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带果酒生产能力技术改造资金申请报告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48982332 上传时间:2023-11-14 格式:DOC 页数:63 大小:95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热带果酒生产能力技术改造资金申请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热带果酒生产能力技术改造资金申请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热带果酒生产能力技术改造资金申请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热带果酒生产能力技术改造资金申请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热带果酒生产能力技术改造资金申请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热带果酒生产能力技术改造资金申请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热带果酒生产能力技术改造资金申请报告(6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目录第一章 总 论 错误!未定义书签1.1 项目概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1.2 研究依据及范围 错误!未定义书签1.3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1.4 研究结论及建议 错. 误!未定义书签第二章 项目建设的背景和必要性 错误!未定义书签2.1 项目建设的背景 错误!未定义书签2.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三章 项目服务需求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四章 项目选址与建设条件 错误!未定义书签4.1 选址原则 错. 误!未定义书签4.2 项目选址 错误!未定义书签4.3 建设条件 错误!未定义书签4.4 项目建设优势条件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五章 建设方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5

2、.1 建设规模与内容 错. 误!未定义书签5.2 总体规划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5.3 建筑方案 错. 误!未定义书签5.4 结构方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5.5 给水工程 错误!未定义书签5.6 排水工程 错. 误!未定义书签5.7 电气设计 错. 误!未定义书签5.8 暖通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5.9 项目实施进度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六章 节能措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6.1 设计依据 错误!未定义书签6.2 节能措施 错. 误!未定义书签第七章 环境影响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7.1 环境影响分析 错. 误!未定义书签7.2 环境保护措施及治理效果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八章 消防与安全卫生 错误!未

3、定义书签8.1 消防 错. 误!未定义书签8.2 劳动安全 错. 误!未定义书签8.3 卫生防护 错. 误!未定义书签#第九章 组织机构与运作方式9.1 组织机构 9.2 组织管理 9.3 劳动定员 第十章 投资估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 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10.1编制依据错. 误!未定义书签10.2 投资估算错误!未定义书签10.3 资金筹措错. 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十一章 经济效益评价11.1 成本核算 .11.2 利润估算 11.3经济风险分析11.4财务评价结论 第十二章 结 论 错. 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4、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1 项目概况1.1 项目名称及项目单位1 项目名称:热带果酒生产能力技术改造2 项目单位:广东长乐烧酒业有限公司3 项目建设地址:广东省五华县岐岭镇太平山4 企业类型:有限在责任公司5 注册资本:人民币叁仟伍佰万元6 法定代表人:卓定华7 项目负责人: 曾钧 项目联系人: 刘景明8 联系电话: 0753-4803328 传 真: 0753-48027881.2 项目的起止日期项目从 2010年3月起到 2011年12月结束。2011年9月到 2011 年 12 月,主要进行量产设备的安装调试、量产前准备、人员招聘和 培训等工作。1.3 项

5、目内容及实施目标1.3.1 项目内容(1)扩建厂房建筑面积约 26200 平方米。(2)扩建储存仓库 4500 平方米。(3)为配合工艺改良而购置产品加工和检测试验所需的先进生产 设备 1 批。(4)建设与项目相关的给排水、 电气、通风空调、 压缩空气动力、 环保、消防等公用配套工程。1.3.2 项目实施目标(1)建设规模双班生产年新增长乐烧酒系列果酒 4000吨,按每瓶内装500g折 算,每年新增产量为 800 万瓶。(2)经济目标项目新增总投资 11200 万元,项目达产后每年可实现销售收入 24000 万元,利润总额 3351.99万元,项目投资财务内部收益率(所 得税前) 28.84%

6、,税后静态投资回收期 5.91 年(含改造期)。2 项目单位情况2.1 基本情况广东长乐烧酒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广东长乐烧 ”或“公司 ”)原 是五华县国有工业的骨干企业之一, 是广东省唯一获得 “全国 29 家名 优白酒厂”称号的企业。于 2000年4月 1日实行了产权制度的改革, 由广州瑞华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接管经营。工厂占地面积约 50000m2,现有建筑面积约15000m2,现有员工320人,其中技术人 员 40 人,管理人员 18 人。目前企业拥有国内先进水平的机械化酿酒生产线,年产饮料酒3000 吨。主要产品有白酒、黄酒、滋补酒 3 个系列。其中长乐烧酒 1979 年评为国家优

7、质酒, 1998 年又荣获中国首届食品博览会金奖; 客家老酒 1989 年度评为省优产品;滋补酒巴戟蛤蚧酒获省行业优秀 新产品奖,长乐醇等 5 项产品 2000 年获“中国知名白酒荣誉品牌 ”, 2001 年荣获“中国名优食品和国家质量达标食品 ”称号。 2 006 年,我 公司生产的 “长乐牌长乐烧米酒 ”被评定为 “广东省名牌产品 ”。 2007 年,“长乐牌 ”商标被认定为 “广东省著名商标 ”。2008年公司被授予广 东省米香型白酒生产基地 “龙头企业 ”称号。五华县 “长乐烧酒 ”是五华民间的传统产品,素有 “南粤佳酿 ”美 称,其酿造技术发轫于晋,成熟于明,纯青于今,因公元 107

