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2立身处世自我小测粤教版选修系列《论语选读》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49117999 上传时间:2023-01-17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0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2立身处世自我小测粤教版选修系列《论语选读》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中语文2立身处世自我小测粤教版选修系列《论语选读》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中语文2立身处世自我小测粤教版选修系列《论语选读》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中语文2立身处世自我小测粤教版选修系列《论语选读》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中语文2立身处世自我小测粤教版选修系列《论语选读》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2立身处世自我小测粤教版选修系列《论语选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2立身处世自我小测粤教版选修系列《论语选读》(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中语文2立身处世自我小测粤教版选修系列论语选读立身处世剖析精彩文段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一)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 子路曰:“愿车马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 子路曰:“愿闻子之志。” 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年怀之。”(公冶长二十六)(二) 子张问:“士何如斯可谓之达矣?”子曰:“何哉,尔所谓达者?”子张对曰:“在邦必闻,在家必闻。”子曰:“是闻也,非达也。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在邦必达,在家必达。夫闻也者,色取仁而行违,居之不疑。在邦必闻,在家必闻。”(颜渊二十)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1)颜渊季路侍

2、。( )(2)盍各言尔志?( )(3)愿无伐善,无施劳。( )(4)在邦必闻( )(5)色取仁而行违( )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1)愿车马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2)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年怀之。(3)何哉,尔所谓达者?(4)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综合拓展提升二、课外论语鉴赏3.翻译画线句子。 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1)不患莫已知,求为可知也。”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2)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子曰:“(3)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8题。 王绂,字孟端,无锡

3、人。博学,工歌诗,能书,写山木竹石,妙绝一时。洪武中,坐累戍朔州。永乐初,用荐,以善书供事文渊阁。久之,除中书舍人。 绂未仕时,与吴人韩奕为友,隐居九龙山,遂自号九龙山人。于书法,动以古人自期。画不苟作,游览之顷,酒酣握笔,长廊素壁淋漓沾洒。有投金币购片楮者,辄拂袖起,或闭门不纳,虽豪贵人勿顾也。有谏之者,绂曰:“丈夫宜审所处,轻者如此,重者将何以哉!”在京师,月下闻吹箫者,乘兴写石竹图,明旦访其人赠之,则贾客也。客以红氍毹馈,请再写一枝为配,绂索前画裂之,还其馈。一日退朝,黔国公沐晟从后呼其字,绂不应。同列语之曰:“此黔国公也。”绂曰:“我非不闻之,是必于我索画耳。”晟走及之,果以画请,绂颔

4、之而已。逾数年,晟复以书来,绂始为作画。既而曰:“我画直遗黔公不可。黔公客平仲微者,我友也,以友故与之,俟黔公与求则可耳。”其高介绝俗如此。 昆山夏昶者,亦善画竹石,亚于绂。画竹一枝,直白金一锭,然人多以馈遗得之。昶,字仲昭,永乐十三年进士,后改庶吉士,历官太常寺卿。昶与上元张益,同中进士,同以文名,同善画竹。其后,昶见益石渠阁赋,自谓不如,遂不复作赋。益见昶所画竹石,亦遂不复画竹。(节选自明史王绂、夏昶传)注:楮(ch):一种树皮可以用来造纸的树。氍毹(q sh):一种毯子。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博学写山木竹石,妙绝一时写:摹画。B.于书法,动以古人自期

5、期:要求。C.晟走及之,果以画请,绂颔之而已颔:点头。D.昶同以文名,同善画竹名:名声。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6.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王绂“高介绝俗”的一组是( )以善书供事文渊阁 于书法,动以古人自期 虽豪贵人勿顾也 明旦访其人赠之 绂索前画裂之,还其馈 绂颔之而已A. B.C. D.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王绂博学多才,不仅善于唱歌和作诗,还爱好看书、“写山木竹石”,所以特别被当时的人称赞。B.王绂作画不肯轻易下笔,但在游览时,饮酒到了兴头上,就会在长廊的粉壁上借着酒兴尽情地挥洒。C.沐晟向王绂求画,过了几

