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作业12 俄国农奴制改革.doc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48960534 上传时间:2024-01-2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8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时作业12 俄国农奴制改革.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课时作业12 俄国农奴制改革.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课时作业12 俄国农奴制改革.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课时作业12 俄国农奴制改革.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课时作业12 俄国农奴制改革.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课时作业12 俄国农奴制改革.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时作业12 俄国农奴制改革.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时作业12俄国农奴制改革一、选择题1对克里木战争性质的表述,最确切的一项是()A是一场争霸战争B是一场争夺殖民地的战争C英法对俄作战,带有某些正义性质D对交战的双方来讲既是争霸战争,又是正义的侵略战争解析:本题以考查史实为主,兼有理解目标的考查。克里木战争实际上是俄国与英、法瓜分和争夺奥斯曼土耳其帝国领土的斗争,因此B项正确。答案:B2克里木战争中双方各自的目的是()公开野蛮掠夺直接兼并领土进行商品倾销 进行资本输出A BC D解析:克里木战争双方是俄与英法,俄国作为封建国家,扩张的主要目的是兼并领土;英法作为资本主义国家,扩张的主要目的是倾销商品;此时还没有进入大规模资本输出的阶段。答案:

2、B319世纪中期,俄国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工业的发展,主要表现为()导致国内市场狭小 导致自由劳动力缺乏缺少工业投资 农民强烈反对A BC D解析:“农民强烈反对”不是阻碍俄国工业发展的表现,符合题干之意。答案:A4亚历山大二世在结束克里木战争后坦言:“现存的农奴制不可能一成不变。自上而下地废除农奴制比坐等它被自下而上的废除要好得多。”他为“自上而下地废除农奴制”所做的准备包括()借助舆论力量化解来自封建主的改革阻力成立农民事务秘密委员会负责农奴制改革组织讨论改革草案并拟订改革法令于19世纪60年代颁布法令让农民付赎金获得土地和自由A BC 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亚历山大二世酝酿改革的活动。是改

3、革的内容,应排除,解题的关键在于审题要仔细。答案:B5农奴制改革后()A农奴摆脱了地主和村社的奴役B激进知识分子对改革感到满意C农奴背负了沉重的债务D俄国国内政治稳定、经济迅速发展解析:农奴制改革后,农奴受村社的束缚,故A项错;激进知识分子对改革感到失望和不满,故B项错;因改革没有满足农民要求,农民暴动频繁,故D错误,只有C项是正确的。答案:C6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最大成果是()A农奴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B彻底根除了封建生产关系C农奴用赎买方式得到土地D基本上废除了封建生产关系解析:生产关系即社会经济制度,1861年改革既有富国强兵的目的,又有维护专制统治的目的,但客观上使俄国走上资本主义

4、道路,实现了社会性质的转变,这是根本性成果。A、C两项是D项的具体表现,B项太绝对。答案:D7亚历山大二世改革是俄国向现代化迈进的重要步骤。在这一改革中()亚历山大二世签署了“解放”法令,宣布废除农奴制司法改革随着司法章程的推行,法律得到普及地方自治区改革后,城市资产阶级代表在地方自治机关中占据主导地位改革得到全国上下的一致欢迎和认可A BC 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结合“现代化”的含义及俄国1861年改革的内容理解。答案:C8俄国1861年改革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这是因为()农民在农业生产之余可以自由地从事家庭手工业个体小农经济的地位不稳定,容易破产法律的自由身份使

5、农民比较容易迁移和流动政府允许购买整个村庄的农民进入工厂做工A BC 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理解问题的能力。由俄国1861年改革“解放”法令的内容可判断正确。答案:D9斯托雷平土地改革的根本目的是()A缓和阶级矛盾B维护贵族地主的利益C清除农奴制的残余D促进农村近代化的进程解析:斯托雷平土地改革是地主阶级实行的封建性质的改革,其阶级属性决定了其根本目的是维护贵族地主的利益。答案:B10“流血星期日”事件发生在()A1904年 B1905年C1906年 D1907年解析:本题考查对历史事件的识记和再现,依据教材可知是B项。答案:B11“流血星期日”事件的影响包括()引发各地城市的罢工、罢课引发

6、军队的骚动沙皇政府的统治受到冲击A BC D解析:本题考查对历史事件影响的分析能力,依据教材叙述可知“流血星期日”事件从工人开始,影响到各地城市的工人罢工、学生罢课及军队骚动,使沙皇的统治受到严重冲击。答案:D1220世纪初,沙皇俄国陷入内外交困的表现是()日俄战争的失败“流血星期日”事件引发城市罢工、罢课和军队骚动农民暴动遍及全国A BC D解析:本题考查对历史问题的综合分析能力,依据教材可概括得出20世纪初的沙皇俄国陷入内外交困的境地,题中都是表现。答案:A13沙皇俄国在克里木战争和日俄战争中战败的共同原因是()A社会制度落后B在战争过程中孤立无援C统治腐败,国内阶级矛盾尖锐D国内爆发了无

