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碳汇林业、关注浙江模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展碳汇林业、关注浙江模式(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改革开放后民营经济发展颇得风气之先的浙江,在发展碳汇林业上又一次成了先行者,探索了温州、鄞州、临安等不同模式。在坎昆世界气候大会召开之前,浙江省林业厅组织“应对气候变化、发展碳汇林业”专题采访,中国绿色时报记者全程参与,为读者解析发展碳汇林业 关注浙江模式京都议定书签署后,从哥本哈根到坎昆,世界气候大会背后的国际博弈越来越紧张。谁能拥有更大的减排空间,谁就拥有更多的话语权。当工业减排面临技术极限和经济发展挑战的时候,各国纷纷转向挖掘林业碳汇的潜力。在哥本哈根会议中,林业已成为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议题之一。造林增碳是有效且可持续的减排方式,各地政府、林业部门已不同程度地开始了碳汇造林行动。浙江林业
2、在应对气候变化中已采取各种行动,出现了温州、鄞州、临安等不同模式,共同推动着浙江林业碳汇发展的进程。对于浙江碳汇林业的发展目标,浙江省林业厅厅长楼国华说,林业碳汇作为新生事物正逐渐被社会接受,最终将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以公益化引导市场机制,全社会共同参与是浙江林业碳汇的发展目标。温州:瞄准无形资源 建有形碳汇市场改革开放以来,温州民营经济创造了众多的全国第一。温州人用超前的眼光,在经济发展中始终保持领先一步。如今,一个新的发展机遇进入了温州人的视线,这就是林业碳汇。2008年,碳汇造林项目在温州全面启动,申请建立了中国绿色碳基金温州专项,温州成为全国第一个建立碳基金专项的地级市,并制定出台了
3、关于加快碳汇林业发展的意见。两年来,温州市发展林业碳汇迈开了实质性的一步。在苍南县建立了中国绿色碳基金首个标准化造林基地,在文成县建立了全国首个森林经营增汇项目,制订了中国第一个森林增汇项目的技术操作规程。碳汇林在温州找到了发展的沃土。截至目前,中国绿色碳基金温州专项已筹集资金1800多万元,建成了3万多亩林业碳汇项目区,并开展了2万多亩森林碳汇经营项目。温州参与碳汇造林的队伍不断壮大,人员不断增加,温州的企业家们更是用实际行动支持林业碳汇。随着低碳小区,低碳市场的出现,全市形成了浓厚的社会参与氛围。温州市林业局局长徐顺东介绍,每一位加入到林业碳汇队伍中的人都有一个故事,大家都朝着绿色的目标努
4、力。温州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的教师刘谨组建了一支宣传林业碳汇的志愿者队伍,目前已有40多人参与。他坚信:行动改变思想。从2009年“地球1小时”活动开始,他带着志愿者们已经在4所学校开展了碳汇宣传。同时,通过在社区开展小额购买碳汇活动,目前已经有几千人参与进来,捐款从50元到500元不等。人们了解到植树造林是改善生态环境的直接手段,将碳汇理念融进了生活。徐顺东说,CDM项目在中国的实施成本太高,操作规程复杂。我们需要建立自己的技术标准、规程,努力将碳汇理念融入资本市场。善于抓住机遇的温州人已经给出信号,他们看中的是林业碳汇的未来趋势。鄞州:从公益出发,倡导社会参与今年3月,鄞州区启动了“森林
5、鄞州”建设工程,号召发起成立中国绿色碳基金鄞州专项,这是全国首个县级政府在发展碳汇林业中迈出了步伐。鄞州通过各级媒体发布公告,公开征集鄞州专项发起单位,热情邀请区内外大中型企业加入林业碳汇事业。将全区50强企业和50佳企业列为发起单位的重点邀请对象,对全区3000多家规模以上的企业全面发动。并且规定碳汇造林充分尊重捐资人意愿,企业捐款50万元以上的可以冠名。同时,宁波市、鄞州区的各级政府部门领导纷纷以个人名义带头捐资。目前,鄞州专项已筹集7599万元碳汇资金。雅戈尔集团等500多家企业参与捐资,捐款50万元以上的企业77家,同时吸引了1万多人参与。多年来热心参与公益事业的雅戈尔集团捐资500万
