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及动物生理学》教学大纲.doc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48915950 上传时间:2024-02-03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4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体及动物生理学》教学大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人体及动物生理学》教学大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人体及动物生理学》教学大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人体及动物生理学》教学大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人体及动物生理学》教学大纲.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体及动物生理学》教学大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体及动物生理学》教学大纲.doc(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体及动物生理学教学大纲人体及动物生理学教学大纲说明:生理学课程主要讲解以人体为主的生命活动内在规律和机制,配合生理学实验,使学生了解人体的基本解剖结构、功能活动和生理机制。增加对人体卫生、保健、预防疾病的知识。课程采用多媒体技术展示板书,文字说明,图片以及动画,配以教师的讲解。以求把现代教学手段和教师讲授技巧结合一体,达到深入浅出,教与学都轻松的目的。全部课程的信息量大,课堂教学学时需要7276学时。教材:人体及动物生理学 (第二版) 王玢,左明雪 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绪 论 (2学时)第一章 神经和肌肉的一般生理 (10学时)第二章 神经系统 (16学时)第三章 感觉器官 (

2、6学时)第四章 血 液 (2学时)第五章 循环系统 (8学时)第六章 呼 吸 (6学时)第七章 消化和吸收 (6学时)第八章 能量代谢和体温 (4学时)第九章 尿的生成和排出 (6学时)第十章 内分泌 (6学时)第十一章 生殖 (2学时)第十二章 生长与发育 (4学时)绪 论 (2学时)一、 生理学的研究对象二、 生理学的研究方法(一) 急性实验法1、在体实验(in vivo) 2、离体实验(in vitro) (二) 慢性实验三、 生理学的研究层次1. 整体水平2. 器官、系统水平 如:心脏、血压3. 细胞分子水平 如:细胞培养、递质测定四、 生理学的研究进展五、 如何学好生理学第一章 神经

3、和肌肉的一般生理 (10学时)目的要求:1、 掌握可兴奋细胞的生物电现象及其产生的原理。2、 掌握细胞上的信息传导及细胞之间的信息传递过程及机制。3、 了解肌细胞的兴奋-收缩耦联及收缩的外部表现4、 了解影响生物电和细胞信息传递的因素。第一节 刺激和反应一、刺激和反应二、兴奋和兴奋性三、刺激引起反应的条件在受刺激的组织、细胞保持正常的生理功能的条件下:1、刺激强度:2、刺激作用时间3、强度变化率四、强度-时间曲线阈强度 阈刺激 阈上刺激 阈下刺激 基强度 时值 的概念五、兴奋性的指标1、阈强度 2、时值六、兴奋性的变化一)、兴奋后兴奋性的变化1、绝对不应期 2、相对不应期 3、超常期 4、低常

4、期二)、阈下总和1、空间总和 2、时间总和第二节 神经和肌肉的生物电现象*生物电的发现一、 损伤电位:(injury potential)。二、静息电位:静息电位的测定静息电位大小数值三、动作电位测量方法去极化,复极化,反极化,超极化,锋电位,负后电位,正后电位 的概念动作电位的特点第三节、生物电现象的产生机制一、静息电位细胞膜内外离子分布膜的通透性Nernst方程Na-K 离子泵证明二、动作电位AP期间膜的通透性AP的Na学说证明:第四节 兴奋的传导一、刺激引起兴奋的过程1. 刺激效应2. 电紧张电位和局部电位*局部电位的特点二、兴奋的传导(一)动作电位传导的局部电流学说(二)神经传导的一般

