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科学.doc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48691466 上传时间:2023-07-0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4.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五年级科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小学五年级科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小学五年级科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小学五年级科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五年级科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五年级科学.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五年级科学小学五年级科学(苏教版)上册教材培训材料(一) 第一单元白天和黑夜 1、阳和影子 一、问题解答 问题1、阳光下影子的变化有什么规律? 答:一是方向的变化:西-东,二是长度的变化:长-短-长。 问题2、影子的方向和太阳的位置有什么关系? 答:影子的方向和太阳的位置相反。 问题3、影子的长短和太阳的位置有什么关系? 答:太阳越高影子越短,太阳越低影子越长。 问题4、预测气温的变化和太阳的位置变化有什么关系。 答:太阳越低,温度越低,太阳越高,温度越高。 二、教法分析 本单元选取的研究对象为学生常见的影子、太阳、月亮,通过一系列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在初步认识太阳、月亮、运动的基础上,将学

2、生的视角逐渐引向昼夜交替变化对生物以及人类的影响。 建议教学思路如下: 通过直接观察太阳视运动(观察太阳)和间接了解太阳的视运动(阳光下物体的影子变化),指导学生在活动中认识太阳的视运动规律。 引入: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入手,用场景图太阳的日出和日落即太阳在天空中视运动现象引入。 建议: 1.充分调用学生的已有经验,让学生说说亲身观察到的或是在影像资料上看到的日出、日落的情景,为下一步观察太阳视运动的活动做好准备。 2.指导学生认识太阳的基本运动规律,如东升西落等,为后续的观察活动奠定知识前提。 活动1:认识一天中太阳的位置变化和高度变化,描述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方位和高度。 建议: ?认清方位,

3、最好从东、南、西、北四个方位来描述。 ?借助参照物(如大树,房屋,旗杆等)描述太阳的位置。 ?用拳头表示太阳高度,只是一个相对模糊的计量方法。由于学生拳头大小的差异, 观察的结果可能各人不一样。只要学生找出规律即可。 活动2:记录阳光下物体的影子,发现阳光下影子变化的规律。 1、画教学楼的影子。 2、画阳光下铅笔的影子。器材准备:指南针、记录纸、橡皮、小棒(10厘米)、尺、 钟表、温度计。 3、讨论:阳光下影子变化的规律。 建议: 1.先让孩子预测阳光下物体的影子会变化吗?会怎样变化? 2.画大楼的影子,可以根据学校具体情况,任选物体画影子。 3.制作观察影子的小仪器时,先用指南针定好南北方向

4、后,在白纸上标出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可以先定方向,然后把纸按方向摆正,再在纸上标识方向。再在纸上定好小棒的位置。 4.观察记录应该延续一整天。利用每节下课时间去记录一次,一直延续到放学,这样学生能够获得一天的数据。 活动3:在室内用手电筒模拟阳光下影子变化,寻找规律 器材准备:手电筒、竹篾、小标杆。 1、模拟活动 2、讨论:A阳光下影子的方向与太阳位置的关系B影子的长短与太阳高度的关系C预测气温的变化与太阳的位置的关系 建议: 1.模拟活动前或后,一定要让学生讨论知道手电筒和竹篾分别代表太阳和太阳在天空中运动的轨迹,小标杆的作用是产生影子,代表地球上能产生影子的物体。 2.对于学生预测气温

5、的变化,教师不必表态,只是让学生通过实测来说明气温和太阳位置的关系。 本课主要活动:连续记录影子侧重于科学探究 三、实验与制作 实验名称:太阳下影子变化的模拟实验。 实验准备:手电筒、绳子、橡皮、铅笔、呼啦圈等 实验过程:用手电筒代替太阳,把手电筒用细绳挂在呼啦圈上。早上太阳从东方升起,傍晚从西方落下,影子随着太阳位置的变化由西向动转动。 实验结论:1、早上和傍晚的影子最长,中午的影子最短。 2、影子的方向和太阳的位置相反。 2、太阳钟 一、问题解答 问题1、人们利用什么知识来制造不同形状的日晷? 答:人们利用了太阳位置和影子的关系的知识。 二、教法分析 认识古代的计时工具日晷和其他计时工具。

