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水试验(设计)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49172820 上传时间:2023-12-1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抽水试验(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抽水试验(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抽水试验(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抽水试验(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抽水试验(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抽水试验(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抽水试验(设计)(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黑龙江省干流嫩江干流堤防工程第七标 段巨宝排水闸站基坑降水抽水实验施工单位:湖北水总水利水电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九月审 定:审 核:校 核:项目负责人:编 写 人:重要参与人:1工程概况巨宝排水闸站为自排与强排相结合的改建排水闸站,位于巨宝堤防上,桩号为1+77;自排流量21.3m3/,强排流量10.8m3。巨宝堤防工程级别2级,防洪原则50年一遇,防洪水位162.7,建筑物级别为2级。11工程任务与规模根据泵站设计规范(GB/T525)中规定,排水闸站规模属于小(1)型,泵站等别等,泵站建筑物级别为5级。防洪原则一遇。巨宝排水闸站为改建泵站,本次改建的重要土建工程由引渠、前池、进水池、泵房、压力

2、水池及自排控制闸门、交通桥等构成,压水池与原排水闸涵洞衔接。.2 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121工程地质巨宝排水闸站位于嫩江左岸漫滩之上,地势较低,地面高程在16.213.m。本次勘察所揭发的地层岩性为第四纪全新统(4al+l)及上更新统(Q3all)冲积地层,自上而下分述如下。人工填土(Qr):1堤身填土:高度.,重要由低液限粘土填筑,呈可塑状态。4杂填土:分布于堤段两侧,厚度1.3.2m,重要由杂土充填,松散,稍湿。第四系全新统冲积层(Q4al):低液限粘土:黄色,层厚0.2.,呈可塑状态,干强度中档,韧性中档,切面稍光滑,微透水弱透水,分布持续。3低液限粘土:灰色,层厚0.5,呈软塑流塑状

3、态,干强度中档,韧性中档,切面稍光滑,微透水弱透水,分布持续。级配不良细砂:灰黄色,层厚2680m,稍湿饱和、松散为主,局部稍密,成分以石英、长石为主,中档透水,分布不持续。级配不良砾:黄色、灰黄色,部分钻孔揭穿该层,层厚1163.m,饱和,稍密-中密,成分以花岗岩为主,强透水,分布持续。1级配不良粗砂:灰色,层厚0.914m,饱和,稍密中密,成分以石英、长石为主,强透水分布不持续。级配不良粗砂:灰色,未钻穿此层,饱和,稍密中密,成分以石英、长石为主,强透水,分布持续。1.2. 水文地质本次勘察揭发地下水为第四系孔隙潜水,含水层岩性重要为级配不良砾、级配不良粗砂、级配不良细砂,地下水初见水位埋

4、深1.2.5m,静止水位埋深1.0.9m,高程在16.12134。地下水补给来源重要为大气降水和侧向径流补给,水位年变幅在1.030米,地下水水位呈季节性变化。排水闸基本坐落于级配不良细砂、级配不良砾之上,渗入稳定条件较差,在动水位作用下易发生流土、管涌现象。施工开挖工程采用井点法进行施工降水,避免浮现基坑流土、管涌。1.3 重要工程问题巨宝排水闸站筹划于9月动工,11月主体工程竣工。根据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资料, 基坑降水拟采用了降水井+潜水泵的井点降水方式,将基坑地下水位减少至渠底下1m范畴,以保障开挖边坡的稳定及干地施工条件。根据已有资料和踏勘初步分析,为制定合理的降水施工方案,需要拟定闸

5、站站址处地层的渗入系数。我单位开展了现场抽水实验,对地层的渗入性开展研究。2 抽(降)水实验内容、方案及技术规定2. 实验目的本项实验工作的重要目的是通过现场抽(降)水实验拟定闸站站址处区域内地层综合渗入系数。通过抽水实验拟定地层水文地质参数,复核降水施工方案报告中的有关参数。.2 实验内容 采用多孔抽水实验在不同流量及降深条件下进行抽水实验,观测流量、降深以及水位变化,抽水实验尽量达到稳定流。根据多孔抽水实验的实验成果,采用公式法和反演措施求得含水层的综合渗入系数。 2.3 实验方案2.31 实验方案重要根据本次抽降水实验方案重要根据的规程规范:)水利水电工程钻孔抽水实验规程(L32);)供

