) 三方针目标管理 (一)方针目标管理的基本知识 1.掌握方针目标管理的概念; 2.熟悉方针目标管理的原理; 3.熟悉方针目标管理的作用; (二)方针目标管理的实施 1掌握方针目标制定的依据和程序; 2.熟悉制定方针目标的要求; 3熟悉方针目标展开的要求 4熟悉方针目标展开的程序; 5掌握方针目标管理评价的主要内容; 6熟悉方针目标管理考核的对象和内容; 7了解方针目标管理诊断的概念 四.质量经济性分析 (一)质量的经济性 1。
了解质量与经济性的关系; 2熟悉从利润与成本两个方面考虑质量经济性问题; 3熟悉质量经济性管理; (二)质量成本 1熟悉质量成本的概念; 2掌握质量成本的PAF(预防、鉴定和故障成本)模式; 3.熟悉质量成本的过程(符合性和非符合性)模式 4.熟悉质量成本模式; 5了解质量成本管理; 6.熟悉质量成本指标分析方法 (三)质量成本构成 1掌握预防成本的构成; 2.掌握鉴定成本的构成; 3.掌握内部故障(损失)成本的构成 4.掌握外部故障(损失)成本的构成 (四)劣质成本 1.熟悉劣质成本的概念及组成; 2.谅解劣质成本分析的步骤; 五质量信息管理 1.掌握质量信息和信息流的概念; 2.了解质量信息系统的构成; 3熟悉质量信息管理的要求; 六.质量教育培训 1.掌握质量教育培训的内容; 2熟悉质量教育培训的范围及各层次培训的目的; 3.掌握组织选择和实施质量教育培训的阶段和主要活动; 4.了解培训需求识别和方法; 5.熟悉设计策划培训的含义和培训的制约条件; 6熟悉常用培训方式和选择培训方式应考虑的因素; 7熟悉培训实施过程管理的主要活动; 8.掌握评价培训效果的方式; 七.质量与标准化 (一)我国标准的体制 1.掌握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的概念; 2。
掌握我国强制标准的概念和法律地位; 3.了解强制性标准的范围; 4.熟悉强制性标准的形式; 5熟悉推荐制性标准的概念; 6.了解推荐制性标准的作用; (二)标准的制定 1掌握制定标准的基本原则; 2熟悉制定标准的对象; 3.熟悉标准制定的一般程序、标准的备案和复审; (三)标准化的常用形式 1.熟悉简化、统一化、通用化、系列化的概念; (四)企业标准化 1熟悉企业标准化的基本任务; 2熟悉企业标准体系的构成 3了解企业标准的贯彻与监督; (五)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 1掌握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概念; 2熟悉采用国际标准的程度及表示方法; 3.熟悉采用国际标准的基本原则和一般方法; (六)世界贸易组织与贸易技术壁垒(WTO/TBT)协议; 1.了解WTO/TBT协议的主要内容; 2.熟悉WTO/TBT协议的基本原则; 八.卓越绩效评价准则 1.掌握标准制定的目的、意义和适用范围; 2.熟悉卓越绩效评价准则的主要结构; 3.熟悉卓越绩效评价准则的内容概要; 4了解卓越绩效评价准则的评价方法; 九产品质量法与职业道德规范 (一)产品质量法的法律规定; 1.熟悉产品质量法的立法原则; 2。
掌握产品质量法的适用范围; 3熟悉产品质量责任的概念; 4掌握判断产品质量责任的依据、熟悉产品质量担保责任制度; 5.掌握《产品质量法》中对企业质量管理的要求; 6掌握生产者、销售者的产品质量义务; 7.熟悉《产品质量法》明令禁止的产品质量欺诈行为 8熟悉《产品质量法》对企业及产品质量的监督管理和激励引导措施; (二)职业道德与专业能力要求 1熟悉质量专业技术人员职业道德行为的基本要求; 2.熟悉质量专业技术人员专业能力的基本要求;第二章 供应商质量控制与顾客关系管理 一供应商选择与质量控制 1. 了解供应商对于产品质量的重要意义[增加] 1.熟悉企业与供应商关系的典型形式; 2.了解互利的供应商关系对企业的益处[增] 3 了解供应商的重要性分类; 4. [取消]熟悉企业与供应商关系选择的影响因素; 5[增加]熟悉企业自产——外购的决策影响因素 6[增加]掌握供应商调查的主要内容 7 了解供应商审核的时机和分类; 8 熟悉供应商评价的基本原则 9 了解供应商评价的一般程序; 10 了解供应商选择的常用方法; 11 [增加]熟悉产品质量要求信息和质量协议的基本内容 12 掌握对供应商的质量控制方法 二。
供应商动态管理 1. [取消]了解企业与供应商契约的种类; 2. 了解供应商选择评价和供应商业绩评定的区别; 3. 掌握供应商业绩评定的主要指标; 4.熟悉供应商业绩的评定方法; 5 了解供应商的动态分级及管理 5 [增加]了解供应商发展的作用 三 顾客满意 1. 掌握顾客的类型; 2. 了解 相关方的含义; 3. 掌握顾客满意的概念和特性; 4熟悉KANO模型的含义; 5熟悉顾客要求的识别与确认; 6.熟悉顾客满意度指标; 7. 了解中国顾客满意指数基本模型及模型要素的含义 四顾客关系管理 1. 熟悉顾客关系管理的含义; 2. 熟悉顾客关系管理的主要内容; 3 了解顾客关系管理与顾客满意度持续改进的关系; 4. 了解顾客关系管理的技术类型第三章 质量管理体系 一. 