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提升工程2.0整校推进工作方案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49174751 上传时间:2023-08-02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1.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技术提升工程2.0整校推进工作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信息技术提升工程2.0整校推进工作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信息技术提升工程2.0整校推进工作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信息技术提升工程2.0整校推进工作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信息技术提升工程2.0整校推进工作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信息技术提升工程2.0整校推进工作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技术提升工程2.0整校推进工作方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信息技术提升工程2. 0整校推进工作方案一、学校教育信息化基本情况L学校概况与环境条件我校为一所农村初级小学,建筑面积9600 nf,设有9个教学班,每班配有 班班通;现有教师11人,每位教师配有一台教师电脑,中青年教师较多,有一 定的信息技术应用基础,但信息技术能力整体水平不高;校园无线网络全覆盖, 但没有微机室,没有办公管理平台、教研平台、资源平台,硬件设施、软件平台 不够先进。学校信息化教学环境条件一览表维度内容具体情况网络条件学校互联网情况有宽带WIFI覆盖情况100%校园覆盖硬件环境学校多媒体(白板)教室100%教室有一体机和电子交互白板配备平板电脑等学生终端教室无教师配备办公电脑比

2、例多数教师有笔记本电脑计算机房无3d打印机无创客教室无机器人教室无软件平台教学平分县智慧教育云平台阅卷平台无教研平价无办公平分无其他如:VR/AR/虚拟仿真实验室等无2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情况我校教师年龄偏大,对信息技术的简单应用还是会,但是不是很熟练。年轻 教师在课堂上都是信息化教学,中年教师简单的PPT、word操作是能行的,教师 上课要求用PPT教学,但是还是有的老师不怎么会操作。3 .教育信息化与学校发展结合点学校在全校覆盖了校园网,每个教室配备了教学白板或者电脑。同意要求教师电 子教学。但是因为教师平均年龄偏大龄化,所以信息化教学会让学生的眼界更开 阔。4 、提升工程2.0整校推进目

3、标1 .组建“骨干引领”的研修共同体,初步建立校本教学微课程资源库,努 力实现学生学习方式以及教师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2 .围绕学科课程标准,从课堂教学实际问题出发,以观课议课、课例研究为 主要形式,促进教师“学、思、研、行” 一体化。3 .促进不同年龄、不同水平的教师信息技术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升,促进信 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三、校本研修工作计划 (一)组织分工1.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职责:全面负责提升工程2.0部署和推进工作,制定整校推进工作方案,总 结在培训开展过程中的经验和问题,完成整校推进工作总结。2.考核小组组长:成员: 职责:制定各教研组(处室)校本研修计划

4、,确定研修主题,11月中旬前提 交给学校领导小组。设定考核评价及激励机制,组织开展校本应用考核,按 要求提交优秀案例成果。3.协助小组组长:组员: 职责:组织教师参加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并发挥示范引领作用,通 过团队互助、学科联动、答疑解惑等方式带动引领全员顺利开展培训。(二)研修主题在研究教材、研究学生以及学习网络课程的基础上,利用信息化手段,结合 学科主题,形成教学案例成果。1 .各学科研修主题:数学:运用交互电子白板提高学生运算思维语文:以极简技术创设情境类教学资源2 .学校推荐微能力点网络课程学校管理员在平台推荐教师全员重点观看8个微能力的网络课程,每位教师 从以下8个微能力点中

5、选择2个微能力点网络课程作为必修课,其他28个微能 力点课程可自由观看,但不计入总成绩。教学设计:A2一数字教育资源获取与评价A3一演示文稿设计与制作B2一微课程设计与制作B3探究型学习活动设计学法指导:A5一技术支持的课堂导入A6一技术支持的课堂讲授A7一技术支持的总结提升学业评价:B9自评与互评活动的组织(三)研修活动学时序号研修活动学时1参加学校提升工程2. 0整校推进工作总动员会22以教研组(处室)为单位制定并提交切实可行的研修计划23全体教师参加学校组织的全员培训5次104教研组(处室)校本研修展示及案例材料提交(案例材料包括 教案、学案、课堂实录、听评课记录、课后反思等)65每位教

