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满井游记》《虎丘记》比较阅读的文言文阅读答案.doc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48690430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07.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语文《满井游记》《虎丘记》比较阅读的文言文阅读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初中语文《满井游记》《虎丘记》比较阅读的文言文阅读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初中语文《满井游记》《虎丘记》比较阅读的文言文阅读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满井游记》《虎丘记》比较阅读的文言文阅读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满井游记》《虎丘记》比较阅读的文言文阅读答案.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中语文满井游记虎丘记比较阅读的文言文阅读答案初中语文满井游记虎丘记比较阅读的文言文阅读答案年级:姓名:1满井游记虎丘记比较阅读的文言文阅读答案【甲】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节选自袁宏

2、道满井游记)【乙】虎丘去城可七八里。其山无高岩邃壑,独以近城故,箫鼓楼船,无日无之。凡月之夜、花之晨、雪之夕,游人往来,纷错如织。而中秋为尤胜。每至是日,倾城阖户,连臂而至。衣冠士女,下迨蔀屋,莫不靓妆丽服,重茵累席,置酒交衢间。从千人石上至山门,栉比如鳞,檀板丘积,樽罍云泻,远而望之,如雁落平沙,霞铺江上,雷辊电霍,无得而状。布席之初,唱者千百,声若聚蚊,不可辨识;分曹部置,竟以歌喉相斗,雅俗既陈,妍媸自别。未几,而摇头顿足者,得数十人而已。已而明月浮空,石光如练,一切瓦釜,寂然停声,属而和者,才三四辈;一箫、一寸管,一人缓拍而歌,竹肉相发,清声亮彻,听者魂销。(节选自袁宏道虎丘记)【注释】

3、虎丘山名,位于苏州市西北,有虎丘塔、千人石等名胜古迹。下迨(dai)蔀(pu)屋下至小户人家。交衢间指路边。雷辊(n)电霍雷鸣电闪。布席安设筵席。分曹部置分批安排。曹,成对。妍媸(ch)美和丑。瓦釜比喻粗俗的歌子。属(zh)而和(he)者,才三四辈随着唱和的就只有三四群人。竹肉相发箫管声伴着歌唱声。竹肉,管乐器和歌喉。10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髻鬟之始掠也(梳掠) B风力虽尚劲(猛,强有力)C得数十人而已(得到) D虎丘去城可七八里(大约)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于时冰皮始解,告之于帝 B罍而歌者,一人缓拍而歌C竟以歌喉相斗,属予

4、作文以记之D郊田之外,齐国之美丽者也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13文段理解。(5分)(1)甲文写_景,以_景观为主,重点描绘了水光山色、柳条麦田等优美景色;乙文绘秋景,以人文景观为主,重点描述了_的热闹场面。(3分)(2)甲、乙两文都采用了点面结合的取景方式,由面到点,极富层次感。请以乙文为例具体说明(可借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答案10C(2分)11B(2分)12柳条将要舒展却还没有舒展,柔软的梢头在风中飘荡,麦苗破土而出,短小如兽颈上的毛,才一寸左右。或:柳树枝条好像在舒展又没有舒展开,柔软的柳梢在风中飘摇,麦苗像兽颈上的鬃毛,约有一寸来长。(2分。直译或意译均可,酌情评分)13(1)春(初春之、早春之)自然游人聚饮斗歌(意对即可。若只扣住聚饮或赛歌一个元素不得分)(3分。每空1分)(2)答案示例:面:箫鼓楼船,无日无之。凡月之夜、花之晨、雪之夕,游人往来,纷错如织。点:而中秋为尤胜。每至是日,倾城阖户,连臂而至。面:中秋为尤胜。每至是日,倾城阖户,连臂而至。点:从千人石上至山门,栉比如鳞,无得而状。面:布席之初,唱者千百,声若聚蚊,不可辨识。点一:分曹部置,才三四辈。点二:一箫、一寸管,一人缓拍而歌,听者魂销。(2分。答出其中一种点面结合的方式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