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中地理 3.2城乡规划的主要原则和基本方法教案 湘教版选修4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48924291 上传时间:2022-12-2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89.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高中地理 3.2城乡规划的主要原则和基本方法教案 湘教版选修4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22年高中地理 3.2城乡规划的主要原则和基本方法教案 湘教版选修4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22年高中地理 3.2城乡规划的主要原则和基本方法教案 湘教版选修4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22年高中地理 3.2城乡规划的主要原则和基本方法教案 湘教版选修4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22年高中地理 3.2城乡规划的主要原则和基本方法教案 湘教版选修4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高中地理 3.2城乡规划的主要原则和基本方法教案 湘教版选修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高中地理 3.2城乡规划的主要原则和基本方法教案 湘教版选修4(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2年高中地理 3.2城乡规划的主要原则和基本方法教案 湘教版选修4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土地分类体系和主要用地类型。2理解城乡土地利用的含义、内容及城市用地与城市发展之间的关系。 3理解城乡规划中的功能分区的含义。 4掌握城乡规划中功能分区和项目选址的主要原则和基本方法。 5通过本节的学习,进一步培养读图、析图能力,提高阅读思维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创新实践能力。(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收集熟悉的城市和身边城市的地图和有关资料,分析其用地结构和功能分区特点等过程,概括城市土地利用的类型,理解城市功能分区的含义和主要类型,初步学会观察某一城市土地利用图的方法。2通过分析某一城市土地

2、利用和功能分区特点,理解城乡土地利用与城市功能分区的关系,学会运用在城乡规划中进行功能分区的基本原则,分析和评价所熟悉的城市(最好是身边城市)功能分区的优劣,并能够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3收集学校附近某一建设项目的选址方案,分析思考这一项目的特点和要求、选址的依据和条件,从而理解城乡规划中项目选址的基本原则和内涵,学会运用基本原则对项目选址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并能以图文形式予以表达、交流与反思,由此锻炼学生运用地理术语的表达能力和将知识运用于实践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家乡城乡规划内容的关注和研究,使学生在学会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形成正确的生态观和资源观,增强爱祖

3、国、爱家乡的情感。 2通过对城市用地对外扩展和内部用地更新的探究,形成科学的城乡发展观,树立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城乡可持续发展思想。 3通过城市功能分区及其基本原则的探索与研究,使学生受到以人为本、天人合一的人地协调观的教育。 4通过城乡规划中项目选址基本原则的学习,体会地理知识的有用性和价值所在,提升地理素养。教学重点1. 城乡土地利用的分类2. 城乡规划中功能分区的原则3. 城乡规划中项目选址的原则。教学难点1. 城乡规划中功能分区的原则2. 城乡规划中项目选址的原则与具体操作教学媒体与教具 城乡土地利用、功能分区和项目选址的图像、视频资料以及大量的乡土资料,包括地图、图片、文字等课时安排2

4、课时讲授过程 第一课时【新课导入】城乡规划是保证城市与乡村土地合理利用和各种建设协调进行的前提条件。如何进行城乡规划?城乡规划应遵循什么主要原则?【板书】第二节 城乡规划的主要原则和基本方法一、城乡规划中的土地利用【投影】投影主要城乡土地利用类型图片【阅读】阅读课本57页材料“我国土地利用分类体系”,通过阅读了解到:我国国土资源部制定了城乡统一的土地分类体系,该土地分类体系采用的是三级分类体系,其中一级类3个,二级类15个,三级类71个。【自主学习】阅读课本58页教材内容,分组讨论与深入思考城乡土地利用的含义、实质、类型。【学生回答,教师归纳】(1)城乡土地利用的含义:城市在发展过程中,依据土

5、地的自然属性和经济属性对其进行改造、利用和保护的全过程。“利用”不仅仅指利用过程,而且还包括改造过程和保护过程,是土地利用方式、土地利用程度和土地利用效果的总和。(2)土地利用的实质:将土地自然生态系统转变为人工生态系统的过程,是自然、经济、社会诸要素综合作用的过程。(3)城乡土地利用的类型从地域分类的角度,城乡土地利用可分为城市土地利用、乡村土地利用和城乡结合部土地利用三种;从城市功能角度,又可将城市土地利用分为居住用地、工作用地、游憩用地和交通用地等类型。【阅读思考】阅读分析教材提供的阅读材料“北京城市用地的扩展”、“北京城市用地的扩展示意”图,分析思考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城乡的土地利用发

6、生了怎样的变化,这种变化有无规律可寻?【点拨】通过阅读与观察上述图文资料,明确北京城市用地的对外扩张主要表现为三种形式:向外蔓延、轴向扩展和郊区城市化。在这三种形式中,都共同包含着土地利用方式、土地利用程度和土地利用效果的变化、城市用地的对外扩张和城市内部的用地更新、城乡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这些就是城乡土地利用的变化规律。【探究活动】B市某区距市中心区201千米。近十多年来,该区社会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城区规模也逐步扩大。图3-10分别反映了l988年、l995年和xx年三个不同时期该区土地利用的变化情况。据图分析该区土地利用变化的特点。说一说,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点拨】从三幅图的变化可以

7、看出:从1988年、l995年到xx年,该区的城市建成区面积不断扩大,林地和农田面积不断缩小。其特点是:城市土地利用向城乡结合部和乡村蔓延。城市内部用地方式在不断更新,土地利用结构不断变化。造成这一变化的原因是该区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不断扩大。【承转】城市社会经济活动的发展,促使同类活动在城市空间上的集聚,表现为连片分布的城市功能地域,这样,就形成了主导功能突出的城市功能分区。 第二课时 【板书】二、城乡规划中的功能分区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5960页的有关内容,观察某城市地图(课前已有准备)和教材图311,设问: (1)什么叫城市功能分区,城市功能分区主要分几

