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15 诫子书精讲精练含答案.docx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48780264 上传时间:2022-11-09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39.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15 诫子书精讲精练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15 诫子书精讲精练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15 诫子书精讲精练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15 诫子书精讲精练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15 诫子书精讲精练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15 诫子书精讲精练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15 诫子书精讲精练含答案.docx(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诫子书一、知识能力全练1.以下句子中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 A.夫(f)君子之行B.非淡泊( p)无以明志C.淫( yn)慢那么不能励精D.遂( su)成枯落2.以下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 ) A.静以修身(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B.非淡泊无以明志(内心恬淡,不慕名利)C.淫慢那么不能励精(放纵懈怠)D.年与时驰(奔跑)3.以下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 ) A.年与时驰 学而时习之B.静以修身 可以为师矣C.非淡泊无以明志 博学而笃志D.三人行 三十而立以下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 )A.夫/君子/之行B.静/以修身,俭/以养德C.夫

2、/学须静也,才/须学也D.年与/时驰,意与/日去以下对文章的分析,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 A.“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说明“淡泊“宁静是实现人生理想的根本要求。B.“学须静也的“学不单单是指一般的学习,还含有修养自身的人格和品德的意思,“静也不只是指单纯的安静,还有淡泊名利的意味。C.“淫慢那么不能励精,险躁那么不能治性从反面说明了“淡泊“宁静的重要性。D.“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表达了君子不与外界同流合污,独善其身的美好愿望。6.默写。 1.对那些心浮气躁、铺张浪费的人,我们可以用诸葛亮?诫子书?中的“ , 来劝勉他们。 2.?诫子书?中阐述“学、才、志关系的句子是: , 。 3.?诫子书?

3、中阐释放纵懈怠和轻薄急躁对人修身养性产生不利影响的句子是: , 。 二、三年模拟全练7.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答复以下问题。 甲诸葛亮?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那么不能励精,险躁那么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乙陆游?放翁家训?后生才锐者,最易坏。假设有之,父兄当以为忧,不可以为喜也。切须常加简束 , 令熟读经子,训以宽厚恭谨 , 勿令与浮薄者游处。如此十许年,志趣自成。不然,其可虑之事,盖非一端。吾此言后人之药石也,各须谨之,毋贻懊悔。(选自?万金家书?

4、,有删改)注 才锐:才思敏捷,锋芒毕露。简束:约束。恭谨:恭敬,谨慎。一端:指一个方面。1.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每句标一处。 不可以为喜也吾此言后人之药石也2.解释以下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夫君子之行险躁那么不能治性不然 , 其可虑之事,盖非一端毋贻懊悔3.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非学无以广才。勿令与浮薄者游处。4.诸葛亮和陆游在家训中分别提出了怎样的观点? (请用原文答复) 诸葛亮的观点:陆游的观点:三、五年中考全练8.下面是我国语言学家、翻译家、作家季羡林为自己书斋所绘的一幅画。请仔细观察后,答复以下问题。 1.请用说明性语言简要介绍这幅画画面的主要内容(画中的文字不必介

5、绍)。 2.从这幅画中,可以看出季羡林先生怎样的志趣? 9.阅读以下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各小题。 甲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那么不能励精,险躁那么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诫子书?诸葛亮)乙 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四岁而孤母郑氏自誓守节亲诲其学。家贫,以获画地学书。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及加冠 , 嶷然有声。一日,修得唐韩愈遗稿于废书簏中,读而心慕焉。苦志探赜 , 忘寝食,必欲并辔绝驰而追与之并,遂以文章名冠天下。修母尝谓之日:“汝父为吏,常夜烛治

6、官书,屡废而叹。吾问之, 那么日:死狱也,我求其生,不得尔。吾日:生可求乎?日:求其生而不得,那么死者与我皆无恨。夫常求其生,犹有死也,而世常求其死也。其平日教他子弟,常用此语,吾耳熟焉。修闻而服之终身。(?宋史欧阳修传?)注 获:植物名,形状像芦苇。嶷(y)然有声:很高的声望。簏(I):竹编的盛物器具。赜(z):精微,深奥。治:研究。服:服从。1.选出以下断句正确的一项 ( ) A.四岁而孤/母郑氏自暂守节/亲诲其学B.四岁而孤/母郑氏/自誓守/节亲诲其学C.四岁而孤母/郑氏自誓/守节亲/诲其学D.四岁/而孤母郑氏自暂/守节亲诲其学2.选出以下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 ) A.意与日去

7、 太丘舍去B.意与日去 吾日三省吾身C.夫君子之行 必欲并辔绝驰而追与之并D.遂成枯落 遂以文章名冠天下3.选出对甲、乙两文分析有误的一项(3分)( ) A.甲文中诸葛亮主张以俭养德,以静求学,以学广才,这三者是互相联系,缺一不可的。B.乙文中“及加冠意思是“到了二十岁。古时男子二十岁举行加冠仪式(束发戴帽) ,表示已经成年。C.乙文中欧阳修于废纸篓中得到韩愈的遗稿,羡慕不已,他决心要在名声上赶超韩愈。D.甲文“年与时驰,意与日去是诸葛亮希望儿子珍惜时间的谆谆劝勉,乙文中“修闻而服之终身表达了欧阳修善于听取母亲教诲且终生遵循的可贵品质。4.将以下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险躁那么不能治性。求其生而