8、1 年宋 朝时县名为长乐县而得名。 长乐浇酒用得天独厚的粤东名山玳瑁山穿 石而出之甘泉,融客家先民与今人的智慧,加之精湛酿技,使酒质具 有“蜜香幽雅、醇厚绵柔、舒适引口、回味怡畅、醉不上头 ”的独特风 格,闻名遐迩,向来在嘉应五属、 潮汕地区乃至南洋及港澳享有盛名。广东长乐烧转制以来,新公司致力扩大规模,争创品牌,拓展市场,使新机制引出深刻变化(1)是厂房厂貌焕然一新,生产规模不断扩大。转制以来投入800 多万元改造了原有两条生产线, 2000 年 11 月新建一条年产 180 吨老窖酒生产线投入运营。老窖酒储酒量比改制前增加三分之二。(2)是新产品、新品种不断投放市场,新开发了长乐烧酒,新包

9、 装长乐老窖, 还有品位较高的长乐玉液、 梅州市政府接待专用酒等新 产品,成为全国 “九运会 ”大都市接待专用酒之一,获得 “中国知名白 酒品牌”和“中国名优食品奖 ”。(3)是注意打好品牌战略,积极采取措施,严格按照质量标准组 织生产,不断提升长乐烧的质量水平。 2008 年 6 月通过了 ISO9002 的 08 版质量体系认证。 2002 年质量保证体系通过 ISO9001 换版国际 认证。(4)是生产发展,效益提高,职工情绪稳定,工作积极性高涨。 为进一步做大做强企业, 目前公司拟与梅州烟厂、 雁南飞茶场实 行强强联合,共同打造 “客家三宝 ”即:五叶神烟、英帅茶、长乐酒, 弘扬客家文

10、化,作为旅游名优特色产品,推向市场,向更高的目标迈 进。2.2 财务状况截止 2009年12月 31日,公司总资产 11522万元,总负债 2971 万元,资产负债率仅为 25.78%,资产负债率不高。公司资产结构和 资产质量优良,资产的安全性和可变现性较强,银行信用等级为 AA 级。 2009 年公司销售收入 8208.7万元,上缴税收 1631.17万元,实现 利润 824.6 万元。公司近 2009年主要资产经营情况详见 2009年度财 务报表。3 项目基本情况3.1 建设背景3.1.1 政策依据(1)本项目符合广东省与梅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 纲要的有关精神,坚持继承、创新、

11、提高、发展,进一步转变发展观 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增强发展动力,努力当好落实科 学发展观的排头兵,切实做到六个 “必须加快 ”。第一,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把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 放在首位,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着力发 展优质型、效益型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实 现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第二,必须加快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坚持自 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把科学技术真 正置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大力发展科技、教育,推动产学研结合 和科技成果转化, 提高原始创新能力、 集成创新能力

12、和引进消化吸收 再创新能力, 推进产品创新、 技术创新、 产业创新, 构建创新型广东。第三,必须加快推进经济国际化和体制创新。 实施经济国际化战 略,以全球的视野谋划广东省的发展, 着眼于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和促 进内外源型经济协调发展,大力提高 “引进来”的水平和 “走出去 ”的竞 争力,更好地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进一步加强粤港澳合 作、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以及与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合作, 不断提高国际 竞争力。加大改革攻坚力度,突出制度建设和体制创新,推进综合配 套改革,改革行政管理体制,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法治型政府、服务 型政府,形成一整套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第四

13、,必须加快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打破行政区划限制, 调整优化区域空间结构, 继续提高珠三角经济发 展水平,加快东西两翼和山区的发展,形成各具特色、功能互补、各 展优势的区域经济发展新格局。 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 推 进现代农业建设,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发展壮大县域经济,逐步 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第五,必须加快建设绿色广东。实施绿色广东战略,以促进经济 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为目标,发展循环再生的绿色经 济,构筑系统安全的绿色生态,建设优美高质的绿色环境,培育人与 自然和谐的绿色文明, 促进自然生态环境系统与经济社会发展系统良 性循环,提高可持续

14、发展能力。第六,必须加快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坚持依法治省,在加快经济 发展的同时,更加重视社会发展和进步,加快社会事业发展,加强社 会管理和社会利益协调, 关心和改善人民群众生活, 维护社会公平正 义,保持社会安定团结, 构建 “富裕、公平、活力、安康”的和谐广东。(2)符合促进工业产业升级的相关政策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推进产业聚集,填补 和增强产业链高端链节,提升产业层次,培育知名品牌,提高管理水 平,实现产业发展由粗放型增长方式向效益型、 节约型增长方式转变。(3)符合加快两翼和山区发展的政策 推动两翼、山区与珠三角的互动发展。实行差别化产业政策, 促进珠江三角洲、两翼、

15、山区的产业形成各有侧重的梯度合理分工。 积极推进珠三角产业向山区和两翼转移。加强产业转移中的环境保 护,限制高污染产业转移到两翼和山区。 建立健全区域重大基础设施、 环境保护、资源开发利用等重大事项的协调机制,实现两翼、山区与 珠三角利益共享和共赢。 继续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 革命老区建设的 扶持力度。加快东西两翼发展。 加大扶持力度, 支持两翼重大基础设施和重 大项目建设, 推动两翼经济进入快速增长期。 以建设公路网、铁路网、 海港等为重点, 完善东西两翼的交通基础设施。 强化工业在两翼发展 中的主导地位, 发挥两翼的临海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 重点发展临港 重化工业、特色产业和配套产业。通过建设一批重大项目,提高区域 工业经济的自我发展能力,使两翼成为广东省产业发展新的增长点。 加快建设现代渔港经济区。加快山区发展。 积极落实扶持山区发展的政策措施, 加强山区公 路、水利、农村电网和信息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山区产业发展要按照 适度发展、集中开发和严格保护环境的原则,发挥自身资源优势,大 力发展旅游等特色产业、 资源加工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 围绕全省主 导产业,积极与珠三角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