5、特征三、复合神经干动作电位及神经纤维分类1. 复合神经干动作电位特点2. 神经纤维分类四、双向动作电位和单相动作电位第五节 神经肌肉接头的兴奋传递*运动单位一、神经肌肉接头的结构二、神经肌接头处的兴奋传递过程-兴奋分泌耦联*终板电位*乙酰胆碱是神经-骨骼肌的传递物质1)证明 2)微终板电位和量子释放3)Ach失活三、神经肌接头传递的特点四、某些药物对神经肌接头处兴奋传递的影响第六节 骨骼肌的收缩一、骨骼肌的微细结构1. 肌原纤维和肌小节2. 肌丝的组成及其特性3. 肌管系统二、骨骼肌的兴奋-收缩耦联三、肌肉收缩的滑行学说四。骨骼肌收缩的外部表现1. 等长收缩和等张收缩2. 单收缩3. 强直收缩

6、 第二章 神经系统 (16学时)目的要求:1、复习、了解神经系统的一般解剖结构2、熟悉神经元间的信息传递方式3、熟悉各类神经递质及其代谢4、掌握兴奋在中枢部分的传布及其特征5、掌握中枢抑制的类型6、掌握感觉、运动的传导通路及特点7、了解大脑皮层、丘脑的感觉功能8、掌握牵张反射的含义及反射过程,熟悉低位脑干、基底神经节、大脑皮层对躯体运动的调节9、掌握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10、熟悉脑的高级功能和脑电图主要内容:第一节 神经元活动的一般规律一、神经元和神经纤维二、神经元间的相互作用方式一)经典的突触联系1. 突触分类2. 突触结构3. 突触传递过程4. 突触传递效应1)兴奋性突触后电位 (Excit

7、atory postsynaptic potential EPSP)2)抑制性突触后电位 (Inhibitory postsynaptic potential IPSP)二)缝隙连接三)非突触性化学传递四)局部回路神经元和局部神经元回路三、神经递质一)外周神经递质乙酰胆碱(Acetylcholine Ach)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 Noradrenaline NE)嘌呤类和肽类二)中枢神经递质乙酰胆碱单胺类1. 多巴胺(Dopamine)2. 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 Noradrenaline NE)3. 5羟色胺(5-Hydroxytriptami

8、ne 5-HT)三)氨基酸类1. 谷氨酸(Glutamic acid)2. 甘氨酸(Glycine)3. 氨基丁酸(Gamaaminobutyric acid GABA)4. 肽类1) 下丘脑肽2) 脑内吗啡样活性肽3) 脑肠肽四、有关概念一)递质系统二)递质与调质三)递质共存第二节 反射活动的一般规律一、反射二、反射弧三、中枢神经元的联系方式1. 辐散, 2. 聚合, 3. 链锁状与环状联系四、反射弧中枢部分兴奋传布的特征1. 单向传布,2. 中枢延搁,3. 总和,4. 后放,5. 对环境变化敏感,易疲劳五、中枢抑制1, 突触后抑制1)传入侧枝性抑制 2)回返性抑制2. 突触前抑制六、反射活

9、动的协调1. 诱导 2. 扩散 3. 优势原则 4. 最后公路原则 5. 大脑皮层的协调6. 反射的反馈调节第三节 神经系统的感觉功能一、脊髓和脑干的感觉传导一)浅感觉传导1. 躯干、四肢, 2. 头面部二)深感觉传导二、丘脑的感觉功能1. 丘脑的结构 2. 丘脑的感觉功能三、感觉投射系统1. 特异性投射系统, 2. 非特异性投射系统四、大脑皮层的感觉分析功能一)大脑皮层的结构特点和分区分层, 分区, 感觉柱二)体表感觉三)内脏感觉四)特殊感觉视觉、 嗅觉、味觉五、痛觉内脏痛的特征与牵涉痛第四节 神经系统对于躯体运动的调节一、脊髓对躯体运动的调节一)牵张反射 反射弧, 感受器(肌梭)结构特点,

