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全国新课标高考生物必做非选择题分册题库[来源:学优高考网559502].doc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49030930 上传时间:2023-03-17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546.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全国新课标高考生物必做非选择题分册题库[来源:学优高考网55950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六年全国新课标高考生物必做非选择题分册题库[来源:学优高考网55950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六年全国新课标高考生物必做非选择题分册题库[来源:学优高考网55950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六年全国新课标高考生物必做非选择题分册题库[来源:学优高考网55950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六年全国新课标高考生物必做非选择题分册题库[来源:学优高考网55950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六年全国新课标高考生物必做非选择题分册题库[来源:学优高考网55950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全国新课标高考生物必做非选择题分册题库[来源:学优高考网559502].doc(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六年全国新课标高考生物必做非选择题分册题库陕西省咸阳市永寿县中学 石新文必修1(2011年)29.(必修1)(9分)在光照等适宜条件下,将培养在CO2浓度为1%环境中的某植物迅速转移到CO2浓度为0.003%的环境中,其叶片暗反应中C3和C5化合物微摩尔浓度的变化趋势如下图。回答问题:(1)图中物质A是 _(C3化合物、C5化合物)(2)在CO2浓度为1%的环境中,物质B的浓度比A的低,原因是_;将CO2浓度从1%迅速降低到0.003%后,物质B浓度升高的原因是_。(3)若使该植物继续处于CO2浓度为0.003%的环境中,暗反应中C3和C5化合物浓度达到稳定时,物质A的浓度将比B的_(低、高)

2、。(4)CO2浓度为0.003%时,该植物光合速率最大时所需要的光照强度比CO2浓度为1%时的_(高、低),其原因_。【答案】(1)C3化合物 (2)暗反应速率在该环境中已达到稳定,即C3和C5化合物的含量稳定,根据暗反应的特点,此时C3化合物的分子数是C5化合物的2倍当CO2浓度突然降低时,C5化合物的合成速率不变,消耗速率却减慢,导致C5化合物积累(3)高 (4)低 CO2浓度低时,暗反应的强度低,所需的ATP和H少【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及识图能力的相关知识。(1)CO2浓度降低后,直接影响暗反应中CO2的固定,导致C3化合物的量减少,确定物质A是C3化合物,物质B是C5化

3、合物。CO2浓度为1时,暗反应速率在该环境中已达到稳定,即C3和C5化合物的含量稳定,根据暗反应的特点,此时C3化合物的分子数是C5化合物的2倍;当CO2浓度突然降低时,C5化合物的合成速率不变,消耗速率却减慢,导致C5化合物积累。CO2浓度为0.003时,C3和C5化合物的浓度保持稳定后,暗反应保持稳定,此时仍根据暗反应中CO2的固定的反应式确定,C3化合物的量应是C5化合物的量的2倍。CO2浓度降低,达到最大光合速率时所需的光照强度降低,因为暗反应减弱,所需的ATP和H减少,光反应强度减弱。(2012年)29(必修1)(11分)将玉米种子置于25、黑暗、水分适宜的条件下萌发,每天定时取相同

4、数量的萌发种子,一半直接烘干称重,另一半切取胚乳烘干称重,计算每粒的平均干重,结果如图所示,若只考虑种子萌发所需的营养物质来源于胚乳,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萌发过程中胚乳组织中的淀粉被水解成_,通过_作用为种子萌发提供能量。 (2)萌发过程中在_小时之间种子的呼吸速率最大,在该时间段内每粒种子呼吸消耗的平均干重为_mg。 (3)萌发过程中胚乳的部分营养物质转化成幼苗的组成物质,其最大转化速率为_mg粒-1d-1。 (4)若保持实验条件不变,120小时后萌发种子的干重变化趋势是_,原因是_。【答案】(1)葡萄糖,呼吸 (2)72-96 26.5 (3)22 (4)下降 幼苗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

