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提升年一阶段汇报总结.doc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49200029 上传时间:2022-10-2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提升年一阶段汇报总结.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23年提升年一阶段汇报总结.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23年提升年一阶段汇报总结.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23年提升年一阶段汇报总结.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23年提升年一阶段汇报总结.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提升年一阶段汇报总结.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提升年一阶段汇报总结.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提升年一阶段总结 某农场2023年农业标准化提升活动 第一阶段总结汇报 为深入贯彻落实总局2023年农业标准化提升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全面做好农业标准化提升活动,进一步提高我场农业标准化水平,自年初以来,某农场严格按照总局、管局两级农业部门要求,认真结合农场农业生产实际,以切实加强农业标准化建设为重点,强根底、调结构、上科技、提标准、增实力、建体系,实施“标准化提档升级工程,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在今年上半年,较好地完成了各项标准化提升工作要求,现就全场半年来标准化提升活动的落实情况向各位专家、领导汇报如下: 一、农业标准化提升活动的主要做法 结合“三查部署,认真抓好生产管理、技术管理和质

2、量安全管理。 1、农业生产管理。为抓好全场农业生产的标准化管理工作,农场通过加强领导组织,实施一把手工程,围绕任务和目标加强管理,建立健全机构,成立了标准化提升工作领导小组,由场长任组长,分管副场长任副组长,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明确责任分工、细化考核方案,把各项任务、目标和完成时限,落实到有关部门,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促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图、档、卡、册、牌,实行标准化管理,为推进农业标准化向纵深开展提 1供可靠保证。 2、农业技术管理。由农业科牵头,科技科、农机科配合,根据总局农业局、农机局推广的十大农业新技术和农机新技术,按照“三全制定农业生产技术标准,在“全作物方面

3、,制定了水稻、大豆、玉米、经特作物栽培模式和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等农业生产操作规程。在“全面积方面,按照优势区域布局,在全场23万亩耕地三个积温区上,制定了耕作、轮作、施肥、植保、良种等全面积的技术标准。在“全过程方面,针对春播、夏管、秋收等农业生产的每一个环节,制定了农时、机械状态、作业质量、田间作业、田间管理、收获和农机管理等全过程的生产标准。 2023年上半年,制定并下发了包括水稻叶龄诊断栽培技术,玉米大垄双行密植技术,大豆大垄三行密植栽培技术在内的主要农作物模式化栽培技术规程。制定了农机田间作业标准,认真贯彻落实总局植保部门下发的技术指导手册,做好农作物病虫草害的综合防治工作。 3、

4、质量安全管理。由场绿办负责,农业、科技、工商、质监局参与,按照产前生产环境标准、产中农业生产资料标准和生产技术规程、产后收获储运包装标准,制定了农业、粮食收储和农产品加工等全方位的生产标准体系,拓宽了体系的覆盖面,保证了农产品质量的安全。 2023年上半年,我场先后完成了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 2认证面积20万亩;有机认证认证面积3.4万亩。上半年,继续开展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完成追溯面积10万亩,并顺利对农业部农产品质量追溯中心完成相关信息的采集和上报工作。 按照“四看要求,严格落实结构调整、备耕准备、示范带动和防灾减灾工作。 1、结构优化。2023年全场实现总播种面积23万亩,其中:水稻

5、12.5万亩,玉米5万亩,大豆4万亩,经特作物1.5万亩。以水稻、玉米和经特作物为重点的高效作物面积到达总播种面积的82%,全场种植结构进一步合理。 在作物品种选用上,场种子管理部门严把用种质量关,做到“三不用,即:越区种子不用,未审定品种不用,非优质良种不用。从而保证了农业生产用种质量安全。 全场玉米所使用的德美亚1号和绥玉7号品种全部通过垦丰种业引进。水稻和大豆品种也均通过正规渠道引进。 水稻主栽品种:龙粳 26、龙粳 31、龙粳33大豆主栽品种:北豆4号、北豆 14、垦鉴豆4号。 2、备耕准备。在今年的春耕生产阶段,我场通过生资合作社先后储藏化肥化肥总计3600吨,其中农场统一订购北大荒

6、生资集团化肥1920吨。从垦丰种业统一订购玉米生产用种53吨,其中德美亚1号33吨,绥玉7号20吨。农机合作社也及时检修设备,储藏油料,并自筹资金128万元, 3购置了凯斯210拖拉机3台,满胜播种机一台,中型耙2套,镇压器1套,充足的物资和机械准备有效保证了春播生产的进行。 3、示范带动。上半年,我场通过与xx县区共建的农机合作社,完成农机三代作业面积51万亩,其中:代耕37万亩,代种14万亩,。在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上,我场继续以铁南区10作业站这个全国农垦100个试点现代农业示范区为重点,在水稻生产上开展科技示范,先后在该园区内落实了品种鉴选、密度、肥料、节水灌溉等试验项目7项。 在推进场

7、县共建工作中,一方面我们借助与xx县区共建的农机合作社,为场市双方的农民开展农机代耕代种作业,同时还积极拓展共建领域,为铁力林业局实施旱改水项目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上半年农场在春播阶段为铁力林业局泥河林场的水稻户浸种催芽30吨,并组织专家为其进行水稻栽培技术培训2次,累计培训人员80人。帮助铁力林业局红光林场改水3000亩。 4、防灾减灾。年初,农场的农业、气象、水利、风险部门就制定了针对各种灾害的应急预案。在春耕,夏管阶段,针对我场出现的冰雹、暴雨、内涝灾害,农业、水利和风险部门紧密配合,通过采取抗灾农艺措施,加强农田水利根底设施建设,加强对灾害性天气的预测预报和预防,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灾

