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手液在预防疾病传播中的作用.docx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48898870 上传时间:2022-09-06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678.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洗手液在预防疾病传播中的作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洗手液在预防疾病传播中的作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洗手液在预防疾病传播中的作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洗手液在预防疾病传播中的作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洗手液在预防疾病传播中的作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洗手液在预防疾病传播中的作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洗手液在预防疾病传播中的作用.docx(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洗手液在预防疾病传播中的作用陈子奇(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学系,10141900109)摘要:手部会接触、携带、传递大量的细菌等致病原,并且与身体各部位频繁相互接触。良好的洁手习惯能够有效保持基本卫生并预防传染病感染,诸如洗手液等清洁手部的洗护用品在规范使用的情况下,能够有效降低双手所携带细菌的数目,预防疾病传播、保证医疗安全。本文简单介绍了洗手液的作用原理和现行行业标准,并对针对洗手液在预防疾病传播的作用效果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风险评估和讨论。关键词:洗手液;FDA;抑菌物质;传染病1. 概述洗手液多为稍粘稠的液体(免洗洗手液挤出容器后多为泡沫状),功能与肥皂类似,通过摩擦和表面活性剂的

2、作用,配合流动水来清除手上的污垢和附着细菌。其主要成分包括三大类:溶剂和调节剂、表面活性剂、抑菌物质。通常基础配方中只包含溶剂,调节剂以及表面活性剂。通常认为,洗手液具有清洁去污、抑菌消毒等功能。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卫字号”的洗手液执行不同的生产及质检标准,本文所探讨的具有预防疾病传播作用的洗手液,仅针对具有“卫消证字”,即使用后有抑菌消毒功效的洗手液。仅有“卫妆准字”的洗手液因不具备明确证据支持其抑菌功效,故不包含于本文的讨论范围。2. 行业标准1) 我国现状2003年非典疫情爆发后,洗手液因为能够相对有效地避免交叉感染而得到广泛普及,随后逐渐取代固体香皂成为主流洁手用品。目前,市场上的洗手

3、液标准主要为以下三个:s 第一个是2005-09-03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于2006-06-01实施的特种洗手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19877. 1-2005;s 第二个是2008-07-22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于2008-10-01实施的洗发液、护发素、免洗护发素、沐浴剂、洗手液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实施规范CCGF211.1-2008;主要包括pH值,重金属残留,防腐剂用量,菌群检出率等指标。s 第三个是QB/T 2654-2013 洗手液行业标准(2004-12-24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于2005-06

4、-01实施的洗手液中华人民共和国轻工业行业标准QB265 2004已经于2004-03-01废止)。其中,只有国家标准对杀菌率和抑菌率进行了明确要求,不过标准要求得并不高,抗菌型洗手液的杀菌率要求不低于90%,抑菌型洗手液的抑菌率要求不低于50%。如下表项 目指标抗菌型抑菌型杀菌率a(1:1溶液,2 mi n)/(%) 90-抑菌率a(1:1溶液,2 mi n)/(%) -50菌落总数/(c f n/g) 200200粪大肠菌群不得检出不得检出a指金黄色葡萄球菌( ATCC 6538)和大肠杆菌(8099或ATCC 2592 2)的抗菌率或抑菌率; 如产品标明对真菌的作用, 还需包括白色念珠菌

5、(ATCC 1 0231)。标识为抗菌产品时,杀菌率应) 90%;标识为抑菌产品时,抑菌率应50%特种洗手液的微生物指标 (GB19877. 1-2005)2) 美国现状(FDA标准)2016年9月2号,FDA发布了一个“final rule,明确禁止洗浴产品中添加卤卡班、氟沙仑、六氯酚、己基间苯二酚、碘复合物(醚基硫酸铵盐、聚氧乙失水山梨醇月桂酸酯)、碘复合物(烷基芳氧基聚乙二醇磷酸酯)、氯化苄乙氧铵、壬基酚聚氧乙烯醚、苯酚(大于1.5%)、苯酚(小于1.5%)、泊洛沙姆(碘配合物)、碘伏(5%到10%)、仲戊基甲酚、氧氯苯磺酸钠、三溴沙仑、三氯卡班、三氯生(二氯苯氧氯酚)、三重染料、恩地氯

6、铵碘络合物这19种抑菌杀菌物质。并且,限定含有违禁物质的洗浴产品在一年内必须更改配方。FDA对洗浴用品中添加这一类抗菌物质是否能达到有效的抗菌抑菌作用提出了质疑,并且评估了这一类物质长期与皮肤接触可能造成的诸如细菌耐药性、生化危害、致癌等健康风险。该新规的说明中指出,在约为20-60秒的洗手时间内,仍无有说服力的证据能显示添加了此类抑菌物质的洗手液与普通肥皂(plain soap)相比,洗手后的病原体残留和其他抑菌指标存在显著差异。3. 作用效果与常人印象中的“病从口入”概念不同的是,大多数的传染病都是“病从手入”,带有致病细菌的手会把细菌直接传播到另一物体表面。手部接触所涉及的传播途径包括经

