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 儿科学 名解 大题.doc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49029953 上传时间:2023-08-2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8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儿科 儿科学 名解 大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儿科 儿科学 名解 大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儿科 儿科学 名解 大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儿科 儿科学 名解 大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儿科 儿科学 名解 大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儿科 儿科学 名解 大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儿科 儿科学 名解 大题.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颅骨软化(craniomalacia;craniotabes)6个月以内的婴儿佝偻病以颅骨改变为主,前囟边较软,颅骨薄,检查者用双手固定婴儿头部,指尖稍用力压迫枕骨或顶骨后部,有压乒乓球的感觉。方颅(caput quadratum)佝偻病患儿额骨和顶骨中心部分常常逐渐增厚,至78个月时,变成方盒样头型即方头(从上向下看),头围也较正常增大。佝偻病串珠(rachitic rosary)骨骺端因骨样组织堆积而膨大,沿肋骨方向于肋骨与肋软骨交界处可扪及圆形隆起,从上至下呈串珠状突起,以第710肋骨最明显,称为手镯(bracelet),脚镯(anklet) 骨骺端因骨样组织堆积而膨大,手腕、足踝部可形

2、成钝圆形环状隆起,称为名解鸡胸chicken breast:见于维生素缺乏性佝偻病活动期一岁左右小儿,是活动期典型骨骼改变之一。表现为胸骨和邻近的软骨向前突起样畸形,称为鸡胸。胸骨和邻近的软骨向后凹陷样畸形,称为漏斗胸foreated breast.。严重佝偻病小儿胸廓的下缘形成一水平凹陷,及郝氏沟Harrison groove。膝外翻baker leg:见于维生素缺乏性佝偻病活动期一岁左右小儿,是活动期典型骨骼改变之一。由于骨质软化与肌肉关节松弛,小儿开始站立与行走后双下肢负重,可出现股骨,胫骨,腓骨弯曲,形成X形。称为膝外翻。面神经征Chvostek sign:以手指尖或叩诊锤骤击患儿颧弓

3、与口角之间的面颊部(第7神经孔处),引起眼睑和口角抽动为面神经征阳性,新生儿期可呈假阳性。腓反射(peroneal sign)以叩诊锤骤击膝下外侧腓骨小头上腓神经处,引起足向外侧收缩者即为腓反射阳性陶瑟征(Trousseau征):以血压计袖带包裹上臂,使血压维持在收缩压与舒张压之间,5分钟之内该手出现痉挛症状属阳性.生理性贫血:出生后的婴儿由于体内红细胞破坏、血红蛋白减低引起的一种贫血表现,呈自限性,3个月以后,以后缓慢增加,这是每个婴儿生长发育过程中必然出现的一种正常生理现象,所以称为婴儿生理性贫血。缺铁性贫血(irondeficiencyanemia IDA)是由于体内储存铁缺乏引起血红蛋

4、白合成减少,临床上以低色素小细胞性贫血,血清铁蛋白减少和铁剂治疗有效为特点的贫血病。以婴幼儿及青少年发病率最高,为我国重点防治的小儿疾病之一。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由于缺乏维生素B12或(和)叶酸所引起的一种大细胞性贫血,主要临床特点是贫血,精神神经症状,红细胞的胞体较大,骨髓中出现巨幼红细胞,有维生素B12或也算治疗有效。骨髓外造血:在正常情况下,髓外造血极少。出生后,尤其是在婴儿期,当发生感染性贫血和溶血性贫血等造血需要增加时,肝,脾,淋巴结可随时适应需要,恢复到胎儿时的造血功能,出现肝脾淋巴结肿大。同时外周血可出现有核红细胞和(或)幼稚中性粒细胞,这是小儿造血器官的一种特殊反应,称为髓

5、外造血生理性腹泻:多见于6个月以下的婴儿,其外观虚胖,常有湿疹,出生后不久即腹泻,除大便次数增多外,多无其他症状,食欲好,无呕吐,生长发育不受影响,近年来发现此类腹泻可能为乳糖不耐受的一种特殊类型,添加辅食后,大便即逐渐转为正常。生理性体重减轻:生后一周因奶量摄入不足,加上水分丢失,胎粪排出,造成暂时性的体重下降,到第3-4天体重的最低点,下降范围3%-9%,一般于生后7-10天又恢复到出生时的体重。如果体重下降的幅度超过10%或10天后仍未恢复到出生时体重,要寻找原因。发育口诀:2抬3挺4大笑;5月单音调;6坐7爬爸爸叫;9懂再见10模仿;11独站12走,能指自己眼和手1、小儿过度期食品(换