6、了解太阳钟的计时原理。能做一个用太阳的影子表示时间的“钟表”。 建议教学思路如下: 活动1:阅读资料,通过展示古代的日晷了解有关日晷的知识。 活动2:设计并制作日晷:两种简易太阳钟的制作,1、小棍投影,石头标影位;2、半圆纸上标刻度,纸板尖影映时间。 步骤:1、为学生准备好标有刻度的半圆形卡纸和三角形硬纸板 2、学生将三角形纸板粘贴到半圆形卡纸后 3、到室外确定好方位,在阳光下验证一下当时的时间与纸盘上的时间是否一致,检验制作的是否准确。 拓展活动:玩手掌日晷:面向正南方,手掌摊开(上午左手,下午右手),用拇指夹住一枝笔,使笔与手掌垂直。拇指关节对着正南。影子落在手上的不同位置代表着不同的时间

7、。 本课主要活动:设计制作日晷侧重于科学探究技能 三、实验与制作 实验名称:制作简单的太阳钟 实验准备:卡纸、指南针、硬纸板等 实验过程:书上比较详细。 3、昼夜交替 一、问题解答 问题1、根据太阳的东升西落现象,你认为地球仪应该朝哪个方向转动? 答:逆时针转动。 问题2、如果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定在晚上20点,那么,美国、德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观众应该分别在什么时候收看实况直播? 答:从时差具体计算:德国6;美国:-18-12;澳大利亚+1.30或+2或+2.30。让学生进行计算,或按白天、黑夜等词语来描述。 二、教法分析 在前两课的基础上继续研究太阳的运动,进一步揭示出表面现象是太

8、阳在运动,而实际上是地球在运动(自转)。 建议教学思路如下: 导入:观察同一地区的白天和黑夜的不同现象 建议: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当地白天和黑夜的情况,由大量的现象描述,产生对昼夜现象更加清晰的认识。此外,还需了解当早晨面向南方的时候,太阳出现在那一边,傍晚的时候太阳又从那一边落下,为下面做模拟实验做好准备。 活动1:模拟实验讨论地球自转引起的变化 做模拟实验的时候需要学生考虑:灯光的位置、地球仪的方向、观察到的明暗变化,最关键的是学生需要考虑怎样才能模拟出和地球上相似的昼夜交替的现象。可能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用地球仪绕着灯光转动;另一种是地球仪和灯光的位置不变,只旋转地球仪。这时候

9、就需要让学生考虑怎样旋转才能出现和我们日常生活中相类似的早晨太阳从东方升起,傍晚从西方落下。 关键: 注意几个细节:地球仪应逆时针转动;把投影仪的光射向地球仪;投影仪不能靠地球太近,要让投影仪射出的光“包围”地球仪。 “地球仪应朝哪个方向转动”的讨论,提到模拟实验前进行。 活动2:观察模型讨论同一时刻的晨昏变化 1、观察灯光下的地球仪,根据明暗的不同和明暗的趋势,判断出那些地方是白天,哪些地方是黑夜;哪些地方是早晨,哪些地方是黄昏。 2、知识应用。 活动3:阅读资料:古人对昼夜变化的认识过程 列举历史上比较著名的几种昼夜成因观点,进行人类探索昼夜成因的科学史教育。 建议:可以用多媒体介绍有关对昼夜形成原因的科学史。 讨论这几种传说和理论当中哪一种更加可信。 列出这几种理论中合理的成分(所谓合理就是理论的阐述和解释与实际的观测是一致的)。 列出这几种理论中不合理的解释之处,鼓励学生对这些理论提出质疑。 了解目前的合理解释。 本课主要活动:模拟地球自转的实验侧重于分析 2 /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