6、年都没有得到,最后沐晟又用自己收藏的书来换,王绂才给他作画。D.夏昶和张益为人都很谦虚,夏昶见到张益的石渠阁赋后,就不再作赋了;张益见到夏昶画的竹石后,也从此不再画竹。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以善书供事文渊阁。(2)绂曰:“丈夫宜审所处,轻者如此,重者将何以哉!”(3)其后,昶见益石渠阁赋,自谓不如,遂不复作赋。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1题。生命的出口 林清玄 坐在窗边喝茶看报纸,读到一则消息:一个高中女生为情跳楼自尽,第二天,她的男友从桥上跳入河心,也自杀了。 这时候,一只小黄蜂从窗外飞了进来,在室内绕了两圈,再回到原来的窗户,竟然就飞不出去了。 可怜的小

7、黄蜂不知道世上竟有“玻璃”这种东西,明明看见屋外的山,却飞不出去,在玻璃窗上撞得“咚咚”作响。 忙了一阵子,眼看无路可走了,它停在玻璃上踱步,好像在思考一样,想了半天,小黄蜂突然飞起来,绕了一圈,从它闯进来的纱窗缝隙飞了出去,消失在空中。 小黄蜂的举动使我感到惊奇,原来黄蜂是会思考的,在无路可出之际,它会往后回旋,寻找出路。 对照起来,人的痴迷使我感到迷茫了。 对于陷入情感里的男女,是不是正像闯入一个房子的小黄蜂,等到要飞出去时已找不到进入的路口?是不是隔在人与生活中的情感玻璃使我们陷入绝境呢?隔着玻璃看见的山水和没有玻璃相隔的山水是一样的,但为什么就走不出去呢? 在这样的绝境,为什么人不会像

8、小黄蜂一样退回原来的位置,绕室一圈,来寻找生命的出口呢? 是不是人在情感上比小黄蜂还要冲动? 是不是由于人的结构更细密,所以失去像小黄蜂那种单纯的思维? 是不是一只小黄蜂也比人更珍惜生命呢? 对这一层一层涌起的问题,我也无力回答,我只知道人在深陷绝境时,更应该懂得静心,懂得冷静地思考。在生命找不到出路时,要后退一步,观照全局。或者,就在静心与观照时,生命的出路就显现出来了。 昨日当我们年轻时,在遭遇情感挫折的时候,都会想过了结生命,以解脱一切的痛苦与纠葛。 但是今日回观,并没有必死之理,那是因为情感的发展只是一个过程接一个过程,乃是因缘的幻灭,如果情爱受挫就要自尽,这世上的人类早就灭绝了。 何

9、况,活着,或者死去,世界并不会有什么改变,情感也不会变得深刻,反而失去再创造再发展的生机,岂不可惜复可怜? 正如一只山上飞来的黄蜂,如果刚刚撞玻璃而死,山林又有什么改变呢?现在它飞走了,整个山林都是它的,它可以飞或者不飞,它可以跳舞或者不跳舞它可以有生命的许多选择,它的每一个选择都会比死亡更生动而有趣呀! 第一次情感失败没有死的人,可能找到更深刻的情感。 第二次情感受挫没有死的人,可能找到更幸福的人生。 许多次在情感里困苦受难的人,如果有体验,一定会更触及灵性的深度。 我这样想着,但是我并不谴责那些殉情的人,而是感到遗憾,他们自己斩断了一切幸福的可能。 我的心里有深深的祝福,祝福真有来生,可以

