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管基坑沉降监测方案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49110515 上传时间:2022-08-15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63.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顶管基坑沉降监测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顶管基坑沉降监测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顶管基坑沉降监测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顶管基坑沉降监测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顶管基坑沉降监测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顶管基坑沉降监测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顶管基坑沉降监测方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陕西省西咸新区空港新城第一大道(新城中大道-北辰大道)市政工程雨水、污水工程顶管工作井基坑沉降监测方案 编 制: 审 核: 审 批: 西咸新区空港新城陕西华山路桥空港新城二期项目部 目 录第一章、工程基本情况3一、工程概况3二、编制依据3三、工程地质状况4第二章、基坑监测7一、 监测目的7二、监控量测7三、监控量测方案及测站点布设8四、监控量测内容8五、监测成果信息反馈10六、监测管理10第三章、技术质量保证措施11 第一章、工程基本情况一、工程概况陕西省西咸新区空港新城第一大道(新城中大道-北辰大道)市政工程空港新城第一大道为西咸新区骨架路网中的一条南北主干道,第一大道对加强空港新城南北两翼

2、开发区的交通联系,促进沿线地块的开发,带动空港新城经济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属新建城市主干道,设计主车道车速60km/h,辅道车速30km/h。新城中大道至沣泾大道,起至桩号K0+000 -K2+124.163,沣径大道至北辰大道,起止桩号K0+000-K4+116.738全长6240.901米。 空港新城第一大道工程雨水干管敷设于道路东侧绿化带上,管道中线位于道路中线东侧19.5米,设计管径D600-D2600cm,管道敷设方式为明挖沟槽和顶管施工,顶管管材选用D2600cm级钢筋混凝土钢承口管。工程污水干管敷设于道路西侧辅道上,管道中线位于道路中线北侧22米,设计管径D500mm-D1

3、000mm,设计污水主管道长度6240.901米,管道埋深14.50-17.24,管道敷设方式为顶管施工,管材选用级钢筋混凝土钢承口管。二、编制依据1、西安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所出的污水管道工程设计图纸(D2012103-4),雨水工程调整补充图上册排水管道工程(D2012103-3C),雨水工程调整补充图下册顶管工作坑及检查井基坑支护工程(D2012103-3C);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1;3、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4、给水排水工程顶管技术规程CECS246:2008;5、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6、湿陷

4、性黄土地区建筑基坑工程安全技术规程JGJ1672009;7、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8、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500252004);9、给水排水工程管道结构设计规范(GB50332-2002);10、混凝土管道基础及接口04S531、06MS201;1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12、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1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14、地下建筑工程逆作法技术规程JGJ1652010;15、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12;16、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

5、;17、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93号;18、顶管施工技术及验收规范;19、关于印发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的通知(建质200987号);20、本工程现场障碍物调查情况;21、中国有色金属工业西安勘察设计研究院所出的陕西省西咸新区空港新城市政道路勘察项目二标段(第一大道)岩土工程勘察中间资料(详勘阶段)。三、工程地质状况1、位置、地形及地貌拟建工程位于西安市咸阳国际机场东侧。沿线主要为农田。场地稍有起伏,呈北高南低,地面最大高差约18米,地貌单位属渭河北岸黄土塬2、地 层据勘探结果可知,沿线主要分布杂填土(Q4ml)、层耕土(Q4pd)、层黄土(Q32eol)、层古土壤

6、(Q3lel)等。地层岩性自上而下详述如下: 层杂填土(Q4ml):主要为建筑及生活垃圾组成,土质疏松,揭露厚度0.42.40m 层耕土:层黄土(Q4pd):褐色,含较多植物根系,土质较疏松。层厚0.5m。沿线分布较广,厚度为0.5m。 层黄土(Q32eol):黄褐色,稍湿,土质较均匀,具大孔隙,含零星蜗牛壳碎片及小粒钙质结核,硬塑状态。该层大多未穿透。最揭露厚度为6.3m。 层古土壤(Q3lel):红褐色,稍湿,针状孔隙,团粒结构,含少量钙质结核及白色钙膜。该层未穿透,最大揭露厚度为2.1m。3、地下水在勘察期间,各钻孔、探井均未见到地下水,可不考虑地下水对路基及管道施工的影响。4、不良地质

7、作用根据区域地质资料,拟建场地位于新生代渭河断陷盆地咸阳凸起的东部,场地附近主要断裂构造为为河北侧断裂及泾河断裂。拟建道路南距渭河北断裂约8km,北距泾河断裂约4km。根据GB50011-2010规范4.1.7条规定,抗震设烈度为8度时,隐伏断裂的土层覆盖厚度大于60m时可忽略发震断裂错动对地面建筑的影响。根据地区钻探资料,场地覆盖层大于60m,故可不考虑该断裂构造对场地稳定性影响。场地及附近也无影响场地稳定性的不良地质作用,适宜工程建筑。5、黄土湿陷性评价据室内土工试验成果报告表(附录4-14-6),场地层黄土、古土壤、层黄土部分土样自重湿陷系数zs大于0.015,湿陷系数s2.00.015

