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学案编写的应用现象与分析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48653503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信息技术学案编写的应用现象与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小学信息技术学案编写的应用现象与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小学信息技术学案编写的应用现象与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小学信息技术学案编写的应用现象与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信息技术学案编写的应用现象与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信息技术学案编写的应用现象与分析(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信息技术学案编写的应用现象与分析 摘要 在全国有效教学研究的大背景下, 怎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效组织实施信息技术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学案,在此背景下,风靡课堂。笔者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对于学案常见的编写、呈现形式进行了一定的实践与探索,现就纸质学案与电子学案、电子学案的展开形式、电子学案的文字与图片(截图)等几种常见类型、呈现形式的学案编写的应用现象与分析,并就这些应用现象对于课堂教学取得的效度的影响作一定的研究和对比。关键词:学案,展现形式,文字与图片作为综合实践类的一门分学科,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着重于应用与实践。一直以来,信息技术教师一般采用“讲、演、练”或“任

2、务驱动”等方式组织课堂教学,对于基础任务的教学确实有一定的效果,但对于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却存在一定的不足,特别是对于学生差异而产生的两极分化现象,这种课堂教学的不足与局限更是显露无遗。在全国有效教学研究的大背景下, 怎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效组织实施信息技术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成为许多有主见的一线老师不得不思考的现实问题。学案,是以学生学习的视觉出发,对教材作整合与编改,适应学生自主学习。由于其心迹了过往学生在学习时的被动性,在学习过程中找到主动学习的支撑点,通过学案的引导,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特别是针对不同的学生层次

3、作出有效的学习引导,对于课堂教学收益达到最大化。因此,一时间,学案辅助教学风靡课堂,并对于学案辅助教学的效益达成度作了不少的研究与探讨。笔者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对于学案常见的编写、呈现形式进行了一定的实践与探索,现就几种常见类型、呈现形式的学案编写对于课堂教学取得的效度的影响作一定的研究和对比。一,纸质学案与电子学案的应用现象与分析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经常采用的学案呈现形式有两种:打印的纸质学案和直接在电脑屏幕显示的电子学案。在实际课堂应用中,这两形式编写的学案所形成的教学效果如何?对相同教学内容和编排方式,通过两个教学班的应用作对比实验,就学生应用效能方面,发现传统的打印纸质学案明显高于

4、电子学案。表1-1 纸质学案与电子学案课堂教学实施情况对比对比内容打印的纸质学案使用班电子学案使用班说明或分析利用时间学习时间约15分钟/学生约8分钟/学生时间越长,效度越高针对学案内容讨论时间约5分钟/学生约12分钟/学生时间越短,学习效度越高教师对学案引导、解读或提示约2次/学生超过4次/学生针对学案的重点内容作引导或提示注:两个对比班为五年级学生,均抽取成绩较稳定的30人作为观察对象,观察期为3节课。学生自主学习时间不少于30分钟/学生/节课(以后不加说明与此同)。现象分析:对于纸质学案在教学实施中优于电子学案的现象,原因大概可以归纳为两个:一方面是学生在日常学习中,接触实体的纸质书籍较

5、多,形成对纸质书籍阅读的习惯。面对文字的感受力接近日常阅读书籍的打印纸质学案更强;另一方面是电子学案与操作的任务为同一界面,需要进行不断的切换,对学生的操作造成一定的不便。故此学生宁可放弃学案的引导而选择向同学请教或者讨论的方式进行学习。但是随着学习的深入与对电脑操作技能的熟悉,这两方面的障碍都是可以克服的。同时,由于纸质学案无论从制作成本及时间来说,都无法与电子学案相比拟,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当中,电子学案最终还是要占主导地位。二,电子学案的展现形式的应用现象与分析为了实现教学最大效能,教师们对于学案的编写可谓出尽法宝。针对当前流行的电子学案编写和展现平台,对于课堂教学实践与应用,利用了学校

6、五年级四个教学班对同一内容不同展现形式开展的教学,进行了两节课的实验对比,现就几种常见的学案展现形式作简单比较。表2-1几种常见的学案展现形式对比展现形式(平台)入门操作阅读难度应用效果使用环境综合分析文档式(doc、txt等)对运行环境要求低,操作简单,适合异地教学或目标内容单一、学案任务一体化的教学。文档交互式(ppt、swf等)对运行环境要求低,学生易操作,适合异地教学及引导学习的内容涉及媒体内容等。简单网络(网页)式对网络环境有一定要求,制作简单,适合机房网络及硬件不佳情况使用。应用平台式(moodle、LearnSite、ITtools等)对网络环境、硬件配置有较高要求(服务器),平

7、台的功能较多,设置较完善,资源整合方便,对于学习内容的层次设置、学习水平跟踪较完善,适合日常教学应用。注:以上数据根据五年级四个教学班对同一内容不同展开形式,应用效果方面,两节课各抽取的25个任务样本数据统计而来。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到底选取哪种方式,决定权在于学生、在于教学效果上。在此,对于文档式(包括文档交互式)的电子学案和网络平台式(主要是应用平台式)的学案分别进行了一个学期的使用对比。分别选取了2012学年第一学期的四年级和2013年第一学期的四年级的学生,对其使用学案学习后的任务完成度(包括完成量和效果)进行分析。表2-2 文档式与网络平台式学案应用效果对比注:文档式学案:2012学年