8、不得,那么死者与我皆无恨。5.诸葛亮认为“才须学也 ,请结合两文谈谈如何做才能学有所成。 四、核心素养全练10.学习了?诫子书?一文后,班级开展“学家规树新风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1.班级为本次活动办了一期黑板报。下面是同学们搜集的关于家规的三那么材料,请分别概括其主要内容。( 每条不超过10个字) 材料一西周时期,周公以?无逸? 告诫后代子孙不要因贪图享乐而荒废政务;春秋时期,孔子以“不学礼,无以立训诫儿子。这两个事例历来被人们认为是我国家规文化的源头。材料二古代家规虽然来自不同作者的生活经验和文化追求,但内容都以家庭伦理为主,重视齐家善邻和修身养德,如司马光在?温公家范

9、?中强调“以义方训其子,以礼法齐其家,陆九韶在?陆氏家制?中主张“人之爱子,但当教之以孝悌忠信。材料三“一时之语, 可以守之百世;一家之语,可以共之天下。我国历史上流传下来的家规,除对其家族的繁衍开展起到了重要保障作用外,还是社会教育的一种独特形式,为社会提供家庭教育的范本。2.班级开展“中国好家规评选活动。下面两条家规深受师生好评,你更喜欢哪一条?请谈谈你的理解并说明理由。 一生之成败,皆关乎朋友之贤否,不可不慎也。? 曾国藩家书?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朱子家训?答案解析局部一、知识能力全练1.【解析】【分析】A、 夫(f) f; B、 淡泊( p) b; C、正确; D、 遂( s

10、u)su 故答案为:C【点评】此题考查易错的字音。作答此题,首先要认真阅读题目,然后根据自己的日常积累判断加点字的字音是否正确。遇到记忆模糊、不确定的字词,可以采用排除法排除选项,得出正确答案。要正确地读写词语,应从汉字的音、形、义三方面入手,读准字音,辨明字形,弄清字义。在日常的学习阅读中也要注意多积累,丰富自己的字词量,在积累的过程中要做到准确无误。2.【解析】【分析】ABC项正确, D项“驰的意思是疾行,指迅速逝去。不是奔跑。 故答案为:D【点评】此题考查对文言文中实词的理解。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防止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

11、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解答一词多义的题必须结合语境。3.【解析】【分析】A、时光/按时; B、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凭借; C、志向/志向; D、虚指,几个/具体数字,三 故答案为:C【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一词多义的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最后结合句意理解词语的不同用法。4.【解析】【分析】句子的停顿要坚持两个原那么:A结构原那么:即不要把一个词或一个短语断开,要保持词和短语的完整性。B意义原那么:即根据语意停顿,不要改变原句的意思还要坚持五个规律即主谓之间要停顿。动宾动补之间要停顿。修饰语和中心词之间要停顿。发语词和关联词之间要停顿。古今异义词之间要停顿。D项错误。正

12、确停顿应为:年与时/驰,意与日/去。【点评】此题考查文言文停顿的能力。平时注意多读多练,养成熟练地语感。5.【解析】【分析】ABC分析正确。D这句话是说人生短促,要珍惜光阴,刻苦学习。 故答案为:D【点评】此题考查对重点语句表达效果的品析能力。解答此类题,一定要遵循“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的答题原那么,认真通读全文,整体感知文本,理清行文思路,把握文章主旨,在此根底上,结合具体语境,分析词句的表达效果。6.【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理解型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注意“ 淫慢“励精 “ 险躁别写错。 故答案为: 11、静以修身;2、俭以养德; 21、非学无以广才;

13、2、非志无以成学; 31、淫慢那么不能励精;2、险躁那么不能治性【点评】此题考查古诗文的背诵和默写。答题时应注意,记忆性默写题,要求学生直接默写出指定的文句。这类题目要求考生日常加强背诵识记,尤其是不仅能背诵,还要能默写。理解性默写那么要求考生通过反复诵读,在理解句意的根底上理解文意,难度要大一些。二、三年模拟全练7.【解析】【分析】1此题考查划分文言句子的停顿, 可根据句意划分。不可以为喜也的意思是“不能把它当作是可喜的事,“可“以是两个词,不能划分到一起,应为“不可/以为喜也。吾此言后人之药石也意思是“我这些话,是对后代的劝谏,因此应划分为“吾此言/后人之药石也。2此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翻译能力。结合具体的语境来理解即可,有时还要注意加点词的特殊用法。句“夫君子之行的“行在这里的意思是“德行,品行。句“险躁那么不能治性的“治是“修养的意思,与现代意义不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