6、乳食品)添加原则及顺序:小儿辅食添加应依照婴儿的消化功能和营养需要,遵照循序渐进原则进行。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由淡到浓;由1种到多种;应在婴儿健康、消化功能正常时添加。附表:添加过度期食品的步骤与方法月 龄食物性状添加的换乳食品餐 数主 餐辅 餐进食技能46月泥状食物米糊、稀粥、蛋黄、豆腐、鱼泥、莱泥、水果泥6次奶(断夜间奶)逐渐加至12次用勺喂79月末状食物粥、烂面、碎菜、全蛋、鱼、肝泥、肉沫、饼干等4次奶1餐饭1次水果学用杯1012月碎食物厚粥、软饭、面条、馒头、豆制品、碎菜、碎肉、豆制品、带馅食品等3餐饭23次奶1次水果抓食,断奶瓶,自用勺2、预防接种的注意事项与禁忌症: 注意事项:接种

7、前应了解接种对象,说明预防的意义与接种后的反应,填好接种卡;接种前检查好标签,过期变质或标签不清楚者不用;严格按照规定的剂量、途径、次数、间隔时间接种严格掌握禁忌症;严格消毒技术,防止交叉感染。 禁忌症:有急性传染病接触史而未过检疫期者;急性传染病及其恢复期;发热或严重的慢性病,如:心、肝、肾疾病或活动期肺结核者,无并发症的先心病患者仍应按期预防接种;有过敏史、变态反应性疾病或免疫缺陷病者。附表:我国卫生部规定的儿童计划免疫程序年 龄 接种疫苗出生卡介苗、乙肝疫苗1个月 乙肝疫苗2个月 脊髓灰质炎三价混合疫苗3个月 脊髓灰质炎三价混合疫苗、百白破混合制剂4个月 脊髓灰质炎三价混合疫苗、百白破混

8、合制剂5个月 百白破混合制剂6个月 乙肝疫苗8个月 麻疹疫苗1.52岁 百白破混合制剂复种4岁 脊髓灰质炎三价混合疫苗7岁 麻疹疫苗复种、百白破混合制剂复种12岁 乙肝疫苗复种3、维生素D缺乏佝偻病的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 病因:围生期维生素D不足,母亲妊娠期,特别是妊娠后期维生素D营养不足;日光照射不足,使内源性维生素D生成不足;维生素D摄入不足;生长速度快,维生素D和钙的需要量增加;疾病或及药物的影响,胃肠道或肝胆疾病影响维生素D吸收,如婴儿肝炎综合征、先天性胆道狭窄或闭锁、脂肪泻、胰腺炎、慢性腹泻等,肝、肾严重损害可致维生素D羟化障碍,1,25-(OH)2D生成不足而引起佝偻病;长期服用抗

9、惊厥药物可使体内维生素D不足, 糖皮质激素有对抗维生素D对钙的转运作用。 佝偻病的临床表现:初期(早期): 多见6个月以内,特别是3个月以内小婴儿。多为神经兴奋性增高的表现,如易激惹、烦闹、汗多刺激头皮而摇头等。但这些并非佝偻病的特异症状,仅作为临床早期诊断的参考依据。活动期:主要为骨骼改变。其它如肌肉松驰,大脑皮层功能异常,反应迟缓,表情淡漠、语言发育迟缓等,骨骼改变有:头部:颅骨软化、方颅、前囟门闭合延迟,出牙延迟,顺序颠倒,牙质差;胸廓:肋骨串珠、肋缘外翻、漏斗胸或鸡胸;四肢:腕踝畸形,出现佝搂病手镯或脚镯;下肢畸形,形成“O”型或“X”型腿;其他:脊柱弯曲变形,骨盆变形。恢复期:以上任

10、何期经日光照射或治疗后,临床症状和体征逐渐减轻或消失。后遗症期:多见于2岁以后的儿童。因婴幼儿期严重佝偻病,残留不同程度的骨骼畸形。 治疗维生素D制剂治疗:口服为主:VitD20004000IU/日,口服,一个月后改为预防量400iu/日。重症患儿有并发症或无法口服者可大剂量肌注维生素D20万30万Iu/次,3个月后改预防量。应用VitD期间,同时口服元素钙 200400mg/日。治疗一个月后复查。恢复期:一般采用预防量(400 IU/日)维持。矫形疗法:轻度畸形多可自行恢复。重度畸形应手术矫治。佝偻病预防围生期婴幼儿期: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双胎儿生后一周开始补充维生素D800单位每天。3个

