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仡佬族生态博物馆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48923300 上传时间:2022-10-19 格式:DOC 页数:33 大小:29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仡佬族生态博物馆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中国仡佬族生态博物馆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中国仡佬族生态博物馆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中国仡佬族生态博物馆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中国仡佬族生态博物馆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仡佬族生态博物馆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仡佬族生态博物馆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修改目 录第一章 总 论11.1项目概况11.2报告编制依据和研究范围21.3主要技术经济指标3第二章 项目建设背景与必要性42.1项目建设背景42.2项目建设必要性6第三章 市场分析与预测83.1市场分析83.2市场预测9第四章 项目选址及建设条件104.1项目选址104.2建设条件10第五章 建设内容及规模145.1建设内容145.2建设规模15第六章 工艺技术方案166.1工艺流程166.2设备选型17第七章 工程建设方案197.1总图运输197.2建筑工程197.3结构工程207.4给排水工程217.5电气工程22第八章 节能与环保258.1节能措施258.2环保措施

2、28第九章 项目工程管理与劳动保护319.1工程管理319.2劳动保护32第十章 项目实施进度安排3410.1项目前期阶段3410.2项目准备阶段3410.3项目实施阶段34第十一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3511.1投资估算3511.2资金筹措36第十二章 招投标方案3812.1编制依据3812.2招标范围3812.3招标组织形式3912.4招标方式3912.5招标信息发布39第十三章 经济效益分析4013.1分析说明4013.2经济费用、效益分析4013.3财务指标分析4113.4评价结论41第十四章 社会效益分析4214.1项目对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影响4214.2项目对当地相关产业发展

3、的影响4214.3项目对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影响42第十五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4315.1研究结论4315.2建议43第一章 总论一、项目背景(一)项目名称:中国仡佬族生态博物馆建设项目(二)项目建设单位及概况:项目建设单位: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文体广播电视局;1996年,原务川自治县文化局与务川自治县广播电视局合并为“务川自治县文化广播电视局”; 务川自治县文体广播电视局(新闻出版(版权)局)内设机构:局办公室、台(电视台)办公室、广播电视股、文化体育股、宣传法规股、稽查队、总编室、采通部、技术部、播出部;现有干部职工44人,其中:局机关21人,电视台23人,平均年龄为36岁。行政编制11人(局

4、长1人,体育中心主任1人,副局长2人,副主任科员3人,科员3人,工勤1人),其余均为事业编制(其中电视台副台长1人)。具有职称的16人,占43。(三)项目法人代表及简历:项目法人代表:李举富李举富,男,1965年8月出生,1987年毕业于贵州省广播电视学校,党校本科文化,1994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7年7月分配到县广播电视局工作,先后任技术员、局办公室主任、县有线广播电视台台长、台党支部书记;1996年11月至1998年11月挂任砚山镇党委副书记,分管文教卫生、计划生育、蚕桑生产,挂包毛田管理区;1998年11月至2001年12月任泥高乡党委副书记,分管党建、办公室、畜牧业发展、挂包青

5、坪管理区等;2001年12月至2004年3月任县委组织部副部长,2004年3月至2006年10月,任县委正科级组织员、组织部副部长,分管基层组织建设、远程教育、干部教育培训等工作。2006年10月以来,任县文体广播电视局党组书记、局长,主持全面工作。(四)项目申请报告编制单位:遵义市建筑设计院二、申请报告编制依据1、贵州省2004版工程定额;2、务川县文广局“中国仡佬族生态博物馆项目可行性研究”及有关工作的委托书3、项目规划布置总平面图4、项目建设选址意见书5、项目开发建设环境申报登记表 6、务川自治县发展规划7、中央关于拉动内需、保增长、促结构的投资要求三、申请报告研究的主要内容1、建设场地