8、类?(2)从土地利用角度划分,城市用地可分哪些类型? (3)城市土地利用、城市功能分区和城市的发展之间有什么关系?【学生回答,教师总结】(1) 城市功能分区:城市社会经济活动的发展,促使同类活动在城市空间上的集聚,表现为连片分布的以某一功能为主导的地域,这样的一个地域就是一个城市功能区,也叫城市功能分区。城市中的功能分区有多种类型,主要有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文教区、行政区等。其中,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是城市地域的基本组成部分,而文教区、行政区等在中小城市中则不明显。(2)从土地利用的角度划分,城市用地可分为商业用地、居住用地、工业用地、交通运输用地、市政用地、绿地等。(3)商业用地、居住

9、用地、工业用地、交通运输用地、市政用地、绿地等各种城市用地在使用功能上产生明显的地域差异,并表现出相同使用功能的用地在空间上相对集聚的状况,促使城市用地产生地域功能分化,结果导致了城市功能分区。所以城市土地利用的地域差异和相对聚集是城市功能分区形成的原因,城市土地利用是城市功能分区的基础。借助于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环境、信息、文化等因素的密切联系,各个功能区组合成城市并促进城市的发展。【思考活动】根据图312,指出桂林市的功能区有哪些,其布局结构如何?【点拨】在图312中我们可以看到,桂林市的功能区主要有商务商业区、工业区、住宅区、文化旅游区、自然风景旅游区、文教区、行政区等。其布局结构表

10、现为: 以新中心城区为中心,形成同心地带结构。新中心城区以商业、行政、居住、文教用地混杂而构成,由新中心城区向外依次是商务商业中心、高新技术产业区、工业区、历史文化和自然风景旅游区等。 四大绿化功能区环绕城市,由外向内楔入中心城区附近。 高新技术产业区和科研基地位于远离城市中心的环境优美的绿化功能区附近,工业区布置在远离城市中心的郊区。 城市发展重点西移。【思考】如何进行城市功能分区?应遵循哪些原则?有什么理论依据?【点拨】进行功能分区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与依据 基本原则 理论依据城市功能分区应使各类用地有合理的规模配置在土地利用过程中,应根据土地的自然和经济属性,达到最佳的土地利用程度和土地利用

11、效果,聚集效应与规模效应相协调。各功能区的配套设施应分级设置,充分考虑人们使用的便利性、资源利用的有效性来均衡布局根据土地具有自然属性和经济属性,对土地资源加以充分合理利用,以人为本的城市发展观和中心地理论。各功能区之间既要保持便利联系,又要避免相互干扰城市各个功能区之间分工明确,联系密切,共同构成城市的有机整体。功能区的空间组合还应考虑城市景观与形象的需要每一个城市都有个性特点,如民族文化特点、地域风俗特点、历史传统特点和地理景观特点等,这些特点都是城市现代化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以个性化表现现代化,努力营造富有特色的现代城市风貌。【实践活动】找一幅学校所在城镇或学校附近城镇的地图,分析评价该

12、城镇的功能分区。【案例分析】读图313,该市冬季吹东北风,夏季吹东南风,请从城市建设的合理角度考虑,自来水厂、化工厂、疗养院、城市商业中心等应布局在哪里?其理由是什么?图3-l3某市平面略图(学生讨论后回答)略【师生共同总结】在处建自来水厂。处位于河流的上游,水质较好,不易受到污染。在处建化工厂,此处位于城市河流的下游,远离市区,可以减少水污染对城市的危害。处建疗养院比较合适。处青山绿水、空气清新、环境优美,而且远离交通线路,噪声污染比较小。处建商业中心比较合理。处位于市中心,交通干线的交会处,交通便利,人流密集。【板书】三、城乡规划中的项目选址【讨论】阅读课本6162页教材内容,思考并讨论以

13、下问题:(1)城市规划中某一项目的选址需要考虑哪些因素?(2)从微观的角度看,自然因素是怎样影响项目选址的? (3)城市规划中项目选址应遵循哪些原则?【点拨】(1)影响城乡规划中的项目选址的因素很多,主要有自然、社会、经济、文化、环境等方面的因素。(2)自然因素对项目选址的影响表现在:土地的面积和形状直接影响开发项目的规模和空间布局;地势起伏过大、坡度过大的开发基地,其开发成本会明显提高;开发基地的岩层性质、地质构造类型、地基承载力大小等,直接影响项目施工难易程度及建设成本;水文、气象等条件直接或间接影响项目的规划设计,影响项目的开发建设成本;项目周围的特殊自然环境也会对开发项目产生影响。 (

14、3)城乡规划中的项目选址的一般原则是:综合考虑自然、社会、经济、文化、环境等多方面的因素;深入考虑项目的社会经济环境;从项目的特点出发,根据具体的要求因地制宜地选址。【小结】(1)在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社会经济因素越来越超过自然因素成为项目选址的决定性因素。(2)从微观的角度来看,自然因素对项目选址的影响仍然较大,直接决定着开发项目的规模、空间布局、项目施工的难易程度和建设成本。(3)项目具体选址时,常根据项目特点,制定多种选址方案,通过对各个方案的综合分析和比较,确定最合理的项目选址。【板书设计】 第二节 城乡规划的主要原则和基本方法 第一课时一、城乡规划中的土地利用1城乡用地分类我国土地分类体系三级分类体系2城乡土地利用(1)城乡土地利用的含义(2)城乡土地利用的分类(3)城乡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 第二课时二、城乡规划中的功能分区1功能分区的概念和类型2功能分区与土地利用的关系3城乡规划中功能分区的原则三、城乡规划中的项目选址1城乡规划中项目选址的含义2城乡规划中项目选址的原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