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中各种效应大全.doc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49207430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5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学中各种效应大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心理学中各种效应大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心理学中各种效应大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心理学中各种效应大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心理学中各种效应大全.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心理学中各种效应大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学中各种效应大全.doc(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文档心理学中的各样效应大全1、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罗密欧与朱丽叶相爱,但因为两方世仇,他们的爱情遇到了全力阻挡。但压迫并无使他们分手,反而使他们爱得更深,直到殉情。这样的现象我们叫它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所谓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就是当出现扰乱恋爱两方爱情关系的外在力量时,恋爱两方的感情反而会增强,恋爱关系也所以更为坚固。2、从众现象一则笑话这样说到:一日闲逛街头,忽见一长队连绵,连忙站到队后排队,生怕错过什么购置紧缺必要品的时机。等到队伍拐过墙角,发现大家本来是排队上卫生间,才不由哑然发笑。这就是从众闹出的笑话。从众指个人的观点与行为因为集体的指引或压力,而向与多半人一致的方向变化的现象。用平

2、常的话说,从众就是“随大流”。能够表现为在暂时的特定情境中对占优势的行为方式的采用,也能够表现为长期性的对占优势的观点与行为方式的接受3、晕轮效应很多青少年因崇敬某位明星的某些特色,比方长相啊,歌声啊,于是就不管全部模拟明星的行为,收集他们用过的全部东西。这其实就是精选文档精选文档晕轮效应在作乱。晕轮效应就是一种以偏概全的偏向,即人们在对一个人的某种特色形成好的或坏的印象后,偏向于据此推论该人的其余方面的特色。平常说的“爱屋及乌”就是晕轮效应的一个突出表现。4、异性效应心理学家曾在一次测试中发现,男性在男、女同桌就餐地要比纯真男性就餐时要文明很多,这是因为大部分人在异性眼前更注意自己的言行。5

3、、马太效应圣经马太福音有这样一则故事:一个富豪给他的三个佣人每人一锭银子去经商。一年后他招集佣人想知道他们各自赚了多少,此中第一个人赚了十锭,第二个人赚了五锭,最后一个人用手巾包了那锭银子,捂了一年没赚一个子儿,这位富豪就命令后者把那锭银子交给赚钱最多者。该书第二十五章说:“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剩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1973年,美国科学史研究者莫顿用这句话归纳了一种社会意理现象:“对已有相当名誉的科学家作出的科学贡献赐予的荣誉愈来愈多,而对那些未有名的科学家则不认可他们的成绩。”莫顿将这类社会意理现象命名为“马太效应”。6、希望效应(皮格马利翁效应、罗森塔尔效应)皮格马利翁是

4、古代塞浦路斯的一位擅长雕琢的国王,因为他把所有热精选文档精选文档情和希望放在自己雕琢的少女塑像身上,此后竟使这座塑像活了起来。心理学家罗森塔尔(R.Rosenthal)和雅各布森L.F.Jacobson)称之为“皮格马利翁效应”。罗森塔尔及其同事,要讨教师们对他们所教的小学生进行智力测试。他们告诉教师们说,班上有些学生属于大器晚成(lateblooming)者,并把这些学生的名字念给老师听。罗森塔尔以为,这些学生的学习成绩可望获取改良。自从罗森塔尔宣告大器晚成者的名单以后,罗森塔尔就再也没有和这些学生接触过,老师们也再没有提起过这件事。事实上所有大器晚成者的名单,是从一个班级的学生中随机精选出

5、来的,他们与班上其余学生没有明显不一样。但是当学期之末,再次对这些学生进行智力测试时,他们的成绩明显优于第一次测得的结果。这类结局是如何造成的呢?罗森塔尔以为,这可能是因为老师们以为这些晚器大成的学生,开始锋芒毕露,予以特别照料和关心,以致使他们的成绩得以改良。皮格马利翁效应和罗森塔尔效应都反应了希望的作用,所以又称为希望效应7、宽慰剂效应所谓宽慰剂,是指既无药效、又无毒副作用的中性物质组成的、形似药的制剂。宽慰剂多由葡萄糖、淀粉等无药理作用的惰性物质组成。宽慰剂对那些渴求治疗、对医务人员充分相信的病人能产生优秀的积极反响,出现希望达到的药效,这类反响就称为宽慰剂效应。精选文档精选文档使用宽慰

6、剂时简单出现相应的心理和生理反响的人,称为“宽慰剂反应者”。这类人的特色是:好与人交往、有依靠性、易受示意、自信心不足,常常注意自己的各样生理变化和不适感,有疑病偏向和神经质。8、首因效应与近因效应首因效应:人与人第一次交往中给人留下的印象,在对方的脑筋中形成并占有着主导地位,这类效应即为首因效应。近因效应:与首因效应相反,是指交往中最后一次会面给人留下的印象,这个印象在对方的脑海中也会存留很长时间。在学习和人际交往中,这两种现象很常有。9、霍桑效应为了检查研究各样工作条件对生产率的影响,美国西方电器公司霍桑工厂一个大车间的六名女工被选为实验的被试者。实验连续了一年多。这些女工的工作是装置电话

7、机中的继电器。第一让她们在一个一般的车间里工作两礼拜,测出她们的正常生产率。而后把她们安排到一个特珠的丈量室工作五礼拜,这里除了能够丈量每个女工的生产状况外,其余条件都与一般车间相同,即工作条件没有变化。接着进入第三个时期,改变了对女工们支付薪资的方法。从前女工的薪资依靠于整个车间工人的生产量,此刻只依靠于她们六个人的生产量。在第四个时期,在工作中安排女工上午、下午各一次5分钟的工问歇息。精选文档精选文档第五个时期,把工间歇息延伸为10分钟。第六个时期,成立了六个5分钟歇息时间制度。第七个时期,公司为女工供给一顿简单的午饭。在随后的三个时期每日让女工提早半小时下班。第十一个时期,成立了每周工作

