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感情古诗中常见的感情.doc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49162709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4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感情古诗中常见的感情.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古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感情古诗中常见的感情.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古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感情古诗中常见的感情.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古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感情古诗中常见的感情.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古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感情古诗中常见的感情.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感情古诗中常见的感情.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古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感情古诗中常见的感情古诗词中常有的思想感情6、边塞征战的壮烈,穷兵黩武的惨状,河山沦丧的难过【边塞诗】思乡怀人:1、羁旅愁思2、思亲念友3、边关思乡4、闺中怀人生活杂感:1、伤春悲秋之情;人生短暂,青春易逝的伤感,时不我予的忧虑;世事多变,沧海桑田;事过境迁的无穷痛惜及沉痛之情2、洁身自爱,不与当权者合作3、对大自然的喜欢,寄情山川、田园的安闲退隐田园的淡远;憎恶凡间的高洁,归隐山林的快乐;厌离政界的邪恶,归耕隐居的自在【山川田园诗】4、对英豪人物的追慕,怀念之情。昔胜今衰的感触,借古伤今,借古讽今的情怀,对此刻统治者的劝告。【怀古诗】5、贬官谪居的恼恨,宦途失落的愁闷【贬谪

2、诗】长亭送别:1、恋恋不舍的纪念2、情深意长的鼓励评论思想内容方面的:抒发的思想感情反应的社会现实表现的情味寄托的情怀(如倾慕、愁绪、难过、愁闷等)表达的追求表露的偏向发出的感触推测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沉迷、忧虑、难过、孤独、伤感、孤单、愁闷、淡泊、安逸、欢喜、敬慕、激怒、固守节操、伤时感事、歧视显贵、怀才不遇、壮志难酬、归隐田园、惜春悲秋、羁旅愁思、思乡念亲(友)、忆友怀旧、别恨离愁、怀古伤今、借古讽今、愤世嫉俗、寄情山川、热爱自然等。歌常有的人物形象有以下8类:(1)不慕显贵、豪迈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如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显贵,使我不得高兴颜”表现了他淡于荣华、傲视显贵的思想,也反应了

3、他傲岸不羁、豪迈自负的性格。(2)心忧天下、伤时感事的形象。如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呜呼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诗人其实不只是逗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表现了他伤时感事的性格。(3)寄情山川、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如陶渊明。“采菊东篱下,安闲见南山”显现的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表现出诗人对政界的憎恶,对田园的喜欢。如王维。山居秋暝经过对晚秋节气空山新雨情形的描绘,表达了对山川风光的喜欢。(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写前不见圣贤之君,后不见英明之主,想起天地茫茫悠悠无穷,不觉伤心的流下眼泪,塑造了一个空怀报国为民之心却不得

4、发挥的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形象。(5)矢志报国、大方愤世的形象。陆游和辛弃疾的很多诗歌都反应出他们忠心报国,而不被重用的感情,形象鲜亮。如示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破阵子。( 6)友人送别、想念故土的形象。如李白的赠汪伦、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7)献身旁塞、反对讨伐的形象。如王翰的凉州词,王昌龄的出塞表现了他们忠心报国,献身旁塞之情。而杜甫的兵车行则体察人民难过,反对战争。( 8)爱恨情长的形象。如柳永。雨霖铃写与所爱女子分别时的无穷伤心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义,塑造了一个爱恨情长的艺术形象。1悲凉,悲壮,悲壮凄凉2,缠绵,3高远辽阔,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1/34,悲凉,凄美5

5、,境界高远,深远6境界优美7清静诗歌的表达技巧常常表此刻三大方面: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1、表达方式常有的有记述、描绘、抒怀、谈论。此中抒怀表现得特别突出,抒怀可分为直接抒怀和间接抒怀两种,直接抒怀又叫直抒胸臆,“生看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抒发了女词人大方激动的人生理想,委婉地批评了南宋代廷苟且偷生、偏安江南的软弱行为。间接抒怀常有的有借景抒怀、托物言志借景抒怀顾名思义就是借助光景来抒发感情,如梦令中李清照对春色的纪念惜别之情,正是借助于海棠花一夜之间已经是“绿肥红瘦”的情形来抒发的。托物言志与借景抒怀的差别托物言志经常借助于某物的一些特征,此“物”非“景”,咏物不是写景。借景抒怀的“

