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大纲)第一册4装在套子里的人(第一课时)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49113964 上传时间:2022-12-3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0.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人教大纲)第一册4装在套子里的人(第一课时)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高中语文(人教大纲)第一册4装在套子里的人(第一课时)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高中语文(人教大纲)第一册4装在套子里的人(第一课时)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人教大纲)第一册4装在套子里的人(第一课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人教大纲)第一册4装在套子里的人(第一课时)(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4 装在套子里的人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即19世纪末沙皇俄国的黑暗现实。2.学习小说中幽默讽刺的手法。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小说形象的能力。德育目标培养学生对腐朽事物的辨识能力,张扬创新个性。教学重点1.认识沙皇政府忠实卫道者们的反动腐朽的本质。2.理解别里科夫的典型形象与时代背景的关系。3.品味语言的讽刺意味。教学难点1.分析别里科夫的性格特征及时代意义。2.揣摩作品语言的讽刺意味。教学方法1.引导学生反复阅读,找出表现别里科夫与众不同的生活及思想方式,从而更深刻地探究其时代意义。2.研究性学习,联系实际,扩展作品丰富的内涵,启发学生多维思考作品折射出的现实意义。教具准备

2、录音机及课文朗诵带;多媒体投影。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整体感知,理清作品思路。2.具体分析别里科夫生活上、思想上的“套子”。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同学们都学过高尔基的海燕,作品既描绘了在“乌云和大海之间”“勇敢地”“自由自在地”“高傲地飞翔”的海燕,又描绘了被“那轰隆隆的雷声吓坏了”“胆怯地把肥胖的身体躲藏在悬岩底下”的海鸥与企鹅。其实,在某种意义上人和动物有诸多相似之处。生活中就有许多海鸟与企鹅式的害怕变革,苟且偷安之徒。今天,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位这样的“优秀人才”装在套子里的人,即别里科夫。二、解题188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被刺身亡,三世即位后加强恐怖统治,警察和暗探密布

3、俄罗斯,大批革命者被流放,进步报刊被查封,政府对舆论的钳制日益加紧,告密之风日益盛行,许多要求自由的人惨死于政治迫害。在这种“禁锢得比罐头还严密”的专制制度下,人民群众敢怒不敢言,享受不到起码的民主权利。特殊的政治环境造就了特殊性格的人。别里科夫是被警察制度吓破了胆的满心恐怖的可怜虫形象,整天提心吊胆,怕出乱子,怕人告密,连一张漫画都把他吓得六神无主,唯恐“到头来弄得他奉命退休”。这个畸形典型从侧面暴露和讽刺了沙皇专制制度剥夺人民自由的罪恶。三、整体感知,理清思路1.学生默读课文,思考并划分文章结构。2.学生自由交流。明确:小说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开头至“虽然也是苦事”)概括介绍了别里科夫

4、的外表、生活习惯和思想行为等方面的套子。第二部分(从“可是”至“从此再也没起过床”)集中写了别里科夫的“婚事”。按情节发展可以分为:开端:“可是”至“决定结婚了”:写别里科夫准备结婚。发展:“但是”至“回家去了”:写恋爱中的两件事“漫画事件”和“骑车事件”。高潮:“第二天他老是”至“哈哈哈!”:写柯瓦连科与别里科夫的斗争。结局:“这响亮而清脆”至“从此再也没起过床”:写婚事失败。第三部分(“过了一个月”至结尾)介绍别里科夫的死。四、具体研习小说的第一部分1.用多媒体投影别里科夫的肖像画,同时让学生听课文录音。2.学生思考: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去表现别里科夫的“套子”特点?学生默读课文,画出相关语句

5、。经教师点拨后明确:作者主要从生活上和思想上描写别里科夫的套子。生活上又从穿着、用具、出行、住处等方面加以刻画。穿着晴朗日子,穿雨鞋、棉大衣,把脸蒙在竖起的衣领里,穿羊毛衫,戴黑眼镜,用棉花堵住耳朵眼。用具晴天带雨伞,把伞装在套子里,把表放在灰色鹿皮套子里,削铅笔的小刀也装在套子里。出行坐上马车,便叫支起车篷。住处卧室挺小,活像一只箱子,床上挂着帐子。他一上床,就拉过被子来蒙上脑袋。总之,他尽量使自己与外界隔绝起来。他思想上的套子则是憎恨现实,歌颂过去。只相信政府的告示和报纸上规定着禁止什么,他才放心,而对允许什么则忧心忡忡,生怕闹出什么乱子。3.提问:别里科夫为什么把自己装在套子里呢?出示多