11、月后改预防量,足月儿生后两周开始补充,400单位每天,均补充至两岁婴幼儿腹泻6个月到两岁婴幼儿高发。易感因素1 婴幼儿消化系统发育尚未成熟,胃酸和消化酶分泌少,酶活力偏低,不能适应食物质和量的较大变化。2生长发育快,所需营养物质相对较多,且婴儿食物以液体为主,进入量较多,胃肠道负担重。3 机体防御功能差4 肠道菌群失调5 人工喂养病因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1 感染性(1) 病毒感染,主要为轮状病毒(2) 细菌感染 ,有至腹泻大肠杆菌,空肠弯曲菌,爷儿森菌(3)真菌感染,主要是白色念珠菌(4) 寄生虫肠道外感染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AD)2 非感染性(1)饮食因素:喂养不当 ,过敏性腹泻,原发性或继

12、发性双糖酶(主要为乳糖酶)缺乏或活性降低(2)气候因素临床表现急性腹泻共同表现(1)轻型:常由饮食因素或肠道外感染引起,起病可急可缓, 主要为胃肠道症状,食欲减退,偶有溢乳或呕吐,大便次数增多,但每次量不多,呈黄色或黄绿色,常见黄色或黄白色奶瓣和泡沫,无脱水及全身中毒症状(2)重型:常由肠道感染所致,起病较急,也可由轻型逐渐加重、转变而来。胃肠道症状重,食欲低下,常见呕吐,严重者可吐出咖啡色样液体,大便每日十数次到数十次,黄色水样或蛋花样,少数患儿偶有少量血便。出现脱水,电解质紊乱和全身中毒症状,表现为发热,精神烦躁或萎靡、嗜睡,甚至昏迷、休克。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表现为脱水、代酸、低钾血症

13、、低钙血症和低镁血症 轮状病毒肠炎特点:秋冬季节最常见腹泻病原,多发生于6个月到2岁婴幼儿,起病急,常伴有发热和上感症状,无明显感染中毒症状。起病初12天出现呕吐,随后出现腹泻,大便次数多、量多、水分多,黄色水样或蛋花样便带少量粘液,无腥臭味,常并发脱水、酸中毒和电解质紊乱。可造成多器官损害,出现神经症状和心肌损害 治疗原则为:调整饮食,预防和纠正脱水,合理用药,加强护理,预防并发症。不同时期的腹泻病治疗的重点各有侧重,急性腹泻多注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及抗感染;迁延性及慢性腹泻则应注意肠道菌群失调及饮食疗法。急性腹泻的治疗 饮食疗法:强调继续饮食,补充生理需要,补充疾病消耗,以缩短腹泻后的康复

14、时间,应根据疾病的特殊病理生理状况、个体消化吸收功能和平时的饮食习惯进行合理调整。 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口服补液可用于腹泻时预防脱水及纠正轻、中度脱水;静脉补液适用于中度以上脱水、吐泻严重或腹胀的患儿。 药物治疗:侵袭性细菌所致肠炎一般均需用抗生素;非侵袭性细菌所致者无需使用,如伴有明显中毒症状不能用脱水解释者,尤其是对重症患儿、新生儿、小婴儿和衰竭患儿应选用抗菌素治疗;微生态疗法;肠黏膜保护剂;避免用止泻剂;补锌治疗;中医中药。迁延性慢性腹泻的治疗 积极寻找引起病程迁延原因,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切忌滥用抗菌素,避免顽固的肠道菌群失调。 预防和治疗脱水,纠正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 营养

15、治疗:调整饮食;双糖不耐受患儿采用去双糖饮食;过敏性腹泻患儿应改用其它饮食;要素饮食;静脉营养。 药物治疗:仅用于分离出特异病原的感染患儿,并根据药物敏感试验选用;微生态疗法;肠黏膜保护剂;避免用止泻剂;补充维生素和微量元素;中医中药。支气管肺炎的临床表现1主要症状:发热,咳嗽,气促,呼吸困难,全身症状:精神不振,烦躁不安,食欲减退,轻度腹泻或呕吐。2体征:呼吸增快,发绀,肺部罗音肺炎合并心力衰竭呼吸突然加快60次每分;心率突然180次每分;突然极度烦躁不安,明显发绀,面色苍白或发灰,指甲血管再充盈时间延长。以上三项不能用发热,肺炎本身或其他合并症解释者。心音低顿,奔马律,颈静脉怒张。肝脏迅速增大,尿少或无尿,眼睑或双下肢水肿。51、几种不同病原体所致支气管肺炎的临床特点项目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腺病毒肺炎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支原体肺炎多发年龄初生1岁6月2岁2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