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数学七年级上册全册教案版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49181558 上传时间:2023-09-05 格式:DOC 页数:51 大小:3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数学七年级上册全册教案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2020年数学七年级上册全册教案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2020年数学七年级上册全册教案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2020年数学七年级上册全册教案版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2020年数学七年级上册全册教案版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年数学七年级上册全册教案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数学七年级上册全册教案版(5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文档第一章 有理数 1.1 正数和负数教学目标:1、了解正数与负数是从实际需要中产生的。2、能正确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明确 0 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3、会用正、负数表示实际问题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教学重点: 正、负数的概念。教学难点: 负数的概念、正确区分两种不同意义的量。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以前学过的数,实际上主要有两大类,分别是整数和分数(包括小数) 在生活中,仅 有整数和分数够用了吗?请同学们看书 - 引言(观察每个问题中用到了什么数,让学生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 并思考讨论,然后进行交流。学生交流后,教师归纳:以前学过的数已经不够用了,有时候需要一种前面带有“” 的新数

2、。二、教学新课。 前面带有“一”号的新数我们应怎样命名它呢?为什么要引人负数呢?通常在日常生活 中我们用正数和负数分别表示怎样的量呢?学生带着这些问题看书 P2 自学,然后师生交流完成 P5 习题 1 。教学 P3 例题。完成 P5 习题 8 。 强调:用正,负数表示实际问题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而相反意义的量包含两个要素: 一是它们的意义相反,如向东与向西,收人与支出;二是它们都是数量,而且是同类的量如何来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呢?我们现在来解决 P4 提出的问题。 为了用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我们把其中一种意义的量。如零上、向东、收入和高 于等规定为正的,而把与它相反的量规定为负的。正的用小

3、学学过的数( 0 除外)表示,负 的用小学学过的数( 0 除外)在前面加上“” (读作负)号来表示。根据需要,有时在正数 前面也加上“ +”(读作正)号。注意: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0不仅仅表示没有,也可以表示一个确定的量, 如温度计中的0C不是没有表示没有温度,它通常表示水结成冰时的温度。正数、负数的 “+”“”的符号是表示量的性质相反,这种符号叫做性质符号。请同学们举出用正数和负数表示的例子。你是怎样理解“正整数” “负整数”正分数”和“负分数”的呢?请举例说明三、巩固知识。1、课本 P3 练习 1,2,2、课本 P4 练习 1,2,3,4归纳:在同一个问题中,分别用正数与负数表示的

4、量具有 相反的意义。四、总结。 什么是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什么是正数,什么是负数? 引入负数后, 0的意义是什么?五、布置作业。课本P5习题1.1第2、4、5、7题。1.2.1 有理数教学目标:1、 正确理解有理数的概念及分类,能够准确区分正整数、0、负整数、正分数、负分数2、掌握有理数的分类方法,会对有理数进行分类,体验分类是数学上常用的处理问题的 方法。教学重点 :正确理解有理数的概念。教学难点 :有理数的分类。教学过程 :一、知识回顾,导入新课。什么是正数,什么是负数?学习了负数之后,我们对数的认识范围扩大了,你能写出三个不同类型的数吗?点名学 生写在黑板上,并互相补充。观察黑板上的这些

5、数,并给它们分类。先让学生独立思考,接着讨论和交流分类的情况,得出数的类型有5类:正整数、0、负整数、正分数、负分数。二、讲授新课。1有理数的定义。引导学生对前面的数进行概括,得出:正整数、零、负整数统称为整数;正分数和负分 数统称分数。整数可以看作分母为 1的分数,正整数、零、负整数、正分数和负分数都可以 写成分数的形式,这样的数称为有理数,即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2、有理数的分类。让学生在总结出5类数基础上,进行概括,尝试进行分类,通过交流和讨论,再加上老 师适当的指导,逐步得出下面的两种分类方式。(1)按定义分类:整数有理数分数正整数 0 时,| a | =a;当 a= 0 时,| a

6、| =0;三、巩固知识。课本P11练习 第1、2题四、总结。本节课主要学习绝对值的概念、表示方法及其几何意义,并会求一个数的绝对值。主要用到的思想是数形结合。五、布置作业。课本P14习题 第5、8题1.2.4有理数的大小比较(二)教学目标:1、能说出有理数大小的比较法则;2、 能熟练运用法则结合数轴比较有理数的大小,特别是应用绝对值概念比较两个负数的 大小。能利用数轴对多个有理数进行有序排列;3、能正确应用符号“”、写出表示推理过程中简单的因果关系。 教学重点:运用法则借助数轴比较两个有理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利用绝对值概念比较两个负分数的大小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3212比较:23

7、4 320 30注:在此练习中,对前三对数的比较学生基本都能解决,但对第四对数的比较会产生问 题,由此引出新课。二、讲授新课。规定:在数轴上表示有理数,它们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从小到大的顺序,即左边的数 小于右边的数。根据以上规定,重点探讨怎样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通过观察,分别让学生说出以上几类数之间的大小关系,最后教师归纳并板书:(1) 正数大于0,0大于负数,正数大于负数;(2) 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课本P12 “思考”,请学生回答。三、巩固知识。课本P13例题、课本P13练习。四、总结。这节课主要学习了有理数大小比较的两种方法 ,一种是按照法则,两两比较;另一种是利 用数轴,运用

8、这种方法时,首先必须把要比较的数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然后按照它们在数轴上 的位置,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用“ ”)连接,这种方法在比较多个有理数大小时非 常简便。五、布置作业。课本P14习题 第6、7、9题。1.3.1 有理数的加法(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2、经历探索有理数加法法则的过程,掌握有理数加法法则,并能准确地进行加法运算。3、在教学中适当渗透分类讨论思想。教学重点 :有理数的加法法则。教学难点 :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小学学过的加法是正数与正数相加、 正数与 0 相加,引入负数后,加法有哪几种情况呢?二、讲授新课。1、同号两数相加的法则。思考:一个物体作左右方向的运动,我们规定向左为负,向右为正。向右运动 5m 记作5m,向左运动5m记作一5n。如果物体先向右运动5m,再向右运动3n,那么两次运动后总的结 果是多少?学生回答:两次运动后物体从起点向右运动了8m写成算式就是5+3= 8 (m)如果物体先向左运动5m,再向左运动3m那么两次运动后总的结果是多少?学生回答:两次运动后物体从起点向左运动了8m写成算式就是(5) + (-3)= 8( m)。师生共同归纳法则:同号两数相加,取与加数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2、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思考:如果物体先向右运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