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海洋和陆地.doc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49127892 上传时间:2022-09-26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0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图、海洋和陆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地图、海洋和陆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地图、海洋和陆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地图、海洋和陆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地图、海洋和陆地.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图、海洋和陆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图、海洋和陆地.doc(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地图、海洋和陆地一、考点诠释(一)地图的基本要素1、比例尺:图上距离比实际距离缩小的程度。公式=图上距离/实地距离比例尺的表示方式:文字式、数字式、线段式比例尺内容与范围:相同图幅的地图,比例尺越大,表示的实地范围越小,表示的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实地范围越大,表示的内容越简略2、方向:面对地图,通常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在这个基础上,还可以确定东北、东南、西北、西南的方向。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有经纬网的地图上,要根据经纬网确定方向,基本的原则是: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野外判断方向,可以通过:指南针、太阳、夜空的北极星,手表等办法。3、图例和注记:图例和注记帮

2、助我们区别不同类型的地理事物,了解它们的特征。常用的图例符号有统一的规定。(二)地形图的判断1、相关的地形概念(1)海拔:地面上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2)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3)等高线:地面经过测量,测出各个地点的海拔,把它们标注在地图上,然后把海拔高度相等的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4)等高线地形图:用等高线表示的地面高低起伏的地图,叫做等高线地形图。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越密集,表示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疏,表示坡度越缓。(5)等高线不同的形态可以表示山地不同的部位:不同地形部位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表示方法等高线闭合内高外低数值高凸向数值低的部位数值低凸

3、向数值高的部位一对山谷等高线组成登高线重叠在一起示意图等高线图地形特征四周低中间高从山顶到山麓的凸起部分从山顶到山麓的低凹部分两处山顶之间,呈马鞍形近于垂直的山坡说明山顶的高度大于最大的等高线高度而小于最大等高线高度加上等高距的高度山脊也叫分水线山谷也叫集水线鞍部位于两处山顶之间,也是两处山谷的界限坡度很陡(6)等深线: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叫做等深线。2、等高线的判读(1)判断地势的高低,等高线数值高,地势高;等高线数值低,地势低。在取水线的选取中是重要的参考因素。(2)判断坡度的大小。在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度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度缓。在登山的选择中坡度是重要

4、的参考因素。(3)判断山地地形部位:根据山地五种地形部位的等高线特点,可以判断某地所处的山地地形部位名称。3、等高线剖面图:利用等高线地形图,可以绘制沿某一方向的地形剖面图,从而直观的反映沿这一方向的地形起伏状况。4、地形图的综合应用:常见的综合问题是以地形图为背景,要求在图上设计、选择所需要的“点”、“线”、“面”以及给予科学的评价和分析。(1)选“点”,根据要求选择“点”的位置。水库的建设一般选择等高线密集的河流峡谷处。原因:a上游具有一定的集水面。b大坝建设的工程量小。气象站应建在地势坡度适中、地形开阔的地点。疗养院应建在地势坡度较缓、气候适宜、空气清新的地方。跳伞、滑翔、蹦极等:一般选

5、择坡度大的地点,如陡崖。(2)选“线”:根据不同的需要合理选择线路。铁路、公路线的选择:a充分考虑路线的长短、坡度,一般尽量少穿越等高线,少过河建桥,降低施工难度和成本。b避免通过高寒区、沙漠区、沼泽地、永久冻土区、地下溶洞等。饮水线的选择:利用地势,水可自留,水质要好,线路尽可能短。登山线路的选择:从登山路线长短和坡度陡缓与实际情况结合考虑。(3)选“面”:包括城市、工业区、居民区、各种开发区。如:工业区宜建在地形较为平坦开阔的地形区,且交通便利,水源充足,资源丰富。居民区应考虑:靠近水源,地势平坦的向阳地带,交通便利,远离污染源。(三)海陆分布大势1、三分陆地,七分海洋:地球表面71%是海

6、洋,29%是陆地。2、海陆分布不均:陆地集中在北半球,南半球海洋面积广大。3、无论如何划分地球两个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四)七大洲和四大洋1、基本概念大陆:面积广大的陆地。亚欧大陆是最大的大陆,澳大利亚大陆是最小的大陆。岛屿:面积较小的陆地。世界上最大的岛屿是北美洲格陵兰岛(丹麦)。半岛:陆地伸进海洋的部分。世界上最大的半岛是阿拉伯半岛。大洲:大陆与其附近的岛屿合起来成为大洲。人们把全球的陆地分为七个大洲。海:大洋的边缘部分。海峡:沟通两个海洋之间的狭窄水道。2、七大洲:(1)东半球的大洲主要有: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2)赤道穿过的大洲有:亚洲、大洋洲、南美洲、非洲。(3)北

7、回归线穿过的大洲有:亚洲、大洋洲、北美洲、非洲。(4)南回归线穿过的大洲有:非洲、大洋洲、南美洲。(5)大洲与大洲之间的分界线: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苏伊士运河亚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白令海峡北美洲和南美洲分界线:巴拿马运河北美洲和欧洲分界线:丹麦海峡南美洲和南极洲的分界线:德雷克海峡欧洲和非洲的分界线:直布罗陀海峡(6)七大洲的面积: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7)形状:复习中要能熟记各大洲的典型特征,从而能记住各大洲的形状特点并且在中考要求中,能够准确判断大洲的名称和位置,已及与周边的海洋之间的关系,七大洲