8、第一学期四年级学生使用;网络平台式学案:2013学年第一学期四年级学生使用。现象分析:就课堂教学而言,文档式或文档交互式的电子学案,设置简单、操作简便会使学生在应用过程中易于掌握,由于其对于前置知识的要求比较低,因此,对于学生入门使用比较容易掌握,故此,在使用初期(开始一两节课),此类学案的使用率和课堂效果相对会优于其它展现形式的学案,特别是在异地教学及所学习的内容能够与学案一体化(即在同一文档内),效果会更加明显。但是随着学习的深入和学习内容的丰富等原因,简单的文档式学案劣势遁形。对于其它展现形式的学案,虽然涉及到网络、服务器架设等问题,但是对于我们日常教学这个长远的工作出发与考虑,相对于文

9、档式展现形式的学案又有着不可逾越的优势。现在,随着移动设置的配置提高以及教育科研网络的完善,已经可以直接将应用网络平台架设于移动笔记本上或者直接通过教育科研网络直接跨校访问,资源共享,实施异地教学。故此,网络应用平台的使用比重也将越来越大。三,电子学案的文字与图片(截图)的应用现象与分析导学案的出现和大量的使用,是我国基础教育教学载体变革的革命性标志。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对于网络应用平台设置的学案,因其对于内容、教学资源、教学素材等的最大兼容性和处理的灵活性,大受信息技术教师们的青睐。导学案因为是对教材的翻译和二度创作。与教材的内容表现方式一样,学案的编写基础表现为两种方式:文字与图片(截图

10、)。教学资源的加工与整理的方式差异,对于学案使用者会产生意想不到,甚至截然不同的效果。通过近两年的学案的使用研究可以发现,电子学案文字与图片的处理不同对学生的使用影响大概有以下的情形:纯文字的学案会比图文并茂的学案学生的使用效率及学习收益明显要低许多。同时,对于图文并茂的电子学案,直接将文字(包括操作步骤、任务目标等)在图片上描述会比图文分开排版的效果会好。表3-1 纯文字学案与图文并茂(分开排版)学案的使用情况对比类型纯文字学案图文并茂(分开排版)学案说明或分析阅读时间约20分钟/生约8分钟/生阅读时间越短,实践操作时间越长。讨论时间约5分钟/生约10分钟/生针对操作任务进行相关讨论。任务完

11、成度83%97%以任务提交后的效果作样本统计。注:选择五年级两个班成绩较稳定的30个学生作为参考样本,学生自主学习时间约为30分钟/学生。通过纯文字学案与图文并茂(分开排版)学案的使用情况对比,造成学生对于纯文本阅读时间过多的原因是学生对于文字的专注度一般集中在5、6分钟,之后学生对于文字的注意力开始下降,失去阅读的耐心。但为完成操作,只得不断重复阅读,才勉强将表达的意思理解。经过对比还发现,纵然是同一内容,将相关文字配上图片,阅读篇幅虽然大大拉长,但学生的阅读时间却能大大的缩短,任务的完成度也提高了不少。同时,还发现,虽然是同一个操作表达,将文字直接标识于图片中,与图文混排,效果也有较大的差

12、别。图文并茂学案不同类型示意图A类 图文混编B类 文字标于图片表3-2 图文不同编排方式对学生阅读的影响对“说明”文字反应直接忽略(%)同学提醒(%)页面停留时间(秒)A类30%45%5B类5%12%20注:数据为学生使用学案个学期之后,基本掌握和习惯使用学案学习之后,对两个班同一内容使用不同类型所抽取的20个学生作样本统计。现象分析:在当前社会,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现代人进入了这样一个时代:文字让人厌倦,让人不过瘾,需要图片不断刺激我们的眼球,激发我们的求知欲和触动我们麻木的神经。故此,当今社会也被称之为“读图时代”。在社会的大环境下,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已经开始受到社会的环境影响。

13、特别是面对电子产品(屏幕)时,所反应出来的意识已经是“爱图厌文”。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的学案编写显然是“适应”比改变更理智。同时,对于学习的内容涉及纷繁的操作、技能等,如果能够加入视频演示更是事半功倍!孔子有云:因材施教。当前也有人提出了教育的本质就是个性化。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学案的使用无疑是对因材施教及培养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最好途径。参考文献: 1 周洪星. 学案导学:转变学习方式的有效途径J. 当代教育科学, 2011,( 20)2 孙丽华. 导学案在高效课堂中的实用性J/OL.学术网, ,2013-93 张复严. 如何编制导学案N.黄冈日报, 2013-08-18(4) .4 堂圣元.读图时代M. 彭亚非.第一版.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 / 文档可自由编辑打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