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师梯队建设实施活动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教师梯队建设实施活动方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学教师梯队建设实施活动方案为保证事情或工作高起点、高质量、高水平开展,常常需要提前准备一份具体、详细、针对性强的方案,方案是解决一个问题或者一项工程,一个课题的详细过程。方案应该怎么制定才好呢?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中学教师梯队建设实施活动方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教师专业能力的整体提升,是一所学校提高教育质量的必由之路。为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培养和打造一支能发挥带动与辐射作用的乐学善教的骨干教师团队,推进学校快速发展,促进学校教育质量的提升,现制定我校教师梯队建设实施方案如下: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理念,坚持“尚德尚能,惟勤惟绩”价值取向,以提升教师专业能力为目标,以
2、师德建设为核心,紧紧抓住课堂、课程、评价、校本教研、创客教育、“青蓝工程”等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要素,结合教师内在需求,搭建教师专业成长的平台,实施多轮驱动与多元评价策略,不断激发教师主动发展的潜力,凝炼校园精神,实现文化引领,持续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为不断提高学校教学质量提供支持。二、培养目标按照“一般教师(新入职教师)合格教师校级骨干教师省市级骨干教师国家级骨干教师教育专家”的培养路径,以“小荷工程、青蓝工程、领军工程、名师工程”四大工程为抓手,培养一批师德高尚、专业能力强、学科素养高的骨干教师,形成“成长性、专业性、引领型、专家型”的良好梯队。三、梯队建设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成员(略)四
3、、梯队建设原则全员参与,多元评价,动态管理。五、梯级认定条件设立五级梯度:成长型教师、专业型教师、引领型教师、首席教师。(一)成长型教师积极参与学校校本教研、课堂教学、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等教育教学工作,效果好的中青年教师,校级青年骨干教师。(二)专业型教师1、必备条件:师德高尚,教学效果良好。2、具备以下条件:市级优质课大赛二等奖以上、积极参校本课程建设与课题研究并有成果,在学校组织的各项教学活动中获奖或表现突出。(三)引领型教师1、必备条件:具有中级以上职称,师德高尚,教学效果优秀。2、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市级骨干教师、市级学术技术带头人、校本课程建设中获得市级奖励、市级优质课一等奖获得者。
4、(四)首席教师1、必备条件:具有中级以上职称,师德高尚,教学效果突出。2、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省级学术技术带头人或省骨干教师、市级学科带头人、省级名师、市级名师、获得校本课程大赛省级以上奖励、省级优质课大赛一二等奖获得者、获得教育创新市级以上奖励者。(五)专家型教师获得国家级优质课奖项,著作丰厚,教育教学方面在全省甚至全国,具有较强的影响力。六、作用发挥(一)成长型教师1、扬正气,铸师魂,树新风,积极承担班级管理工作,师生关系和谐,创新思维干工作。2、参与“青蓝工程”,接受师傅的指导,向各位优秀的教师请教、学习,参加“五个一”活动,上好青年教师汇报课,尽快成长为学校骨干。3、参加各级各类教学达
5、标活动并获奖。4、积极承担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任务和其他学校教育教学工作。5、35岁以下青年教师做好一轮教学的手写教案,提升专业素养。(二)专业型教师1、在课程改革、课堂教学、校本教研活动中发挥良好示范作用,每学年上一至两次学科示范课。2、在学校组织的各项教学活动中能发挥积极作用,传播正能量,积极承担班级管理工作,师生关系和谐,班级管理有声有色,班风、学风优良。3、参与学科课堂教学竞赛和课题研究并获奖。4、积极承担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任务和其他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三)引领型教师1、发挥引领教师的引领作用,在课程改革和校本课程建设方面引领学科发展,每学年上一次示范观摩课,每学年开展一次教学论坛讲座。2
6、、积极参与或带领学科成员开展校本研修,主持市级课题研究并按时结题,在校本课程建设中起示范引领作用。3、参与“青蓝工程”:指导徒弟,提高徒弟设计教学、实施教学和评价教学的能力,徒弟在课堂教学达标竞赛中获奖。(四)首席教师1、发挥首席教师的辐射带动作用,带领学科成员开展课改实验,每学年上一次示范观摩课,每学年开展一次教学论坛讲座。2、带领本学科成员开展校本教研,主持市级以上级别的课题研究并按时结题,在校本课程建设中,示范引领,提高团队专业能力。3、参与“青蓝工程”:指导徒弟,提高徒弟设计教学、实施教学和评价教学的能力,徒弟在课堂教学达标竞赛中获市级奖项。(五)专家型教师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开讲坛
7、,布道场,汇聚名家气蕴,求实求新,带出一批有影响的高徒,别开教育生面。七、考评机制个人建立成长记录,结合学校量化考评每学年考评一次,实行动态考评,进行相应调整,以切实发挥梯队引领作用,提升团队专业素养。评价按照100分量化考核。(一)常规检查(20分)能够圆满完成学校各项教学任务(工作量、考勤、教研、青年教师教案书写、导学案编制、校本作业编制、说上评、青年教师指导、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教学论坛讲座等各项教学活动)(二)教学效果(50分)考试科目教师:以学年2次期末考试质量分析数据为基础,考察三个维度:A、指标完成情况(20分);B、平均分(15分);c、前十名平均分(15分)。非考试科目教师:
8、以评教评学情况和学生比赛、体育艺术节学生获奖情况积分。(三)专业素养(30分)按照三个维度考评:A、教研室组织的课堂教学比赛获奖(10分);B、论文(反思、教学案例)撰写、课题与成果(10分);c、校本课程与社团(10分)。八、保障机制1、学校高度重视。把教师梯队建设工作纳入学校发展的总体规划,积极探索建立健全教师梯队建设与教师专业发展、教育教学中心工作有效衔接,协同运行。2、加强统筹协调。有计划地依托教学工作,加强与相关处室的协调,统筹规划、设计和管理,有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地推动教师梯队建设,促进教师发展。4、建立网页展示专栏。利用校园网,为我校教师梯队建设成果提供网上展示平台。5、设立专项经费。根据学校实际,安排专项经费,用于相关培训、成果展示等教师发展工作,提供软、硬件方面的支持,以利于我校教师的可持续发展。【中学教师梯队建设实施活动方案】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