8、的某些重要的国家等。3、四大洋面积的大小: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五)海陆的面貌1、陆地地形(1)基本类型:山地:海拔一般在500m以上,坡度较陡,沟谷较深。高原:海拔一般在500m以上,地面起伏和缓。丘陵:海拔一般不超过500m,相对高度较小,坡度和缓。平原:海拔一般在200米以下,地面广阔平坦。盆地:四周高,中间低。(2)七大洲地形基本特征:大洲名称地形基本特征亚洲高原、山地面积广大,地势中部高,四周低。欧洲以平原为主,地势起伏不大。非洲以高原为主,地形起伏不大,被称为“高原大陆”。南极洲大部分覆盖很厚的冰层,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洲。北美洲西部是高大的山系,中部为广阔的平原,东部是低缓的

9、高地。南美洲地势西高东低,西部是高大的山系,东部平原、高原相间。大洋洲东部是山地,中部主要是平原,西部是低矮广阔的高原。(3)陆地地形之最: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 (亚洲)最长的山脉:安第斯山脉 (南美洲)最大的平原:亚马孙平原(南美洲)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南美洲)最大的盆地:刚果盆地(非洲)2、海底地形:海底地形的复杂并不亚于陆地,基本的海底地形示意图海底地形名称说明大陆架大陆自然延伸且被海水淹没的部分,深度一般不超过200m。大陆坡大陆架外缘延伸到海底的斜坡。海沟大陆板块和海洋板块相互作用的结果。洋盆大陆边缘与大洋中脊之间较平坦的地带。海岭海底中呈长条形的高地,又称海脊。(六)海陆的变迁

10、1、海陆变化的原因(1)促使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力,一种来自地球的内部:如地壳的运动:(喜马拉雅山的形成)火山:(火山喷发形成的长白山天池、庞贝古城的掩埋)地震:(地震形成的山体滑坡等)(2) 促使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力,另一种来自地球的外部:如流水:(流水侵蚀形成的长江三峡)风:(风力侵蚀的塔里木盆地的风蚀地貌)海浪:(“天涯海角”形成)冰川:(欧洲西部众多海湾的形成)地球上沧海桑田的变化,千姿百态的地形,是地球内部力量和外部力量的共同作用的结果。2、大陆漂移说(1)基本观点: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的大陆漂移说认为:23亿年前,地球上只有一块大陆,后来大陆解体、分裂,逐渐漂移到现在的位置,形成了目

11、前海陆分布的格局。(2)有力的证据:a大西洋两岸的古生物对照的类似性b拼合大陆几种古老地层的相似性3、板块构造学说(1)基本的观点:a全球分为六大板块,并且六大板块处于不断运动当中。b板块内部相对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比较活跃。c板块运动,有的地方表现为张裂,张裂的地方常常形成裂谷或海洋;有的地方表现为挤压,挤压的地方则出现高山、岛弧链或海沟。(2)全球主要的火山和地震带分布:a环太平洋沿岸地带(如日本、台湾多地震,主要是位于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挤压地带)b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地带(3)板块构造学说解释的现象a红海的不断扩张:印度洋板块和非洲板块不断的张裂。b喜马拉雅山不断升高:亚欧板块和印度

12、洋板块的不断挤压。c地中海在不断的缩小: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的不断挤压。二、复习策略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在初中地理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关于地图部分,是以后学习世界地理、中国地理、中国区域地理的基础,也是各地中考的重点考点。因此复习这一节的过程中,一定要能够抓住地图的基本要素,重点学会结合实际情况分析、了解、应用地图。海洋与陆地比较综合,涉及到的地理学知识非常广泛,首先要从空间上把握海陆的空间分布概况,能够在头脑上形成基本的空间思维,能过熟记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熟记七大洲中基本的地形区的名称。读图掌握六大板块的分界线,理解板块构造学说,能解释有关地震、火山喷发等问题。(一)等高线地形图应用

13、,能过通过等高线地形图获取相关的知识和应用。1、数值的判断(1)山顶高度的判断。(2)任意两地的相对高度的判断。(3)任意两地实际距离的求算。2、判断地形部位的名称:根据各个地形部位的最典型的特征加以判断。3、河流的问题:河流的流向,河流的位置。4、等高线与实际生活的结合应用:主要是关于等高线的“点”、“线”、“面”的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二)七大洲、四大洋的空间位置1、赤道、南北回归线经过的大洲和大洋。2、北冰洋环绕的大洲:亚洲、欧洲、北美洲。3、南极洲环绕的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三)用大陆漂移说和板块构造学说解释地理现象1、大西洋两岸的古生物对照的类似性。2、拼合大陆几种古老地层

14、的相似性。3、红海的扩张。4、东非大裂谷与板块运动的关系。5、喜马拉雅山的升高。6、日本、台湾的多火山地震。总之,对于这一专题的复习,要把记忆和理解相结合,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从宏观的角度认识我们所生活的地球的基本面貌和这种面貌的形成和变化规律。二、典例剖析例1、(南京市)下图为某学校附近一座小山的等高线示意图,图中标出了四条可供选择的登山线路。该校的一个研究性学习小组,准备选择其中最陡且距离最短的线路到山顶。他们应选择的线路是()ABCD解析:登山问题是等高线一个重要的应用,主要的考察等高线的疏密程度和坡度的关系。等高线密集的线路坡度最陡。本题中四条线路都是从同一高度的地方开始登山,只有线路最密集,故是最陡的坡。答案:D例2、(福州)读图“福建省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回答问题。(1)图中山顶海拔范围在_米_米之间。(2)甲村在乙村的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