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控制管理制度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48902156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3.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风险控制管理制度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风险控制管理制度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风险控制管理制度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风险控制管理制度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风险控制管理制度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风险控制管理制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风险控制管理制度(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风险操纵治理制度参考)第一章总则第一条 为标准公司的风险治理,建立标准、有效的风险操纵体系, 提高风险防范能力,保证公司安全稳健运行,提高经营治理水平,依据(企 业内部操纵 根本标准)和相关国家法律法规,特制定本制度。第二条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总部及下属公司。第三条 本制度所称风险治理是指公司依据总体战略和经营目标,确定风险偏好和风险承受度, 通过识别潜在风险、评估风险,针对重大风 险拟定风险治理策略并在企业治理的各个环节和经营过程中落实标准化的风险防控要求,从而将风险操纵 在企业风险承受度范围以内的过程和方法。第四条 按照公司目标的不同对风险进行分类,公司风险分为:战略风险、经营风险、财务风险

2、和法律风险。(一)战略风险:没有制定或制定的战略决策不正确,影响战略目标完成的负面因素。(二)经营风险:经营决策的不当,阻碍或影响经营目标完成的因素。(三)财务风险:包含财务汇报失真风险、资产安全受到威胁风险和 舞弊风险。1、财务汇报失真风险。没有完全按照相关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的规定组织会计核算和编制财务会计汇报,没有按规定披露相关信息,导致财 务会计汇报和 信息披露不完整、不准确、不及时。2、资产安全受到威胁风险。没有建立或实施相关资产治理制度,导 致公司的资产如设备、存货、有价证券和其他资产的使用价值和变现能力 的降低或消逝。3、舞弊风险。以成心的行为获得不公平或非正当的收益。(四)法律风

3、险:没有全面、认真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影 响合规性目标完成的因素。第五条 按风险能否为公司带来盈利时机,风险可分为纯粹风险和 时机风险。第六条按照风险的影响程度,风险分为一般风险和重要风险。第七条 公司依据战略规划和经营目标制定风险管控原则。(一)全面风险管控原则:公司风险管控工作应覆盖经营与治理过程 中所面临的各种风险,并对其中关键风险实施重点管控。(二)分级分类管控原则:公司各级内控治理部门负责管控各自面临的风险,并依据风险的不同特点进行分类治理。(三)可知、可控、可承受原则:公司应对风险进行事前预测,做到风险可知,通过分析、评估并制定风险治理策略和措施加以防范和操纵, 将风险降至

4、各自可承受范围之内。(四)风险收益匹配原则:公司不能单纯追求业绩而忽略风险管控,也不能因 过度防范风险而制约公司的开展。第二章风险治理及职责分工第八条 公司设立风险治理委员会,由公司高管和相关职能部门主 要领导组成,负责公司全面风险治理工作的领导、决策。其主要职责为:1、审议公司全面风险治理体系的建设规划、组织机构设置及其职责 方案;2、审议公司风险治理制度、业务风险操纵制度和流程;3、审议公司风险治理年度工作方案和年度汇报;4、审议公司重大决策风险评估汇报;5、对公司重大工程及投融资业务进行监督、操纵和审查;6、全面管控公司经营过程中的重大风险;7、对公司重大风险事项提出解决方案并组织实施;

5、8、指导、监督公司全面风险治理工作。第九条 总经理办公室是公司全面风险治理工作的归口部门,负责 组织、协调、实施公司全面风险治理工作,并在公司风险治理委员会的授 权范围内,负责 处置有关的风险事项。其主要职责为:(一)负责建立公司风险治理体系, 包含确定风险治理目标、 风险识别、 风险预警以及风险处理等;1. 建立健全公司风险治理体系;2. 制(修)订公司风险治理制度。(二)负责依据风险治 理体系实施风险 治理,组织开展 年度风险评估 工作;1、编制公司风险治理年度工作方案、半年及年度风险治理汇报;2、搜集、汇总、分析公司各系统、各单位风险治理信息;3、组织开展公司风险评估及调查;4、制订并组

