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刘禹锡生平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49204109 上传时间:2023-02-19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2.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李白刘禹锡生平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李白刘禹锡生平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李白刘禹锡生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李白刘禹锡生平(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李白(701-762)人生四阶段一、好任侠, 喜纵横“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15岁,学剑术。20 岁前后,在家乡的匡山读书,从友人那里学习 纵横术。李白勤奋好学,“常横经籍书,制作不倦”。 在 20 岁以后,李白游历了蜀中不少名胜古 迹。李白有着很强的事业心,希望建功立业;但他受道教和道家思想影响较深,又热切地向往着求仙 学道的隐逸生活。这种矛盾的生活理想,在他身上最后形成二者兼顾的愿望,即“功成,名遂,身退”。二、仗剑远游开元十四年(公元 726 年),正是开元盛世,国家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李白坚信“天生我材必 有用”,对前途充满信心。那时的人,要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通常是走科举考试的道

2、路。此外,还 有一条“终南捷径”,即通过求仙访道的隐居生活,扩大影响,引起朝廷重视,也可能被召去做官。 李白豪放不羁,又抱负很大,自视甚高,不愿走科举道路,所以选择了终南捷径。三、翰林供奉公元 742 年,李白被朝廷征召去长安,李白结识了任太子宾客的老诗人贺知章。贺知章对李白的 蜀道难十分赞赏,认为此诗只有神仙才写得出来,因而称李白为“谪仙人”。 由于玉真公主和 贺知章的进一步推荐,李白终于受到玄宗皇帝的亲自接见,并以翰林供奉的身份被安置在翰林院。这 身份是为迎合皇帝的兴趣,随时写些应景诗文。李白曾利用与玄宗接近的机会,向玄宗申述过自己对 国家大事的看法和主张。但当时的皇帝已把“朝事付之宰相”

3、深居官中,沉溺声色。当玄宗觉得李 白好言政事,不满足于当驯服的御用文人时,就疏远了他。 从李白方面来说,玄宗之所以疏远他, 与他那傲岸性格有关。杜甫在饮中八仙歌中说:“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 酒中仙。”李白这种无视封建秩序的叛逆精神,显然是统治者所不喜欢的。相传,玄宗在便殿召见李 白时,李白曾让高力士为他脱靴。高力士是最有权势的一个大宦官,为解“脱靴”之恨,他挑拨杨贵 妃说,李白清平调词中的“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二句,“以飞燕指妃子,是贱之 甚矣!”使杨贵妃由此深恨李白。他们都是玄宗最宠的人,在玄宗面前进谗言,再加上权臣贵戚的谗 毁,自然会影响玄宗

4、对李白的看法。四、再次远游 天宝三载春,李白知道自己留在长安已不能再有所作为,于是上疏,“恳求归山”。玄宗没有挽留 他,而是“赐金放还”。 李白在长安实际上只有一年半时间。天宝三载,李白在东都洛阳认识了比他小 11岁的诗人杜甫,他们情同手足。 和杜甫分别后, 李白又在漫游中度过了 1O 年。他的漫游,一是求仙访道,欣赏大自然的美。他说:“五岳寻仙不辞远, 一生好人名山游。”此外也是寻求为国效力的机会。 这个时期,他目睹了朝政日加黑暗,李白内心 的痛苦也与日俱增。但他决不向权贵屈膝,在著名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中,他写道:“安能推 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他的高尚人格。天宝十四载,安

5、史之乱爆发。 天宝十五载,玄宗西逃成都,太子李亨即位。永王经过寻阳, 知道李白在庐山隐居,派谋士韦子春三次上山聘请李白参加他的幕府。李白表示要辅佐永王,平定叛 乱。但没想到,永王与肃宗发生矛盾,不久,永王即被肃宗的军队所消灭。李白也因此获罪,被捕入 狱,流放夜郎(今贵州桐梓县一带)。(公元 759 年)二月,在经历 15个月的流放,行至巫山时,遇 到朝廷大赦,李白才重新获得自由。他随即雇船东归,名作早发白帝城写道:“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此诗笔调明朗轻快,反映了李白遇赦获释的 欢快情绪。五、病逝途中李白在一生的最后几年中,穷愁潦倒,生活十分凄凉。6

