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药学生物化学思考题及答案1.docx

壹****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36.89KB
约47页
文档ID:548711311
药学生物化学思考题及答案1.docx_第1页
1/47

药学生物化学思考题及答案1  第一章   糖的化学 1. 糖的概念及生物学作用 概念: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是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及其聚合物和衍生物的总称  生物学作用:  1. 是人和动物的主要能源物质淀粉、糖原、葡萄糖等 2. 具有结构功能纤维素、壳聚糖、粘多糖等 3. 具有多方面的生物活性及功能戊糖、FDP、香菇多糖、猪苓多糖、肝素等 2. 糖的分类(单糖,寡糖,多糖)  ** 掌握几种二糖中单糖成分,多糖种类 糖的分类(根据含糖单位的数目)  n 单糖(monosaccharide):不能被水解成更小分子的糖  n 寡糖(oligosaccharide):   由单糖缩合而成的短链结构(含 2~6 个单糖)  n 多糖(polysaccharide):  由许多单糖分子缩合而成的长链结构,分子量很大,均无甜味也无还原性  二糖:两分子单糖以糖苷键连接而成  蔗糖(sucrose) G+F  麦芽糖(maltose)G+G  乳糖(lactose)G+Gal 多糖:复合糖  3. 多糖分类(来源分类)  1.植物多糖:水溶性多糖:(如当归、枸杞、大黄、艾叶等)多糖。

 水不溶性多糖:淀粉、纤维素等 2.动物多糖:多为水溶性粘多糖  肝素、硫酸软骨素、透明质酸、猪胎盘脂多糖等 3.微生物多糖:香菇、茯苓、银耳等的多糖 4.海洋生物多糖:甲壳素、螺旋藻多糖等  6.  多糖提取方法分几类来进行? 第一类 难溶于水,可溶于稀碱液主要是胶类,如木聚糖、半乳聚糖 第二类 易溶于温水,难溶于冷水的多糖  第三类 黏多糖的提取(组织中黏多糖与蛋白质共价结合)  (1)碱液抽提法:(据糖肽键对碱不稳定) 软骨中提取软骨素即用此法  (2)蛋白水解酶消化法:组织中释出粘多糖的方法 (蛋白水解酶:木瓜蛋白酶及链霉蛋 白酶)  **7.  多糖基本纯化方法有几种?原理?  1.分级沉淀法:乙醇分级沉淀分离各种硫酸软骨素  2.季铵盐络合法:表面活化剂与粘多糖聚阴离子形成络合物,水不溶(低离子强度)  3.离子交换层析:利用 pH 及盐浓度梯度分离各种多糖  4.制备性区带电泳:利用分子大小、形状、电荷区分  5.固定化凝集素的亲和层析法:特异结合单糖和寡糖(可逆);如刀豆凝集素 ConA 专一与 甘露糖基结合  **4.  淀粉、糖原、葡聚糖、纤维素中单糖单位?连接方式?构象。

 单糖单位 连接方式 构象 生物化学  淀粉 - D-葡萄糖(的同聚多糖) 直链淀粉:-1,4 糖苷键直链结构,空间结构为空心螺旋状,6 个葡萄糖单位/圈螺旋 支链淀粉:-1,4 糖苷键连接形成多个较短的直链分子,其间通过 -1,6 糖苷键连接形成支链   糖原 - D-葡萄糖(同聚多糖) 带有1,6 分支点的-1,4-葡萄糖多聚物,但分支多(短链约含 8~10 个葡萄糖单位)  葡聚糖 酵母菌及其某些细菌的储存多糖 葡萄糖间几乎均为-1,6 连接  纤维素 D-葡萄糖 以-1,4-糖苷键连接的直链同聚多糖  *8.  多糖降解方法有几种? 1. 化学降解法:常用亚硝酸控制降解法污染 2. 酶法降解:特异性强产量低,成本高 3. 辐射降解法:使分子电离或激发,分子间形成化学键-辐射交联,导致分子链断裂-辐 射降解  9.  多糖理化性质的测定主要包括几方面? 1. 多糖的含量测定:硫酸-蒽酮法;苯酚-硫酸法 2. 多糖纯度测定:电泳法;凝胶柱层析法 3. 多糖分子量测定:凝胶柱层析法;特性黏度法   **5.  代表性的粘多糖有几种?成分特点?分布。

