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一摆想一想》说课稿.doc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48893088 上传时间:2023-06-1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摆一摆想一想》说课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摆一摆想一想》说课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摆一摆想一想》说课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摆一摆想一想》说课稿.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摆一摆想一想》说课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摆一摆想一想》说课稿.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摆一摆想一想授课稿一、说教材摆一摆想一想是一个纯数学研究实践活动课。这个授课内容是在学习了100以内数的认识此后安排的一次实践活动。经过学生用棋子摆一摆,进一步认识100以内数的组成、数位和位值的看法。一年级的学生刚接触100以内的数,最基础的知识是数的序次;要弄清楚同一个数字放在不同样的数位上,表示出来的数就不同样;还要弄清楚一个数的组成,它能够分成两个不大于9的数(或两个数字)之和。鉴于学生的年龄小,以上内容学起来较难理解,这个实践活动充分利用少儿喜好着手玩的心理,把好玩的习惯引导到学习上,设计出生动幽默形象的“玩法”,使少儿在着手操作中感悟100以内的数和意会、理解相关的基础知识,并获取

2、美的感觉。这节课就是使抽象无聊的数让学生“玩”出数学道理来。教科书出示了活动的两个模范,学生能够模拟教科书上的样子进行活动。第一由小精灵提出问题:“能用2个表示不同样的数吗?”(由于到目前为止,学生学过的数只限于100以内,所以这里的数只指一位数和两位数。)下面显现了四名学生小组活动的状况,其中三名学生在数位表上摆圆片,依照十位和个位上圆片的数量说出摆出的数,比方,两个圆片都放在个位,说明个位上数字是2,这个数就是2;两个圆片都放在十位,说明十位上数字是2,个位数是0,这个数是20;十位和个位各放一个圆片,说明十位数和个位数都是1,这个数就是11。别的一名学生经过列表的方式把这三种答案综合起来

3、,表的左边是所用的圆片数,右边是摆出的三个数。在这里,要修业生理解不同样数位的位值看法(十位上的2表示2个十,个位上的2表示2个一),同时熟练掌握2的组成(和是2的加法):2=0+2,2=1+1,2=2+0,就能不重复、不遗漏地摆出、说出所有答案。接下来,用同样的方法,用3个摆出不同样的数。三名负责摆的同学已经摆出3、12、21这三个数,负责列表的同学已经把他们的答案都写在纸上,但认为还有没摆出来的数,提示学生思虑除了上面这三个数,用3个还能够摆出什么数。接下来,小精灵提出问题“用4个、5个,分别能表示哪些不同样的数?”提示学生用同样的方法实质摆一摆,把列表中的其他状况补充完整。最后,教材让学

4、生不用摆,说出用9个能表示哪些数。这就要修业生在摆的过程中找出规律,利用归纳的方法来得出答案。依照新的课程标准的要求,学生特点和教材特点,我从感情、能力、知识三方面拟定本课的授课目的:(1)经过这个实践活动,使学生从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的感情和研究知识的欲望,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和竞争的心理,成立学习的自信心。(2)经过研究活动,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和观察能力、形象思想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初步的归纳和抽象思想能力。(3)经过这个活动,使学生牢固对100以内数的认识,让学生在主动研究的过程中,学会归纳整理。二、说教法、学法由于本堂课是一节数学活动课,主要以学生活动为主,所以本堂课主要

5、采用小组合作活动的形式,学生自主研究,合作交流,教师可是起着一个引导者的作用。三、授课过程依照以上授课目的,我对本课进行了下面的设计。1复习铺垫。由于这个活动要修业生对数位和位值的看法比较熟悉,所以在开始活动前,我就利用数位表和计数器对相关知识进行复习。比方,计数器的十位和个位都是两颗珠子,让学生说一说着两颗珠子分别代表什么。2激发兴趣,研究求知。利用学生熟悉的两个可爱的小精灵聪聪和显然提问题来引入新课。比方,这两个数学王国里的小精灵也来参加我们这个活动了,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研究知识的过程中,注意发挥四人小组合作,注意面向全体学生,人人着手操作,让多种感官参加学习,让学生在自主研究与合

6、作交流的学习中获取悉识,体验成功的快乐。3导放结合,培养学生的能力。在这个活动中,我注意尽量多给学生留一些活动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去观察,去思虑,去发现规律,去归纳整理。努力做到:凡是学生能解决的问题,师决不代替;着手让学生做,动口让学生说。学生经过着手实践,自主研究与合作交流等方式去获取悉识,达到培养学生多种能力的目的。总之,这节课的设计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为指导,努力依照“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参加授课全过程,让学生学的轻松,充发散挥主体作用,察觉自己的聪颖才干.发言激趣师:今天有那么多老师来听课,大家快乐吗?那么老师要看一看我们班哪个小朋友表现最好