6、1 岁时,高龄的李白,仍不肯放弃这最后 的报国机会,打算赶往临淮,参加李光弼的军队。可惜走到半路就病倒了,未能如愿。第二年,李白 在安徽当涂与世长辞。李白一生政治上不得志,在贫病中死去,但他以杰出的诗歌创作,为自己树起了一座丰碑。其诗 气象宏大,格调雄浑,感情豪迈,境界开阔,清新自然,余味无穷。李白和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 把中国诗歌艺术推向顶峰,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遗产。正如韩愈所说: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 长。”刘禹锡有关生平早年生活刘禹锡,其祖先为汉景帝贾夫人之子刘胜,七代祖刘亮,事北朝为冀州刺史散骑常侍,随北魏孝 文帝迁都洛阳。大历七年(772年),刘禹锡出生于东都洛阳。其父、祖均为

7、小官僚,父刘绪曾在江南为官,刘禹锡并在那里度过了青少年时期。他很小就开始 学习儒家经典和吟诗作赋,既聪明又勤奋,在做诗方面,曾得当时著名诗僧皎然、灵澈的熏陶指点。贞元六年(790年)十九岁前后,刘禹锡游学洛阳、长安,在士林中获得很高声誉。贞元九年(793年),与柳宗元同榜进士及第,同年登博学鸿词科。两年后再登吏部取士科,释 褐为太子校书,不久丁忧居家。贞元十六年(800年),杜佑以淮南节度使兼任徐泗濠节度,辟刘禹 锡为掌书记。后随杜佑回扬州,居幕期间代杜佑撰表状甚多。贞元十八年(802年),调任京兆府渭南县主簿,不久迁监察御史。当时,韩愈、柳宗元均在御 史台任职,三人结为好友,过从甚密。贬谪生

8、涯贞元二十一年(805年)正月,唐德宗卒,顺宗即位。原太子侍读王叔文、王伾素有改革弊政之 志,这时受到顺宗信任进入中枢。刘禹锡与王叔文相善,其才华志向尤受叔文器重,遂被任为屯田员 外郎、判度支盐铁案,参与对国家财政的管理。这段时间刘禹锡政治热情极为高涨,和柳宗元一道成 为革新集团的核心人物。“二王刘柳”集团在短短的执政期间采取了不少具有进步意义的措施,但由 于改革触犯了藩镇、宦官和大官僚们的利益,在保守势力的联合反扑下,很快宣告失败。顺宗被迫让 位于太子李纯,王叔文赐死,王丕被贬后病亡,刘禹锡与柳宗元等八人先被贬为远州刺史,随即加贬 为远州司马。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八司马事件”。行至江陵,再贬

9、连州(今广东连州市)刺史。同 时贬为远州司马的共八人,史称“八司马”。元和九年十二月(815年2月),刘禹锡与柳宗元等人一起奉召回京。元和十一年三月(817年2月),刘禹锡写了元和十一年,自朗州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 诗,得罪执政,被外放为连州刺史。8刘禹锡被贬在朗州前后近十年。其间创作了大量寓言诗,表达了对当朝权贵的极大不满,又写了 许多赋来表达自己不甘沉沦的雄心。由于接触当地民间歌谣,从中吸取了营养,他的诗歌创作表现出 一些新的特点。在此期间,他还写了多篇哲学论文,最重要的便是与柳宗元天说相呼应的天论 三篇。元和九年(814年)十二月,他才与柳宗元等人奉诏还京。但不久又被贬谪到更远的播州去

10、当刺 史,幸有裴度、柳宗元诸人帮助,改为连州刺史。刘禹锡在连州近五年。元和十四年(819年)因母丧才得以离开。长庆元年(821年)冬,刘禹锡被任为夔州(今四川奉节县)刺史。长庆四年(824年)夏,调任和州(今安徽和县)刺史。宝历二年(826年)奉调回洛阳,任职于东都尚书省。从初次被贬到这时,前后共历二十三年。 晚年生活大和元年,刘禹锡任东都尚书。次年回朝任主客郎中写了再游玄都观绝句,表现了屡遭打击 而始终不屈的意志。以后历官苏州、汝州、同州刺史。从开成元年(836年)开始,改任太子宾客、 秘书监分司东都的闲职。会昌元年(841年),加检校礼部尚书衔。世称刘宾客、刘尚书。刘禹锡晚年到洛阳,与朋友白 居易、裴度、韦庄等交游赋诗,唱和对吟,生活闲适,和白居易留有刘白唱和集、刘白吴洛寄 和卷,与白居易,裴度留有汝洛集等对吟唱和佳作。此后,他历任集贤殿学士、礼部郎中、苏 州刺史、汝州刺吏、同州刺史,最后以太子宾客分司东都。会昌二年(842年)病卒于洛阳,享年七一岁。死后被追赠为户部尚书,葬在河南荥阳(今郑 州荥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