6、媒体投影:这篇小说反映了19世纪末沙皇俄国的黑暗现实。188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被刺身亡,继位的沙皇亚历山大三世加强了专制恐怖统治。当时担任宗教院检查总长的波贝多诺斯采夫给沙皇的奏章中说:“在当前这个艰苦的时代,政府的当务之急就是平息那种头脑不清、濒于疯狂的社会舆论;必须禁止那种人人饶舌的不可名状的街头巷议,以其尽量减少流言蜚语”(转引自契诃夫传)在此之前,受欧洲进步文明潮流的影响,俄国也兴起变革之风,尤其在进步的知识分子和贵族中间,要求自由民主,改变专制秩序的呼声日趋强烈,并付诸行动。面对汹涌的变革浪潮,沙皇政府采取一切暴力手段镇压,逮捕流放革命者,查封进步刊物,禁锢人们的思想言论。全国警

7、探遍布,告密者横行,一切反动势力纠合起来,对抗进步的潮流,竭力维护腐朽没落的沙皇统治。学生结合背景知识分组讨论后明确:别里科夫之所以把自己深藏在套子里,与时代有关。19世纪末期,行将灭亡的恐惧使沙俄政府及其代表的封建农奴主阶级更加残暴专制,实行高压统治,造成社会沉重压抑的气氛。别里科夫既震慑于专制极权政府的白色恐怖,又依附于沙皇专制统治,自觉维护反动统治,仇恨和反对一切新生事物和社会变革。而他所依附并自觉极力维护的反动统治又外强中干,本质虚弱,他所反对的新生事物和社会变革又触目即是,呈现旺盛的生命力,让他心惊胆战。所有这一切,使他只好把自己深藏于套子中。别里科夫应该说既是沙皇专制制度顺乎情理的

8、产物,反过来又维护着这种专制制度;他既是这种专制统治的受害者,同时,他又加害周围的人。(解说:对写作背景的介绍是非常必要的,这有助于学生更深刻了解主人公是时代的产物,又有助于下一步对人们为什么怕他的问题的讨论分析)4.出示投影:信不信由您。我们这些教师都是有思想的、很正派的人,受过屠格涅夫和谢德林的陶冶,可是这个老穿着雨鞋、拿着雨伞的小人物,却把整个中学辖制了足足十五年!可是光辖制中学算得了什么?全城都受着他辖制呢!我们这儿的太太们到礼拜六不办家庭戏剧晚会,因为怕他听见;教士们当着他的面不敢吃荤,也不敢打牌。在别里科夫这类人的影响下,全城的人战战兢兢地生活了十年到十五年,什么事都怕。他们不敢大

9、声说话,不敢写信,不敢交朋友,不敢看书,不敢周济穷人,不敢教人念书写字提问:作品中教师和全城的人为什么怕别里科夫?别里科夫终日六神无主、战战兢兢,他又怕的是什么?这两种怕有什么关系?明确:教师们和全城的人之所以怕他,是因为他是沙皇专制制度的卫道士,像鹰犬一样,到处嗅着不合当局要求的气味,防范着人们对当局的冒犯,甚至公然宣布要向当局报告。而他整天战战兢兢、六神无主是害怕不断涌现的新生事物。这两种怕是有关系的,因为他们的总根源都是沙皇专制制度。沙皇专制制度使愚昧落后者充当了政府的走狗、忠实的卫道士,使他们竭尽全力把自己及他人都用“套子”束缚住,把新事物及革命力量压制住。五、课堂小结契诃夫在日记里曾写过这样的话:“世界上没有一个地方像我们俄罗斯这样,人们受到权威的如此压制,俄罗斯人受到世世代代奴性的贬损,害怕自由我们被奴颜婢膝和虚伪折磨得太惨了。”是的,恐惧和害怕的结果就会使人们千方百计地想保护自己,把自己装在他们自认为安全的“套子”里。别里科夫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六、布置作业1.写一篇300字左右的说明文,用准确且幽默的语言向人们介绍装在套子里的人的插图。2.反复朗读课文,品味幽默讽刺的语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