6、景”是指自然景色,而不是某种物件。托物言志的“志”能够指感情、理想、情操、喜好、梦想、要求等,借景抒怀的“情”专指热爱、憎恶、赞叹、快乐、伤心等感情。2、表现手法又叫艺术手法,是指诗歌的章法和技巧,衬着。衬着就是对环境、光景作多方面的描述形容,以突出形象,增强艺术成效。比方杜甫的登高中“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滔滔来”,就衬着出暮秋江边的冷清、冷淡的氛围,与诗人悲凉、伤感的人生感触相吻合。衬托。用于诗歌创作,指从侧面着意描绘,作为衬托,使所需要的事物鲜亮突出。借描述其他事物以突出主要对象。能够是人衬托人,如秦罗敷中借“行者”“少年”等的反响来衬托秦罗敷惊人的美貌

7、,也能够是物衬托物,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能够动静联合艺术创作中离不开动向描绘和静态描绘,或以动衬静,或以静衬动,或一动一静,相辅相成。前者属于衬托手法。也能够是喜景衬喜情,哀景衬哀情或喜景衬哀情。以乐景写哀,更见其哀。对照。对照的目的是为了突出诗人某一方面的思想感情。请看朱淑真的生查子?元夕:昨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傍晚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仍旧。不见昨年人,泪湿春衫袖。上阕写昨年元夜时的幸福欢喜,下阕写今年元夜时的愁闷伤感,对照鲜亮,突出光景仍旧而人事已非的伤心情怀。用典。1)引用古人语句(2)引用历史故事即在诗歌中援引史实,使用典故。古诗很讲究用典,这既可使诗歌语

8、言精华,又可增添内容的丰富性,增添表达的生动性和委婉性,可收到言简意丰、回味无穷的成效,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如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成功地运用了五个典故:孙权、刘裕、刘义隆等,诗人借助这些历史事实,委婉自但是又充分地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象征。2/3象征是一种托物寓志的表现手法,在特定的事物中,寄望某种精神质量或抽象事理,因为长久使用,已被人们广泛接受。比方,梅花象征坚贞,兰花象征高洁,牡丹象征荣华,竹子象征时令,红豆象征相思,浮云象征游子,子规象征悲愁。虚实相生。“寒蝉悲凉,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迷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上片除“念-阔”外,写的都

9、是眼前的实景实事,写词人和心爱的人不忍分别又不得不分其他心情,是实写;下片写对别后生活的假想,是虚写,着意描述词人孤单孤独的心情。7,以景结情抑扬。欲扬先抑,欲抑先扬9意象组合指欲抑先扬或欲扬先抑。比方王昌龄的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诗人采纳欲抑先扬的手法,先写少妇“不知愁”“上翠搂”,后边才写她忽见柳色而“恼恨”不已,形象地刻画出少妇情绪的奇妙变化,表现出她的感慨和哀怨。3、修辞手法的运用。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对照、借代、夸张、排比、用典、设问、反问)采纳比喻、比较、象征、起兴等手法使描绘的事物更加形象生动;采纳夸张、对照、设问、反问等手法来

10、突出诗的要旨;采纳双关、叠字、频频等手法使诗中字句更加精良。1 、比喻,用一种事物或情形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形。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有突失事物特点,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2、借代,借用有关的事物来取代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详细代替抽象,用特点取代人。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精练、委婉。“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诗顶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取代叶和花,写叶的旺盛和花的凋落。3 、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点、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减小的描述。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鹤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愁生鹤发,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写鹤发竟有“三千丈”那

11、么长,可见愁思的深重。4 、对偶,用构造同样、字数同样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邻近的意思。从形式看,语言精练,齐整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委婉。“5、比较,把物看作人来描绘叫拟人,或把人看作物来描绘叫拟物。比较有促进读者产生联想,使描绘的人、物、事表现的更形象、生动的作用。6、排比,把内容密切关系、构造同样或相像、语气一致的几个句子或短语接连说出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斜阳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纯用名词组合,组成典型环境7、设问,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见解说出。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前启后,结尾设问,深入主题,令人回味。“问人间谁是英豪?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

12、(元曲小令,阿鲁威作)以设问开篇,点明题旨,领起下边分层次地表达三国人物的英豪业绩。8、反问,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立的意思。用来增强语气,表达激烈感情。“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王安石叠题乌江亭)使用反问句式,语气冷峻,重申了历史之必然。,兴是先言他物以惹起所咏之辞,“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李商隐的锦瑟)首联用瑟这类乐器起兴,由此而思及“华年”。9、起兴3/3内容总结(1)古诗词中常有的思想感情6、边塞征战的壮烈,穷兵黩武的惨状,河山沦丧的难过【边塞诗】思乡怀人:1、羁旅愁思2、思亲念友3、边关思乡4、闺中怀人生活杂感:1、伤春悲秋之情(2)憎恶凡间的高洁,归隐山林的快乐(3)厌离政界的邪恶,归耕隐居的自在【山川田园诗】4、对英豪人物的追慕,怀念之情(4)【怀古诗】(2)心忧天下、伤时感事的形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