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doc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48970114 上传时间:2023-07-0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7.1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7.1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7.1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7.1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7.1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七章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第一、二节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学习重点1.概述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 2.评述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贡献和局限性。3.探讨生物进化观点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影响。 4.种群、物种、隔离、基因频率等概念。 5.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隔离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学习难点】 1.分析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局限性 2基因频率的概念。 3自然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的影响。 4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问题探究】一、 拉马克的进化学说拉马克:法国博物学家,第一个提出比较完整的进化学说1主要观点:(1)地球上的所有生物都不是 ,而是由更古老的生物进化而来的;(2)生物是由 到 逐渐进

2、化的;(3)生物各种适应性特征的形成都是由于 和 。 2拉马克进化学说的进步性:反对 和 二、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1. 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是: 、 、 、 2. 自然选择学说的内容是: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与变异、适者生存。(1)_是自然选择的基础。 (2)自然选择的手段是 。(3)自然选择的内因是 。 (4)自然选择的必然结果是_ _ _。解释:(1)过度繁殖:各种生物均有很强的繁殖能力,可产生大量后代,相对于环境承受能力(资源有限),该能力表现为“过度”。(2)生存斗争起因:因生物过度繁殖与有限生存条件之间的矛盾而引发。斗争方式:种内斗争、种间竞争及生物与无机环境(如干旱、寒冷

3、等)之间的斗争。斗争结果:大量死亡,少量生存。(3)遗传变异变异是不定向的,可分为有利变异和不利变异。遗传的作用:可使微小有利变异得以积累加强,从而形成生物新类型。(4)适者生存: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表现为与环境相适应,在生存斗争中取胜而保留下来(适者生存),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在生存斗争中被淘汰(不适者被淘汰)。3.自然选择学说的进步性:对 的原因提出了合理的解释;揭示了生命现象的统一性是由于所有的生物都有 。生物的 和 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它给予 和 以致命的打击。4自然选择学说的局限性:对于 的本质,不能做出科学的解释;对生物进化的解释局限于 ,因立足于群体水平;达尔文强调物种形成都是

4、结果,不能很好地解释 等现象。三、 达尔文以后进化理论的发展随着科学发展,关于遗传和变异的研究,从 水平发展到 水平,揭示了 的本质。对自然选择作用的研究也从以 为单位发展成以 为基本单位,这样形成了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四、 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1、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1)种群:生活在一定区域的_全部个体。例如:_。 (2)基因库:一个种群中_所含有的_。 (3)基因频率: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_的比率。 例如:假如在某一人群中,50的人是单眼皮(aa),30的人是杂合双眼皮(Aa),20%的人是纯合双眼皮(AA),则A和a的频率分别为:A_;a_。2突变和基因

5、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 (1)基因突变产生_,这就可能使种群的基因频率_。 (2)现代遗传学的研究表明,可遗传的变异来源于_、_和染色体变异,其中_和_统称为突变。 (3)基因突变产生的等位基因,通过_过程中的基因重组,可以形成多种多样的_,从而使种群出现大量的可遗传变异。由于突变和基因重组是_的、_的,因此它们只是提供了生物进化的原材料,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3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_,导致生物_不断进化。二、隔离与物种的形成1物种的慨念:能够在自然状态下_并且_的一群生物称为一个物种(简称“种”)。2隔离:隔离的概念:不同种群间的个体,在自然条件

6、下基因不能_的现象。 类型:生殖隔离:_物种之间一般是不能_的,即使交配成功,也不能产生_的现象。 地理隔离:_种生物由于_的障碍而分成不同的_,使得种群间不能发生基因交流的现象。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_的形成标志着新物种的形成。三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1共同进化:概念:_之间、_之间在_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就是共同进化。 结果:通过漫长的共同进化过程,地球上不仅出现了_,而且形成了_。2生物多样性:层次:_多样性、_多样性、_多样性。 原因:研究生物进化历程的主要依据:_。3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 有些学者认为:决定生物进化方向的是_,而非自然选择。有人提出物种形成并

7、不都是渐变的过程,而是_和_交替出现的过程。 知识点拨1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的相关计算 (1)基因频率:是指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率。 基因频率 = 不同的基因在基因库中所占的比例是不同的,影响基因频率的因素有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自然选择等。 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一定方向不断进化。 (2)基因型频率:是某种特定基因型的个体占群体内全部个体的比例。基因型频率 = (3)通过基因型频率计算基因频率(若在一种群中AA、Aa、aa所占的比例分别为x、y、z)则:在种群中一对等位基因的频率之和等于1,基因型频率之和也等于1;即:A+a=1,x + y + z =1 一个

8、等位基因的频率=该等位基因纯合子的频率+12杂合子的频率。即:A= x + y ; a= z + y (4) 运用哈代一温伯格平衡,由基因频率计算基因型频率 内容:在一个有性生殖的自然种群中,当等位基因只有一对(Aa)时,设p代表A基因的频率,q代表a基因的频率,则:(p+q)2 = p2 + 2pq + q2 = l。适用条件:在一个有性生殖的自然种群中,在符合以下5个条件的情况下,各等位基因的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在一代代的遗传中是稳定不变的,或者说是保持着基因平衡的。这5个条件是:种群大;种群中个体间的交配是随机的;没有突变的发生;没有新基因的加入;没有自然选择。 例1已知某种群中,AA的基因

9、型频率为30,aa的基因型频率为26,如果该群体的个体自交,则F1基因型AA的频率为 ( ) A20% B41C50D74 【答案】B例2据调查,某校高中学生中基因型的比例为XBXB(42.32)、XBXb(7.36)、XbXb (0.32%)、XBY(46)、XbY(4),则该地区XB和Xb的基因频率分别是 ( ) A60%、8 B80%、92C78、92 D92、8【答案】D 例3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一种遗传病,隐性纯合子(aa)的患者不到成年就会死亡,可见这种突变基因在自然选择的压力下容易被淘汰。但是在非洲流行恶性疟疾(一种死亡率很高的疾病)的地区,带有这一突变基因的人(Aa)很多,频率也

10、很稳定。对此现象的合理解释是 ( ) A杂合子不易感染疟疾,显性纯合子易感染疟疾 B杂合子易感染疟疾,显性纯合子不易感染疟疾 C杂合子不易感染疟疾,显性纯合子也不易感染疟疾 D杂合子易感染疟疾,显性纯合子也易感染疟疾 【答案】A 例4有关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物种的形成都需要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 B突变、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C自然选择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 D物种形成的标志是产生了生殖隔离 【答案】A 例516世纪末,张谦德在朱砂鱼谱中总结金鱼选种的经验时说:“蓄类贵广,而选择贵精,须每年夏间市取数千头,分数缸饲养,逐日去其不佳者,百存一二,并作两三缸蓄之,加意培养,自然奇品悉具。”其中“逐日去其不佳者”和“分数缸饲养”的作用分别是( ) A自然选择,地理隔离 B人工选择,地理隔离 C自然选择,生殖隔离 D人工选择,生殖隔离【答案】B例6下列哪项不是生物共同进化的实例( )A某种兰花有专门为它传粉的蛾 B猎豹捕食斑马C光合作用生物出现后,为好氧生物的出现创造了条件D草原上狼的灭绝造成鹿的数量激增【答案】D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