7、产阶级革命运动解析:本题考查两次战争失败的共同原因。A项符合克里木战争失败的原因,但不符合日俄战争。B、D两项可以首先排除。C项符合两次战争失败的共同原因。答案:C14据统计,19061916年,沙俄的煤产量增长121%,棉花加工量增长62%,出口总额增长112%,国民总收入增长78.8%。这种现象出现的重要原因是()A农奴制改革的推动B日俄战争的刺激C工人自治政府“苏维埃”政策的影响D斯托雷平土地改革的促进解析:材料的核心意思是经济的大发展。注意时间范围恰好是斯托雷平土地改革期间。答案:D15下列对斯托雷平土地改革的表述,错误的是()A土地改革促成了沙俄经济的大发展B土地改革中严重损害了贫苦

8、农民的利益C改革导致社会矛盾愈发激烈D改革阻止了革命的爆发解析:改革使社会贫富差距更大,社会矛盾更加尖锐,广大农民对沙皇政府失去信任,革命不可避免。答案:D二、非选择题1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说:“我不愿农民过得优厚,但我要防止俄国暴动。我认为,我们把农民同土地割裂会点燃俄国。假使要我签字连同土地一起解放农奴,我宁肯把手指砍掉。”苏联史材料二对自己全部土地仍保持所有权的地主,在农民向他履行规定的义务的条件下,让农民长期使用他们所居住的房屋使用份地的农民必须因此向地主履行法令中所规定的义务。在这种过渡状态下的农民称为暂时义务农。材料三农民这样获得一定数量的私产后,因为赎买了土地,

9、他们就摆脱了对地主的义务,而成为拥有完全自由的农民。俄国1861年改革法令材料四农民未能正确理解陛下所赋予他们的权利,他们还有希望获得绝对的自由,并完全占有贵族的土地。只有采取强制和严厉手段,才能使农民相信地主的要求是合法的。1862年沙皇政府第三厅报告请回答:(1)材料一中,亚历山大二世心理上的矛盾是什么?他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矛盾心理?(2)依据材料二、三,指出这两种农民在权利方面的区别。(3)材料三中对农奴法律地位变化的结论是否符合实际,为什么?(4)依据材料四,说明1861年改革的目的。答案:(1)给农民土地,但不彻底解放农民;既要防止农民暴动,又要维护农奴主的统治。这是由亚历山大二世的阶

10、级属性和被迫进行改革而决定的。(2)暂时义务农只有使用房屋和一定数量的土地的权利,还受地主控制。完全自由的农民则完全摆脱了地主的控制,且拥有私产。(3)不符合实际。这部分农民受制于控制社区管理的地主,农民对地主的依附关系仍存在。(4)维护封建地主的利益和统治,防止农民起义。17阅读下列材料:农奴制改革后,一批代表农民利益的平民知识分子,走上了民主革命的道路。他们自称是人民的“精粹”,所以被称为“民粹派”,他们的活动遭到了沙皇政府的镇压。之后,一部分人主张通过恐怖手段推翻沙皇专制制度,展开了对沙皇的暗杀行动。1880年前后的两年多时间里,亚历山大二世遭到了多次暗杀。1881年3月13日,亚历山大

11、二世在圣彼得堡街头被民粹派投掷的炸弹炸死。请回答:(1)上述材料反应的主要历史信息是什么?(2)亚历山大二世企图以自上而下的改革阻止自下而上的革命,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看法。答案:(1)农奴制改革后,俄国人民与沙皇专制统治的矛盾更加尖锐。(2)由于改革不彻底,保留了大量封建农奴制残余,不能缓解俄国社会矛盾,所以改革不能阻止革命,革命在所难免。(本题解答注意把材料信息与具体历史背景相结合,得出结论。)18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国别俄国英国美国德意志法国意大利收入金额71323450175150183材料二落后的俄国败给先进的英、法当时英、法的大部分军队都已使用新式步枪有线膛枪,俄国95%的士兵仍然

12、使用射程只有300步的拿破仑时代的旧式火枪滑膛燧发枪。英、法和土耳其共有作战用的蒸汽舰281艘,俄国黑海舰队多数为帆船,蒸汽舰只有24艘。英、法向前线运送物资,在海上使用的是蒸汽机驱动的轮船,俄国使用的是牛车和木制的帆船。俄国的铁路还未修到南部,俄国军队在国内调动的时间比英、法军队从本国调往战场所需的时间还要长。这场战争充分暴露了农奴制俄国的落后和腐朽。材料三克里木战争中的巴拉克拉瓦之战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的主要问题是什么?(2)材料一反映的问题在材料二中有哪些具体表现?(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重大历史事件?结果如何?结合材料一、二分析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答案:(1)俄国社会经济落后,工业发展落后。(2)军事装备落后;交通运输落后;蒸汽动力少。(3)克里木战争。俄国战败。俄国的落后。(归纳材料,充分提取有效信息,注意结合所学知识作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