6、织实施公司风险管控方案;5、组织实施公司重大风险事项解决方案,防范、化解风险;6、调整风险治理关键指标,完善风险监控预警体系;7、指导、催促公司各单位风险治理工作。第十条公司战略风险、经营风险、财务风险、法律风险等实行归口 治理、分工负责,并按照本方法之规定,对各自负责的风险领域实施治理 与监控。(一)战略风险:由董事会战略委员会负责治理与监控;(二)运营风险:由业务部门、品牌中心负责各自所辖业务经营风险 的治理与监控;(三)财务风险:由财务部负责财务系统财务风险的治理与监控;(四)法律风险:由法务部负责公司各系统行为的合规性及合法性的 治理与监控。第十一条 稽核审计部是公司全面风险治理的监督

7、部门,主要负责研究提出公司全面风险治理监督评价体系,制定监督评价相关制度,开展监督与评价,出 具监督评价审计汇报。第十二条 公司各子公司的风险治理和职责分工的设置,分别参照 上述规定制定。第三章风险治理的初始信息搜集第十三条 各部门广泛、延续不断地搜集与公司风险和风险治理相关 的内部、外部初始信息,包含历史数据和未来预测,应把搜集初始信息的 职责分工落实到 各有关职能部门和业务单位。第十四条 在战略风险方面,广泛搜集国内 外公司战略风险 失控导 致公司蒙受损失的案例,并搜集与公司相关的宏观经济政策、技术环境、 市场需求、竞争状况等方面的重要信息,重点关注本公司开展战略和规 划、投融资方案、年度

8、经 营目标、经营战略,以及编制这些战略、规划、 方案、目标的有关依据。第十五条 在财务风险方面,广泛搜集国内 外公司财务风险 失控导 致危机的案例,搜集与公司获利能力、资产营运能力、偿债能力、开展能 力指标的重要信息,更多内容可关 注CIA内审师小站重点关注本钱核 算、资金结算和现金治理业务中曾发生或易发生错误的业务流程或环节。第十六条 在经营风险方面,广泛搜集国内外公司无视市场风险、 缺少应对措施导致公司蒙受损失的案例,搜集与公司产品结构、市场需 求、竞争对手、主要客户和供给商等方面的重要信息,对现有业务流程和信息系统操作运行情况的进行监管、运行评价及延续改良,分析公司风险治理的现状和能力。

9、第十七条在法律风险方面,广泛搜集国内外公司无视法律法规风险、 缺少应对措施导致公司蒙受损失的案例,搜集与公司法律环境、员工道 德、重大协议合约、重大法律纠纷案件等方面的信息。第十八条 公司对搜集的初始信息应进行必要的筛选、提炼、比照、分类、组合,以便进行风险评估。第十九条公司可以采纳多种方法进行风险信息搜集与识别工作, 包含资料查阅法、问卷调查法、面谈采访法、历史事件分析法等。第四章风险评估第一节风险评估治理组织体系第二十条公司总经理办公室设立风险评估及治理小组,为公司风 险治理具体工作机构,负责评估公司各类风险,并提出应对风险的具体 建议和方法,供决策层决策。第二十一条 公司各职能部门与业务

10、单元可以在本制度的框架下制 订各自的风险评估治理方法,设立专人与风险评估及治理小组成员沟通 信息,汇报各自在运作过程中所出现的风险及其可能的解决方案。第二十二条 董事会战略委员会负责评估治理公司战略环境风险、 决策风险,并对该等风险提出具体的治理方案。第二十三条财务部负责评估公司投融资财务风险及公司经营治理 风险状况,并向总经理办公室通报提交有关风险评估文档。第二十四条公司法务部负责评估公司的法律风险。第二十五条 总经理办公室汇总各职能部门及业务单元的风险评估 文档,展开相应的评估研究,向风险治理委员会提交战略风险评估汇报及 相应的防范措施, 经风险治理委员会审核、董事长审批后落实。第二节风险

