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作者情感学案.doc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49173753 上传时间:2024-01-1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鉴赏作者情感学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鉴赏作者情感学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鉴赏作者情感学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鉴赏作者情感学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鉴赏作者情感学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鉴赏作者情感学案.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 浠水二中高三语文组学习目标:1、 了解高考考纲对这一知识点的考查要求。2、 把握常见的诗歌类型。3、 熟练掌握鉴赏诗歌主旨,评价诗歌观点态度的方法。4、 熟悉几种常见题型及答题要点。考点解析:1、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是诗歌鉴赏中的最重要的环节,从近几年高考试题看,所谓的评价大多只要求判断写了什么,进而对内容是积极还是消极作出判断,真正要求做出评价的考题不多,而且大多是开放试题,学生只要言之成理就可。2、 诗歌一般表现出来的情感有:忧国忧民、建功报国、怀古伤今、蔑视权贵、愤世嫉俗、怀才不遇、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登高览胜、惜春悲秋、思乡怀人、长亭送别、思乡念亲、相知相

2、思、别恨离愁、生活杂感等等。3、 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就是诗人用诗化的语言所反映的社会现实生活,并由此所表现出来的作者的思想情感、生活态度、个人理想和政治倾向等。对古典诗词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评价,就是理解诗歌所表现的的思想内容,把握其情感基调,分析其社会意义,评价其社会价值。第一课时典例分析:阅读白居易的村夜诗,分析这首诗表达诗人怎样的思想情绪? 村夜白居易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独出门前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解析指导】第一步,找出诗中所描写的主要景物,“霜草苍苍”、“虫切切”;“月明荞麦”、“花如雪”。第二步,仔细审视这些景物所体现的特点,想景语皆情语,以景传情

3、。你看前者冷清、愁苦 ;后者 明亮,美好。第三步,抓住能体现人物心态的词语,如“行人绝”“独出门”等,尤其从“独出门”可以发现诗人情感上有一个转变过程。表现在首句和尾句上,尤其是“霜草苍苍”和“花如雪”,两种景象截然不同。【题目类型 】“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某某认为这首诗这样,某某认为那样,你怎样认为?”“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表现了怎样的情趣”,“主旨是什么”或结合意境提问,或就某句某联发问。【解题格式】 1、所抒感情:通过什么内容+抒发(寄寓)什么感情 2、概括诗歌主旨:这是一首什么样的诗+诗歌各句分别写了什么+通过什么手法+抒发什么情感+评价(总分总式) 【参考答案】 这首诗抒

4、发诗人由原先的孤独寂寞,到独出门后去排遣烦闷,看到了明丽景色而感到特别喜悦的感情变化。训练精选:1、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 寒 食 寒食寄京师诸弟 孟云卿 韦应物 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 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把酒看花想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 注寒食:节令名,在清明前一天(一说前两天)。相传起于晋文公悼念介之推,以介子推抱木焚死,就定于这天禁火寒食。杜陵:位于西安南郊杜陵塬上,内有宣帝陵、王皇后陵及其他陪葬陵墓。() 寒食前两句在景与情的关系处理上有何独到之处?请作简要赏析。(3分)() ()两首诗所写内容都与“寒食”

5、相关,但表达的情感却不尽相同,请概述两首诗各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答案:2、阅读下面一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菩萨蛮塞上秋望 (清)冯云骧 龙沙落日山衔水,登台怅望寒云里。猎骑返城西,秋风大将旗。 飞蓬迷鸟路,白雁哀鸣去。 绝塞易黄昏,孤城早闭门。(1) 词的上阕通过哪些意象呼应了词题?这些意象的描写有何作用?(2) 一般说来,词的下阙应抒发情感,可文中却看不到直抒胸臆的句子。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下阙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答:3、阅读下面这首词,按要求回答问题。(8分) 摸鱼儿辛弃疾 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

6、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注这首词作于淳熙六年(1162)。当时词人调到离抗金前线更远的湖南路任转运副使, 一腔恢复中原的抱负不能尽情施展,于是写下此词抒发胸中的郁闷与感慨。汉武帝时陈皇后因遭人妒忌而被打入冷宫。(1)词的上片,以“春去”作为线索。请结合具体词句分析词人的情感变化过程?(4分)(2) 词的下片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作者借此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4分)答:第二

7、课时典例分析:阅读欧阳修采桑子,分析这阙词的 内容 主旨 。采桑子 天容水色西湖好,云物俱解。鸥鹭闲眠,应惯寻常听管弦。 风清月白偏宜夜,一片琼田。谁羡骖鸾,人在舟中便是仙。 【解析指导】第一步认真阅读诗句,整体感知诗歌写的大致意思。第二步明确诗中提到地点(西湖)、时间(月夜),人物(诗人)、事件(荡舟西湖)和主要景物(天容水色、鸥鹭闲眠、风清月白),归纳时要善于摘录诗中词语组合。第三步,根据“卒章显志”的特点揣摩诗人的思想主旨。抓住重点词语或短语“谁羡”、“便是仙”进行读解,诗句结尾句不再描写,而发议论,这正是解读主旨的关键。前面景色描写非常宁静、美好,才会有“人在舟中便是仙”的感觉。这种鉴

8、赏题在解答时,通常“切分”为两点,一是根据诗句描述内容,二是揭示主旨。采用的作答形式是“描写了抒发了”。 【参考答案】这首诗描写西湖月夜,湖水天光相映,柔风习习,夜鸟闲眠,一片宁静、美好,好似人间仙境。抒发了诗人爱恋西湖风光和现实生活的美好情怀。 训练精选:、 读李商隐的一首诗,回答下题。 贾生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注:“贾生”,就是贾谊。本诗情节取材于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里的一段故事:“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厘(祭祀后,接受神的福祜),坐宣室(汉未央宫正殿,借指汉朝朝廷)。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

9、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 (1) 贾谊得到皇帝的赏识,作者对此持何态度? 答:(2) 作者抒发了怎样的感慨?答:2、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近试上张水部 酬朱余庆 朱庆余 (注) 张籍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 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敌万金。 注:朱庆余平日很得水部郎中张籍的赏识,临考试前写下此诗,征求张籍的意见,而张籍则以酬诗的方式作了回答。(1) 从两诗的内容上看,朱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张诗对此表明了什么看法? (2)两诗继承了我国诗歌创作的优良传统,他们共同采用了诗歌传统表现手法中的哪一种?请从两诗中各举一例加以说明。 答: 3、 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问题。 菩萨蛮 李白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关于这首词表达的内容,有人认为是“游子思归乡”,有人认为是“思妇盼归人”,也有人认为二者兼有。你的看法如何?请简要说明理由。(4分)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