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公转》课例研修石家庄市第二外国语学校 纪箭超【课前研修】地球的公转及其产生的现象是初中地理的一个难点而教材内容较少,只有几段文字和地球公转示意图,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因此我们地理学科备课组通过讨论决定,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和现有的知识基础,1. 有意识地对教学中的一些难点问题进行了简化处理,回避了一些难懂的概念,如黄赤交角,正午太阳高度角等2. 教师尽量运用直观的教具演示、学生全员参与课堂活动,模拟演示地球公转等,引导学生通过动手参与实验,仔细观察,发现问题3. 结合现代化的视频和动画素材,让学生充分明白昼夜长短变化的动态特点以及借助影子了解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4. 地理课堂实验结合生活实际现象,实验让学生印象深刻,生活现象能让学生课后牢记 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发现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虽然通过实验可以获得正确结论,但是学生小组在活动时较乱,不知道如何放置及演示于是备课组又决定通过“举一下,看一下,放一下”的方法引导学生正确放置;然后通过具体的实验步骤和实验图片指导学生正确演示,这样在授课过程中就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课堂实录】师:首先我们先一起来欣赏四首古诗: (春)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夏)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秋)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冬)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是不是很美啊?这四首诗蕴含了哪些地理知识呢?生: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师:其实四季不仅有冷暖变化,而且还有昼夜长短的变化大家在生活中是不是还有这样的体验,冬天6点多上学天还很黑,而夏天6点时天就已经很亮了这种现象就是我们说的夏季白天长,冬季半天短师:其实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类似的例子,比如说影子的变化,极昼极夜的产生等,这些都和我们本节课的内容有关,即地球的公转下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13页,同时参考我们下发的导学案,一起进入今天的学习师:本节课主要有三部分内容,第一观察公转的基本特点;第二演示太阳直射光线的移动;第三理解公转的地理现象师:首先进入第一板块:我会观察 我们先来观察公转的基本动画(2圈后),地球公转就是地球按照一定的轨道围绕太阳的转动公转过程看似很简单,有哪位同学可以上台演示一下么?以我手中的地球仪作为太阳,你们手中的地球仪作为地球生演示1师:整体比较好,某些细节需要完善,哪位同学能纠正一下生1:需要自转生2:地球自西向东自转生3:地轴一直保持一个方向倾斜师:这点观察的很仔细,地轴一直向我们的右手边倾斜,也就是我们地球仪中的右手定则我这样拿地球仪对么?(生:不对)好,大家一起举起来,是不是应该这样正确拿放。
师:我们在演示地球公转时会有忽高忽低的变化,那这么解决呢?生:可以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师:通过刚才的演示和预习,大家独立完成导学案第一题2分钟)生1:公转的绕转中心是太阳生2:方向是自西向东生3:周期是一年(或365天)生4:地轴是倾斜的,而且它的空间指向保持不变师:这四个同学看来是真正掌握了,你们做对了么?为了更清楚的理解公转特点,下面我们进入第二板块:一起做一个实验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介绍下我们的教具新朋友①由于条件有限,我们假设中心的乒乓球是太阳,实际上太阳比地球体积大一百多万倍②春分、夏至、秋分、冬至代表我国24个节气中的四个节气,即二分二至节气四条黄色光线代表此时的四条直射光线③外圈代表地球的公转轨道,黑色箭头代表公转方向实验目的:比较分析二分二至时太阳直射情况的差异实验步骤:1.正确放置教学用具,位置如图2. 地球仪依次停在二分二至位置3. 观察此时太阳直射纬线4. 温馨提示:此处只演示公转过程,不演示自转下面小组内共同观察,观察规律,完成我们导学案第二题,时间4分钟生:各小组使用地球公转中太阳光线辅助图板演示地球公转,并且注意观察或记录;老师对学生的成果方面及时给予肯定性的评价,在交流中及时有效地给予点拨。
4分钟)生:小组的同学上台展示成果并且对实验过程进行演示生:通过实验,我可以观察到太阳光直射点在一年中的变化规律如下生1:在A点时太阳光线直射 赤道 (0°) ,此时是 3月21日 前后,节气为北半球的 春分 生2:在B点时太阳光线直射 北回归线(23.5°N) ,此时是 6月22日 前后,节气为北半球的 夏至 生3:在C点时太阳光线直射 赤道 (0°) ,此时是 9月23日 前后,节气为北半球的 秋分 生4:在D点时太阳光线直射 南回归线(23.5°S) ,此时是 12月22日 前后,节气为北半球的 冬至 师:我觉得大家这节课大家观察的特别仔细,收获也一定很大了解了四个节气点太阳直射光线,其他时间太阳直射点在哪里呢?有观察出来的么生:演示在整个公转过程中太阳直射光线的移动(给掌声)师:通过刚才的结论我们可以发现:太阳在春秋分直射赤道,夏至日直射北回归线,冬至日直射南回归线实际上直射光线的变化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并不是今天直射赤道,3个月后就蹦到赤道上了它会年复一年,周而复始的动态变化到了南回归线接下来会怎么样呢(生:向赤道运动)师:对,这两条纬线就是太阳光线能够直射的最北和最南纬线,到了这里会向回运动,所以23.5°也就被称为了回归线。