8、五天的制度。最后第十二个时期,本来的全部工作条件又全恢复了,从头回到第一个时期。老板是想经过这一实验未找寻一种提升工人生产效率的生产方式。确实,工作效率会受工作条件的影响,但是,预料之外的是不论条件怎么改变,如增添或减少工间歇息,延伸或缩散工作日,每一个实验时期的生产率都比前一个时期要高,女工们的工作愈来愈努力,效率愈来愈高,根本就没关注过生产条件的变化。之所以会这样,一个重要的原由就是女工们感觉自己是特他人物,遇到了分外好的待遇,她们惹起了人们极大的注意,因此感觉快乐,便依照老板想要她们做的那样去做。她们知道这样做主假如为了丈量她们的生产效率,这是人们关注的事情,所以,生产条件发生什么变化没

9、关紧急,她们总把这些变化假想成为有益的,所以,她们工作愈来愈努力,每一次的改变都刺激着她们去提升生产效率。经过操控一个人的环境,让他与大家分别,特别亲密地关注他,使他感觉很特别,都会对他产生很大的压力。假如他知道人们希望他干什么,只需没有想要拒绝的特别原由,他会尽全部努力按人们的希望去干好每一件事。霍桑工厂的女工们知道自己正在被研究,只管她们想到的其实不是老板希望的,但她们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产生适合的成效。所以对个人施加压力说服他去做某件事的最有效方法之一就是使精品文档精选文档他快乐,向他显示出他正被关心着,被期望看做好某件事。这在心理学上被称为霍桑效应。霍桑试验的研究结果否认了传统管理理论对

10、于人的假定,表示了工人不是被动的、孤立的个体,他们的行为不只是受薪资的刺激;影响生产效率的最重要要素不是待遇和工作条件,而是工作中的人际关系。人际关系学说第一次把管理研究的要点从工作上和从物的要素上转到人的要素上来,不单在理论上对古典管理理论作了修正和增补,开辟了管理研究的新理论,还为现代行为科学的发展确立了基础,并且对管理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人材是公司发展的动力之源;、有效交流是管理中的艺术方法;、公司文化追求效率逻辑与感情逻辑动向均衡的有效门路。贝勃规律第一次刺激能缓解第二次的小刺激“贝勃规律”有一个对于“诱敌深入法”的风趣实验。人们对报纸售价涨了50元或汽车票由200元涨到250元会

11、十分敏感,但假如房价涨了100甚至 200万元,人们都不会感觉涨幅很大。人们一开始遇到的刺激越强,对此后的刺激也就越愚钝。下边的例子说了然这类“贝勃规律”。一个人右手举着300克重的法码,这时在其左手上放305克的法码,他其实不会感觉有多少差异,直到左手法码的重量加至306克时才会感觉有些重。假如右手举着600克,这时左手上的重量要达到612克才能感觉到差异。即比前一种精选文档精选文档状况要多给一倍以上的刺激才会有所反响。所以要想鉴别出刺激间的差异,刺激总量越大,其差额也一定越大。“贝勃规律”常常应用于经营中的人事改动或机构改组等。一家公司要想赶走被视为眼中钉的人,应当先对与这些人没关的部门进

12、行大规模的人事改动或减员,使其余职员习惯于这类冲击。而后在第三或第四次的人事改动和减员时再把锋芒指向原定目标。好多人遇到第一次冲击后,对此后的冲击已经麻痹了。从一开始就提出令人难以拒绝的优厚条件,等谈判基本结束后再指出一些不好的细节并使对方接受的“诱敌深入法”基本上也是以“贝勃规律”为基础的。对方被一开始的优厚条件所迷惑,对此后才知道的不好的部分也就会较轻易地接受了。超限效应美国有名风趣作家马克吐温有一次在教堂听牧师演讲。最先,他觉得牧师讲得很好,令人感人,准备捐钱。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有些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一些零钱。又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于是他决定,1分钱也不捐。到牧师

13、终于结束了冗长的演讲,开始募捐时,马克吐温因为生气,不单未捐钱,还从盘子里偷了2元钱。这类刺激过多、过强和作用时间过久而惹起心理极不耐烦或抗争的心理现象,称之为“超限效应”。超限效应在家庭教育中常常发生。如:当孩子不专心而没考好时,父精选文档精选文档母会一次、两次、三次,甚至四次、五次重复对一件事作相同的责备,使孩子从愧疚不安到不耐烦最后讨厌讨厌。被“逼急”了,就会出现“我偏要这样”的抗争心理和行为。因为孩子一旦遇到责备,总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恢复心理均衡,遇到重复责备时,他内心会嘀咕:“怎么老这样对我?”孩子挨责备的心情就没法复归沉静,抗争心理就高亢起来。可见,家长对孩子的责备不可以超出限度,应付孩子“犯一次错,只批评一次”。假如非要再次责备,那也不该简单地重复,要换个角度,换种说法。这样,孩子才不会感觉相同的错误被“揪住不放”,讨厌心理、逆反心理也会随之减低。“延误知足”实验发展心理学研究中有一个经典的实验,称为“延误知足”实验。实验者发给4岁被试少儿每人一颗好吃的软糖,同时告诉孩子们:假如马上吃,只好吃一颗;假如等20分钟后再吃,就给吃两颗。有的孩子急不行待,把糖立刻吃掉了;而另一些孩子则耐住性子、闭上眼睛或头枕双臂做睡觉状,也有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