6、情况,土地资源利用分析、建设条件的研究。2、新建建筑规模及修缮项目的研究和确定。3、总体规划和分期实施的建设方案。4、项目所需的能源分析和节能措施。5、项目的环境影响分析(环境影响评价由具有评价资质的单位承担)。6、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7、项目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评价四、项目研究的结论1、建设内容:以动态保护仡佬族物质和非物质文化为主要建设内容,主要包括:维护与修缮龙潭村古建筑及传统建筑83处;修缮寨墙3000米及改善村寨环境10000平方米;建立仡佬村寨文化表演中心及展馆,建设面积5000平方米;建立仡佬文化传承队伍2支(50人)、定期开展仡佬文化培训;改造用电线路143户,铺设生活及消防用水管

7、道3千米;治理龙潭湖5000平方米;修建停车场3000平方米及公共厕所、污水处理站等。2、建设投资:项目估算总投资3000万元,其资金来源为申请国家投资。3、结论和建议修缮龙潭仡佬民族文化村建设中国仡佬族生态博物馆,既可以加大对可移动文物的管理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和传播;同时,建立仡佬族博物馆,使之成为传承和发展仡佬族文化的主要形式,对增强民族团结,构建和谐社会,加快文化建设,丰富群众精神生活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第二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一、项目建设背景(一)全县基本情况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位于贵州省东北部,地处黔、渝边沿结合部,东与德江、沿河县相连,南与凤冈接壤,西与正安、道真县毗

8、邻,北与重庆直辖市的武隆、彭水县交界,距遵义195公里、省城贵阳350公里、重庆市区250公里。全县总面积2777平方公里,辖10镇5乡,总人口43万,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6.56%,仡佬族人口18.5万人,占总人口的44 %。是首批国家级贫困县和国家新阶段扶贫开发重点县。早在2000多年前的殷商时期,仡佬族的祖先“濮人”就在务川这块神奇的土地上开荒辟草、采砂炼丹、繁衍生息。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仡佬族人民创造了悠久、灿烂、丰富的民族文化。红军长征时期,贺龙元帅曾率红二、六军团转战务川,准备建立黔北根据地。务川建县于隋开皇十九年(599),是一个有着1400多年历史的古县,历史以来就是仡佬等

9、少数民族的聚居地。1987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是全国仅有的两个以仡佬族为主体民族的自治县之一,为全国最多的仡佬民族聚居地,是文物大县,被人称为:“仡佬之源,丹砂古县,铝土矿都,银杏之乡”。 务川县委政府提出了把务川县建设成为“中国的务川、世界的仡佬”,“人文旅游新区,仡佬文化中心”的目标。务川县共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138处,其中,省级文物保护单位6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3处,已登记的其他文物保护单位115处;现有馆藏文物38件,其中有国家一级文物蒜头壶、甬钟,国家二级文物提梁壶、青铜甑;2007年,县政府组织县文广局、民宗局、县志办等单位

10、,拨专款征集了近千件具有少数民族特色的民俗实物、生产生活用具等文物藏品,由于没有博物馆,只有暂存于县民族中学保管。(二)龙潭仡佬族村基本情况龙潭仡佬民族文化村位于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大坪镇,分布为中寨、茶地、后寨三个自然村寨。现有村民143户,572人,全部为仡佬族。龙潭村地处黔北东侧凹陷山区地带,以低山、河谷、丘陵、中山台地和中山峡谷地貌为主。龙潭村距务川县县城13公里,距大坪镇3公里,公路路面为沙石路面,路基良好。龙潭村村民,申姓占98%以上,多为明正统十四年(1449年)“土木之变”为国捐躯的著名御史申佑的后代。龙潭民族文化村,是贵州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目前全国唯一的仡佬族民族村寨。