6、师按要求参加教研组开展的校本研修活动,每个教研组 开展不少于2次研修活动。(提前公布研修时间安排,各教研 组做好考勤统计,学校管理团队进行过程性督导)10(四)阶段工作安排1.混合式研修阶段(11月20日前完成)开展网络课程学习,重点学习微能力点网络课程。 信息技术能力强的教师分享教学中信息化手段使用心得。学校骨干、青年教师先行制作案例成果材料。学校组织骨干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强的青年教师成立“研修协助组”,通过 团队互助、学科联动、答疑解惑等方式,先行完成一批案例成果,发挥骨干教师 的引领示范作用,推动青年教师更快的成氏步伐。同时确保每个学科教研组内有 先行的骨干教师,确保后续整校推进顺利完成

7、。以学科教研组为单位开展研讨。以骨干教师形成的案例成果为例开展讨论交流,引领学科组内其他教师跟 进,同时修改完善案例成果,检测落实教师个人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目标。2.展示交流阶段(11月30日前完成)各学科教研组(处室)推选出优秀案例在全校进行展示。3.总结汇报阶段(12月10日前完成)学校按照参训教师总人数10%遴选优秀案例,向县(区)推荐报送。四、校本应用考核方案学校领导小组牵头,考核小组负责组织实施,教师全员参与校本应用考核。 围绕学科主题,通过研修活动,形成校本实践应用案例成果。培训中通过利用信 息技术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一)以评促学、

8、以评促用1 .注重收集教师形成案例成果的过程性资料。2 .在学科教研组内研讨中,打磨优秀案例成果。3 .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完善和反思课例研究成果。(二)尊重差异、分层评价1 .合格标准要求:(要求全体教师必须达到)按时按量完成校本研修规定的所有学习内容。 每人提交至少一份信息技术应用案例材料(至少涵盖2个微能力点)在教研组(处室)内分享一次个人信息化教育教学应用案例。2 .优秀标准要求:(达到任意一项即可) 由教研组(处室)推荐为校级优秀案例。将信息化应用教学方案以展示课的方式进行汇报交流。 提交1篇信息化教育教学应用的专题论文。参与校级研修专题活动,并能承担相关课题、实践、研究任务。3 .特

9、殊标准要求:教龄在25年以上的教师,可由本人提出,经学校领导小组讨论确认后,参 与完成一份团体案例材料,即可为合格。(三)关注发展、鼓励创新1 .对虽未达到校级优秀案例标准,但在学科教学、信息技术等某一方面有 创新想法,得到学科内老师一致认可的,学校为其在学科内搭建展示平台。不是 骨干教师的列为骨干候选,着重培养。2 .个人或团体案例成果在学校进行展示,并优中选优,按照参训教师总人数 的5%,遴选校级优秀案例上报区县。五、整校推进保障机制(一)组织保障充分认识实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 0的重要意义,成立 管理组织,指定专人负责,做好校情分析,了解学校硬件设备、教师信息技术应 用能力的基本情况,结合学校实际,分层开展培训。(二)学习保障网络研修主要采取教师利用课后、课余、下班和周末休息时间个人参与线上 学习为主,本人空课时可在办公室或手机进行线上学习。对于研修中遇到的疑难 问题,可在教研组内与骨干教师一起交流解决,解决不了的可在学校研修协助小 组中寻求帮助解决。(三)制度保障教师全员必须按照上级相关规定和网络研修时间节点,完成相应网络研修和 线下实践应用任务,培训结果与教师年度考核、教研业绩考核等挂钩。凡未合格 者或被上级通报影响学校考核的,一律按学校规章制度处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生/硕士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