10、 反射类型二)曲肌反射、对侧伸肌反射三)脊休克二、低位脑干对肌紧张的调节与去大脑僵直脑干网状结构、 脑干下行系统、 去大脑僵直及其产生原理三、小脑一)绒球小结叶 二)旧小脑 三)新小脑四、基底神经节基底神经节核团, 基底神经节功能, 帕金森病与舞蹈症五、大脑皮层1. 大脑皮层运动区 第一运动区 运动辅助区2. 锥体系3. 锥体外系第五节 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一、植物性神经系统一)交感与副交感的结构特征二)交感与副交感的递质和受体三)交感与副交感的功能及特点二、各级中枢对内脏活动的调节一)脊髓二)低位脑干三)下丘脑体温调节 摄食行为的调节 水平衡的调节 对腺垂体激素分泌的调节 对情绪反应的影

11、响 对生物节律的控制四)大脑皮层1. 新皮层 2. 边缘系统第六节 脑的电活动和高级神经活动一、条件反射学说一)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二)条件反射的建立过程1 食物性条件反射2 防御性条件反射3 操作式条件反射三)条件反射的形成机制四)条件反射的抑制1 非条件性抑制1)外抑制 2)超限抑制2 条件性抑制1)消退抑制 2)分化抑制五)人类条件反射的特点六)动物的神经型二、学习与记忆一)定义二)人类学习与记忆的过程三)记忆障碍四)学习和记忆的机制三、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和一侧优势一)两侧皮层的功能相关二)语言中枢三)大脑皮层功能的一侧优势四、脑电图和皮层诱发电位一)脑电图1、波形 2、产生机制二)皮层

12、诱发电位五、觉醒与睡眠一)觉醒状态的维持二)睡眠的时相三)睡眠产生的机制讲座:学习与记忆研究进展讲座:远离毒品第三章 感觉器官 (6学时)目的要求:1、了解主要感觉器官的一般解剖结构2、熟悉眼球的折光特性与调节3、熟悉视觉、色觉的形成机制4、掌握听觉的产生过程5、了解位觉功能主要内容:第一节 概述一、感受器和感觉器官二、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一)感受器的适宜刺激二)感受器的换能作用三)感受器的编码作用四)感受器的适应五)感受器敏感性的调制第二节 视觉器官一、眼的结构二、眼的折光系统及其调节一)有关光学原理二)简化眼和视敏度三)眼的折光调节四)眼的折光异常三、视网膜的结构和感光换能系统一)视网膜的

13、结构二)视网膜的两种感光换能系统三)视杆细胞的感光换能机制1 视紫红质的光化学反应 2 视杆细胞感受器电位四)视锥细胞的换能和色觉四、与视觉有关的其它现象一)暗适应和明适应二)视野第三节 听觉器官* 耳的结构概述一、人耳的听阈、听域和声强表示法二、外耳和中耳的传音作用三、耳蜗的感音换能作用一)耳蜗的结构二)耳蜗的生物电现象三)听觉的位置学说1基底膜的结构 2 行波学说小型讲座与讨论:近视引起的眼疾与青少年既是预防第四章 血 液 (2学时)目的要求:1、了解血液的组成、理化特性和生理功能。2、熟悉血液凝固的过程及纤溶系统。3、掌握血型和输血原则。主要内容:第一节 血液的组成与特性一、血液的组成二

14、、血液的理化特性PH值, 渗透压, 比重, 第二节 血细胞及其功能一、红细胞生理: 红细胞的数量、红细胞比容、红细胞的主要生理功能二、白细胞生理: 白细胞的分类、各类白细胞的主要功能。第三节 生理止血、血液凝固和纤维蛋白溶解1、凝血过程的三个阶段2、抗凝系统的作用3、纤维蛋白的溶解4、血小板的主要功能第四节 血型与输血原则一、ABO血型系统二、Rh血型三、输血原则第五章 循环系统 (8学时)目的要求:1、复习了解心脏和血管的一般解剖结构2、掌握心肌的生物电现象和生理特性3、掌握心动周期和心动周期中心脏的泵血过程和瓣膜的活动4、掌握心动周期中血压的变化5、掌握动脉血压的调节6、了解心音、心电图主要内容:第一节 心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和生理特性*心肌细胞一)普通心肌细胞(工作细胞)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