5、,且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解析】本题以种子萌发为载体,考察了植物细胞呼吸速率的测定,多糖的水解,有机物之间的相互转化,考查了学生识图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玉米种子由种皮、胚和胚乳组成,在萌发过程中胚发育成幼苗,子叶从胚乳中吸收营养物质,一部分转化为幼苗的组成物质,一部分用于呼吸作用,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因此呼吸作用所消耗的有机物量=胚乳减少的干重量转化成幼苗的组成物质;(1)淀粉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葡萄糖,葡萄糖通过氧化分解为生命活动的供能。(2)024小时为15.4mg,24-48小时为0.6mg,48-72小时0.7为1.1mg,在72-96小时种子呼吸消耗的有机物最多,为204.2177.7=26

6、.5 mg粒-1d-1。(3)子叶从胚乳中吸收营养物质,一部分转化为幼苗的组成物质,一部分用于呼吸作用,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因此呼吸作用所消耗的有机物量=胚乳减少的干重量-转化成幼苗的组成物质;72-96小时转化为43.626.5=17.1mg,96120小时为275=22mg,最大转化速率为22mg。(4)保持实验条件不变(玉米种子至于25、黑暗、水分适宜的条件下萌发),随种子有机物的消耗,种子呼吸速率逐渐减慢,干重变化趋势越来越小,当长出幼叶后仍然不能进行光合作用,随着有机物的消耗种子死亡。(2013年卷)29(必修1)(11分)某油料作物种子中脂肪含量为种子干重的70%。为探究该植物种子

7、萌发过程中干重及脂肪的含量变化,某研究小组将种子置于温度、水分(蒸馏水)、通气等条件适宜的黑暗环境中培养,定期检查萌发种子(含幼苗)的脂肪含量和干重,结果表明:脂肪含量逐渐减少,到第11d时减少了90%,干重变化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为了观察胚乳中的脂肪,常用 染液对种子胚乳切片染色,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可见 色的脂肪微粒。(2)实验过程中,导致萌发种子干重增加的主要元素是 (填“C”、“N”或“O”)。(3)实验第11d后,如果使萌发种子(含幼苗)的干重增加,必须提供的条件是 和 。【答案】(1)苏丹(或苏丹) 橘黄色(或红色) (2)O (3)光照 所需的矿质元素离子【解析】本题以

8、种子萌发为背景材料,综合考查学生对实验的分析能力、识图能力以及与代谢相关问题的理解。(1)观察种子胚乳中的脂肪,常用苏丹III或苏丹IV染液,苏丹III能使脂肪呈橘黄色,苏丹IV使脂肪呈红色。(2)种子萌发过程中吸收水分,参与脂肪的水解和转化为糖类物质的过程,既能增加鲜重也能增加干重。脂肪水解后的物质转移到萌发的种子胚中,所以导致干重增加的主要元素是氧。(3)实验第11d种子中有机物消耗较多,使干重下降。要想使干重增加应给幼苗提供进行光合作用的条件。种子萌发时是黑暗环境,所以应当提供适宜的光照;水分(蒸馏水)不含矿质元素,应当给幼苗提供所需的矿质元素。(2013年卷)(必修1)29.已知大麦在

9、萌发过程中可以产生-淀粉酶,用GA(赤霉素)溶液处理大麦可使其不用发芽就产生-淀粉酶。为验证这一结论,某同学做了如下实验:试管号GA溶液缓冲液水半粒种子10个实验步骤实验结果10 11带胚步骤1步骤2+2011去胚25oC保温24h后去除种皮,在各试管中分别加入1mL淀粉液25oC保温10min后各试管中分别加入1mL碘液,混匀后观察溶液颜色深浅+30.210.8去胚+40.410.6去胚+50.410.6不加种子+注:实验结果中“+”越多表示颜色越深,表中液体量的单位均为mL。回答下列问题: -淀粉酶催化 水解可生成二糖,该二糖是 。 综合分析试管1和2的实验结果,可以判断反应后试管1溶液中