6、元。集团党委副书记钟雷鸣说,环境生态改善与企业发展密切相关,捐助碳汇基金是企业回报社会的新方式。主做房地产开发的国骅集团出资150万元建碳汇林。这个有20年房地产开发资历的民营企业,在生态化住宅方面做了许多的探索。他们的态度是:付出的代价可能大一些,但必须要重视生态环境,这是社会必然的发展趋势。“设立碳基金是为了营造更多碳汇林。”宁波市鄞州区农林局局长朱良华说。全区百万亩的林地绿化已达到饱和,可供碳汇造林的荒山不多,所以,鄞州锁定了有80万亩平原绿化空间。鄞州专项资金主要用于“森林鄞州”建设中的山地造林、交通干线两侧绿化、主要河道两岸绿化、村庄绿化、森林经营等林业碳汇项目。全区将每年投入3亿元
7、,其中区财政安排1亿元、各镇(乡)配套1亿元,社会投资1亿元,连续五年15亿元资金投入,用于城镇、村庄、道路为主的平原绿化。鄞州的碳汇造林项目委托浙江农林大学进行碳汇造林项目设计和碳汇计量工作,严格按照碳汇造林项目管理。目前,鄞州已经逐步建立起政府导向投入、企业主体投入、社会广泛投入的多元投入机制。让碳汇造林从公益出发、回馈社会,效益更长远。临安:基地示范,碳汇监测量化碳汇量化才能实现交易,这就要求林业碳汇更具科学依据。2008年,由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捐资建造的中石油毛竹碳汇项目落户临安市藻溪镇,共营造了毛竹碳汇林715亩。这也是全球第一个毛竹碳汇林。据测算,这一碳汇林项目20年内累计可吸收二
8、氧化碳约2.2万吨,平均每年吸收1100吨。同时每年可提供3500个工日的用工机会,促进当地林农就业。6年后留笋养竹,隔年采伐,还可带来约450万元的经济收益。林业碳汇上升到可操作层面,需要权威的单位来进行监测。坐落在临安市的浙江农林大学,在国内较早地开展了碳汇林业的研究。学校建立了专门的生态学实验室,通过固定监测样地,实施碳储量变化动态监测,以及项目期造林活动,森林管理活动和与温室气体排放有关的活动记录监测。今年,浙江农林大学获得了国家林业局林业碳汇计量与监测资格。临安市与浙江农林大学签署了共建全国碳汇林业试验区战略合作协议,编制了全国首个碳汇林业建设总体规划临安市碳汇林业建设总体规划,并开
9、展了碳汇造林和森林可持续经营试验示范。中国绿色碳基金会向临安市10户农户颁发了全国首批“林业碳汇证”。碳汇证上标明碳汇林的林地权属、林木现状和经营状况等信息。实际上是通过森林经营,提高碳汇增量。给农民的林地在传统经营的基础上,增加了附加值。研口村村民张良华是获得“林业碳汇证”的农户之一,他在承包的600多亩杉木林里套种毛竹,初始的碳汇量已经测出,3年后将重新测算得出碳汇增量。市林业部门帮助农户编制森林经营方案,加入了碳汇计量与监测计划和碳平衡等内容。按程序申请、审批和发放林业碳汇证。农民可以出售计入期内所产生的碳汇,在时机成熟的时候进行碳交易。载自中国绿色时报2010年12月3日A1版loan approval and post credit approval officer/at all levels in accordance with credit approval rules, licensing and eventual exercise of credit decision power of persons or institutions. Review findings and review comments, according to the Banks cred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