7、,最聪颖,最爱动脑筋,能获取老师发的智慧花。复习铺垫1数位序次。2师:第一,老师提一个问题,前边我们学过了100以内数的认识,谁能告诉大家,数位序次哪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什么位?第三位呢?师:个位上的数表示什么?十位上的数表示什么?百位上的数呢?2用计数器拨数。师:现在老师在计数器上拨一个数,看仔细,十位和个位都拨上2个珠子,这个数是多少?谁能说一说这两个数位上的2分别代表什么?(学生回答。)你说的真好,大家给他鼓鼓掌。师:现在请小朋友们拿出你的计数器,我说数你拨珠,注意要边拨边说4,13,22,31,40。生:4,个位拨4。13,十位拨1,个位拨3。22,十位拨2,个位拨2。师:刚刚小

8、朋友们在拨这几个数时,你有什么发现?上的数加起来都是4。每个数与前面相邻的数对照,都是个位少一,十位多一,相差都是9。)师:你们说的真好!听了你们的发言老师真快乐,大家给他鼓鼓掌。下面请你们把计数器放在桌角,把数位表和准备的圆片拿出来,我们来搞一个幽默的活动。这个活动我们就叫“摆一摆,想一想”(出示课题)。在这个活动中大家要善于动脑筋,找规律,使我们的活动进行的又快又好。激发兴趣,合作求知师:瞧!我们的好朋友谁来了?(聪聪和显然。)这两个数学王国里的小精灵呀,也来参加我们的活动了。(出示问题。)看,聪聪给我们提问题了“你们能用2个圆片表示不同样的数吗?”1用2个圆片摆数。师:大家能不能够呀?提

9、示一点,到目前为止,我们学过的数只限于100以内。所以,在数位表上只能摆一位数和两位数,不摆三位数,大家开始,用2个圆片看能摆哪几个数?师:摆好的同学,谁来告诉大家你是怎么摆的?要讨情楚,你把圆片放在哪一个数位上,这个数是多少?预生1:我把2个圆片都放在个位上,就是2。生2:我把2个圆片都放在十位上,个位上没有,就是20。生3:我把1个圆片放在十位上,1个放在个位上,就是11。板书:2个圆片。2,11,20。师:大家想一想,为什么2个圆片摆在个位上获取的数是2?而摆在十位上获取的数是20呢?生4:由于摆在个位上表示2个一,所以是2,而摆在十位上表示2个十,所以是20。师:你讲的真好!大家给他鼓

10、鼓掌。接下来,我告诉大家,看!我们另一个好朋友小精灵也来凑喧杂了,他是谁呀?(显然)对,小精灵显然他也要给大家提问题(出示问题)。(1)你能用3个圆片表示不同样的数吗?大家能回答他吗?(2)用3个圆片摆数,请着手摆一摆,看能摆出几个数?说一说你是怎么摆的?板书:3个圆片,3,12,21,30。师:从刚刚摆的这两组数中,你发现些什么?怎样才能知道摆出的数不遗漏?回答的真好(鼓掌),你真聪颖。2用4个圆片,5个圆片摆数。师:看,这两个小家伙又给大家提出了更难的问题“用4个圆片,5个圆片,分别表示哪些不同样的数”。好!大家真勇敢!你们不怕困难,勇于研究的精神让老师敬佩。3小组合作,共同研究。师:下面

11、,我们分四个小组合作,共同研究谈论几个圆片都能摆出哪几个数。每一小组老师发一个汇总表,分工合作,3个同学在数位表上摆圆片,小组长在汇总表上作记录,表的左边是圆片的个数,右边是摆出来的数。师:注意:作记录的同学要综合你们小组这三个同学摆的数。不要有重复的数。比比看,哪一组摆的又快,写的又好,写字的同学字要大一些,写工整,活动开始。(教师巡视。)师:大家在摆的时候呀,要善于动脑筋,善于发现规律,这样摆起来既快,又不简单遗漏。4学生报告。师:4个圆片能摆出哪几个数,哪一组给大家报告?生:我们用4个圆片摆出了5个数(板书:4个圆片,4,13,22,31,40)。师:介绍介绍经验,你们怎么摆的这么快。(

12、夸耀这一组。)师:5个圆片能摆出哪几个数?(板书:5个圆片,5,14,23,32,41,50)哪一组要补充?5勇于想象,研究规律。师:从刚刚小朋友们用圆片摆数的过程,你发现有没有规律?下面我们不摆圆片,能不能够在脑子里想摆圆片的方法,直接写出6个圆片,7个圆片,8个圆片,9个圆片都能表示哪些数?好,四个人合作,看哪一组填写的又快又好!学生报告,教师板书(略)。总之,要激励学生开动脑筋,想出尽可能多的方法,并形成交流。师:是不是所有的小组都摆完了,四人小组长请到前面来,把你们组的作品显现给大家,大家互相评一评好吗?师:大家都摆完了吗?一齐看黑板,从以上我们所摆的圆片个数和写出来的数来看,同学们观察到有什么规律了吗?谁能说一说。小结师:谁能说一说今天研究的什么?你都有哪些收获?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中要学会观察,善于动脑,发现规律,使我们的学习能提高效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