10、的淀粉量比试管2中的 。这两支试管中淀粉量不同的原因是 。 综合分析试管2、3和5的实验结果,说明在该实验中GA的作用是 。 综合分析试管2、3和4的实验结果,说明 。【答案】 淀粉 麦芽糖 少 带胚的种子保温后能够产生-淀粉酶,使淀粉水解(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3)诱导种子生成-淀粉酶(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 (4)GA的浓度高对-淀粉酶的诱导效果好(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如:随GA浓度增大,产生的-淀粉酶量增加)【解析】本题以淀粉酶催化淀粉分解为载体,主要考察学生对实验数据的分析能力。另外,这个题的解答在表达上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也考察了考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淀粉酶的作用就是催化淀粉水解,产生麦芽

11、糖,这个内容在初中阶段就有接触,是比较简单的。在此基础上,对题目中的实验过程和数据进行分析,可以看到实验过程中是使用碘液来检测淀粉的,实验结果是颜色的深浅,据此可以推测剩余淀粉的含量,进而可以推知被分解掉的淀粉数量,也就可以推测出每个试管-淀粉酶的产生情况了。第(1)小题是考察最基本知识,这两个空是比较好填的。第(2)小题可以根据反应后的颜色深浅判断试管1和试管2溶液中的淀粉量,只要能读懂表格数据就能解决问题,也是比较简单的。第(3)小题中2和5对照可以看出去胚的种子是不会产生-淀粉酶的,2和3对照可以看出加入GA后的试管3产生了淀粉酶,所以可以得出GA诱导种子生成-淀粉酶的结论。第(4)小题

12、根据表格数据可以看出2、3、4三组的GA含量是逐级增大的,而实验结果中颜色是越来越浅的,也就标志着三组中-淀粉酶的产生量是逐渐增加的,所以可以得出GA的浓度高对-淀粉酶的诱导效果好的结论。(2011年)30.(必修1)(10分)回答问题:人体肝细胞可产生一种分泌蛋白(称为蛋白A),运出细胞后进入血液。已知内质网、核糖体和高尔基体参与了蛋白A的合成或运输,则这些细胞器在蛋白A合成和运输过程中行使功能的顺序是_、_、_。人体的胰岛细胞中_(含有、不含有)蛋白A基因 。 (2)为了研究小鼠在接受大肠杆菌碱性磷酸酶(AKP)刺激后其体内抗体水平的变化,提取大肠杆菌AKP,注射到小白鼠腹腔内,进行第一次

13、免疫。一段时间后,检测到抗体水平达到峰值。在这个过程中,_细胞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增值、分化形成的_细胞可以产生抗体。经过一段时间后,再用大肠杆菌AKP进行第二次免疫,_可以快速增殖、分化并产生大量抗体。上述免疫属于_(特异性、非特异性)免疫。【答案】(1)核糖体 内质网 高尔基体 含有 (2)B 浆 记忆 特异性【解析】本题考查分泌蛋白的合成与运输及特异性免疫的过程的有关内容。参与分泌蛋白的合成、运输的细胞器依次是核糖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人体的体细胞中都含有人体内的全套基因,但是其各个细胞的功能不同是细胞分化的结果。抗体的产生属于体液免疫,此过程中B淋巴细胞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增殖。分化成浆细

14、胞,产生抗体;当抗原再次进入机体时,记忆细胞快速、大量的增殖、分化成浆细胞,产生抗体。(2013年卷)30.(必修1、3)(10分)胰岛素可使骨骼肌细胞和脂肪细胞膜上葡萄糖转运载体的数量增加,已知这些细胞膜上的载体转运葡萄糖的过程不消耗ATP。回答下列问题:(1)胰岛素从胰岛B细胞释放到细胞外的运输方式是 ,葡萄糖进入骨骼肌细胞的运输方式是 。(2)当血糖浓度上升时,胰岛素分泌 ,引起骨骼肌细胞膜上葡萄糖转运载体的数量增加,其意义是 。(3)脂肪细胞_(填“是”或“不是”)胰岛素作用的靶细胞。(4)健康人进餐后,血糖浓度有小幅度增加。然后恢复到餐前水平。在此过程中,血液中胰岛素浓度的相应变化是 。【答案】(1)胞吐 协助扩散 (2)增加 促进葡萄糖进入骨骼肌细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