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导孩子的挫折承受力.doc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48630654 上传时间:2024-02-1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引导孩子的挫折承受力.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如何引导孩子的挫折承受力.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如何引导孩子的挫折承受力.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如何引导孩子的挫折承受力.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如何引导孩子的挫折承受力.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引导孩子的挫折承受力.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如何引导儿童的挫折承受力赤峰市直属机关蒙古族幼儿园 陈永梅在现实生活中,任何的挫折情境对不同的儿童所产生的心理压力是不同的,这主要取决于个体的挫折忍受力。挫折是一种人的需要得不到满足,受到阻碍的心理压力。这种压力可能在是来自外界,也可能来自本身。但是,挫折的大小因人而异,这与人的挫折忍受力有关,而这种挫折忍受力重要的是后天环境教育的结果。新世纪儿童培养,更应高度重视孩子的挫折承受力。所以在培养过程中,只有自信心和其它良好心理素质的人,才能适应飞速发展的社会。幼儿的发展受家庭、幼儿园与社会三大环境的影响,在三大环境中,家庭环境对幼儿影响最大,家长的态度、行为很大程度上左右着孩子的交往。新世纪幼儿

2、需要学会遇到挫折不气馁,学会解决遇到的冲突矛盾,这些能力是幼儿立足于社会的基石。然而我们当今社会的独生子女居多,他们身上或多或少地有着不合群,以自我为中心等影响社会交往的表现。而家长在教育中不自觉的流露出的放纵心里,理想心理,从严心理,也会潜移默化地作用于孩子,一旦孩子未达到自己的要求,便会批评孩子,这样会使孩子缺乏自信、不求进取、或恐慌别人比自己强,从而也希望别人也不行,这种不正常的感情发泄后果还是很严重的,幼儿的这种社会交往行为,显然不能适应充满竞争与合作的现代生活需要。为了帮助孩子明确努力方向和目标,成人应该注意引导孩子分析自己的能力优势,并在此基础上,制定阶段发展式发展目标,鼓励孩子勇

3、于进取,主动获得自我激励。让孩子看到别人的成绩是通过努力而获得的,要把别人的进步给自己带来的压力变为动力,不断激励自己进步。生活中成人要引导幼儿客观论事,明辨是非,正视自己的优点缺点,让孩子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与不足,要善于取别人之长补己之短。多位孩子提供与同伴交往的机会,帮助他在同伴中树立威信。对于21世纪的家庭来说,父母都迫切的希望自己的孩子尽早“成龙、成凤”,平时他们较重视幼儿的智力开发,而忽视了幼儿心理素质的培养。所有做家长的,对于孩子的呵护天经地义,无可厚非,问题是对孩子的过分溺爱只能培养孩子的我行我素,独断专行的不良习惯,这种做法会使孩子在集体生活中缺乏写作精神听不得别人意见

4、,接受不了挫折的打击,将来进入社会,当群众失去朋友,当领导脱离群众。作为教师,对待儿童遭受挫折忍受力如何用正确的态度和方法去引导呢?在多年的幼儿教育工作中,我重点抓好三个步骤。第一步就是要关心儿童,细致观察儿童的言行举止,与儿童亲密谈心,让儿童亲密谈心,让儿童感觉到,老师在他心目中是个大朋友,在这种和谐的朋友关系中,儿童才能说真心话。父母和孩子坦率诚恳的交谈有助于孩子克服困难。称职的父母要养成和孩子谈话的习惯。每天都要用些时间在轻松自如的气氛中,推心置腹的谈论生活、愿望、让孩子不加以掩饰地谈论自己遇到的困难,遭受的挫折。这样做,通过两代人的沟通可使孩子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信任和支持,从而增强了自

5、信心,孩子的遭遇能及时得到双亲的同情和帮助。这样孩子便能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见解。乐于交谈、敢于正视困难,对待挫折。帮助儿童承受挫折的第二步,是对儿童进行疏导,使儿童从挫折情绪中缓和下来。有一次,一个才5岁的儿童仅一次接力比赛没有获得名次,便怨天尤人,大哭起来,连中午饭都不吃。这个小朋友在平时各方面都很突出,特别好强,而仅仅在一次比赛中没排上名次,落后于别人,便造成了他难以想不到的现实,承受不了一点打击。由此看来,儿童承受挫折能力的培养,应引起我们教师和家长的注意。通过观察发现,倔强的小朋友受了挫折,心理还不服气,总是要坚持争高低。此时,作为教师要维护他们的自尊心,同时指导他们,只有做事不

6、怕失败,迎难而进,转败为胜,才能成为明天的坚强者。若发现孩子眼中充满惊恐疑虑或出现莫名的冲动紧张,千万不要大声呵斥和责问,更不能横眉冷对或以拳脚相加,应循循善诱,正确引导。应该创造一种轻松的气氛,让孩子主动诉说自己的不幸和委屈,只要父母认真听其倾诉,困扰孩子的恐惧和痛苦就会减轻,父母恰如其分的同情和开导,将能激起儿童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帮助幼儿承受挫折的第三步,是做好能力较差的孩子受挫折后的思想工作。这时的孩子往往自卑,对自己没有信心,情绪低落,此时,教师要通过鼓励培养他们的自强精神,使他们有勇气、有信心、敢于争先。目前,对儿童承受能力的教育仍处于一种无序的状态,如社会、家庭、幼儿园教师在教育过

7、程中要进行细致的引导,儿童才能逐步学会克制自己走出困惑的圈子。从小教育孩子学会控制和调节情绪,有利于他们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挫折往往导致异常心理的产生,如绝望、侵略行为等。父母应该告诉孩子在痛苦和失望时,不要想到发泄于他人身上,不要侵犯别人,应该明智些,找到情绪异常的根源。尽量摆脱不愉快的情绪,投入到欢快的活动中去。人们往往认为幼儿是无忧无虑的,其实,在他们的内心世界里,也常有焦虑、恐惧和不安。心理学家研究告诉我们,社会环境对人的心理发展起决定作用。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进步,个体心理的发展也会发生变化。由此,通过调查研究来了解当今儿童如何能增强忍受挫折力,还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我们发现,生活中有两种人挫折承受力较强,一是经历磨难家庭的人;二是受到良好家庭教育的人。那么我们每个家庭和教师在教育中不能过分呵护孩子,往往受到过分呵护的孩子,其心理承受挫折力较弱。所以说,对儿童承受挫折的教育不仅仅是在物质上能吃苦,更重要的是从心理上能“吃苦”。当今社会是一个竞争的社会。目前,人们已经深刻地体会到要适应当代社会节奏,不但需要高素质人才,而且更需要人才有良好的心理承受力。所以说社会、家长、幼儿园的教师对儿童承受挫折的教育不能忽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