 成分特点 分布  透明质酸 hyaluronic acid D-葡萄糖醛酸和 N-乙酰氨基葡萄糖交替组成线性结构(以1,3 糖苷键连接成二糖单位,再以1,4糖苷键同另一二糖单位连接)  存在于动物的结缔组织、眼球的玻璃体、角膜、关节液中  硫酸软骨素 chondroitin sulfate 二糖的聚合物(ABC 三种) A:葡萄糖醛酸-1,3-N-乙酰氨基半乳糖 -4-硫酸酯 B:艾杜糖醛酸-1,3-N-乙酰氨基半乳糖 -4-硫酸酯 C:葡萄糖醛酸-1,3-N-乙酰氨基半乳糖 -6-硫酸酯 硫酸软骨素 B-硫酸皮肤素(存在于皮肤的黏多糖) 体内最多的黏多糖,为软骨主要成分  肝素 heparin 硫酸氨基葡萄糖,葡萄糖醛酸和艾杜糖醛酸的硫酸酯氨基葡萄糖苷为 型,糖醛酸糖苷为型肝素中为四糖重复单位  存在于肝、肺、血管壁、肠粘膜中天然抗凝血物质  第二章  脂类的化学 1.  脂类概念及分类 概念:脂肪酸与醇所组成的酯类及其衍生物,低溶于水而高溶于有机溶剂(乙醚、氯仿、丙酮等),并能为机体利用的有机化合物脂肪、类脂总称  (一)  单纯脂类 simple lipid:脂肪酸与醇所形成的酯。

  1.三酰甘油(中性脂):3 脂肪酸 + 1 甘油  2.蜡:长链脂肪酸和长链醇或固醇组成 (二)复合脂类 compound lipid:除含有脂肪酸和醇外,尚有其它非脂成分   1.磷脂:非脂成分为磷酸和含氮碱根据含醇不同,又分甘油磷脂和鞘氨醇磷脂(鞘磷脂)   2.糖脂:非脂成分是糖根据醇成分不同,又分为鞘糖脂和甘油糖脂 (三)衍生脂质 derived lipid;单纯脂质和复合脂质衍生而来或与之关系密切,也具有脂质一般性质的物质   1.取代烃  2.固醇类   3.萜   4.其他脂质:维生素 A、D、E、K,脂酰 CoA,、脂蛋白、脂多糖等 分类:  可皂化脂质 saponifiable lipid:能被碱水解而产生皂的  不可皂化脂质 unsaponifiable lipid:不被碱水解生成皂的类固醇和萜是两类主要的不可皂化脂质  非极性脂质 极性脂质  2. 脂肪的基本结构 脂肪 fat 的结构:甘油+三分子脂肪酸(多为偶数)  -三脂酰甘油  triacyglycerol  3 个 R(烃基)可相同或不同,R2 多为不饱和脂肪酸 R 相同为单纯甘油酯,不同则为混和酯  ** 3.  必需脂肪酸 必需脂肪酸:动物体内功能必需但自身不能合成,必需依靠食物供给的多不饱和脂肪酸。

 亚油酸、亚麻酸、花生四烯酸 亚油酸、亚麻酸分别属于-6 和-3 家族,两者不能互变  二十碳五烯酸(EPA),二十二碳六烯酸(DHA)临床药用  **4.  甘油磷脂通式及其各种甘油磷脂的基本组成  *5.  鞘磷脂结构特点(组成)   *6.  糖脂分类及其结构特点  鞘磷脂结构:为不含甘油的磷脂  鞘磷脂结构特征:  是甘油醇磷脂的醇是甘油醇,而神经醇磷脂的醇是神经氨基醇,此外鞘磷脂中的脂肪酸与神经氨基醇的氨基相连接,且分子中只含有一个脂肪酸  **7.  胆固醇与胆汁酸关系 胆汁酸是肌体内胆固醇的主要代谢终产物    1.胆汁酸为胆固醇代谢提供了一条重要的排泄途径三分之一的胆固醇的分解代谢是通过胆汁酸合成实现的  2.吸收的胆汁酸对胆汁酸自身合成起负反馈调节作用,因而也对胆固醇的分解起负反馈调节 作用  3.胆汁酸可促进胆汁中胆固醇的分泌,对保持胆固醇的溶解性具有重要作用  4.胆汁酸可为肠道胆固醇的吸收所必须  5.肝脏中胆固醇合成的调节与胆汁酸的肠肝循环密切相关  6.胆汁酸可调节肠道胆固醇的合成。