6、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 (GB502);3)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 (J2-9);4)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G021-94)2.3.2 抽水实验布置抽水实验设一种降水井和二个观测井,所有为新打井。降水井及观测井在一条直线上,其方向应垂直于地下水流向(垂直于闸站纵向轴线方向),位于闸站主厂房横向轴线下游1305处,抽水井与2个观测井的距离分别为135、41.6。具体布置位置详见附图。3 降水井及观测井构造抽水井和观测井井管均为壁厚mm双壁波纹塑料管,直径0mm。成井开孔直径为700mm,成孔后将井管用对中器吊放入井中,周边回填合适的反滤料。打井深度为20。. 抽水实验方案抽水实验采用多孔抽水实验。以1#

7、井作为降水实验井,2#井、3#井作为观测孔进行水位观测。抽水孔内最小降深不适宜不不小于.5,最远观测孔水位降深不适宜不不小于0m。降水实验中达到稳定降深,即满足抽水孔内水位波动值不不小于3cm或观测井内水位波动值不不小于1这两个条件,小时后方可停泵,然后记录井水位恢复至初始水位的过程。变换不同的流量进行三次抽水实验,分别计算渗入系数取平均值作为抽水实验的最后成果。 抽水实验技术规定1)松散含水层抽水孔中的过滤器外壁应设立测压管,其有眼部分长度应与抽水孔过滤器一致。多孔实验的观测孔,其过滤器长度和深度都应与抽水孔过滤器长度和深度相似。2)在实验各次降深中,抽水吸水管口均应放在同一深度。从潜水含水

8、层中抽水,吸水管口宜放在最大降深动水位如下0.51.0处。3)抽水孔和观测孔中静水位和动水位、动水位和出水量均应同步进行观测。)按照多孔稳定流抽水实验措施进行,抽水实验时一种降深稳定期间不不不小于8小时。5)抽水实验时,动水位和出水量观测的时间,宜在抽水开始后第1、2、3、4、6、0、15、2、25、30、40、0、6、0、00、10mi 后各观测一次,后来可每隔30mn 观测一次。)所有抽降水井和观测孔应在抽水前5天开始观测静止水位,掌握地下水的动态变化规律。7)抽降水实验结束后,水位恢复观测时间应与抽降水实验开始阶段相似。8)由于抽降水实验时间规定不能间隔,需要实行三班持续作业。25 抽水

9、实验措施选择一口井进行定流量抽水,其她井作为观测孔,同步记录流量、降深与时间的关系。抽水设备采用电潜水泵,电源采用发电机组发电,出水量采用量水堰测量;水位观测采用多功能渗压计。抽水井主井和观测孔的水位使用电测水位计测量,在量测前分别对各个观测尺进行了校核,设定统一计时,消除时间差的误差。3抽水实验进行状况3.1抽水实验抽水实验从且8月4日开始,至后8月8日结束。抽水实验重要是求取地层综合渗入系数。抽水实验基本数据如下表:第一次抽水实验:井号用途到抽水井距离(m)井口高程(m)地面高程(m)动水高程(m)最大降深(m)出水量(m3/d)#降水井1625262221512.8434#观测井1425

10、12.4162.1159.310.293#观测井242.73162.1162259.420.18第二次抽水实验:井号用途到抽水井距离(m)井口高程(m)地面高程(m)动水高程()最大降深(m)出水量(3d)1#降水井1.216.2215.43.1223.72#观测井11.25247162.815.17.43#观测井242.162.5162.2415.30030第三次抽水实验:井号用途到抽水井距离(m)井口高程(m)地面高程(m)动水高程(m)最大降深(m)出水量(m3/d)1#降水井16252162154.994.18921.5观测井1.2516247162.1819.05.553#观测井24

11、2.731625162.241592034实验成果计算与分析4 潜水含水层稳定流计算按潜水含水层非完整井的稳定流公式计算含水层渗入系数。根据水利水电工程钻孔抽水实验规程(32)潜水含水层稳定流渗入系数计算公式:式中:。通过抽水井和观测井的关系计算出的渗入系数成果如下表所示:抽水实验成果表抽水试验顺序S(m)S1(m)S2()r1(m)r(m)Q(m3d)0(m)(m)K(m/d)1.480.29.184252.3543844.14.52.2923.10.430.0422.373714.814.398.2734.61.550.4.429514.814.28106.平均值09.64.2 抽水实验成果小结由上表可知,本地层中具有强透水层,地层的综合渗入系数可达到19.62/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