7、水/食物传播 、血液/血制品传播、空气飞沫传播、消化道传播 、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等等,双手的温暖接触为传染病病原体提供了流动的温床。在十九世纪的欧洲,匈牙利籍产科大夫伊格纳兹赛默维斯Ignaz Semmelweis通过命令医生必须先用漂白粉溶液洗手再接生,使得产妇产褥热的发病率下降到了之前的十分之一。因为这一举措能有效地对产科医生的双手进行消毒,防止链球菌引发产褥热。研究表明,正确洗手是预防腹泻和呼吸道感染的最有效措施之一,可使儿童因腹泻死亡的人数减少50%,因呼吸道感染死亡的人数减少25%。仅使用清水和肥皂洗手,皮肤疱疮发病率就可下降34%,腹泻发病率可以下降53%,肺炎发病率可以下降50%

8、。洗手还可以有效预防以手为传播途径之一的疾病,如腹泻、流感、手足口病、肺炎、沙眼、蛔虫病、灰指甲、皮肤疖肿等。1) 目前推荐的正确洗手方式是配合洗手液、肥皂等洗手用品的六步洗手法:采用流动水,使双手充分浸湿,取适量皂液或肥皂,均匀涂抹整个手掌、手背、手指和指缝,认真搓揉双手。具体搓揉步骤如下图。2) 医院和多数公共场所普遍使用洗手液或皂液洁手,从而避免多次使用同一湿润携菌肥皂而带来的交叉感染。但需要注意的是,多次填装的洗手液器皿也可能存在污染问题。2011年扎普卡团队的一项研究表明,在公共卫生间等社会场所最常见 “多次填充式散装皂液器”,易被细菌污染,反成病菌温床。扎普卡与同事针对公共场所常见

9、的可填充式散装皂液器的健康风险展开调查,在一所全部14台皂液器都已被污染的小学中,研究人员让学生和学工用这些皂液器洗手,然后分别测量他们洗手前后手上的细菌量。结果发现,被试者在用污染过的洗手液洗手后,手上的革兰氏阴性菌(以大肠杆菌为代表)比洗手前增长了26倍。实验对照如下图扎普卡进行的研究中,使用污染皂液(含沙雷氏菌)洗手前后的琼脂表面细菌转化图。其中, A、B为用含菌量4.51 log CFU/ml的皂液洗手前后,C 、D为含菌量7.51 log CFU/ml的皂液洗手前后。此外,在重新使用洁净皂液洗手后,因污染皂液而产生的手部细菌得到了有效清理;在将受到污染的可填充式散装皂液器全部更换为使

10、用一次性封装洗手液的密封式皂液器后,被试单位在为期一年的跟踪调查中没有再次出现细菌污染案例。4讨论相比传统肥皂,洗手液具有较为显著的避免交叉感染的优势。但是,在不受交叉感染因素影响的条件下,洗手液的清洁效果和抑菌作用并没有明显优势。需要注意的是,湿润的肥皂表面和多次装填式皂液器都有成为二次传染源的风险。对于医院和公共洗手间、浴室等通常配备洁手用品的场所,推荐使用密封式皂液器。洗手液的调节剂中,一般含有加脂剂、pH调节剂等对肌肤友好的物质,弥补洗去的皮脂并滋润手部肌肤,故洗手液多有“不伤手”的特性。但因为洗手液的液基特点,往往防腐剂和重金属残留量高于普通肥皂。2016年上海质检局检出的一批不合格

11、洗手液多为重金属超标,对此应保持关注。免洗洗手液并不适用于所有情况,尤其不适用于手部有污垢时。油垢利于病原菌的附着并为其繁殖提供营养,而免洗洗手液因洗手过程无流水参与,在除垢方面表现不尽人意。其标榜的抗菌效果往往通过额外添加的杀菌物质来实现,但许多抗菌剂的皮肤残留表现和健康风险可能仍然需要长期评估。例如,FDA曾于2010年、2012年、2013年对三氯生直接用于日常洗浴用品分别作出“无危,需谨慎”、“观察”、“不建议”的评价,最终于2012年9月2日对其下达禁令。良好的手部卫生,对预防疾病传播非常有效。结合正确的洗手步骤和安全的使用环境,洗手液能够在切断疾病传播途径、预防交叉感染等方面发挥巨

12、大的作用。参考资料:马霞萍,比较四种不同洗手方法的除菌率,中外健康文摘,1672-5085(2012)2-0131-03Curtis, V.; Cairncross, S. Effect of washing with soap on diarrhea risk in the community: A systematic review. Lancet Infect. Dis. 2003, 3, 275281, doi:10.1016/S1473-3099(03)00606-6.http:/ Vol 366 July 16, 2005 Clean hands reduce the burden

13、 of diseasehttp:/ 洗手液专利配方http:/ Science Daily:脏皂洗手,越洗越脏http:/www.fda.gov/Drugs/DrugSafety/InformationbyDrugClass/ucm444681.htmTopical Antiseptic Products: Hand Sanitizers and Antibacterial Soapshttp:/www.fda.gov/ForConsumers/ConsumerUpdates/ucm378393.htmAntibacterial Soap? You Can Skip It - Use Plain Soap and Waterhttp:/www.fda.gov/newsevents/newsroom/pressannouncements/ucm517478.htmFDA issues final rule on safety and effectiveness of antibacterial soapshttps:/ Washing with contaminated soap increases bacteria on hands, research finds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