11、龙潭村是一座历史悠久的仡佬村寨,建寨于元末明初,距今已有700多年,寨内古建筑保存较为完好,村寨房屋大多为木构建筑,建成年代在清咸同-民国年间。村寨三面环山,一面临水。寨内石板铺路,石巷相连,幽深古朴,景色迷人,小路、建筑、垣墙相互连通,成网络状。寨前一方约1200平米的水塘,四季不干。村民称之为 “龙潭”,龙潭村由此得名。龙潭村是一处集历史遗存和自然山水为一体的典型的仡佬族村寨,风景优美,村寨布局有特色,建筑风格独特,文化品位较高,在仡佬族村寨中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龙潭村民间文化多姿多彩,仡佬族大多数的传统文化均有保存,主要有傩戏、高台舞狮、跳花灯、玩火龙、吹唢呐、唱山歌小调等;民族节日有七

12、月七日“吃新节”、清明节“祭祖”等;民族习俗有“三幺台”、“祭宝王”等。2003年被省人民政府列为“仡佬民族文化保护村寨”;2006年,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已经成功申报为贵州省历史文化名村,并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上报。为了切实加强文物管理工作,收藏、研究、展示仡佬族文化的见证物,围绕打造“中国的务川、世界的仡佬”的思路,挖掘、整理、打造、推介仡佬族民族文化,修建仡佬族生态博物馆,这既是务川县文化事业发展的需要,更是保护和传承仡佬族民族文化的需要。(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龙潭村古建筑群是全国保存完好,具有仡佬族传统村寨典型特点的一个村寨,近年来,务川县加大对龙潭村

13、的保护与利用。制订了龙潭仡佬民族村保护建设规划,2007年以来,3年共投入资金800多万元,对龙潭村内典型院落、申祐故居、民居修缮、寨墙修缮、龙潭湖清理及绿化、道路维修、村寨环境整治等进行了保护与维修,修建了停车场、公共厕所、演出场等基础设施和旅游景点。同时,依托龙潭村成功举办了两届仡佬族“祭天祖朝”活动、首届中国贵州(务川)仡佬文化旅游节和民族文化与经济发展研讨会,形成了务川共识。对龙潭村采取的这些有效的保护利用措施,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肯定。按照务川县委、县政府对龙潭村的总体规划,龙潭村的保护利用,以建立中国仡佬族文化旅游基地、中国丹砂文化研究中心为主要目标。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

14、村寨原有的仡佬族传统文化生态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尤其是随着农耕社会的解体,大量的文化遗产加快了流失和消亡的速度,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后继乏人,一大批极具仡佬族特色的传统工艺、传统艺术已处于“人亡艺绝”的濒危境地,亟待保护。第三章 项目选址及建设条件一、项目选址龙潭仡佬民族文化村位于贵州省遵义市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大坪镇,全村分布为中寨、茶地、后寨三个自然村寨(项目在原址修缮、改建、扩建)。二、建设条件本工程以修缮为主,部分扩建、新建项目用地地势开阔,用地条件较好,三通一平条件基本具备,项目地村民建设积极性很高,非常支持政府开展的各项建设工作。第四章 工程建设规模及建设内容本项目建设规模及建设内容

15、主要以动态保护仡佬族物质和非物质文化为主要建设内容,主要包括:1、维护与修缮龙潭村古建筑及传统建筑83处,建筑面积约15000平方米。2、修缮寨墙3000米。3、绿化、美化村寨环境10000平方米。4、修建仡佬村寨文化表演中心及展馆,建设面积5000平方米。5、建立仡佬文化传承队伍2支(50人)、定期开展仡佬文化传承培训。6、改造用电线路约15000米143户,铺设生活及消防用水管道3000米。7、治理龙潭湖5000平方米。8、修建停车场3000平方米。9、修建公厕及污水处理站。第五章 工程保护修缮建设方案一、保护修缮方案(一)、保护修缮原则1、整体保护的原则:对整个区域内的整体风貌进行保护。2、保护与经济发展相协调。3、积极保护的原则。(二)、保护等级划分共划分为三级:1、核心保护区:中寨寨墙以内范围和茶地居民范围,面积共4.27公顷,其中:中寨寨墙以内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