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西宁市2013年中考物理试题(word解析版)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48624658 上传时间:2023-03-08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396.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海省西宁市2013年中考物理试题(word解析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青海省西宁市2013年中考物理试题(word解析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青海省西宁市2013年中考物理试题(word解析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青海省西宁市2013年中考物理试题(word解析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青海省西宁市2013年中考物理试题(word解析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青海省西宁市2013年中考物理试题(word解析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海省西宁市2013年中考物理试题(word解析版)(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青海省西宁市2013年中考物理试题(word解析版)一、选择题(本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6分,只有一项符合题意)1(2分)(2013西宁)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B发声体的振动频率越大,音调越高C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等于光速D人们利用超声波能够测出海底的深度考点:声音的综合利用专题:声现象分析: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B、频率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振动的次数,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音调跟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频率越小,音调越低;C、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约为1500m/s,光速等于3108m/s,D、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

2、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解答:解: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发声物体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叫频率,物体的振动频率表示发声体振动的快慢,物体振动频率决定发出声音的高低发声体振动的越快,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发声体振动的越慢,发出声音的音调越低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远远小于光速,故C错误,符合题意D、人们利用超声波能够测出海底的深度,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声音的传播条件、声音的利用和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光速等,都是基础知识,难度较小,容易解答2(2分)(2013西宁)我国经常提到的像:小孔成像平面镜成像 放

3、大镜成像 电影屏幕上的像 汽车观后镜中的像,其中()A属于实像的是B属于虚像的是C由于反射而成的像是D由于折射而成的像是考点:实像与虚像的区别专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光的折射、光的色散分析: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光的反射现象,知道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要掌握光的折射现象,知道水底看起来比实际的要浅、斜插入水中的筷子向上折、海市蜃楼、凸透镜成像都是光的折射要掌握光沿直线传播现象,知道影子的形成、日月食的形成、小孔成像都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解答:解:小孔成像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实像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放大镜成像属于凸透镜成像,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电影银幕上的像,属于

4、凸透镜成像,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实像汽车观后镜中的像,观后镜是凸面镜,所以它成的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其中,属于实像的是;属于虚像的是;由于反射而成的像是;由于折射而成的像是故选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光的反射、光的折射、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平时要注意各个现象的形成原因,并注意区分3(2分)(2013西宁)如果电视机,电烙铁和电风扇上都标有“220V,60W”的字样,它们都在额定电压下,工作相同的时间,三个用电器产生的热量是()A电视机最多B电烙铁最多C电风扇最多D一样多考点:电热专题:应用题;电与热、生活用电分析:根据电视机、电烙铁和电风风扇这三种用电器工作时的能量转化情况分析判断解答:解:三个

5、电器功率一样,即它们消耗的电能一样;电视机主要是把电能转化为声能和光能,电风扇主要是把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只有电烙铁全部将电能转化为热量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热量的有关问题,这三种用电器中,只有电烙铁把电能全部转化为内能4(2分)(2013西宁)以下是一双吃饭用的木筷的“自述”:其中违背物理原理的是()A“当我斜插在玻璃水杯中,你会看到我的身子向上弯折了”B“当人们在餐桌上使用我时,我一定是省力杠杆”C“当我放在水中,我会漂浮在水面上”D“将干燥的我接入电路,我拒绝电流从我身上流过”考点: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杠杆的应用;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绝缘体专题:其他综合题分析:A、根据光的折射现象:折

6、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光由空气斜射进入水中或其它透明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光由水或其它透明介质斜射进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偏折,折射角大于入射角而我们看到的水中的物体的像应该在真实物体的上方;B、杠杆是一根在力的作用下,能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而动力臂小于阻力臂的杠杆是费力杠杆;C、根据木材的密度和水的密度大小判断木筷放到水里的漂浮情况;D、导体能导电,绝缘体不容易导电解答:解:A、由于光的折射,筷子斜插在玻璃杯中时,看到的水面以下的部分都向上偏折,所以看到筷子好像从水面处折断了,本选择项的描述是正确的;B、筷子在餐桌

7、上使用时,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所以是费力杠杆,本选择项的描述是错误的;C、木材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所以木筷放到水里,会飘浮在水面上,本选择项的描述是正确的;D、木筷是绝缘体,所以接入电路,电流不能从筷子上流过,本选择项的描述是正确的;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光的折射、杠杆、密度、导电性等知识,考查的知识点比较多,主要考查学生对所学物理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5(2分)(2013西宁)夏天从冰箱中取出的鸡蛋,常看到鸡蛋先湿后干的现象,此现象反映的物态变化过程正确的是()A先液化后蒸发B先升华后蒸发C先液化后升华D先凝华后升华考点:液化及液化现象;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专题: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分析:从六种物