师:我们回到实验的起点,为什么太阳直射点会移动呢?生:地轴倾斜师:如果地轴不倾斜呢?(竖立地球仪,演示叫不倾斜,留白15秒思考时间)生:赤道会一直很热,夏季;两极很冷,冬季;我们这里不冷不热,春秋季节师:实际上我们这里一年有四季的变化,为什么太阳直射点运动就会产生四季呢下面一起进入第三板块:我能理解公转的现象 1.昼夜长短的变化我们一起观看一段视频(时长2分30秒,中间重难点处及时停顿讲解) 在地球光照图中,阴影表示黑夜,非阴影表示白天生1:在春秋分日,此时全球昼夜平分生2:夏至日时太阳光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长夜短,此时北极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南极地区出现极夜现象生3:冬至日时太阳光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昼短夜长,此时北极地区出现极夜现象,南极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师:在今天10月18日前后,地球应该公转在什么位置呢?生:在秋分和冬至之前,而且靠近秋分日师: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一样,昼夜长短的变化也是一个递变的过程,它是随着公转的过程在一直变化 而且白天越长,太阳光照射时间越长,获得的太阳光热也就多,这就是为什么夏季长的原因2.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师:(引入一段动画),注意观察太阳高度与影长的变化生:正午12点时影子最短,太阳升得最高;此时一天中获得太阳光热最多。
师:借助手电筒观察不同角度照射面积的变化生:阳光直射时太阳高度角大,影子短,此时阳光照射的面积小,单位面积获得的太阳光热多师:其实在一年中也有这样的变化夏至日时正午太阳高度角大,冬至日时正午太阳高度角小而且正午太阳高度大,单位面积获得的太阳光热多,于是产生了夏季3. 四季的产生师:一年中白昼时间长,正午太阳高度高,获得的太阳光热多学生仿句) 生1:一年中白昼时间短,正午太阳高度高,获得的太阳光热少生2:一年中白昼时间不长不短,正午太阳高度不高不低,获得的太阳光热不多不少师:归纳总结(板书)地球公转的地理现象太阳直射点移动地球公转(倾斜)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变化同一地点得到太阳光热不同正午太阳高低的变化趣味活动1:师:为什么美国的圣诞老人穿棉衣,而澳大利亚的圣诞老人穿背心?生:南北半球季节相反趣味活动2:沙漠寻宝师:在一年中白天最短的那天到来的时候, 当这一天中太阳升得最高的时刻,胡夫金字塔的影子顶端埋藏了你永远也无法想象的巨大宝藏生:冬至日前后中午12点师:同学们就帮助杰克船长挖到了宝藏,(什么宝藏呢?)就是我们本节课大家学习到的珍贵的地理知识!【课后研修】备课组观课记录:地球公转的运动特点以及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对七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抽象,理解起来相对困难。
本节课授课教师能够利用简单的地理教具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在试验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解决了实际的授课难点问题在整节课中,教师起到指导,点拨的作用,及时发现并纠正学生实验中的不当操作,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的结论,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合作能力学生在轻松的实验操作中,突破了教学难点实验法对于突破教学难点有很好的效果,同时也反映了授课教师较高的专业素养和驾驭课堂的能力选手课后反思:初步拿到这节课后感觉很难,既是对学生也是对老师在备课过程中发现生活现象可以让学生有印象,但是更主要的是实验才能让学生理解和突破,于是在制作教具过程中自己反复实践、一次又一次修改教具,不断想办法解决教具制作中的不足在这个过程中也培养了自己的创造思维,对自己的成长有利在制作教具的过程中,部分学生也参与其中,在与学生交流时,自己又碰撞出新的灵感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是地理课程核心素养中最强调的理念之一,它表明义务教育阶段中的地理课程将从纯粹的“科学世界”重新回到学生的“生活世界”动手实验和课件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学生的思维想象,进而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概念所以自己在演示过程中组织学生观察,在演示、观察、思考、提问、争辩、归纳过程中达成教学目标。
通过补充一些照片、资料、故事等,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地球公转的欲望,从而使地理课堂充满生机由于时间和自己能力有限,道具制作可能会更加坚固和美观,正午太阳高度角也会有更好的方法来讲解,希望在以后的课堂中能够精益求精,伏下身来,向学生学习,倾听学生的思想,真正做学生的良师益友第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