8、害性气象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为我们实现 4全年粮食的稳产、丰产奠定了根底。 根据“五到位标准,全力推进高产创立、技术推广、质量安全、产品品质和安全生产活动 1、高产创立。2023年我场水稻高产创立万亩片设置在农场铁南管理区和铁中管理区。其中铁南管理区所涉及的单位为 9、10两个作业站;铁中管理区所涉及的单位为 1、 2、4三个作业站;我场百亩核心区位于铁中区4作业站,3支干,面积120亩。今年我场进行高产创立的典型示范户共5户,示范面积460亩。在品种选择上,按照指导专家的意见,在核心区设置了3个品种,4个密度的田块进行高产攻关。所使用的品种为龙粳 31、龙粳33和龙粳21。 2、技术推广。

9、在今年的技术推广中,我场主要通过阳光培训,采取集中学习与田间观摩的形式,先后组织农业、农机培训班4次,培训人员200余人。今年全场共落实大垄玉米面积2万亩,大垄大豆面积2万亩。实施玉米化控面积2万亩。水稻采用集中浸种催芽面积7万亩,落实三膜覆盖大棚100栋,落实钵育摆栽1.5万亩。 3、质量安全。制定投入品准入和销售制度,在农药选购和使用上,由农业科统一提供农药配方,到指定地点购药,施药时由专业技术人员指导,保证了科学使用农药,杜绝了农药产生的药害。肥料使用实行生资合作社统一通过正规渠道订购,杜绝了假冒、伪劣投入品的流入。 4、产品品质。为了进一步提高农产品品质,农场绿办与种子管理、农业、质量

10、监督、工商等部门协调配合,从作物品种品质入手,将生产投入品,栽培措施,产地环境进行整合,结合我场开展的无公害、有机农产品认证,以及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做好各生产环节的保障工作,从而保证农产品品质到达国家相关标准。 5、安全生产。场安全办与农业、农机部门配合,共同与各基层单位签订安全生产责任状,采取安全生产一票否决制的方法,加强对机械作业、农药使用等安全生产环节的有效控制,从而保证了农业生产在安全的条件下进行。 二、取得的成效 1、全场农业生产农时标准进一步提高。今年全场水稻扣棚工作在3月15日前全部完成,水稻播种工作在4月16日全部结束,比去年提前4天。 12.5万亩水稻,于5月23日完成

11、插秧,全部插在高产期;5万亩玉米于5月10日完成播种;4万亩大豆于5月15日完成播种。 2、田间管理的标准化水平得到加强。农场上半年投入资金20万元沿农场72公里农业示范带建立各类参观示范点8处。农业示范带沿途全年保持全田无杂草,路边地、林带地全部实现草坪化管理。 3、一类苗比例增高,各作物长势良好。由于农场在农时、农艺和农机标准化上强化管理,加强对关键技术环节的指导和控 6制,今年无论在水稻还是旱田播种后,全场各作物一类苗比例均到达85%左右,比去年高5%。虽然我场在6月上旬遭遇了较为严重的冰雹和内涝灾害,但从目前水稻、玉米和大豆长势来看,并未因受灾造成较大影响,各作物整体长势良好。 三、存

12、在的缺乏 1、全场农业生产的标准化水平有待继续提高。通过近些年来我们不断实施农业标准化达标和提升活动,我场在农时标准,农艺措施以及农机作业标准上有了很大提升。但相对于垦区先进管理局和农场而言,我们无论是在水田还是旱田的现场管理标准上,还是在内业档案的标准化管理上,都尚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这需要在今后多到先进单位参观学习,取长补短。 2、对农业标准化建设的投入力度需加大。受自身开展条件的制约,我们在抓标准化建设上,无论是在根底农田水利设施,还是在机械技术装备和管理人员方面,投入的资金还无法与垦区先进单位相比,这需要我们在今后的管理中多想方法,同时也需要上级管理部门给予必要的财力物力支持。 3、管理

13、人员和农业从业人员的标准化意识亟待提高。要全面迅速的提升农业生产的标准化水平,与转变各级农业生产管理人员,以及农业从业人员的标准化意识是密不可分的。当前随着农业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老龄化的显现,固守在他们头脑中的传统生产模式和低水平的生产标准,已经阻 7碍了先进生产技术和高标准的推广应用。为此亟需培养新生后备力量补充到农业管理人员和农业从业人员队伍中。 目前,我场农业农机专业技术人员短缺,后备力量缺乏的问题已经成为阻碍我们推广农艺农机标准化作业的一个重要因素。 内容总结12023年上半年,制定并下发了包括水稻叶龄诊断栽培技术,玉米大垄双行密植技术,大豆大垄三行密植栽培技术在内的主要农作物模式化栽培技术规程22023年全场实现总播种面积23万亩,其中:水稻12.5万亩,玉米5万亩,大豆4万亩,经特作物1.5万亩3水稻采用集中浸种催芽面积7万亩,落实三膜覆盖大棚100栋,落实钵育摆栽1.5万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租房合同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