8、,具湿陷性。湿陷性土层深度约14m。按GB50025-2004第4.4.4及第4.4.5条计算了各取土勘探点的计算自重湿陷量zs及湿陷量s,结果分别列于附表.1-11-3及附表.2-12-4。自重湿陷量从填土及耕土底面起算;湿陷量s按现地面下0.50m起算。据表3.3-1计算结果,大部分取土勘探孔(井)的计算自重湿陷量zs70mm,结合区域地质资料经综合考虑拟建线路场地可定为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据表3.3-2湿陷量的计算值s计算结果,按GB 50025-2004规范表4.4.7判定,路基湿陷等级为级(中等)级(严重), 支护设计参数建议值表 表5地层编号重度(kN/m3)粘聚力C(kPa)内摩

9、擦角(度)层黄土14.93218层古土壤15.93418层黄土17.23318层古土壤19.13018层黄土19.532186、基坑安全等级及使用期限根据地勘报告显示,结合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规范,本工程基坑支护结构安全等级为三级,支护结构重要性系数为1.0,支护结构设计使用期限为1年;第二章、基坑监测一、 监测目的 通过监测可获得基坑水平位移和沉降、支护结构变形、地表沉降、地下水等参数,并结合周边建筑物沉降、倾斜、裂缝情况进行基坑每周安全性分析,将其成果及时提供给业主、设计、监理,做到信息化施工,保证工程结构及周边环境的安全,减少施工对周边建(构)筑物、路面及管线等周围环

10、境的影响,从而有效地将施工控制在安全范围之内。二、监控量测基坑开挖支护施工期间及基坑使用期间,应按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基坑工程安全技术规程JGJ 167-2009的有关规定对基坑支护及临近已有建构筑物等进行变形监测工作。边坡变形监测应委托有资质的第三方进行,并应制定专项监测方案,边坡顶部水平位移超过规范规定的限值时,应及时通知设计人员。三、监控量测方案及测站点布设(1)监测点的布置严格按照西安市政设计研究院陕西省西咸新区空港新城第一大道市政工程施工图设计;排水井大样图中的监测点布设图进行。 (2)监控量测采用整体控制和局部监测相结合、定期监测与连续监测、大地测量与传感器测量相结合,开展沉降监测、

11、水平位移监测、倾斜监测和现场巡视。监测控制网主要用于支护顶的位移、基坑周边地表沉降、地下水位、支护深层位移监测等方面的监测。监测控制网分两部分:1、平面控制网:用于各水平位移监测项目平面控制基准;2、水准控制网: 用于各垂直位移监测项目(即沉降监测)的高程控制基准。平面控制点计划布设4个,编号为P1P4,控制区域为整个监测区,为使测距、测角误差在横、纵坐标上均匀分布,网形为闭合导线网,引测外方向为施工用平面控制网。点位设在稳定、安全的地方,通常在地面埋设钢钉点,顶上刻划“+”字。建立闭合环与施工高程控制点,每个月联测一次。控制点具体布设情况将在进场后根据现场条件进行布设。四、监控量测内容为确保

12、周边的地下管线和建构筑物的安全,施工时应严格控制地表沉降和支护结构的变形,同时加强监控量测工作,主要监测内容如下:1. 支护结构水平位移监测 2. 周边建筑物、地下管线变形监测3. 地表沉降监测 基坑施工主要监测内容详见表:序号监测项目监测仪器量程分辨率/精度1顶部水平位移中纬GPS152(2+2ppm)2基坑周围地表沉降精密水准仪、精密经纬仪、铟瓦合金尺2(2+2ppm)1.5mm/km3周围建筑物沉降、精密水准仪、精密经纬仪、铟瓦合金尺2(2+2ppm)4周围地下管线沉降变形1.5mm/km基坑监测频率序号监测项目监测频率1-7天7-15天15-30天30天以后1支护结构的水平位移1次/天

13、1次/3天1次/7天1次/15天2基坑外水位的监测1次/天1次/3天1次/7天1次/15天3基坑周边地表沉降监测1次/天1次/3天1次/7天1次/15天4邻近建筑物的沉降监测1次/天1次/3天1次/7天1次/15天五、监测成果信息反馈采取应急措施监测成果是否超过安全值 否是否超过警戒值是否超过危险值 继续施工暂停施工综合判断否否否是 六、监测管理本工程项目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项目经理负责该项目全面管理,抽、协调各方关系,组织实地监测,培训提高职工安全意识,负责向业主、监理单位、施工单位提交各阶段监测成果。技术总负责人:对本施工方案的编写、实地操作、数据处理、成果上报的真实性,准确性,负全面技术

14、责任。仪器操作员:对仪器的日常保养,安全,周期检验负责。在实地测量中要做到真实、准确、严谨的科学观。数据管理、现场记录员:按测绘要求做到真实、不涂改、擦改。发现数据(记录)有误,应及时提醒测量员实地重测。资料保管员:负责监测资料的整理、保存和归档。其他人员:服从工作安排,提高安全防范意识。 第三章、技术质量保证措施 1、测量定位所用的全站仪、水准仪等测量仪器须经过鉴定合格,在使用周期内的计量器具按计量标准进行计量检测控制。2、总标高控制点的引测,采用闭合测量方法,确保引测结果精度。3、砼振捣应密实,妥善控制好振捣棒布点、插入深度及振捣时间、次数。4、为保证砼的表面质量及拆模方便,模板采用同一品种的脱模剂,拆模后余留在模板面的砼必须铲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