 8.  脂类提取、分离、分析基本原理及常用方法  脂类混合物的分离是根据它们的极性差别或在非极性溶剂中的溶解度差别进行的  (一)脂类有机溶剂提取  提取物质:非极性脂类(三酰甘油、蜡和色素等)  溶剂:乙醚、氯仿、苯等  在此溶剂中不会发生因疏水相互作用引起的脂类聚集 提取物质:膜脂(磷脂、糖脂、固醇等)  溶剂:极性有机溶剂(甲醇、乙醇等)  此类溶剂既能降低脂类分子间的疏水相互作用,又能减弱膜脂与膜蛋白之间的氢键结合和静电相互作用; (二)脂类的色谱分离  提取之脂类粗提物可用吸附色谱法分级分离  原理:脂类通过分离介质时,因其极性的不同,导致与固定相吸附的能力出现差异,在流动相 洗脱时移动速度不一而分离  硅胶柱吸附层析:分非极性、极性、荷电 高效液相色谱 薄层层析等等 (三)脂类的组成与结构分析 混合脂肪酸的气液色谱(GLC)分析:分析分离混合物中挥发性成分  脂类结构的测定:利用脂类对特异条件下的降解敏感了解脂的结构   如确定烃链长度和双键的位置,质谱分析有特效   第三章  维生素与微量元素 *1.  t Vit 概念,分类及食物主要来源 概念:Vitamin 是机体维持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需,但在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量很少,必须由食物供给的一组低分子量有机物质。

 分类:脂溶性 vit:vitA、D、E、K  水溶性 vit:  B 族:vit B1、B2、B6、B12,vit PP,泛酸,叶酸,生物素等   vit C 主要来源:  脂溶性 水溶性 维生素 K 菠菜、苜蓿、白菜、肝脏  肌醇 心脏、肉类 维生素 E 鸡蛋、肝脏、鱼类、植物油  维生素 C 新鲜蔬菜、水果 维生素 D 鱼肝油、蛋黄、乳制品、酵母  维生素 B12 肝脏、鱼肉、肉类、蛋类 维生素 A 鱼肝油、动物肝脏、绿色蔬菜 维生素 B9  叶酸 蔬菜叶、肝脏 水溶性 维生素 B7,生物素 酵母、肝脏、谷物 维生素 B4 肝脏、蛋黄、乳制品、大豆  维生素 B6 酵母、谷物、肝脏、蛋类、乳制品 维生素 B3,烟酸 菸碱酸、尼古丁酸 酵母、谷物、肝脏、米糠  维生素 B5,泛酸 酵母、谷物、肝脏、蔬菜  维生素 B2,核黄素 酵母、肝脏、蔬菜、蛋类 维生素 B1 酵母、谷物、肝脏、大豆、肉类  2 2 . 维生素体内代谢状态,哪类易中毒?哪些易缺乏?补充时应注意那些问题?  *3.  下列这些症状是由哪些维生素缺乏所引起? 夜盲症 Vit A 干眼病 Vit A 佝偻病 Vit D 软骨病 Vit D 脚气病 Vit B1  癞皮病 Vit PP  巨幼红细胞贫血 Vit B12/叶酸 坏血病 Vit C Vit 缺乏症 Vit A:A1 哺乳动物、咸水鱼肝脏;   A2 淡水鱼;植物中为胡萝卜素 干眼病、夜盲症; 过量致头痛、 恶心腹泻、肝脾大、致畸 Vit D   活性形式:1,25-(OH)2-VD3 佝偻病;软骨病(成人)(使用 vitD 时应先补充钙)  Vit E 动物流产,红细胞脆性增加、贫血等 Vit K 易出血 Vit B1   活性形式:TPP 脚气病 Vit B2 口角炎、唇炎、阴囊炎、眼睑炎 Vit PP 癞皮病 Vit C 牙周炎/创伤不愈合 泛酸 少见,脚灼热综合征 生物素 皮炎 叶酸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Vit B12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4.  B B 族维生。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