8、态变化定义进行判断: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是熔化过程;物质从液体变为固态是凝固过程;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是液化过程;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是汽化过程;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是升华过程;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是凝华过程解答:解:夏天从冰箱中取出的鸡蛋温度比较低,空气中是水蒸气遇冷的鸡蛋液化成的小水珠附着在鸡蛋上,鸡蛋比较湿,一会儿,鸡蛋上的小水珠又变成水蒸气,这是汽化现象故选A点评:判断一种现象是什么物态变化,一定要分析现象原来和现在的状态,然后根据六种物态变化的定义进行判断6(2分)(2013西宁)我们曾听到鸟与飞机相撞而引起机毁人亡的报道,空中飞翔的鸟对飞机构成了巨大威胁,鸟与飞机相撞引起机毁的原因是

9、()A鸟飞行的速度很大B鸟飞行的速度很小C以飞机为参照物,鸟的速度很小D以飞机为参照物,鸟的速度很大考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参照物及其选择;动能的影响因素专题:参照思想分析:解答此题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参照物的选择影响动能的因素有两个:质量和速度质量相同时,速度越大,它的动能越大;速度相同时,质量越大,它的动能越大解答:解:以相向而行的飞机为参照物,相同的时间内,鸟和飞机之间的距离变化很大,以飞机为参照物,鸟的速度很大小鸟的速度越大,它的动能越大,所以鸟与飞机相撞引起机毁故选D点评:静止的物体和运动的物体都可以作为参照物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果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结论可以不同7(2

10、分)(2013西宁)小华同学在做“探究电磁铁”实验中,使用两个相同的大铁钉绕制成电磁铁进行实验,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要使电磁铁磁性增强,应将变阻器的滑片向右移动B电磁铁B的磁性比电磁铁A的磁性强C电磁铁B磁性较强,所以通过它的电流较大D若将两电磁铁上部靠近,会相互吸引考点: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专题:磁现象、电生磁分析:A、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电流的大小、线圈的匝数、有无铁芯B、要掌握转换法的使用,在此实验中,通过线圈匝数的多少来判读电磁铁的磁性强弱C、要知道串联电路中的电流特点知道在串联电路中,各处电流都相等D、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右手螺旋定则,掌握

11、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解答:解:A、要使电磁铁磁性增强,需要减小电阻来增大电流,所以变阻器的滑片要向左移动所以A说法错误B、在电流相等,都有铁芯的情况下,线圈的匝数越多,磁性越强,B线圈的匝数多,说明磁性强所以B说法正确C、AB线圈串联,所以通过的电流相等,所以C说法错误D、根据安培定则,A的上方是N极,B的上方也是N极,所以若将两电磁铁上部靠近,会相互排斥所以D说法错误故选B点评:此题主要是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实验,首先要掌握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并能通过安培定则判断电磁铁的磁性同时考查了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及欧姆定律的使用考查得很全面8(2分)(2013西宁)下列实例与所利用的物

12、质的性质不相符的是()A划玻璃的刀刃用金刚石做因为金刚石的硬度大B电线的线芯用铜或铝做因为铜或铝的导电性能好C毛皮摩擦过的塑料尺能吸引碎纸屑因为塑料尺有磁性D水壶的把手用胶木做因为胶木的传热性差考点:物质的基本属性专题:其他综合题分析:根据金刚石、铜、塑料尺、玻璃、胶木的物理性质做出解答解答:解:A、划玻璃的刀头镶嵌有金刚石,是因为金刚石的硬度大,可以将玻璃划破此选项符合实际;B、因为铜的导电性能好,电阻小,用来作为输电导线的内芯此选项符合实际;C、塑料尺本身不具有磁性,塑料尺能吸引碎纸屑是摩擦带电的原因此选项不符合实际;D、热水壶的手柄用胶木做成,是因为胶木的导热性能差,人手接触胶木时不会感

13、到烫手此选项符合实际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不同物质不同的物理性质,是一道基础题9(2分)(2013西宁)不同物体吸收太阳辐射能力不同,小明认为它可能与物体的颜色有关,于是,他将几个完全相同的物体涂上不同颜色放在太阳底下,测出相同时间内物升高的温度,就“小明认为它可能与物体的颜色有关”这一环节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A猜想假设B提出问题C进行实验D分析论证考点:物理学方法专题:其他综合题分析: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主要有以下几点要素: 第一是提出问题也就是探究什么,针对什么现象设问 第二是猜想与假设实质上就是引导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对提出的问题进行猜想 第三是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这一环节是实验的核心 第四

14、要素是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在实验中加强实验规范操作、安全操作的指导,实验数据及时填入记录表中 第五要素是分析与论证实质就是对探究的数据进行描述,对探究现象归纳总结的过程 第六要素是评估评估的实质是对探究的反思过程,讨论科学探究中所存在的问题、获得的发现和改进建议等评估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教师要以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养成对探究的过程和探究结果有评估的意识 第七要素是交流与合作全班或同一组内围绕得到什么结论,如何得出结论,有什么体会等问题进行讨论与交流解答:解:对于不同物体吸收太阳辐射能力的影响因素,小明认为可能与颜色有关,是对影响因素的判断,属于科学探究的第二环节猜想与假设故选A点评: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发展不只是记住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