11、评估文档第二十六条 各单位拟提交的风险评估文档 (一:风险登记文档)要 求 至少具备本章所规定的要素并力求详尽充分。第二十七条各单位应就其所展开的业务、职能过程分阶段实施风 险评估,每一阶段的各个关键点都应该有风险评估文档记载。第二十八条 每一文档应包含风险评估所存在的假设、评估方法、 数据来源及评估结果。第二十九条 风险评估文档要求但不限于:1、正确完备地描述风险过程;2、为风险识别及分析提供一个系统的方法依据。第三十条风险评估文档的治理要求但不限于:1、提供公司风险纪录并开发组织信息数据库;2、为风险治理提供可计量的机制与工具;3、促进对风险的延续监控并审察考评相关结果;4、提供风险审计轨

12、迹;5、共享并交流风险信息。第三节风险评估工具、程序及指标体系的一般性选择第三十一条 公司风险评估主要经过确立风险治理理念和风险接受 程度、目标制定、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风险反响等五个根本程序、六 个步骤来进行。第三十二条 第一步,成立评估小组,确立公司风险治理理念和风 险接受程度。公司风险评估小组组长由公司总经理担任,组成人员包含 董事会战略委员会 成员、法务部风险评估小组成员、财务部等相关部 门负责人。总经理负责风险辨识、更多内容可关注CIA内审师小站风险评价和操纵治理的领导、组织、协调、分工等职责。各业务单元的 风险评估工作由各业务单元负责人(职能部门经理或子公司负责人)负 责。(一)公

13、司风险治理理念是公司如何认知整个经营过程(从战略制定和实施到公司一般活动)中的风险为特征的公司共有的信念和态度。 公司实行稳健的风险治理理念,对于高风险投资工程采取慎重介入的态度。(二)风险接受程度是指公司在追求目标完成过程中情愿接受的风险 程度。 一般来讲,公司可将风险接受程度分为三类:高、中或低。公司从定性角度考虑 风险接受程度,整体上讲,公司把风险接受程度确定为“低类, 即公司在经营 治理过程中,采取慎重的风险治理态度,可 以接受较低程度的风险发生。 公司的 风险接受程度选择也与公司的风险 治理理念保持一致。第三十三条 第二步,识别风险、风险来源与风险类别, 详细记载识 别的风险等级。风

14、险识别就是识别可能阻碍完成公司目标、 阻碍公司制造 价值或侵蚀现有价 值的因素。本制度所指称的风险来源包含:(一)来源于环境的风险,指影响公司完成目标进而对公司生存构成威胁的外部力量,即影响经营模式变动的不确定性,包含来自于竞争对手、 股东关系、自然灾害、政策法规、法律监管、行业风险、金融市场、资本的可获得性等方面的风险。(二)来源于程序(流程)的风险, 指影响公司内部业务程序有效实施而导致 的各种资产损耗、流失和破坏的内部力量,即影响经营模式实 施的不确定性。具体可以分为:1、源于顾客、采购与产品定价、人力资源、产品开发、经营效率、 生产能力、折旧/损耗、业务干扰、合约执行、品牌侵害、健康和

15、安全等 导致的业务风险;2、源于领导者才能、权力/限制、绩效考评、意愿转变、传递系统等 导致的授权风险;3、源于税务、汇率、利率、价格结算、资金流动性和信贷、投融资 的信用预算、会计信息的财务风险;4、源于组织系统及其体系结构的权限、整合性、相关性、获得性的 信息技术风险;5、源于领导力失误、员工职权、非法行为、信誉诚信等的授权风险;6、源于治理或员工串通、欺诈、屈从压力、超越凌驾权限的廉政风 险。(三)来源于战略决策信息的风险,指造成战略决策、业务决策和财 务决策 信息失真、过时或使用失当的外部资源可能引起的业务重组、价 值评估、组织架构、资源分配的风险,即影响做出价值制造决策所需信息 的可信性与可靠性的风 险。(四)来源于公司内部的风险:1、董事、监事、总经理及其他高级治理人员的职业操守、员工专业 胜任能力等人力资源因素;2、组织机构、经营决策、资产治理、业务流程等治理因素;3、研究开发、技术投入、信息技术运用等自主创新因素;4、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财务因素;5、营运安全、员工健康、环境爱护等安全环保因素;6、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