10、了却他们的爱恋痴心。 可叹的是,幸福的可能是今生随时可以创造的,而来生,谁能知道呢?9.作者在文章中认为人如果因为情爱受挫就自尽“岂不可惜复可怜”,“可惜复可怜”是因为什么?10.“玻璃”一词在文中共出现了7次,请分类归纳“玻璃”在文章中共有哪几层意思。11.作者在文中说“但是今日回观,并没有必死之理”,联系全文,请分类说说作者认为“没有必死之理”的原因是什么。(至少答出3点。)五、诗歌鉴赏1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早 梅 张 谓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林村傍溪桥。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春雪未消。(1)从全诗看,“梅”的开放是在什么时候?简述推断的根据。(2)全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11、?参考答案1. 答案:(1)在尊长旁边陪着 (2)何不 (3)夸耀 表白 (4)显达 (5)求,趋向2. 答案:(1)我愿意把我的车马衣服同朋友共同使用,就是用坏了也毫不怨恨。(2)(我的志向是)对老年人,使他们安逸;对平辈的朋友,使他们信任我;对少年人,使他们归依怀念我。(3)你说的通达是什么意思?(4)所谓达,就是品质正直,遇事讲礼,善于揣摩别人的话语,观察别人的脸色,谦恭地对待他人。3答案:(1)不要担心没有人知道自己,重要的是去追求足以使别人知道自己的本领。(2)夫子的道,不过是忠诚、宽恕罢了。(3)古代的人,言语不轻易出口,就是怕以自身的行动做不到为可耻。4.解析:D项,应为“闻名”

12、。答案:D5.解析:A项分别为:“才”;“最初”。B项均表判断,相当于“是”或“就是”。C项分别为:“比”;“在”。D项分别为:“凭借”或“借助”;“因为”。答案:B6.解析:“高介绝俗”的意思是“清高耿直,不随流俗”。句是说他擅长书法,句是说他书必以古人为模版。答案:D7.解析:A项对“工歌诗”和“能书”的解释有误;C项对“晟复以书来”的解释有误;D项中“夏昶和张益为人都很谦虚”脱离了文意,原因应是“自谓不如”。答案:B8. 答案:(1)由于擅长书法在文渊阁任职。(2)王绂说:“大丈夫应该清楚自己所处理的事情,不重要的事情都像(你说的)这样,重要的事情将会怎样(处理)呢?”(3)后来,夏昶看

13、到了张益写的石渠阁赋,自己认为比不上(他),就不再写作赋了。参考译文:王绂,字孟端,是无锡县人。他博学多才,善于作诗,字写得好,画山水、树木和竹石,(技艺)高超称绝一时。洪武年间,因牵累获罪被发配戍守朔州。永乐初年,因为被举荐,由于擅长书法在文渊阁任职。过了很久,升任为中书舍人。王绂没做官之前,和吴县人韩奕是朋友,隐居在九龙山,于是自称为九龙山人。对书法,往往用古人来要求自己。作画不肯轻易下笔,但在游览的时候,饮酒到了兴头上就会握着画笔,在长廊的粉壁上尽情地挥洒。遇有用金钱来购买他的字画的人,往往拂袖而起(拒绝),或者闭门不接纳,即使是富豪和地位尊贵的人他也不顾忌。有人劝说王绂(不要这样),王

14、绂回答:“大丈夫应该清楚自己所处理的事情,不重要的事情都像(你说的)这样,重要的事情将会怎样(处理)呢?”住在京城的时候,在月下听到(有人)吹箫的声音,就乘兴画了一幅石竹图,第二天早晨,寻访到那个人,(把画)赠给了他,那人却是个商人。商人用红色的毯子作为赠物,请求再画写一枝(竹子)配成双幅,王绂要回先前的赠画撕碎了它,退还了(商人)馈赠的礼物。一天退朝后,黔国公沐晟从后面喊王绂的表字,王绂没有回答。同事告诉他说:“(喊你的)这个人是黔国公。”王绂回答:“我不是没有听到他的喊声,这一定是他向我索要画罢了。”沐晟跑过来赶上了王绂,果然用作画的事来请求王绂,王绂对他点点头而已。过了几年,沐晟又来信(催促),王绂才为他作画。过了不久说:“我的画直接送给黔国公不好。黔国公的宾客平仲微,是我的朋友,因为朋友的关系(把画)送给平仲微,等黔国公向他要就行了。”他就像这样清高耿直,不随流俗。昆山人夏昶,也善于画竹石,(名声)低于王绂。他画一枝竹子,价值白银一锭,但是别人大多通过赠送给他礼物得到他的画。夏昶,字仲昭,永乐十三年的进士,后改为庶吉士,历任官职到太常寺卿。夏昶和上元人张益,一起中的进士,都凭借文章而知名,又都善于画竹子。后来,夏昶看到了张益写的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