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知识 1. 掌握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知识 2. 了解环境管理体系、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和汽车工业质量管理体系; 3 掌握质量管理八项原则,了解其在组织中的应用; 4.了解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发展; 5熟悉ISO9000族文件的结构; 6掌握ISO9000族核心标准的主要内容和应用范围 二.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要求 (一)范围 1。
熟悉标准应用的范围; 2掌握标准应用的要求; (二)质量管理体系总要求和文件要求; 1. 熟悉质量管理体系的总要求 2.掌握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范围及要求; 3,掌握质量手册的概念及主要内容; 4. 掌握文件和记录的概念及控制的目的和要求; (三)管理职责 1 熟悉最高管理者在质量管理体系中的职责及要求; 2 掌握对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要求; (四)资源管理 1. 熟悉质量管理体系所需的资源; 2掌握对人力资源的要求; 3了解对基础设施、工作环境的要求 (五)产品实现 1 熟悉产品实现所需的过程及控制要求; 2 掌握设计和开发的概念及对其控制的要求; 3 熟悉生产和服务提供的控制要求 (六)测量、分析和改进 1. 了解测量、分析和改进过程的作用; 2 熟悉对监视和测量的要求; 3. 熟悉对不合格品控制的基本要求; 4 熟悉数据分析的要求 5 熟悉纠正、纠正措施与预防措施的概念及基本要求 三 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实施 1. 了解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原则及主要活动 2 熟悉质量管理体系方法; 四. 质量管理体系审核 1. 掌握质量管理体系的主要术语; 2。
熟悉质量管理体系审核的目的和分类; 3掌握五项审核原则; 4 熟悉质量管理体系审核的主要活动及主要内容 5熟悉 质量管理体系审核和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主要区别及联系 第四章 质量检验 一 质量检验概论 (一) 质量检验的基本知识 1. 掌握质量检验的基本概念; 2 掌握质量检验的基本要点 3 了解质量检验的主要功能; 4 掌握质量检验的步骤 5. 熟悉产品验证及监视的概念; (二) [取消]不同类别的产品质量检验 1 [取消] 熟悉机械产品的质量检验; 2 [取消]熟悉电工产品的质量检验; 3 [取消]熟悉流程性材料的质量检验; 4. [取消]熟悉产品的环境条件试验; 5 了[取消]解软件质量的检验 (二)[增加]产品质量检验的技术方法 1 掌握理化检验\感官检验\生物检验\检测的基本概念 2 熟悉理化检验的内容 3 熟悉感官检验的内容 4 了解生物检验的内容 5 熟悉检测优点和局限性 6 了解检测的应用 [以上都是增加的] 二 质量检验机构 (一) 质量检验机构的基本知识 1. 熟悉质量检验机构的主要工作范围; 2. 了解质量检验机构的职责和权限; 3。
熟悉质量检验机构的设置; (二) [取消]实验室的基本知识 1. 了解实验室的基本任务; 2 熟悉实验室的质量体系; 3. 熟悉样品的质量控制; 4 忘我检测的质量控制; 5. 掌握原始记录和检测报告的基本要求 (二)[增加]检验站的基本知识 1 掌握检验站的基本概念 2熟悉检验站设置的基本原则 3了解检验站设置的分类 4熟悉几种主要检验站设置的特点 三 质量检验计划 (一) 概述 1. 掌握检验计划的基本概念; 2. 了解编制质量检验计划的目的; 3 熟悉质量检验计划的作用; 4 熟悉检验计划的基本内容; 5. 熟悉编制检验计划的原则; (二) 检验流程图 1掌握检验流程图的基本概念; 2.熟悉检验流程图的编制过程; 3.了解简单的检验流程图的编制; (三) [调到了上一节]检验站的基本知识 1 掌握检验站的基本概念; 2 熟悉检验站设置的基本原则; 3 了解检验站设置的分类; 4 熟悉几种主要的检验站设置的特点 (四) 检验手册和检验指导书 1. 掌握检验手册的基本概念 2. 了解检验手册的主要内容 3 掌握检验指导书的基本概念及作用; 4。
熟悉编制检验指导书的要求 5 熟悉检验指导书的基本内容; 6 了解一般检验指导书的编写 四. 质量特性分析和不合格品控制 (一) 质量特性分析表 1. 掌握质量特性分析表的基本概念; 2. 了解质量特性分析表的编制依据; 3. 熟悉只来年感特性分析表的内容; (二) 不合格的严重性分级 1 掌握不合格基本概念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